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树端  陈洪生  周淑筠 《中外医疗》2010,29(1):86-86,8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适应症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例情况。结果胆囊区致密性粘连10例,出血2例,胆总管损伤1例,给予中转开腹手术,均痊愈出院。结论熟悉胆囊解剖,规范操作,把握好中转开腹时机,及时果断地开腹是预防LC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09年4月胆囊疾病患者行LC中转开腹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3 000例LC中转病例98例,中转率为3.27%,术后患者顺利出院,中转病例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胆囊炎行LC中转开腹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发生Calot 三角致密性粘连、解剖不清、胆囊周围严重粘连、出血及胆道损伤.及时中转开腹,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97 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立俊  蒋厚文 《河北医学》2008,14(10):1162-116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性. 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97 例LC中转开腹的原因. 结果:主动中转开腹(因解剖不清,尚未发生并发症时即中转开腹)病例62 例,主要原因为Calot 三角严重粘连、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72d ;被动中转开腹(发生胆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后中转开腹) 病例35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7.71d. 结论:当LC 术中遇到Calot 三角严重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等手术难度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3年7月施行的1 492例LC中37例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LC中转开腹发生率为2.48%,其原因包括急性炎症期胆囊、胆囊萎缩、胆囊周围炎症粘连,胆囊三角解剖不清,不能处理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术中无法控制的出血,胆管损伤、胃肠道损伤,胆肠内瘘,Mirizzi综合征,胆囊癌等。结论: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是降低LC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术前对LC难易程度的准确评估、适应症的严格把握和提高腹腔镜技术水平可降低LC中转开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alot三角的解剖并探讨如何预防电视腹腔镜胆束切除术(简称LC术)中胆管损伤。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32例。结果:完成LC手术623例(98.58%),中转开腹9例(1.42%),其中胆总管、肝总管损伤各1例,无术后胆漏、腹腔内出血等其它并发症。结论:良好的胆道外科意识、科学的解剖方法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避免LC术中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的原因,评估LC术前难易的程度及怎样减少LC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76例LC术中即刻中转开腹46例的中转开腹原因、操作方法和疗效.中转原因:胆管损伤3例,出血2例,腹腔、胆囊周围粘连19例,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2例,Mirizzi综合征型5例,胃肠道损伤1例.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随访1~2年,无胆道狭窄.结论 重视术前对胆囊病变程度的判断以及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朋囊切除术(LC)中胆囊三角解剖困难情况下特殊处理办法。方法对21例LC术中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病人行胆囊颈部切开,体底部切除,再处理胆囊三角。结果20例腹腔镜手术顺利,1例中转开腹。无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时间1~3个月,无症状复发,效果满意。结论胆囊三角解剖困难不能常规行胆囊切除的患者,行胆囊颈部切开法处理胆囊有效、安全可行;此法不但能够达到胆囊切除的目的,而且能减少肝外胆管和血管损伤,降低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10月我院完成的126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LC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4%(15/1264),其中胆总管损伤2例,术中胆囊动脉出血4例(中转开腹),术后出血1例,迷走胆管瘘1例,肠道损伤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胆囊管残端结石2例,肝下积液1例。结论提高术者腹腔镜技术,掌握中转开腹的合适时机可降低LC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2年4月年完成的2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0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8例顺利完成LC,中转开腹8例,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胆瘘2例,术后创面渗血1例。脐部戳孔腹直肌血肿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切除的最佳选择,安全有效,只有做到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操作规范,熟悉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解剖及变异,及时中转开腹,才能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我院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体会,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筛选合适病例,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腹腔镜胆囊除术(LC)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24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资料.结果 241例,其中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169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38例,胆囊息内24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9例,1例术中疑似胆囊癌变终止手术转上级医院外均治愈.