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3年我院12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恶性肿瘤36例、良性肿瘤84例,交界性5例.41例交界、恶性病变患者中腹痛11例、腹胀30例、消瘦5例,良性患者分别为18、13和1例(P<0.05);超声检查提示囊实性肿物44例、囊性肿物57例确诊恶性肿瘤分别为22例和5例(P<0.05).恶性病变患者肿瘤直径5 ~ 10 cm、>10 cm者分别为20例(56%)、12例(33%),良性病变者分别为35例(42%)、24例(29%).超声联合CA125(≥35 kU/L为阳性)检测对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93%.术前联合超声检查正确诊断恶性肿瘤31例,二者联合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预测良、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80例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理类型、年龄、绝经年限、肿瘤大小和质地,结合血清CA125,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特点、诊断和合理的处理方式。结果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53.75%,其中50岁组高于60岁组和70岁组(P<0.05);卵巢的良、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绝经年限无关(P>0.05);肿瘤大小、质地和血清CA125与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密切相关。结论重视绝经后妇女的普查,一经诊断,应及早剖腹探察;肿瘤的大小、质地结合血清CA125值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卵巢肿瘤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月敏  常雅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8):1710-1712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2年1月-2007年7月我院130例50岁以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40.00 %,B超检查均显示盆腔包块;不同年龄段患者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69岁年龄段患者以恶性肿瘤为主;不同绝经年限患者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20年以上的患者以恶性肿瘤为主.结论 50岁以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肿瘤的良恶性与患病年龄、绝经年限有关,建议应定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和病理检查,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卵巢肿瘤18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81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52例,占28.7%;上皮性肿瘤106例,占58.6%;上皮性恶性肿瘤40例,占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76.9%。(2)超声检查提示囊实性肿瘤者与囊性比较,恶性率明显升高(P<0.005)。CA125检测对恶性上皮性肿瘤敏感性为82.9%,术前联合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卵巢肿瘤直径>10cm组恶性肿瘤发生率最高,与<5c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3)良性肿瘤多行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恶性肿瘤行根治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化疗。结论:绝经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发生率高。对绝经后卵巢肿块应高度重视,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必要时结合CA125检测协助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处理决策。方法:收集160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年限、超声、血清CAl25、病理类型等。通过对所得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得出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评价预测绝经后卵巢肿瘤性质的相关指标,得出正确的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以腹胀、腹痛及腹部包块为主,无症状者所占比例亦较大;(2)绝经后卵巢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有黏液性肿瘤、浆液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3)卵巢肿瘤的性质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存在着差异;(4)卵巢肿瘤的性质与绝经时间长短无相关性;(5)超声检查下卵巢肿瘤的质地与卵巢肿瘤的性质存在相关性;(6)卵巢肿瘤的性质与肿瘤标志物CA125的值存在相关性。结论:(1)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及腹部包块为主;(2)常见的绝经后卵巢肿瘤病理组织类型有黏液性肿瘤、浆液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3)随诊患者年龄的增加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增加;(4)卵巢肿瘤的性质与绝经时间长短无关;(5)与囊性相比,囊实性和实性者为卵巢交界性及恶性的可能性较大;(6)CA125阳性者为卵巢交界性及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与血清CA125联合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妇产科收治绝经后患者120例,根据检査方法分为超声组、血清CA125组及超声联合CA125组,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期各种检査方式与病理关系。结果:超声组、血清CA125检査组、超声联合CA125组确诊率分别为12%、15%、35.2%。超声联合CA125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査结果中嚢性肿瘤全部为良性肿瘤;嚢实性肿瘤中60%为良性肿瘤,40%为恶性肿瘤;实性肿瘤中36.4%为良性肿瘤,63.6%为恶性肿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阴性患者90例阳性患者30例;阴性患者中80例(88.9%)为良性,10例(11.1%)为恶性;阳性患者中12例(40.0%)为良性,18例(60.0%)为恶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与超声检査及血清CA125单独检査,两者联合检测,可更好的鉴别绝经后卵巢肿瘤性质,利于更早的发现卵巢肿瘤,判断肿瘤性质,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卵巢肿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及CEA含量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勇霞  赵蓉 《广东医学》2001,22(1):28-30
