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基础上,评价俯卧位条件下肺复张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97例,行定容控制通气,在小潮气量(8 ml/kg)+呼气末正压(PEEP)6 cm H2O(1 cm H2O=0.098 kPa)的通气基础上,先后行仰卧位肺复张和俯卧位肺复张[PEEP 20 cm H2O+压力控制(PC)20 cm H2O].监测不同体位下肺复张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的血气分析数据,并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双腔深静脉导管,经股动脉置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导管,持续监测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全心射血分数(GEF)、每搏量变异(SVV)及中心静脉压(CVP)等参数.结果 ①与肺复张前比较,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HR、MAP均无显著变化,而SpO2明显升高(仰卧位:0.954±0.032比0.917±0.025,俯卧位:0.982±0.028比0.936±0.039,均P<0.05);且俯卧位肺复张后SpO2明显高于仰卧位(P<0.05).②与肺复张前比较,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即刻CI (L·min-1·m-2)、SVI( ml/m2)、GEDVI( ml/m2)、GEF均明显下降(仰卧位:CI 3.2±0.4比3.8±0.6,SVI 32.4±5.6比38.8±6.5,GEDVI 689±44比766±32,GEF 0.267±0.039比0.305±0.056;俯卧位:CI 3.1±0.5比3.6±0.4,SVI 31.2±5.8比37.3±5.0,GEDVI 678±41比758±36,GEF 0.268±0.040比0.288±0.053,均P<0.05),CVP(cm H2O)、SVV明显升高[仰卧位:CVP 10.7±1.5比8.2±2.5,SVV(11.2±3.3)%比(8.3±4.7)%;俯卧位:CVP 10.3±1.8比8.1±2.5,SVV(12.7±3.4)%比(9.1±3.6)%,均P< 0.05],但复张结束后即恢复至复张前水平;SVRI、ITBVI、EVLWI肺复张前后均无显著变化.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期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条件下实施肺复张较仰卧位肺复张可更有效改善氧合,除肺复张即刻SVI和GEF短暂降低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俯卧位肺复张对改善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氧合指数、肺内分流的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5例,先后行仰卧位肺复张和俯卧位肺复张。监测肺复张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行血气分析并计算PaO2/FiO2、Qs/QT。结果:(1)两种体位肺复张后SPO2均显著升高(P<0.05),俯卧位肺复张后SPO2较仰卧位肺复张后更高(P<0.05)。(2)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PaO2/FiO2均升高(P<0.05),且俯卧位肺复张前后PaO2/FiO2也均高于仰卧位肺复张前后PaO2/FiO2(P<0.05)。(3)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Qs/QT显著降低(P<0.05),但两种体位间比较无差异。(4)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即刻CI、SVI、GEDVI、GEF下降(P<0.05),SVV升高(P<0.05),但复张结束后即恢复至之前水平。两种体位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可以更有效地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氧合水平,减少肺内分流,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RM)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48只被随机分为8组,气管内注入盐酸复制肺内源性ARDS(ARDSp)模型,静脉注射油酸复制肺外源性ARDS(ARDSe)模型,两种模型分别应用常规机械通气(A组)、俯卧位通气(B组)、控制性肺膨胀(SI,C组)、俯卧位通气联合SI(D组).观察各组基础状态、模型复制成功0、2和5 h 4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①ARDSp模型:中心静脉压(CVP)在A组、c组成模5 h明显增加;肺动脉楔压(PAWP)在C组、D组成模5 h明显增加;平均肺动脉压(MPAP)在A组、C组、D组成模2 h、5 h明显增加;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在c组成模5 h明显降低;4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成模0、2和5 h均明显增加;心排血指数(CI)在B组、c组成模2和5 h明显降低,在D组成模2 h明显降低,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RDSe模型:EVLwI在4组成模0、2和5 h均较基础值明显增加;其余心脏前负荷、心功能、后负荷相关参数在各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 对于不同原因ARDS,俯卧位通气联合SI较单纯应用俯卧位通气或SI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其中对ARDSe血流动力学参数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肺复张与俯卧位通气联合治疗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ARDS患者8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1例给予肺复张治疗,研究组42例给予肺复张与俯卧位通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标[氧合指数(Pa O2/Fi O2)、血氧分压(Pa O2)]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4、28 d后,研究组的Pa O2/Fi O2和Pa 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ARD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ARDS患者侧俯卧位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28例,采取侧卧位111、半卧位1h、侧俯卧位1h,观察3个不同时段患者HR、MAP、PaO2的变化。结果 不同卧位机械通气对患者HR影响不大(P〉0.05),MAP改变无显著性意义(P〉0.05),PaO2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侧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从而降低FiO2和PEEP水平,且实施比较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高水平呼末正压通气(PEEP)联合肺复张(RM)在肥胖患者全麻俯卧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BMI≥28 kg/m2择期拟行全麻下腰骶椎手术的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30例。