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本文观察34例永久心脏起搏器(VVI)植入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心肌酶及心钠素(ANP)的变化情况.方法34例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72小时化验血清心肌酶,术后1周内检测ANP. 结果安置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不引起血清心肌酶异常升高,手术前后相比P>0.05,提示无心肌坏死.VVI右室心尖部起搏使AN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VVI起搏伴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心电图诊断困难时,动态的心肌酶含量改变可帮助诊断.有技术及经济条件的医院应提倡积极开展房室顺序DDD起搏.  相似文献   

2.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保  刘鹏  王山岭  朱好辉 《医学争鸣》2009,30(23):2838-2840
目的:观察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所选患者均植入人工双腔永久起搏器.据右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常规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室间隔厚度;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基底段、心尖段的收缩达峰时间;BNP的变化.随访时间18个mo.结果:两组间比较,LVEF,CO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间隔厚度出现差异(P≤0.05).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两组间不同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存在差异(P≤0.05).间隔部起搏组BNP低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心尖部起搏较易引起心室重构,BNP的升高,在观察过程中尚未发现心功能的下降.目的:观察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所选患者均植入人工双腔永久起搏器.据右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常规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室间隔厚度;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基底段、心尖段的收缩达峰时间;BNP的变化.随访时间18个mo.结果:两组间比较,LVEF,CO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间隔厚度出现差异(P≤0.05).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两组间不同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存在差异(P≤0.05).间隔部起搏组BNP低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心尖部起搏较易引起心室重构,BNP的升高,在观察过程中尚未发现心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心脏起搏术后患者生理活动量与血浆心房利钠肽(ANP)、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及不同等级生理活动量之间血浆ANP、BNP水平的差异。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起搏患者的血浆ANP、BNP浓度,其中DDD17例,VVI39例,VVIR2例,VDD4例,根据特定活动量等级问卷调查来判断起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选择Ⅰ级、Ⅱ级及Ⅲ级入组进行研究。结果起搏患者生理活动量与血浆ANP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r=0.39,P<0.01),生理活动量与血浆BNP水平相关性更显著(r=0.63,P<0.01)。血浆ANP水平在生理活动量Ⅲ级>Ⅱ级(P<0.05),>Ⅰ级(P<0.01),血浆BNP水平在生理活动量Ⅲ级>Ⅱ级(P<0.001),>Ⅰ级(P<0.001)。结论起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与血浆ANP、BNP水平显著相关,可以用血浆ANP、BNP水平大致判断起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间接判断患者的心功能。且以血浆BNP水平衡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较血浆ANP水平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起搏治疗心肌疾病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宿燕岗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8):1487-1489
自从40多年前植入第一个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来,心脏起搏工程技术(包括起搏电路、电极导线和电池等)得到了长足进步,同时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使人工心脏起搏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了很大进展。以往永久心脏起搏仅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室传导阻滞(AV  相似文献   

5.
6.
急性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3 2例急性中毒患儿 (中毒组 )入院时、入院第 7天 ( 2 3例 )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和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 (AST)水平 ,并与 3 0例体检正常儿童 (对照组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中毒组入院时CK、CK -MB、LDH、α-HBDH和AST分别为 ( 10 76 478± 73 1 3 2 1)U/L、 ( 5 0 667± 3 6 44 9)U/L、 ( 3 0 1 2 3 3± 12 8 983 )U/L、 ( 2 3 7 10 0± 85 44 7)U/L和 ( 115 83 2± 46 672 )U/L ,对照组则分别为 ( 161 85 7± 46 766)U/L、 ( 14 82 1± 8 85 7)U/L、 ( 2 3 2 786± 5 9 146)U/L、 ( 173 82 0± 2 5 811)U/L和 ( 40 64 3± 17 92 0 )U/L ,中毒组LDH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K、CK -MB、α -HB DH和AST中毒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入院第 7天中毒组复查CK、CK -MB和AST降至正常水平 ,但LDH和α-HBDH分别为 ( 2 71 43 6± 71 2 2 4)U/L和 ( 2 12 946± 88 12 9)U/L ,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中毒患儿早期即有心肌损害 ,即使经治疗后中毒症状缓解 ,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心肌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 4 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 ,并选择同期住院无窒息史的 1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患儿及16例无窒息史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结果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CK MB)在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且随窒息程度的加重 ,心肌酶及同工酶的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结论 :心肌酶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右室新起搏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右室心尖部起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合适的起搏部位;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导致的心脏整体运动协调性丧失、右室内和左右室间激动顺序的异常和失同步性、并逐渐导致心功能恶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近年来,人们不断寻找更好的起搏方式和起搏位置,如His束起搏和右室双部位起搏等;  相似文献   