目的 研究CA125,CA199及CEA在卵巢肿瘤诊断及评价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MEIA法及RIA法测定126例卵巢肿瘤(良性肿瘤62例、恶性肿瘤44例及交界性肿瘤20例)患者术及18例交界性或恶性肿瘤患者于术后3-4周血清CA125,CA199及CEA浓度。结果 ①卵巢交界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血清各项指标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CA125与CA199对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但恶性肿瘤中CEA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③Ⅰ期及Ⅱ期恶性肿瘤患者各项指标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Ⅲ期及Ⅳ期患者,联合CA125和CA199检测可明显提高Ⅰ期和Ⅱ期患者诊断的阳性率;④CA125水平是判断卵巢癌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结论 CA125和CA199在卵巢肿瘤诊断及诊断、恶性肿瘤的分期和疗铲评价中有较大的价值,联合检测能提高Ⅰ,Ⅱ期卵巢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卵巢癌肿瘤相关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在卵巢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放射法(RIA法)测定40例正常人、139例卵巢肿瘤(良性87例、恶性肿瘤52例)患者血清CA125、CA199浓度。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CA199及CA125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联合CA199、CA125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达90.4%。结论:cA125联合CA199能提高检测卵巢癌的敏感性,在卵巢肿瘤诊断、恶性肿瘤的分期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总结绝经后妇科仲瘤113例,占同期收治妇科肿瘤的17.15%。113例中,子宫肿瘤52例,卵巢肿瘤57例。良性肿瘤64例,恶性肿瘤49例。良、恶性肿瘤之比为1.31:1。同期妇科肿瘤546例中,良性500例,恶性46例,良、恶性之比为10.87:1。平均发病年龄为57.79岁。良性肿瘤的平均绝经年限为7.0年;恶性肿瘤为9.94年。绝经后出血、肿块是绝经后肿瘤的主要症状。手术治疗99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占15.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过的卵巢肿瘤患者32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30例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三项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CA125、TSGF、CEA检测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CA125、TSGF、CEA单项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CA125、TSGF、CE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恶性肿瘤组病理分期Ⅲ~Ⅳ期患者CA125单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与高于Ⅰ~Ⅱ期患者。结论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早期恶性卵巢肿瘤诊断的阳性率,在临床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99、HE4检测对非良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将179例非良性卵巢肿瘤分为卵巢交界性肿瘤组(交界组)与卵巢恶性肿瘤组(恶性组),分析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APF、CA125、CA199、HE4的水平差异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术后病理诊断、分期的关系。结果 非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血清CEA、AFP阳性表达率低;交界组与恶性组患者血清CA199、CA125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HE4阳性表达率高于交界组(P<0.05);在CA125升高的患者中,恶性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交界组(P<0.05);联合检测早期非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的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应用AFP、CEA筛查卵巢非良性肿瘤阳性表达率低,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血清HE4阳性表达率有别于交界性肿瘤,联合检测血清CA125、HE4、CA199可提高非良性卵巢肿瘤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风险指数Ⅱ(RMIⅡ)对卵巢肿瘤术前良,恶性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年龄>30岁的卵巢肿瘤患者186例(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74例。分别根据术前血清CA125水平,超声分数,绝经状态以及RMIⅡ,对上述肿瘤的良,恶性进行模拟预测,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结果:RMIⅡ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预测以RMIⅡ值200为界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85.7%,阳性预测率为80.5%,阴性预测率为92.3%,分别较其它三项预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性预测率为高,结论:RMIⅡ较其它指标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预测2理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峥  唐家龄  王一斌 《海南医学》2004,15(2):25-26,28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的监测及其恶性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中11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卵巢恶性肿瘤11例,占9.6%,以上皮来源为主(10例,占90.9%);103例为附件良性病变,占90.4%,其中卵巢肿瘤61例(59.2%),非赘生性囊肿42例(40_8%)。12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随访2—6月附件包块消失,6例包块无明显变化仍继续随访,未发现恶变倾向。恶性肿瘤包块多为双侧混合性.直径>10cm,伴腹水及CA125升高,良性包块常为单侧单房囊性,直径<10cm,无腹水及CA125升高,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一侧附件5cm以下单房囊肿恶性风险低,可以定期随访,不必急于手术;而10cm以上双侧附件混合性包块,特别是伴乳头或实性区域,有增厚分隔,合并CA125升高及腹水者恶性风险高,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卵巢肿块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卵巢肿块的性质、诊断及处理。方法:对94例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后卵巢肿块中恶性肿瘤占33.0%,发病率不随年龄而增加,而瘤样病变发病率则下降。