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组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过去对此病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以及某些实验结果作出诊断。虽然这些资料可作为诊断EHF的某些条件,但缺少特异性,因此,往往易致误诊误治。近年来,人们在利用免疫学的检验方法作为对该病的实验诊断手段方面有了很快的发展,为研究快速ELISA检测法对EHF疾病的诊断价值,我们采用本院改进的58℃水浴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使用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提供的试剂盒,对正常人及门  相似文献   

2.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黑河地区出血热防治协作组坚持开门办科研、群众办科研的正确方向,于75年冬峰,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基层,有效的发挥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巨大威力,对300例出血热病例的早期临床表现进行了观察。记载较完整的共100例,这100例出血热病人均具备出血热三大主症(发烧、出血倾向、肾脏损害),同时伴有低血压休克、少尿和多尿期之一者。全部病例均按省出血热协作组“早期诊断”规定的统一表格,统一观察方法进行逐日观察记载的。(包括追记第三病日以前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2午10月~1994年7月收住流行性出血热(EHF)104例,其中早期合用三七粉治疗52例,收到甚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选择病日5天以内,体温38.5℃以上、血压12~18.4/8~12kPa,尿蛋白“++”以上、血小板80×10~9/L(正常100~300×10~9/L)以下的病例,均符合全国EHF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与分度。并经测E-HFIgM、IgG证实。 1.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具有EHF典型表现,入院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  相似文献   

4.
王昭孝 《贵州医药》1989,13(3):179-180
应用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和动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区分布、流行强度和疫区类型调查;依据地理境观,主要宿主动物和病原类型不同,划分疫源地类型的研究称为地理流行病学。贵州省流行性出血热(EHF)地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主要于1982~1988年间完成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一结果在EHF的防制和深入研究中开始发挥作用。调查结果 1982~1988年间,在全省范围内的调查结果表明: 一、贵州省1962~1988年,在50县(市)有EHF病例发生和流行;51县(市)人群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图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应用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测法对334例EHF患者进行了肾功能动态检测研究。结果显示:肾脏指数(RI值)异常率在不同病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少尿期异常率为最高。少尿期肾图的RI、tb、C1/2和15分钟残存率的值在不同临床类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临床类型越重,其异常越显著。放射性核素肾图能反映EHF患者肾实质损害的状况,可作为EHF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源性疾病。一般以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为本病之三关,由于体液疗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临床上,对抢救休克并无困难,但肾功能衰竭比较复杂,是本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于影响病程的长短和病死串的高低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临床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笔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1例急性期肾综合征病人血清中特异性 IgM,阳性率为90.2%,报告于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及对照血清标本:采自本院及兄弟医院住院病人血滑51份。其他对照血清共20份(其中甲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各5份,肾炎病人血清10份),健康人对照血清10份。(二)EHF 抗原组织培养标本:由重庆市卫生防疫站提供,标本为 Vero—E_(?)细胞感  相似文献   

8.
杜本英 《蚌埠医药》1995,13(4):27-27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源性疾病.一般以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为本病之三关,由于体液疗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临床上.对抢救休克并无困难,但肾功能衰竭比较复杂,是本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于影响病程的长短和病死率的高低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临床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早期患者症状酷似感冒,往往易被误诊,延误病情。如能结合实验室检查,将能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笔者在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出血势患者所做的实验室检查时发现,有以下一些特点,对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使卫生工作更好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使广大的农村赤脚医生和基层卫生人员,更好更快的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真正做到“三早一就”,我们在1975年冬峰防治流行性出血热实践中,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摸索试用一种简单易行,适合农村广大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应用的检查方法——捏皮试验。现简介如下,供参考。一、观察和试验方法:我们在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季节,流行地区收了120名发热患者做为观察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应用 SPA 协同凝集试验检测乙脑病毒,获得满意结果。同时使用几种虫媒病毒作交叉观察,结果显示乙脑病毒抗体与本亚组及黄病毒属的其它病毒不发生反应。认为该法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不高,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并能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目前认为是由于病毒侵入机体后大量复制产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沉着于血管壁等组织,从而导致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损害,以肾脏和血小板的损害最为突出和常见.采用F-82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了56例HFRS患者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相似文献   

13.
41例流行性出血热血沉检测结果表明:发热期(9例)、低血压期(2例)、少尿期(11例)、移行阶段(4例)、多尿期(8例)、恢复期(7例)血沉均数值分别为9.2、12、41.5、55、46.8、19.3mm。血沉异常率为58.5%。血沉检测在各病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别,每两期比较结果,发热期分别与少尿期,移行阶段、多尿期,低血压期分别与少尿期、移行阶段、多尿期,少尿期与恢复期、移行阶段与恢复期的血沉比较均有非  相似文献   

14.
1992~1996年我们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200例,现结合资料对其早期诊断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8~60岁,病程平均42天。轻型19例,中型124例,重及危重型57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2%。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95例,五痛(头、眼、腹、腰、全身)191例,醉酒貌126例,胸前、腋下、背部呈索状抓痕或大片淤斑出血点,轻者为数个散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病情危重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对其进行早期采取及时、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治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治疗,观察组于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病毒唑治疗,并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概率。结果观察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经治疗后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予以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行病毒唑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机体痊愈,提高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我区自1984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日趋增多。为了解出血热病人的抗体动态及人群的感染状况,为病人的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于1985年5月~1986年1月,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住院患者进行EHF-IgG荧光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抗原:Vero-E_(?)细胞抗原片。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制备。二、血清标本来源:石家庄地区各医院临床诊断为EHF的住院病人71例。  相似文献   

18.
应用恢复期血清和血浆治疗早期 EHF46例临床观察结果,恢复期血浆组较血清组疗效显著,血浆组除缩短 EHF 病程外,还有中和病毒抗原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国内各地近二年来普遍加强了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临床治疗的改进加以综述。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各地已积累了丰实经验,使本疒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近二年来某些地区根据活血化瘀的理论,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对丹参制剂进行了治疗观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病例常以某脏器损害或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而成为特殊临床类型者易造成误诊,值得临床医师重视。我院自1965年5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出血热患者142例,其中24例(占16.9%)表现为特殊临床类型,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7~60岁,其中21~40岁16例(占66.6%)。轻型2例,重型5例,危重型17例。特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