A组设置PEEP=5 cmH2O,B组设置PEEP=10 cmH2O联合肺复张手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仰卧位机械通气10 min(T1)、气管插管后俯卧位机械通气10 min(T2)、俯卧位机械通气1 h(T3)和气管拔管后脱氧3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T0、T4和术后1 d(T5)时肺部超声评分(LUS)总分以及术后5 d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在T2、T3、T4时刻的氧合指数(OI)均显著高于A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均低于A组(P<0.05);与T1时刻相比,T2、T3时刻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  相似文献   

7.
ARDS与俯卧位通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肺顺应性降低、肺容积减少、肺内分流增加而肺毛细血管静水压不高为其病理生理特点。1976年Piehl[1] 首次报道了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疗效。2 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急性肺损伤ALI/ARDS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认识,治疗策略不断得到改进。作为治疗ALI/ARDS的一种辅助手段,俯卧位通气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ALI/ARDS肺泡病变的不均一性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认识的不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28例,采取侧卧位1h、半卧位1h、侧俯卧位1h,观察3个不同时段患者HR、MAP、PaO_2的变化。结果不同卧位机械通气对患者HR影响不大(P>0.05),MAP改变无显著性意义(P>0.05),PaO_2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侧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从而降低FiO_2和PEEP水平,且实施比较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28例,采取侧卧位1 h、半卧位1 h、侧俯卧位1 h.观察3个不同时段患者HR、MAP、PaO2的变化.结果 不同卧位机械通气对患者HR影响不大(P>0.05),MAP改变无显著性意义(P>0.05),PaO2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侧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从而降低FiO2和PEEP水平,且实施比较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俯卧位通气加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的肺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经股静脉快速注入油酸建立犬ARDS模型,容积控制通气,在小潮气量(VT,10 ml/kg)+高呼气末正压(PEEP,16 cm H2O,1 cm H2O=0.098 kPa)通气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组、俯卧位组、仰卧+RM组、俯卧+RM组,每组6只.测定通气后0.5、2和4 h血清细胞因子.4 h后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开胸取肺;取左肺组织制备匀浆,测定细胞因子;取右肺测定湿/干重(W/D)比值及制备病理切片,行病理评分.结果 ①通气4 h时仰卧+RM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且仰卧+RM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明显高于俯卧位组及俯卧+RM组(P均<0.05).②俯卧位组及俯卧+RM组背侧肺组织匀浆中IL-8浓度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均<0.05),TNF-α浓度明显低于仰卧+RM组(P均<0.05).③俯卧位组、俯卧+RM组右肺W/D比值明显低于仰卧位组及仰卧+RM组(P均<0.05).④俯卧位组及俯卧+RM组背侧病理评分显著低于仰卧位组及仰卧+RM组(P均<0.05).结论 在犬ARDS模型中,予以小VT+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时,在俯卧位实施RM可以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密闭气管内吸痰后联合肺复张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RICU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ARDS行俯卧机械通气患者64例,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12月的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都采用间断俯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每次密闭气管内吸痰后立即进行一次小潮气量和高呼吸末正压肺复张,对照组常规进行密闭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密闭吸痰和密闭气管内吸痰后联合肺复张前、后氧合指数P(O 2)/FiO 2和氧分压P(O 2)的变化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前P(O 2)/FiO 2和PaO 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执行密闭吸痰后联合肺复张操作后第3天、第6天P(O 2)/FiO 2和P(O 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密闭吸痰后应用肺复张技术,明显改善了ARDS俯卧机械通气患者的氧合状态,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密闭吸痰联合肺复张技术在ARDS俯卧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05—2011—05江苏泗洪分金亭医院ICU收治的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通气,两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在充分镇静情况下初始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1h、2h、4h、6h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氧合指数(PaO。/Fi0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Sp0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呼吸循环指标。