肿块直径≥5cm、双侧、实质性或实质性为主的混合性肿块的恶性率明显升高(P<0.05)。B超结合CA125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3%、93.7%、92.6%。31例恶性肿瘤中8例行子宫加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21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2例只能作活检;63例良性肿块中30例切除患侧附件,33例行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结论:绝经后妇女应定期妇检,结合B超、CAl25检测等,早期发现卵巢肿瘤,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总结16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以绝经状态、超声评分、血清CA125及恶性肿瘤风险指数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绝经后状态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64%,阳性预测值为53%;超声评分≥2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7%、84%、70%;血清CA125>35 U/ml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6%、86%、73%;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MI)>200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2%、92%、83%.这提示RMI较其他指标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更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倩  赵小丽  郭萍  陈英艳  杨楠 《西部医学》2017,29(9):1221-1224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CA125、CA199检测对卵巢肿瘤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7月确诊并来院进行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并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99水平。比较患者采用单一超声检查和超声联合CA125、CA199检测对判断卵巢肿瘤的准确率,同时观察CA125、CA199在良性与恶性肿瘤的检测水平。结果 经超声检出的卵巢肿瘤准确率为89.8%,低于超声联合CA125、CA199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准确率96.9%(P<0.05);超声血流分级和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CA199水平均明显的低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联合CA125、CA199检测可明显提高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降低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误诊率,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水平检测在诊断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2016年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肿瘤患者35例,恶性肿瘤患者1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应用超声进行检查,并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患者机体内CA125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超声、CA125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RI值、CA125水平与良性肿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单独超声检查和单独CA125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CA125诊断恶性、良性肿瘤患者的符合率比单独超声和单独CA125检测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水平检测在诊断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评价应用血清CA125水平、超声分数、绝经状态及此三者结合的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MI-Ⅲ)对卵巢肿瘤术前良、恶性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我院病房收治的卵巢肿瘤172例,其中121例为良性肿瘤,51例为恶性肿瘤。分别根据术前血清CA125水平、超声分数、绝经状态以及RMI对上述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预测,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预测以RMI值200为界的敏感性为68.6%、特异性95.0%及阳性预测率85.4%、阴性预测率87.8%。分别较其它三项预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为高。结论RMI较其它指标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更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成熟卵巢畸胎瘤患者的肿瘤直径、CA125与CA199水平。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成熟卵巢畸胎瘤患者280例,根据年龄不同分为5个年龄段,比较肿瘤直径、CA125、CA199的测定结果。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中CA125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99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患者肿瘤直径最大,30~39岁患者肿瘤直径最小,不同年龄段的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患者的CA199水平最高,40~49岁患者的最低,不同年龄段的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成熟卵巢畸胎瘤患者的肿瘤直径、CA199水平差异明显,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附件包块4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云霞  刘梅  朱霞玲 《安徽医学》2009,30(5):561-563
目的探讨绝经后附件包块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绝经后附件包块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7.65%的患者元任何症状,其性质多为良性;其中卵巢肿瘤良恶性之比为1.55:1,包块直径≥9cm较直径〈9cm恶性率高,囊实性或实性较囊性恶性率高,多房囊性、双侧、伴有腹水或伴有血清CA125升高者较单房囊性、单侧、无腹水、CA125正常者恶性率高。结论每年对绝经后妇女进行妇科普查非常重要;阴道彩色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检测可初步判断绝经后附件包块良恶性;包块直径大于9cm、囊实性或实性、双侧、伴有腹水或血清CA125升高者,恶性可能性大,应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