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改进制作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在陈忠华术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含肝素的冰生理盐水自下腔静脉直接灌注;采用腹腔异位移植方法,将供心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以长哈巴狗夹代替两个弯血管夹。结果 72例大鼠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手术时间缩短为70min。结论 采用作用所改进的方法能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近交系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同种异位腹腔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ono术式建立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将供心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采用分别结扎右上腔和下腔静脉后一次性集束结扎法取心,行端侧血管吻合连续缝合法。结果:共进行了48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经过预实验16只的技术总结,正式实验32只手术成功率为96.88%,供心冷、热缺血时间和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至60min。结论:加强供心的综合保护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是移植模型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制作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体会。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 ,SD大鼠为受体 ,各 80只。供心的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做端侧吻合 ,供心移植于受体的腹腔内。结果 共建立 80只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供心缺血时间 (2 5± 5 )min ,手术成功率为 92 5 %。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 :①麻醉及肝素化剂量合适 ;②供心的灌注及保护 ,缩短供心缺血时间 ;③提高血管吻合质量和速度 ,减少出血 ;④术后保温 ,及时补充液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应用传统Ono术式建立Wistar至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对其相应环节适当改进。结果:共实施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50例,成功45例,手术成功率90%。结论:模型建立成功的关键为:①使用合理的麻醉剂量;②良好的心肌灌注和供心冷缺血时间的缩短;③腹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减少及血管吻合的质量及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改进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方法:120只Lewis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对,行改进法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大鼠供心无名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对照组20对,行Chen氏法(陈忠华所创之术式)心脏移植。结果:实验组总缺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74±1.67)min与(0.97±0.23)ml,移植心存活时间超过6周。对照组分别为(56.06±3.07)min与(2.18±0.27)ml,移植心存活时间超过6周。结论:改进术式可减少术中失血、提高手术速度、明显缩短供心总缺血时间,为安全、简便和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单人以显微外科技术,缝合血管应用一线环形缝合首尾打结法、为保护供心采用两步法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及妥善的心脏移植物保护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可以复制出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一线环形缝合法提高了吻合质量而且加快了吻合速度;分次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可以省去供心修理时间及自制小纱布的应用等有效保护供心。结论改进的技术能有效建立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7.
心脏移植模型最常用的是大鼠,常移植在腹部。本法在Ono模型基础上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8.
大鼠腹腔改良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以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建立异位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结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论这是一种快速、可靠的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心脏移植模型最常用的是大鼠,常移植在腹部。本法在Ono模型[1]基础上加以改良。1材料与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受体,SD大鼠为供体。1.1供心摘取大鼠麻醉固定后正中开腹显露下腔静脉,按5mg·kg1注入肝素盐水2ml,待全身肝素化后尽量回吸全部血...  相似文献   

10.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进行移植免疫、移植病理和移植心脏保护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发展、术式沿改、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并改进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研究器官移植免疫学提供支持。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将供者心脏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对受体准备和供体心脏摘取、修整以及血管吻合技术加以改良,观察改进后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其优势。结果 预实验完成50对。正式实验同系间移植完成20对,成功17对,成功率为85%。同种间移植完成15对,成功13对,成功率为86.7%。模型总成功率为85.7%。受体血管吻合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1.2 ± 2.5分钟,供体心脏摘取、修整时间平均为13.6 ± 3.3分钟,供、受体血管吻合时间平均为21.7 ± 3.5分钟。改良后的心脏移植模型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结论 改进的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具有简便、成功率高等优势,为进一步进行移植免疫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大鼠腹腔内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总结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健康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心脏移植90例,其中预实验50例,正式实验40例。采用肺动脉和左房吻合、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工作型心脏移植,统计手术存活率和死亡原因,分析确保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结果 术者通过练习,手术成功率稳定77.5%,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4?min,整个手术时间为71?1min。HE染色显示移植后发生了免疫反应,移植模型可靠。结论 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健康的实验动物、供体心脏的保护、快速有效的血管缝合和术后动物护理。  相似文献   

13.
大鼠颈部和腹腔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体会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移植免疫、病理和器官保护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操作简便、易于观察的大鼠心脏异位移植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Ono和Heron等术式为基础并加以改进.结果每个部位的移植均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实验过程的要求、实验室的装备、动物的大小和术后饲养时间、给药方式等加以选择.结论两种部位的心脏移植经过简化和改进,整个过程均可单人操作,无需显微镜,手术成功率高,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4.
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和研究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及急性排异反应。方法 将Chen氏术式加以改进 ,将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 ,进行 6 0次小鼠颈部心脏移植。结果 新方法使供心总缺血时间缩短至 30min ,7d存活率提高到 98%。结论 改进后的模型简单实用 ,提高了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存活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制作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技巧并改良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对传统Ono术式的受体准备、供心切取、供心移植等环节进行改良,建立Wistar和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共完成100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术,90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0%.结论:与传统0n0术式相比,此改良术式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问和腹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吻合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一种简洁、有效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作为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方案。方法:受体手术先进行至准备缝合。供体冰块腹部降温至双腋部低温后,打开胸腔,置入冰水快速致心跳停止,单人直视下缝合。腹部模型在Ono法的基础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腹部心脏移植与颈部心肺联合移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腹部模型手术成功率93.2%(68/73),颈部心肺联合模型成功率80.9%(38/47),腹部移植成功率较高(P〈0.05)。但两组的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心脏移植能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增加手术成功率。但颈部心肺联合移植能提供再次移植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Ono术式的改进。方法和结果 :以Ono法为基础 ,在供心的切取、受体腹腔血管的准备、心肌保护以及血管吻合方面进行了改进 ,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 ,减少了术后出血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共 5 8次正式实验 ,手术成功率为 89 7%。结论 :采用本方法可以提高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大白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是研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常规模型。我们用Wistar大白鼠做供体,SD大白鼠做受体,进行了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将供心动脉、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用腹部触诊、心电图判断心脏移植是否成功。供心总缺血时间均35min。手术成功率8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