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立芦荟不同叶龄叶的解剖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景原  王太霞  胡正海 《中草药》2002,33(7):646-648
目的 旨在揭示芦荟素在不同叶龄芦荟叶中的含量及其差异的原因。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素的含量,用半薄切片法研究叶的解剖结构。结果 在同一株植物内,从上到下随着叶龄的增大,叶片维管束中的大型薄壁细胞逐渐萎缩,芦荟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结论 研究结果为确定木立芦荟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木香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考察因素对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外植体、光照条件、激素进行实验。结果 :叶的诱导效果优于茎 ,暗培养优于光照培养 ,5号激素配比优于其他组合。结论 :以叶作外植体 ,在MS+6BA0.8mg·L-1+NAA1.0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黑暗培养对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百合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百合组培快繁的最佳途径。方法 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采用鳞叶不同部位作为外植体;改变培养方式。结果 确定了外植体产生小鳞茎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mg/L GA3 2.0mg/L;鳞叶的下部小块分化率最高,92.5%;小鳞茎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再分化可获得多而健壮的次级小鳞茎;次级小鳞茎采用液体振荡培养可快速增重。结论 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百合的快速繁殖,使百合种球的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怀牛膝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牛膝为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 (AchyranthesbidentataBL .)的干燥根 ,主产河南沁阳、武陟等县。本品性甘、苦、酸、平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降血压及镇痛等功效。对怀牛膝的全面研究始于 6 0年代 ,多集中于成分分析 ,药理作用及栽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不同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的研究 ,尚未见相关报道 ,为了探索出一条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造怀牛膝品质的途径 ,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现已从怀牛膝茎、叶等部位诱导出愈伤组织及芽分化。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供试材料为怀牛膝 (Achyra…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光照条件、激素对野生药材小红参愈伤组织产生和不定芽形成进行实验研究。发现以真叶为外植体,进行暗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效果最好。当培养基为MS BA0.2mg/L NAA2.0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100%:培养基为MS KT1.0mg/L IAA0.1mg/L时.虽然其不定芽诱导率只有50%,但单株不定芽数为3,不定芽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6.
菊三七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慧莲  刘贤旺  谢平  张寿文 《中草药》2002,33(2):159-160
目的 探讨菊三七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 ,为快速繁殖幼苗奠定基础。方法 以菊三七的根、茎、叶为外植体 ,采用 MS培养基 ,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 以菊三七的叶片为外植体 ,在培养基 MS 1.0 mg/ LNAA 4 .0 m g/ L 6- BA上 ,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 64%。愈伤组织在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上 ,成苗率可达 86.7%。结论 通过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 ,可以达到快速繁殖菊三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正交设计在何首乌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杜勤  王振华  张俊荣 《中草药》1999,30(7):537-539
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4种激素对何首乌嫩茎,叶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4-D、IBA作用极显著,6-BA作用显著,NAA作用不显著,它们作用大小依次为:2,4-D〉IBA〉6-BA〉NAA,诱导何首乌愈伤组织产生的最佳激素配比为:MS+2,4-D1mg/L+6-BA1+IBA0.5。  相似文献   

9.
斑纹芦荟中芦荟苦素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斑纹芦荟叶中分得结晶,经理化数据和光谱解析等方法鉴定为芦荟苦素。  相似文献   

10.
斑纹芦荟中异芦荟苦素的分子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阿兴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0):609-611
从广西产斑纹芦荟中分到一个新化合物异芦荟苦素,分子式C19H22O9,其结构为2-丙酮基-6-C-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5-甲基对氧萘酮。  相似文献   

11.
中华芦荟酸性多糖的分离纯化与抗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检测分析中华芦荟中可能存在的酸性多糖并初步探究其抗炎活性。方法:以中华芦荟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DEAE-52离子交换色谱经NaCl洗脱得到芦荟酸性多糖。用Sephacryl S-400凝胶柱色谱法进一步纯化,HPLC判断其纯度及相对分子量,用紫外、红外、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组成。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检测其抗炎活性。结果:从芦荟叶片中分离得到一种纯酸性多糖APS-2,相对分子量为1.3×106Da。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它们以1→3和1→6糖苷键连接。从其分子量、单糖组成与连接方式可判断出APS-2为新多糖,且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结论:从中华芦荟中分离得到的新酸性多糖APS-2有较好的抗炎活性,此发现为该芦荟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不同年限的库拉索芦荟与斑纹芦荟的多糖含量。方法以D-甘露糖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长年限为1、2、3、4及5年的库拉索芦荟和斑纹芦荟的多糖含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甘露糖在0.05~0.60 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测得生长年限为1、2、3、4及5年的库拉索芦荟多糖含量分别为1.201、1.485、1.665、2.355、5.040 mg/g;斑纹芦荟的多糖含量分别为0.780、0.900、1.035、1.650、2.355 mg/g。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库拉索芦荟和斑纹芦荟的多糖含量有差别,其含量随年限增长而增加,相同年限库拉索芦荟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斑纹芦荟。  相似文献   

