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病例选择:本文43例,在应用乙胺碘呋酮之前,曾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异搏停、慢心律、双异丙吡胺、安他心、新福甙、缓脉灵、奎尼丁及普鲁卡因酰胺等)治疗,但效果不好。其中频发房性早搏(房早)3例,频发室性早搏(室早)14例,预激症侯群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3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颤动伴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伴不等比传导阻滞1例,多源性室性早搏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频发室性早搏伴阵发性房颤1例。  相似文献   

2.
在心血管门诊中,因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或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等引起的心慌、胸闷、乏力占快速心律失常就诊患者的大多数。胺碘酮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笔者对83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静脉注射异搏停治疗心律失常55例的疗效和对心电图的影响。55例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心房纤颤21例,心房扑动3例,频发房性早搏3例,频发房性和室性早搏并存2例,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速1例,结性并行心律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异搏停一次剂量5~20毫克,最多累加至40毫克。结果:转复成功者33例,以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最佳。无效者22例。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认为异搏停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对房室传导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室性心动过速无效。房室阻滞、病窦综合征、心原性休克、心功能减退者禁用。  相似文献   

4.
一、病例选择本组75例曾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异搏定、双异丙吡胺、慢心率、苯妥英钠、溴苄铵、心得舒及普鲁卡因酰胺等)治疗未获显效。其中频发房性早搏20例,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速3例,多源性房性早搏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9例,频发交界性早搏2例,频发室性早搏28例,多源性室性早搏3例。二、治疗方法初服乙胺碘呋酮时,每天0.6克,分三次,1~2周有显效后,改为每天0.4克,二次分服,后渐减至每天0.2克,观察期为4周,服药2周未见效者,增至每天0.8克,时间亦适当延长。观察期间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服药期间由固定医师了解服药情况,复查心率、心律、血压,询问疗效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搏定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随访观察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或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共22例。平均随访6个月。方法:每例患者服异搏定40mg,每日3次口服。用药前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全部患者用药5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结果:22例患者服药后早搏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提示,用药后短阵房速、房颤发作和房性早搏均显著减少,随访中4例冠心病复发房颤,2例患者静推西地兰恢复窦性心律后继续服药。患者服药前后的心率和心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异搏定可有效控制房性心律失常。对于不适合使用胺碘酮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异搏定是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镁与心脏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临床应用镁剂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报告镁剂成功地治疗心律失常31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17例,女14例,年龄16—67岁。冠心病8例,肺心病7例,风心病10例,心肌病6例。(其中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10例)。心律失常类型:频发室性早搏16例,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房颤伴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1例,频发房性早搏7例,房性早搏伴短阵  相似文献   

