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再次胆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75例老年再次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6%而实验组为97%。结论对老年再次胆道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1~2001年间,胆囊切除术及(或)胆总管探查术347例,其中8例近期再次手术。为总结经验,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5~75岁,平均36岁。首次手术疾病: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例,Mirrizi综合征1例。再次手术的原因:副肝管损伤1例,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胆总管缝扎及切断各1例,胆囊管结扎线脱落1例,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1例。再次手术时间1~16d,平均3d。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副胆管结扎1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1例,胆总管引流1例,…  相似文献   

4.
胆道疾病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在腹部外科的住院患者中仅次于阑尾炎[1].在胆道疾病中,以胆石及其并发症居首位;其中以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情凶险、变化急剧、死亡率最高;胆道残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的处理又最困难,并且引起再手术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次胆道手术的原因,以期总结对策,降低再次手术率。方法:对73例行再次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胆道手术的主要原因是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占71.23%(52/73)。其次是医源性原因占13.70%(10/73),其中,内镜治疗不成功占40%(4/10),胆管损伤及残余胆囊各占30%(3/10),良性胆道狭窄占4.11%(3/73)。结论:再次胆道手术的主要原因仍是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其次,内镜治疗不成功及损伤性胆管狭窄等医源性因素不容忽视,前次手术的彻底性及术式的合理应用是减少胆道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57例患者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论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就医条件、生理解剖异常 又有主观的人为因素责任心、技术、不良习惯.降低胆道再次手术的对策是要从术前准备、术中术式及选用及术后三个环节着手 坚持原则、灵活运用、系统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外科接受再次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4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2.4%)明显低于对照组(1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行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胆道手术后带T型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我院胆道手术患者94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后均带T型管,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展开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80.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道手术后需带T型管患者,为其提供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以来施行胆道再次手术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再次手术多采用联合手术方式。结论:胆道再手术率高,病情复杂,应制定周密的综合外科治疗计划,术后配合胆道镜取石,避免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胆道结石再次手术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胆道结石再次手术患者既往手术方式、再次手术原因、以及再次手术术式。结果 85例患者中出现2例术后胆漏、1例因全身衰竭死亡、3例切口感染裂开、3例术后反复胆道感染。结论胆道结石再次手术术前明确诊断、注意手术的时机以及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姚淑萍 《华夏医药》2005,9(4):335-335
我院第三微创外科自1991年至今应用电视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效果满意,病人均已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俊  程敏  施开德 《安徽医药》2017,38(8):1059-106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在再次胆道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16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的成功率。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T管引流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15例在术中取尽结石,1例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成功率100%。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应用于再次胆道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胆道结石手术是腹部外科再次手术发生率较高的手术,由于肝外胆管解剖相对复杂,结石的成因及部位不同,因此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胆道手术若行再次手术,处理相对困难,若处理不恰当,则可引起疾病复发以及其他并发症.本文对51例胆道结石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外科各个领域,尤其是腹部外科。对于胆道外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已成为“金标准”手术,腹腔镜下胆道的良性病变手术也在广泛应用。但在胆道再手术中应用腹腔镜,因其解剖复杂及手术风险难度增加[1],开展仍较为困难。胆道再次手术行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曾被视为手术的禁忌证[2]。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对28例胆道再次手术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式,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再次手术原因以肝内外胆管结石为主,胆道再次手术方式以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为主。结论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合理处置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收治于我院86例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从护理满意度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69.77%及95.35%,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来看,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23.26%及2.33%,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护理腹腔镜手术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过程中,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57例患者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论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就医条件、生理解剖异常,又有主观的人为因素:责任心、技术、不良习惯.降低胆道再次手术的对策是要从术前准备、术中术式及选用及术后三个环节着手,坚持原则、灵活运用、系统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57例患者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论 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就医条件、生理解剖异常,又有主观的人为因素:责任心、技术、不良习惯。降低胆道再次手术的对策是要从术前准备、术中术式及选用及术后三个环节着手,坚持原则、灵活运用、系统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本综合三年来本院胆道术后再次手术11例,占同期手术的221%,因胆总管结石存留再手术4例,肝外胆管损伤4例,胆汁漏腹腔内胆汁积聚2例,胆囊术后出血,胆汁外漏,异物存留各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现分析再次的手术之原因及防治要点,并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胆道再次手术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道再手术原因,总结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73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79.4%,其次为胆管狭窄、医源性损伤、肿瘤,再手术的方式以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叶段切除、胆肠吻合为主。结论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前评估,结合内镜或术中超声或造影等,以"取净结石、解除狭窄、通畅引流、去除病灶、防治复发"为原则,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