结果俯卧位组在动脉血氧分压(PaOz)、氧合指数(PaO2/FiO2)、SpO2等呼吸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问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循环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俯卧位手术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对5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胸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使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VT=6ml/kg,PEEP=5cmH2O。对照组B组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模式,VT=10ml/kg,分别监测麻醉前(T1)、俯卧位0.5h后(T2)、拔管后0.5h(T3)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的变化,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吸入氧浓度(FiO2)]的值。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T3时的PaO2、PaO2/FiO2显著提高(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模式有助于改善俯卧位手术患者术后氧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ARDS患儿俯卧位下呼吸机雾化吸入的作用原理、实施步骤和护理要点,指导ICU护士正确实施俯卧位呼吸机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以32例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总结ARDS患儿实施俯卧位呼吸机雾化吸入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结果:运用俯卧位呼吸机雾化吸入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未发生因俯卧位通气及呼吸机雾化吸入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最终撤离呼吸机,顺利转出ICU.结论:俯卧位下呼吸机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促进ARDS患儿肺底部炎症的消散,改善氧合状态,提高血氧饱和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俯卧位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高海拔地区肺复张术(RM)治疗无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海拔2260m的地区医院筛选RM治疗无效的41例ARDS患者[平均氧合指数( PaO2/FiO2)较RM前升高<20%视为RM无效],依不同病因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组)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组),每组再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即ARDSp俯卧位组(11例)、ARDSp仰卧位组(9例)、ARDSexp俯卧位组(10例)、ARDSexp仰卧位组(11例).在通气前及通气1、2、3、4h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PaO2/FiO2、静态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结果 通气lh时,ARDSexp俯卧位组PaO2/FiO2( mm Hg,l mm Hg=0.133 kPa)即较通气前显著升高(157.4±40.6比129.3±48.7,P<0.05),并随通气时间延长呈持续增高趋势,4h达峰值(219.1 ±41.1);且ARDSexp俯卧位组通气3h内PaO2/FiO2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另3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俯卧位组、ARDSexp俯卧位组通气4h时PaO2/FiO2均较相应仰卧位组显著增高(208.8±39.7比127.4±47.1,219.1±41.1比124.9±50.8,均P<0.05).4组通气前后Cst无显著改变,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ARDSp俯卧位组通气4h时Raw(cmH2O·L-1·s-1)较通气前显著降低(6.8±1.7比10.7±1.8,P<0.05),且明显低于其他3组;其他3组各时间点Raw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通气作为ARDS机械通气重要策略之一,可以改善RM无效高原ARDS患者的氧合,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时间对俯卧位手术患者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俯卧位全麻下手术患者40例,分别于全麻插管后仰卧位5min(T0)、俯卧位5min(T1)、俯卧位60min(T2)、俯卧位120min(T3)记录肺顺应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气道峰压(Ppeak):俯卧位后Ppeak逐渐升高,T1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与T0时比较Ppeak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动态肺顺应性(Cdyn):俯卧位后肺Cdyn逐渐下降,T2与T0时比较Cdyn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0时比较,Cdyn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T3与T1时比较,Cdyn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3)静态肺顺应性(Cstat):俯卧位后肺Cstat逐渐下降,T2、T3与T0时比较,Cstat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T2与T1时比较,Cdyn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1时比较,Cdyn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俯卧位后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肺顺应性逐渐下降,提示长时间俯卧位手术应注意肺保护问题,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俯卧位通气患儿的护理策略.方法:将46例呼吸衰竭患儿在机械通气下置于俯卧位,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心律、指脉氧变化,同时注意呼吸机参数,及时处理报警,加强护理,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46例呼吸衰竭患儿顺利撤,呼吸机,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患儿实施俯卧位通气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只要加强观察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