13.
中华芦荟中性糖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燕  李云政  秦海员  万玉清 《中草药》2001,32(6):491-493
目的 为更深入地研究中华芦荟活性成分的组成及化学结构。方法 采用DEAE-Sephadex A-25作为填料,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结果 从中华芦荟原始多糖中分离并提纯得到一种中性糖,经过IR、HPLC、TGA、^13CNMR、碱性水解及元素分析测定,证明这是一种纯度较高的、部分乙酰化的β-1,4-D-聚吡喃甘露糖,其中糖链中甘露糖与乙酰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4:1。结论 该多糖为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南方红豆杉叶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及最适培养基级成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4-D比NAA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基中添加适度浓度的CA、Phe和乙酸钠能促进南方红用愈伤组织的生长和紫杉醇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在芦荟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6种丛枝(AM)菌和1种AM菌剂对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组培幼苗接种的结果表明:供试菌种或菌剂均可使幼苗形成丛枝菌根,感染率达96.67%~100%,感染指数达73.30~86.67;接种13个月的苗高比对照增加19.85%~51.91%;叶片长度比对照增加56.67%;芦荟幼苗经接种后,叶片汁液的干物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3.13%~150.96%。接种15个月的芦荟幼苗叶汁鲜重比对照增加60.87%~233.80%;折合有效成分的生药含量,比对照提高2.17倍~7.24倍。  相似文献   

16.
库拉索芦荟GAP基地环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库拉索芦荟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及其分析方法标准和相关的文献方法对库拉索芦荟 GAP种植基地规划区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和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 库拉索芦荟 GAP种植基地规划区大气质量标准达到 GB 30 95 -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土壤环境达 GB15 6 18- 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一级标准 ,水资源达 GB5 0 84 - 92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的一类标准。结论 库拉索芦荟 GAP种植区环境质量良好 ,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2%氨基寡糖素对芦荟炭疽病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实验。方法使用氨基寡糖素进行实验室和现场药效实验。结果氨基寡糖素能有效促进芦荟生长发育,对芦荟炭疽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安全和无药害发生。大田喷撒2%氨基寡糖素(300倍)对芦荟炭疽病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其防效达85.22%,比对照农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提高12.30个百分点。结论2%氨基寡糖素(300倍)药效高,使用安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鲜汁及复方芦荟胶囊中的芦荟苷及芦荟大黄素的方法。方法:A法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于354 nm波长处以外标法直接测定样品中芦荟苷;B法先将样品加三氯化铁和盐酸水浴加热回流使芦荟苷水解为芦荟大黄素后在287 nm波长处,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以外标法测定。结果:芦荟苷及芦荟大黄素线性范围均为0.04~0.4 μg。在此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芦荟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2.1%(复方芦荟胶囊),RSD为1.37%;芦荟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2.5%(复方芦荟胶囊),RSD为3.6%。结论:该两种方法均比较灵敏、准确,而A法直接测定芦荟苷更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method to isolate and purify the main components isoaloeresin D and aloin from Aloe vera for i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isolate isoaloeresin D and aloin in a one-step separation from dried crude extract of A. vera. The biphasic solvent system composed of hexane-ethyl acetate-acetone-water (0.2︰5︰1.5︰5) was used at a flow rate of 1.0 mL/min, while the lipophilic phase was selected as the mobile phase and the apparatus was rotated at 840 r/min. The effluent was detected at 254 nm. Results Isoaloeresin D (53.1 mg) and aloin (106.9 mg)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crude extract (384.7 mg) with the purities of 98.6% and 99.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HSCCC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for isolation and separ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from alo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