其中中转开腹7例,占2.9%,发生并发症2例,占0.8%,包括术后胆漏1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 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初期开展LC应从严掌握LC手术适应症,以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为基础,充分认识胆道变异,正确处理胆囊三角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加强技术训练,手术中小心操作,遇胆囊三角解剖困难或术中出血等解剖关系辨认不清时,及时中转开腹避免医源性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2例,其中慢性胆囊炎伴结石880例,急性胆囊炎伴结石85例,其它疾病17例。结果:手术时间15~240min,住院2~15天,均痊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36个月。LC困难中转开腹手术10例(1.02%),分别为胆总管横断1例,胆囊三角解剖不清5例,胆囊动脉出血3例,腹腔内严重粘连1例。结论:LC术中并发症是导致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的主要原因。做好腹腔镜手术的关键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评估LC术前难易的程度及怎样减少LC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5 000例LC中150例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LC中转开腹发生率为3%,其原因为胆囊周围黏连,近期急性发作,Calot三角解剖不清,难以确认胆总管是否有损伤。结论:胆囊周围黏连,近期急性发作,应慎重选择LC。掌握好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处理方法,是降低LC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鸣  张钧  何嘉宾  焦勇 《西部医学》2006,18(1):55-5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996年~2004年28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有11例胆管损伤,其中解剖病理因素7例,操作因素4例。损伤部位:胆总管6例,肝总管4例,右肝管1例。结果9例经中转开腹,8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加支撑。LC术后因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再手术发现胆管损伤2例,其中胆总管及肝总管损伤各1例,1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术加T管支撑。结论掌握好中转开腹时机是避免LC胆管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梁林虎  孙卫东  王小明 《吉林医学》2012,33(36):7850-7851
目的:探讨胆囊后—前三角的解剖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dscopic cholecy stectomg,LC)中的合理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成功手术,其中2例合并其他疾病中转开腹手术,1例行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论:胆囊后—前三角解剖法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急性炎症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动及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手术中转时机。结果:中转开腹11例。其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主动中转开腹7例,被动中转开腹的4例均为出血。结论:急性炎症期胆囊炎LC是安全可行的,处理好胆囊三角是关键,也要对中转开腹有正确的认识,能及时、果断的在发生严重并发症之前掌握中转时机是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手术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王红波  蔡建荔  李永洲 《吉林医学》2012,33(23):5048-504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和分析8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选择、手术经过和体会。结果:79例成功施行LC,2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加胆囊黏膜电灼术,3例因出血和胆囊三角致密粘连,解剖困难,无法辨认三管关系中转开腹,1例因胆囊胃漏中转开腹,1例胆漏,无死亡、胃肠道损伤等并发症病例发生。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只要合理选择适应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术中仔细认真操作,把握中转开腹手术指征,均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原因。方法对我院1996年4月~2003年12月实施的1614例LC中转开腹手术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转开腹率2.14%,主要原因为以往急性胆囊炎病史,近期有发作史,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肝外胆道损伤。结论胆囊病变如有急性胆囊炎病史,近期发作史,应慎重选择LC,并掌握好中转开腹的时机,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中转时机的把握,提高LC的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8年12月间1 460例LC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中转开腹原因,分析各种高危因素对中转开腹率的影响.结果:LC成功完成1 421例,成功率97.33%,中转开腹39例,占2.67%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中转原因:腹腔及局部炎症、粘连致局部解剖结构不清23例,出血8例,胆管损伤、胆漏5例,胆囊胃肠瘘3例.结论:严格掌握LC的手术适应证,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把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9例胆囊急性炎症期患者施行LC。对手术时间、副损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感染率及出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6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2.7%。因术中发现胆囊三角处瘢痕性粘连,无法分离而中转开腹2例;术中因损伤胆总管或胆囊动脉出血而中转开腹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5min(30—160min),除2例患者因胆总管损伤,中转开腹行胆总管重建,支架管引流带管出院(半年后拔管外),其余患者均在1周内临床治愈出院。结论掌握了LC的操作技巧及娴熟的解剖位置,对胆囊急性炎症期患者大多可行LC并获得更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斌 《吉林医学》2010,(30):5360-536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6例,其中中转手术19例(4.56%)。结果:术中腹腔内出血11例、胆囊及Calot三角解剖困难5例、胆管损伤3例,予中转开腹进一步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强调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熟悉各种解剖变异、规范精细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是避免或减少LC并发症的关键。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解剖困难、出血不易控制、损伤周围脏器等情况是中转开腹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