7.
陈奎 《实用全科医学》2007,5(9):777-778
目的 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分析156例老年人的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 老年人房性早搏发生率居第1位,为96.79%,室性早搏发生率为83.97%,房性心动过速为39.10%,房颤发生率为10.90%,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14.74%和11.54%,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28%。结论 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室性早搏发生率,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房颤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罗布麻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住院治疗的125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45例)采用中药复方罗布麻片结合胺碘酮治疗,复方罗布麻片每日3次,每次2片,胺碘酮第1周每日3次,第2周每日2次,第3周每日1次,每次均为200 mg;胺碘酮组(45例)采用胺碘酮治疗,方法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35例)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每次150 mg,每日3次。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胺碘酮组为86.7%(39/45),对照组为74.3%(26/3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室性期前收缩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速)数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联合治疗组、胺碘酮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数、短阵室速数均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数、短阵室速数低于胺碘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复方罗布麻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用药安全,价格低廉,用药途径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与心肌缺血性改变的关系及潜在性心肌病的作用.方法 对560例住院患者采用美高仪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监护仪进行24小时监测,并对检出的33例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就其临床和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共检出单源室性早搏26例、多源室性早搏7例、成对室性早搏21例,RonT 2例,共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01阵,其中24小时发生1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2~10阵23例、10阵以上15例,ST-T改变28例,其中呈缺血性ST-T改变的有26例.结论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同时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诱因,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患"频发多源性心律失常"口服胺碘酮3年,干咳、气短、乏力1年加重呼吸困难半年.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吸烟史30年.患者3年前因心悸、胸闷在我院行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给与普罗帕酮、倍他乐克治疗效果不佳,转上级医院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建议改用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上述症状得到较好控制,2周后减量为0.2g每日2次口服,1个月后减至0.2g每日1次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分析1200例患者24小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房性早搏发生率名列第1位(81%),室性早搏发生率60 4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2 25%,心房颤动发生率8 08%,交接性心律和交接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6 4%、19 67%,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2 6%、2 9%,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3 92%、5 83%,心脏停搏1 41%,老年人在各类心律失常中发生率居首位.结论:通过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诊断显示,房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又高于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的电复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一般概念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简称房颤 )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为 0 .3%~ 4 % ,老年人群中可高达 5 %~ 10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心脏病 ,尤其心房扩大伴有频发的房性早搏 (房早 ) ,或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者 ,最易诱发房颤 ;除各种心脏病外 ,也有原发性房颤 ,或称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即病人除房颤外其他各种检查均正常者。房颤通常先呈阵发性 ,其前奏为频发的房早 ,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心房扑动 (房扑 )到房颤 ,可反复发作 ,其发作持续时间往往越来越长 ,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Holter技术对60例健康者及112例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其心律失常在健康组中的检出率以房性早搏(68.3%)、室性早搏(58.3%)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8.3%)为高,在心脏病组中以房性早搏(78.6%)、室性早搏(68.6%)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5%)最为多见,95例冠心病检出有缺血型ST段压低55例(57.9%),其中40例为无症状性。指出Holter监测可客观反映心律失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 乙胺碘呋酮原是一种选择性冠状血管扩张剂。天津市和平医院心脏内科用此药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性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房扑及慢性房颤,频发性交界性早搏、阵发性室速等26例,收效较好。治疗方法:口服法:每次200毫克,日3~4次,显效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3月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并或不并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9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胺碘酮片,每次200 mg,3次/d。1周后减为每次200 mg,2次/d,两周后减为每次200 mg,1次/d,维持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口服,1次9 g,3次/d,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和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临床自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82.6%,观察组临床自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9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照组总有效率78.3%,观察组总有效率9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含特发性)心房颤动及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或多源性房性早搏伴/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3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和30例阵发性房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和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两组患者中多数患者P波离散度≥4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同步12导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方法:使用DCG监测,胸前10个电极同步24h连续记录,采用北京世纪今科同步12导动态心电图分析仪,经信息处理再加以人工判断校正,回顾性分析350例DCG资料.结果:350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房性早搏6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9%,室性早搏28%,心房颤动3.7%,室性心动过速2.86%,右束支阻滞1.7%,停搏0.86%,其他心律失常有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交界性心律等,以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最多见,约占总的检出率2/3.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24h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DCG对689例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在各类心律失常中,老年人房性早搏发生率居第1位,为92.60%,室性早搏发生率为80.12%,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2.96%和11.76%,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13.64%和12.05%,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发生率分别为1.60%、1.45%、1.02%.结论 老年人因电生理学的改变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各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生,而心律失常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及早诊断,及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90年用至1998年3月共用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146例。本文主要分析胺碘酮的疗效,疗效与剂量、体重、病程的关系.服药天数与QT延长的关系,以及服药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81例.女65例,年龄16~64岁.平均47.3岁。其中室性早搏117例(病程3天至10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1例(同时合并使用利多卡因).房性早搏9例.慢性心房纤颤3例.阵发性空上性心动过速6例。1.2研究方法1.2.1病例选择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测定均正常。凡有心脏明显扩大伴心功能不全、显著器质性心脏杂音、心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致严重心律失常临床心电图资料,探讨其治疗前后心电图的表现。方法对解放军第123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经临床治疗前后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例急性乌头碱患者心电图异常28例(93%),其中,频繁多源性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6例(占57.1%),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心律4例(14.2%),房室传导阻滞3例(11%),频繁房性早搏合并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例(7%),ST-T改变2例(7%),房颤1例(3.6%),经临床治疗后,心电图心律失常消失,28例异常心电图患者中,26例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结论乌头碱中毒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系统直接对心肌产生毒性作用而导致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对于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