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性高,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6个月胆囊壁厚度低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降低胆囊结石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胆囊最小剩余容积、胆囊最大收缩率及空腹时胆囊的容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86%)明显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在保留胆囊的同时恢复了胆囊收缩功能,其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在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保胆术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保胆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单发结石复发率6.67%,多发结石复发率6.67%,对照组单发结石复发率13.33%,多发结石复发率1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结石伴息肉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保胆术应用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治疗中的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于符合保胆术的患者,可优先选择该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95例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随访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0%和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在内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9月因胆囊结石于该院住院行内镜保胆取石术的100例患者,按是否应用透明帽分为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与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手术组,对比两组在胆囊探查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结石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保胆取石手术,其中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出现1例患者术后胆漏。两组均未发现因胆道镜操作引起胆囊、胆囊管出血和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27.96±12.24)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8例;接受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的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12.04±6.01)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1例。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的胆囊探查时间及术后3个月内胆囊结石患者人数均明显低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实施保胆取石术中,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0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合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行胆道镜探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更具微创疗法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硬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胆囊结石与30例胆囊息肉患者行硬质胆道镜保留胆囊、取净结石和息肉手术,术后定期复查腹部彩超。结果 78例患者中1例(1.28%)因结石位于胆囊颈且嵌顿中转行胆囊切除,其余均顺利手术;1例(1.28%)术后2月发现胆囊颈内残余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息肉。结论硬质胆道镜取石、取息肉术方法简单、安全、可行,是保留胆囊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75-777
目的观察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则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治疗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06-707
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实施保胆手术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37±3.69)ml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75±4.28)h均优于对照组的(15.37±3.69)ml及(12.75±4.2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3.91±5.41)min,对照组为(64.65±5.3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86%)少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保胆取石手术,具有伤害小,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及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72-1473
选取100例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取石。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缩短,但医疗花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为8.0%和8.0%,对照组为16.0%和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性胆囊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对患者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并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术中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组:30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对照组:30例同类患者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所需总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胆漏、胆道结石残留、胆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所需治疗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出现胆道结石残留、胆道感染情况,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十二指肠镜同步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梗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有推广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70-47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结石残余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各炎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97例常规开腹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恢复良好.试验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镇痛率、切口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残余结石和胆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平均25个月(4~52个月)随访,试验组有1例复发,对照组有8例复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的可行性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38例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8例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手术中及手术后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肝功能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对照组术后出血及术后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胆漏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 结论 对符合条件的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及康复快的优点,具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运用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治疗胆总管结石,对照组40例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总管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上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97-4398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两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可有效减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8):1265-126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8例,随机分成腔镜组3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腔镜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炎性指标及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24h VAS评分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两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腔镜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炎症反应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胆汁瘘3例,对照组肺部感染4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两组患者随访1年,均未发现有再生结石,也无胰腺炎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比传统的开腹手术更为安全有效,且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的效果。随机抽取收治的111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采取3孔法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胆囊内出血、胆囊功能减退、再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瘘、急性腹膜炎、切口感染、术后结石残留、胆总管继发性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效果较好,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胆囊内出血、胆囊功能减退、再手术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