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从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新生儿。两组新生儿均给予静脉滴注酶诱导剂、注射胆红素拮抗剂、蓝光照射等临床治疗。在此期间,观察组新生儿由产科护理人员给予抚触护理和新生儿游泳干预。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黄疸持续治疗时间、光疗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粪排尽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新生儿短,各项治疗指标之间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第1d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从治疗第3d开始,到治疗第7d时,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在常规临床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和新生儿游泳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促使血清胆红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性黄疸的影响.方法:选择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3-01/2015-10收治的308例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4例,两组新生儿均予以新生儿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每日摄奶量、哭闹时间、睡眠时间、胎便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5 d后,观察组治愈118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4.81%;对照组治愈66例,有效67例,总有效率为86.36%,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445,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5 d时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胎便初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综合护理在母乳性黄疸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机体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胎便的初排时间,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爱莉  时锋  陈为兵 《山东医药》2009,49(29):69-7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儿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95例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脑干听性诱发电位异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 ml,1次/d,连用14 d。14 d后两组均复查血清胆红素、脑血流速度及脑干听性诱发电位。结果观察组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下降显著,脑干听性诱发电位异常明显减轻(P均〈0.01);同时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脑干听性诱发电位阈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在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早期给予复方丹参可改善患儿脑血流速度,减轻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8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指数、退黄时间、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d后和治疗5d后的胆红素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退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依从率91.1%高于对照组66.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低于对照组71.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给于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低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间断鼻胃管喂养;护理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静脉营养.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结果 护理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短的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均P<0.01).但两组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基本持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肠道喂养和经口喂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利用换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25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黄疸恢复时间、蓝光治疗时间相对较短,换血治疗次数更少,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采用换血疗法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换血治疗次数,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抚触技术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本社区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新生儿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93例新生儿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技术,再对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情况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常规产科护理结合抚触护理技术的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吃奶量、身长、头围及体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技术对增强新生儿睡眠,减少哭闹;促进新生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增长;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吃奶量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积极的作用,建议在新生儿中护理及抚育中多重视对抚触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查指标、护理方法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对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先查肝功能,36例查了肝胆胰彩超,43例做了TORCH检查,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后,随机分2组.2组患儿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68例静脉点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3 ml/kg,1/d,7~10 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肝功能及血生化.对照组68例静脉点滴苦黄注射液1 ml/kg,1/d,7~10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肝功能及血生化.结果 治疗组一疗程后,总胆红素、AST、GGT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平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较为肯定,新生儿期用药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李丽萍  陶静 《内科》2013,8(3):264-265,241
目的观察1~1.5倍总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48例为观察组,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量为90~120 ml/kg;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并对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及血生化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2)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换血后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P〈0.001),血糖升高(P〈0.001),血钾下降(P〈0.001),尿素氮、肌酐、钠、氯、钙等虽有下降,但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5倍总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减少换血量,缩短换血时间,而且节约用血,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出生时孕周为28~37周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多潘立酮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抚触,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对照组的67.9%(P〈0.05),治疗后症状减轻、体重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潘立酮联合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提高疗效,提高早产儿存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围生期护理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围生期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预后。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低血钙及早产儿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应用围生期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78例GDM患者,采用随机法平分为对照组于产检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提供运动及饮食指导,观察组则实施产前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干预后FPG、2h PBG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巨大儿、低血钙、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患者实施产前护理干预可优化其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法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和医疗价值。方法将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药浴-按摩组(以下简称药浴组)45例,蓝光光疗组(以下简称光疗组)45例,药浴组给予由中药柴胡、茵陈、栀子、大黄、丹参等煎煮而成的汤药药浴配合按摩内关、足三里、肝腧、胆腧等穴位进行干预治疗;光疗组给予常规蓝光照射加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药物进行治疗。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天分别检测各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同时定时检测面颊、躯干、四肢经皮胆红素水平(3次/d)。观察两组患儿黄疸半衰期(干预后胆红素浓度衰减一半所需的时间)、黄疸复发率以及新生儿健康指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疗组血清胆红素半衰期明显短于药浴组(P0.05);干预6 d后,两组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周后,药浴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光疗组(P0.05);新生儿健康指数(≥11分为正常,6~10分为欠佳,≤5分为差)光疗组为10.46分,药浴组为12.89分。结论中药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不仅能很好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健康指数、降低黄疸复发率,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方法和对策。方法:选取新生儿稿胆红素血症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护理之后,其中痊愈患者30例(60.0%),好转20例,(4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26例(52.0%),好转18(36.0%),无效6例(12.0%),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新生儿稿胆红素血症时,可以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加强保暖,提高患者母乳喂养质量,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个性化阶段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8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阶段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窒息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给予个性化阶段护理能显著降低母婴围生期并发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或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其中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 mg,1次/d,2 d后减量至5 mg,1次/d,2 d,最后减量至2mg,1次/d,维持3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TBil水平(228.3±97.2)μmol/L较对照组(276.4±73.2)μmol/L降低(P=0.001),PTA(44.3±12.9)%较对照组(39.9±18.3)%提高(P=0.017),但ALB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2±2.3)g/L vs(33.9±7.8)g/L,P=0.184)];两组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救治成功率(60.4%)明显高于对照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提高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在严格把握糖皮质激素适应证和治疗时机的前提下,其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人血白蛋白对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264例资料,将其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64例和低蛋白血症组200例;分别采用人血白蛋白后,分析其治疗前后对TBIL、DBIL、IBIL、白蛋白水平以及心功能各指标的影响。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治疗前胆红素测得值为(381.2±49.4)μmol/L,给予人血白蛋白日剂量为(3.8±1.5)g,用药疗程为(1.0±0.5)d后,总胆红素水平降至(126.9±26.1)μmol/L;低蛋白血症者组新生儿用药前白蛋白测得值为(23.3g±4.9)g/L,给予人血白蛋白日剂量为(2.6±1.1)g,用药疗程为(1.3±0.7)d后,白蛋白测得值升至(43.3±4.0)g/L。结论采用人血白蛋白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对改善低白蛋白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有着显著的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苯巴比妥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86例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酚妥拉明1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苯巴比妥30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20ml、VitK12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肝功能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77.3%(34/44),对照组总有效率52.5%(22/4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AST、ALT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TBil、TB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酚妥拉明联合苯巴比妥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部小茴香热敷联合抚触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6~2017-06在该院住院并诊断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共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腹部小茴香热敷联合抚触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 d后主要症状分布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记录两组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茴香热敷联合抚触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症状,缩短患儿达全肠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且安全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防治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孕妇分娩危险,促进产母婴安全与优生优育.方法选取2014-10/2015-10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患者80例.以随机实验参照原则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早产、剖宫产、羊水过多、高血压病、泌尿系感染、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组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孕妇经过护理干预后其在妊娠期早产、剖宫产、羊水过多、高血压病、泌尿系感染、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妊娠结局病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患者,采取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降低妊娠结局病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