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当归药材及其炮制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比较当归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方法 利用HPLC-DAD方法,梯度洗脱,测定了生当归及其炮制品中藁本内酯、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25℃,以乙腈-0.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析时间为60 min.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 当归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其所含成分发生了变化.实验证明,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当归药材及其炮制品中藁本内酯及阿魏酸的含量测定,并为其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为探讨当归炮制意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炮制对山楂中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尽一致。炮制时随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山楂中总黄酮、水溶性有机酸、总磷脂的含量下降,但脂溶性有机酸含量几乎没有影响。炮制亦能使山楂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不同炮制方法对山楂微量元素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补血活性的生物学评价方法, 通过与当归的主要药效相关联, 对其内在品质进行评价。  方法  以氯化血红素为标准品, 用联苯胺染色法测定当归作用于K562细胞后的血红蛋白含量, 通过量反应平行线测定法计算效价, 完成方法学考察并以此比较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当归饮片的效价。  结果  当归样品可靠性检验显示, 回归项有显著差异(P<0.01);方法学考察中重复性和精密度RSD分别为1.13%、4.73%;不同产地当归饮片补血效价为399.61~8 920.32 U·mg-1, 不同炮制方法当归饮片补血效价排序为生当归>土炒当归>酒当归, 不同入药部位当归饮片补血效价排序为当归身>当归头>当归须。  结论  所建立的当归饮片补血生物效价方法稳定可靠, 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相关要求, 可用于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入药部位的当归饮片补血疗效的评价, 为进一步完善当归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苦杏仁不同炮制品中苦杏仁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苦杏仁中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具不稳定性,在贮存过程中易被苦杏仁酶等分解,含量降低,造成药效下降.苦杏仁炮制的主要目的是破坏苦杏仁酶,使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稳定.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方法和条件炮制的苦杏仁样品贮存前后苦杏仁苷含量测定,以比较出稳定苦杏仁苷含量最合理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川芎、当归酒炙前后挥发油含量及其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酒炙前后川芎、当归中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组成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当归酒炙后挥发油含量减少2.15%,川芎酒炙后挥发油含量减少2.50%,但酒炙后化学成分含量大多都高于生品,且组成上也发生了变化。结论:酒炙可以改变挥发油含量及其组成,进而改变其药效。本实验结果为当归、川芎酒炙品的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酒制当归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阿魏酸及总挥发油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微波炮制工艺。【结果】酒制当归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药材黄酒的用量为20 kg,闷润60 min,微波强度(中火)60%,微波时间为2 min。【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且易于控制,可作为当归炮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药当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当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 当归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结论 当归中的微量元素与其药效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当归炮制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归为常用的妇科要药,自古到今,炮制品种类繁多。对2000年版《中国药典》及《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规定的、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炮制品(生品、酒炙品、土炒品)的挥发油含量、物理常烽(比重、折光率、比旋度)、化学组分以及油室组织结构作一初步研究,探讨当归的炮制方法、质量标准与中医临床用药的关系,以阐明当归的炮制目的和机理。  相似文献   

9.
UV法测定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中总萜和东莨菪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有效成分的影响,为以后炮制工艺的优化提供指导。[方法]以总萜和东莨菪内酯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来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各炮制品所含总萜含量与生品比较呈下降趋势;而东莨菪内酯含量与生品比较有上升的趋势。[结论]本实验以总萜和东莨菪内酯含量作为川楝子饮片品质优劣的评定,对川楝子生品及不同工艺炮制品进行比较,在其生产与确保用药安全方面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有效成分的影响,为以后炮制工艺的优化提供指导。[方法]以总萜和东莨菪内酯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来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各炮制品所含总萜含量与生品比较呈下降趋势;而东莨菪内酯含量与生品比较有上升的趋势。[结论]本实验以总萜和东莨菪内酯含量作为川楝子饮片品质优劣的评定,对川楝子生品及不同工艺炮制品进行比较,在其生产与确保用药安全方面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归补血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创,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由当归与黄芪两味中药按照质量比1∶5组成,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主治血虚发热或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之症。原方中当归要用酒制(酒洗)才可入药。然而现代研究中,不论是当归补血汤方剂还是由此衍生的成药,如当归补血丸、当归补血胶囊、当归补血口服液中,当归都没有要求炮制使用。当归所含阿魏酸、藁本内酯、当归多糖,黄芪中所含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黄芪多糖为当归补血汤中补血的有效成分[1,2]。为探讨酒制当归对该方剂的影响,本实验对当归炮制前后当归补血…  相似文献   

12.
油当归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当归油炒前后水溶性浸出物及多糖含量的变化,为探索油当归炮制原理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药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当归经油炒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略有下降,但多糖含量明显提高。结论:多糖测定结果符合油当归“主用于血虚肠燥便秘”的传统用药经验,油炒对当归水溶性浸出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当归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方法 当归样品经盐酸水解后,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含量.结果 10批不同产地当归样品中氨基酸总量最低为3.90%,最高达8.66%.结论 经测定,当归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精氨酸.  相似文献   

14.
2种工艺姜半夏中氨基酸及无机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种工艺姜半夏中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氨基酸分析法;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等离子直读光谱法。结果:2种不同的炮制工艺炮制所得的姜半夏中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以正交法略高;2种姜半夏均含有与生半夏种类相同的无机元素,但Fe、Mg、Cr、Mn、Na、Ni、P、Sr、V的含量以正交法较高,而有害元素Al3 、Ba2 以药典法较高,半夏的其它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均较正交法和药典法姜半夏低。单纯的姜汁煮半夏中未检出色氨酸。结论:正交法炮制工艺优于药典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续断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总皂苷与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生品及炮制品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结果:与续断生品相比较,各炮制品的总皂苷含量略有增加;但炮制后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增加显著.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影响续断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变化,证明了传统炮制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棉籽中棉酚含量的影响。方法:棉籽分别用炒制、醋炙、蒸制等工艺炮制,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方法棉籽中棉酚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炮制一定时间,棉籽中棉酚含量:生品〉醋炙品〉炒制品〉蒸制品。结论:棉籽在炮制过程中,加热、加醋、加黄酒蒸及炮制时间对棉籽中棉酚含量影响很大,应规范棉籽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1],在脑脊液中微量元素变化的规律未见报道.为了解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微量元素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对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微量元素锌、铜、铁、钙、镁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厚朴不同炮制方法有效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厚朴未经加工不能入药,而经过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炮制的饮片,由于加工过程中因标准的控制不同,有效成的含量有很大差异,因而对疗效产生影响,本文对厚朴未经炮制与经过不同炮制方法加工炮制的饮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其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的变化,为厚朴的加工炮制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药材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除了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有药效外,其微量元素也是发挥治疗效果的关键,这也正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中药炮制的理论是按照中医中药的理论,以治疗、调剂、制剂等不同要求根据药材的性质,进行临床应用或药材加工的过程。灸法作为中药炮制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灸法炮制应用在临床中治疗多种疾病,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常用的几种灸法炮制进行分析,就其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的影响.方法 对热浸法和冷浸法炮制的黄芩,采用定性、定量方法对其主要成份黄芩苷进行分析.结果 定量分析:热浸法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为5.06%(n=5),冷浸法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为0.89%(n=5):定性分析:薄层色谱显示冷浸法黄芩无黄芩苷斑点,而热漫法黄芩黄芩苷斑点明显.结论 两种炮制方法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有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