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对非血栓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数据库,记录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在非血栓性下肢CVI中的发生率、静脉造影特征及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结果 1594例CVI下肢顺行静脉造影中136例诊断为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占左下肢非血栓性CVI的17%(136/817).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症的特异性较高.39例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患者经髂静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并同时行浅静脉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是导致左下肢CVI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左下肢CVI时,应重视左髂静脉压迫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腘静脉嵌压综合征行患肢顺行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腘静脉嵌压综合征病人采用经足背浅静脉穿刺推注造影剂顺行静脉造影,使用数字血管造影机,连续动态数字图像采集。结果腘静脉明显受压变细(“袖口征”),造影剂流动缓慢,挤压腓肠肌也只见纤细血流。腘静脉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上。Ⅰ型16例,Ⅱ型32例,Ⅲ型38例。结论如果发现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经患肢顺行静脉造影可以确定诊断。根据静脉造影分型,对临床治疗及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发生有其解剖学因素,症状及体征无特征性,诊断主要靠静脉造影,静脉压力测定,血管内超声检查,多谱勒超声检查,磁共振静脉成像及CT等检查。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手术治疗主要以解除梗阻,使髂静脉血流通畅为目的;腔内血管重建有取代外科手术的趋势,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如在发生髂股静脉血栓之前及时诊断,了解髂静脉狭窄程度,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并适时地纠正和治疗,可大大减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及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肾窦肿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报告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窦血管平滑肌瘤的CT、肾动脉造影及肾盂静脉造影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肾窦肿瘤的特异性表现.结果:CT表现为肾盂、肾盏受压,与肿块交界光整;肾盂静脉造影表现为肾盂受压,肾动脉造影无肿瘤异染表现.结论:CT、肾盂静脉造影能对肾窦肿瘤进行正确定位,并可以进行相对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受压情况,以及对深静脉逆流和浅静脉曲张的影响。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对2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同时行LCIV顺行造影,并测量活动前后双髂总静脉压力。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显示LCIV造影受压发生率为54.17%。运动前,LCIV造影受压患者的左右髂总静脉压差值高于造影正常患者(t=2.833,P=0.010);运动后,LCIV造影受压患者的左右髂总静脉压差值明显高于造影正常患者(t=4.364,P=0.000)。LCIV造影受压患者的左下肢深静脉逆流程度重于造影正常患者(Fisher’s Exacttest,P=0.017),左下肢浅静脉曲张程度两者间无明显差异(χ^2=3.333,P=0.343)。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伴有LCIV造影受压时,LCIV压力明显升高,左下肢深静脉逆流程度加重,但左下肢浅静脉曲张程度没有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6.
田志龙 《腹部外科》2001,14(2):96-97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 1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的 8例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6例痊愈 ,2例死亡。结论 脾切除术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彩色超声、CT、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该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手术及持续有效地抗凝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胡桃夹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受压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彩色双功能超声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诊断标准尚不一致;治疗以保守为主,介入治疗正逐步取代手术治疗成为首选的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8.
1993 ̄1995年采用Menuet型血流测量仪和海绵体造影对24例临床上诊断为阳萎的患者作动力性海绵体造影检测,结果检出12例阴茎海绵体静脉漏患者。认为本检查方法可判定静脉漏的程度及部位,可为进一步治疗(包括手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蹄铁肾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8例蹄铁肾的诊治体会,对其病因、诊断、治疗及合并症进行讨论。认为本病无典型症状和体征时容易误诊及漏诊。静脉排泄造影为其确诊的主要依据。逆行肾盂造影宜慎重。  相似文献   

10.
1993~1994年采用Menuet型血流测量仪和海绵体造影对24例临床上诊断为阳萎的患者作动力性海绵体造影检测,结果检出12例阴茎海绵体静脉漏患者。认为本检查方法可判定静脉漏的程度及部位,可为进一步治疗(包括手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双侧重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定侧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报告我院手术治疗的10例双侧重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其中9例为单侧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为双仙输尿管异位开口,开口均位于前庭。经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笔者着重对定侧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认为静脉尿路造影、逆行插管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有重要价值;手术应根据重复肾及输悄管病变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报道62例(65条患肢)手术治疗的经验。指出静脉造影是可靠的诊断方法;深静脉主干有病变者,必需按病情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畸形的外侧静脉和病变的交通静脉,都是血液倒流的通道,均应予以结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静脉造影、MR、多普勒超声对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静脉造影、MR、多普勒超声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显示该组病例肝脏形态、肝静脉、肝内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MR显示肝脏特别是尾叶体积增大,肝脏信号不均,显示有肝内侧支血管。多普勒超声显示肝静脉狭窄或阻塞,显示有肝内侧支血管,显示有肝外侧支血管如脐静脉重开。正确全面的静脉造影可以确诊肝静脉阻塞、并可显示下腔静脉狭窄等间接征象。结论 MRI对显示肝脏形态、阻塞部位性质较为敏感,多普勒超声则对显示肝静脉狭窄或阻塞、肝内侧支血管有优势,有助于该病的临床初筛,静脉造影作为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的重要步骤,诊断意义重大。静脉造影与MR、多普勒超声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具备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检测急性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途径。对11例急性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经顺行下肢深静脉造影,静脉压测定等诊断,以尿激酶作溶栓治疗21~56天。全组11例治疗后经顺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血栓均消融。认为对急性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应及时诊治,防止扩散至深静脉主干引起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胡桃夹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受压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 ;彩色双功能超声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诊断标准尚不一致 ;治疗以保守为主 ,介入治疗正逐步取代手术治疗成为首选的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德山 《消化外科》2004,3(4):245-246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治经验,结合文献分析MVT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11例病人均以急腹症或肠梗阻收住院,术前明确诊断者8例,其中发病24h内确诊者仅2例。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均治愈,随访无复发。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以来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32例36条下肢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准确率为100%,本组I型5条,ⅡA型4条,ⅡB型12条,Ⅲ型15条。行人造血管股浅静脉环缩术16条,股浅静脉瓣修复术3条,大隐静脉-Guo静脉原位转流术6条,Guo静脉外肌袢成形术4条;髂总静脉-股浅静脉人造血管移植转流术3条;大隐静脉-股浅静脉交叉转流术4条,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28条(77.8%),部分消失或改善8条(22.2%),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金指标,可根据瓣膜破坏及通畅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下肢静脉造影表现,总结下肢静脉造影对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意义.方法 对149位患者196侧下肢进行静脉造影,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所有下肢静脉疾病均明确诊断,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后遗症31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159例,静脉畸形6例.结论 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重要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9.
腔静脉后输尿管(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90年我院共收治腔静脉后输尿管5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逆行造影检查5例均获明确诊断。4例手术治疗证实。作者提出:B超检查对本病的筛选和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在手术治疗方面,须在输尿管离断复位的同时切除局部长期受压的狭窄段输尿管。术中于输尿管内置双“J”内支架管有利于切口愈合及预防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20.
我院采用 静脉外髂胫束腱襻形成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7例,共31条肢体,术前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经皮 静脉插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造影剂倒流至膝平面或膝关节以下,属Kistner3或4级倒流。经分两期的深、浅静脉手术后,再作深静脉顺行造影和随访,证实良好,以自体组织作腱襻连接于股二头肌—半腱肌上,能完整保持半腱肌、股二头肌,不致影响屈膝功能。并能解决肥胖及粗壮病人取半腱肌、股二头肌肌腱制作腱襻长度不够的问题,手术简便。并对手术技术与操作提出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