9.
周晓聪  倪莉 《浙江医学》2001,23(5):289-290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常于冬春季流行 ,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样咳嗽 ,较易引起肺部、脑部并发症。为了解百日咳患儿的心肌受累情况 ,笔者对我院1996年5月~2000年5月间收治的50例百日咳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水平测定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观察组50例 ,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百日咳诊断标准[1](有百日咳接触史、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样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 ,发病前无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肝肾疾病及肌肉疾病史。男性31例 ,女性19例 ,年龄50…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15例正常人,8例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起搏前、起搏15分钟及起搏一周后的血浆心钠素(PANF)水平,结果起搏15分钟时PANF水平明显升高,一周后降至起搏前水平;提示起搏可引起一过性PANF升高。  相似文献   

11.
以马尿酸定量法测定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78例和正常对照组34例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结果:(1)AMI患者的血清AC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AMI亚急性期或恢复期的ACE活性均显著低于AMI急性期者(P〈0.05,P〈0.01),恢复期AMI患者的ACE活性则显著低于亚急性期者(P〈0.05);(3)AMI患者并发心衰或并发休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意识障碍组和非意识障碍组,各40例;同时选择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7d检测各组血清心肌酶变化。结果:发病7d,脑梗死患者心肌酶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有助于估计病情、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aVL导联ST段压低对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6例(以V4R导联ST段抬高≥1 mm为诊断标准).以aVL导联ST段压低>1 mm为另一诊断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标准.结果 aVL导联ST段压低>1 mm(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5例,ST段压低≤1 mm(无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0例.25例中符合V4R导联ST段抬高≥1 mm诊断标准的有22例,而30例中有4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90%和87%,阳性和阴性预计值分别为88%和87%.结论 aVL导联ST段压低>1 mm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aVL导联ST段压低>1 mm可作为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分析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A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而B组患者则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66/75),B组治疗总有效率97.33%(73/7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1.33%)和心律失常发生率(1.33%)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心肌再梗死、心力衰竭、出院前死亡和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优于尿激酶,具有安全高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灵芝  周乐  季晓君 《浙江医学》2016,38(11):862-864,86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心肌再灌注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5例AMI患者PCI术后血清T3水平,根据T3水平将患者分为A、B、C、D4组,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BG)。结果A组(重度低T3组)TIMI3级比例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G3级比例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T3水平(1.00±0.05)nmol/L、TIMI3级比例(32/46,69.6%)、MBG3级比例(24/46,52.2%)均低于男性患者,后者分别为(1.19±0.02)nmol/L、(143/159,89.9%)、(110/159,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女性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较男性患者低。AMI患者T3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相关,监测T3可以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与心肌酶峰、心电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经临床诊断后进行静脉药物溶栓或者经皮冠状动脉(PCI)治疗,分为早期和延迟再灌注两个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峰、左心室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及用药等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的左前降支病变血管、Killip分级及FMC有统计学差异;早期再灌注组的∑ST、∑R、∑Q、ST波、Q波、心肌酶峰指标、BNP最高值及LVEDD均显著高于延迟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延迟再灌注组的LVEF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再灌注组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的∑ST、∑Q、ST波、Q波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指标、BNP及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与心肌酶峰指标、BNP及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ST段抬高幅度、Q波最大值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指标、BNP及LVEDD呈正相关.其中BNP和LVEF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越多、Q波和心肌酶指标(CK、CK-MB、cTnT)越高、R波越小,左心室功能越差,值的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本组4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总的再通率63.4%,死亡病例1例。其中〈3h溶栓组再通率为77.8%,而3-6 h溶栓组为64.7%,6-12 h溶栓组为42.9%。〈3h溶栓组与3-6 h溶栓组再通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h溶栓组和3-6 h溶栓组与6-12 h溶栓组再通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溶栓后2h内出现心律失常8例(19.5%),溶栓24h有出血者2例(4.87%),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例,显微镜下血尿1例,低血压1例,1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地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拯救濒死的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尿激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0例拟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T (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E峰、E/A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AMI有助于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国产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UK静脉溶栓治疗AMI75例,观察其疗效与梗塞部位,溶栓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并观察了并发症及病死率。其中68例作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68%(51/75),前壁梗塞血管开通率7273%(24/33),下后壁梗塞血管开通率6579%(25/38)。6小时溶栓血管再通率7679%(43/56),6~12小时溶栓血管开通率4211%(8/9)。冠状动脉造影判断血管再通率6176%(42/68)。结论:国产UK是安全有效的溶栓剂,疗效与梗塞部位无关,与溶栓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