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对雌性Wistar大鼠血清水平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LEV组和对照组,各10只。LEV组给予左乙拉西坦(LEV)100 mg/(kg.d);对照组予以等量NS,2次/d。均用灌胃器灌入,每7 d称重1次。90 d后抽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四碘甲腺原氨酸(TT4)、促甲状腺激素(TS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血清TT3、TT4、TSH水平两组近似(P均〉0.05),LEV组E2、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均〈0.01)。结论长期应用LEV对Wistar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影响,但可引起其性激素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4)
目的观察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对偏头痛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经专科门诊确诊的偏头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10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左乙拉西坦0.5 g,每晚1次,口服。两组病人用药第8周后和第12周后进行偏头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MSQ-OL)量表评分;同时严格记录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VAS、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后,观察组VAS、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病人在治疗第12周时VAS、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第8周和第12周后,PSQI、MSQOL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偏头痛,可明显减轻偏头痛病人的头痛程度,降低病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能够较好的改善偏头痛病人的生活质量,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4)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模型大鼠痫性发作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的Wistar大鼠按性别体重均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每组大鼠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痫大鼠模型,造模前甘珀酸组大鼠提前30 min给予甘珀酸20 mg/kg腹腔注射,左乙拉西坦组提前60 min给予左乙拉西坦0.3 g/kg灌胃,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持续监测脑电图,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首次痫性发作的时间以及造模后2、12、24 h发作时的行为表现次数,观察结束后取断头取脑,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 mRNA和Cx4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脑电压均显著下降(P<0.01);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脑电频率A和B均呈递增趋势,其中甘珀酸组大鼠脑电频率A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脑电频率B变化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且随着时间点的后延,各组大鼠痫性发作次数均逐渐减少,但与模型组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减少均显著(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x4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海马组织Cx4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x4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海马组织Cx4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左乙拉西坦能有效控制癫痫大鼠的痫性发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海马组织Cx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对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24只清洁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生理盐水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造模后LEV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LEV 200mg/kg、100mg/kg灌胃,在30min、60min、180min三个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浆标本,分别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CGRP,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 LEV高剂量组、LEV低剂量组各时间点血浆中CGRP及NO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V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可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浆中CGRP及NO的含量,且LEV高剂量组在降低CGRP和NO含量变化的趋势较LEV低剂量组明显,提示左乙拉西坦可能是通过下调CGRP和NO含量而改善实验大鼠的偏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LEV)单药及添加药物治疗中老年部分性发作(PS)或继发全面性发作(SGTCS)癫痫患者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应用LEV对59例PS和SGTCS的中老年癫痫患者进行单药及添加药物治疗,目标维持剂量为1000~2000mg/d,分2次给药.观察LEV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并分别分析LEV在仅患癫痫患者和合并其他疾病的癫痫患者以及单药和添加药物治疗患者之间有效率的差别及意义.结果 服用LEV后在第3、6、9和12个月末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6.2%、70.6%、64.3%和66.7%,不同观察点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1,P=0.591),在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癫痫病例中LEV仍显示较好的疗效,12个月末两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V对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末x2=1.315,P>0.05,12个月末x2=2.700,P>0.05).在控制无发作比例上在6个月末和12个月末单药治疗明显比添加药物治疗高(x2=10.83,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主要为嗜睡、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头疼、易激惹和记忆力减退.结论 LEV单药及添加药物治疗PS、SGTCS癫痫疗效确切,尤其在合并非抗癫痫用药的患者中,临床疗效同样稳定、持续. 相似文献
6.
<正>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部分性发作是其常见类型之一,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易转为难治性癫痫,神经元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目前癫痫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然而卡马西平、托吡酯等传统抗癫痫药物效果并不理想,常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力减退等不良反应〔1〕。左乙拉西坦是新一代抗癫痫药,用于儿童难治性部分发作性癫痫的治疗,疗效确切〔2〕,安全性高,但由于国内开始使用尚短,一直缺乏对中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外伤性癫痫模型,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干预对大鼠行为学以及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探讨LEV对外伤性癫痫的预防作用。方法 (1)外伤性癫痫模型建立: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立体定向注射5μl浓度为0.2 mol/L的氯化铁于右侧运动皮层,癫痫发作分级采用Racine(1972)评分标准,除死亡外发作至4级以及4级以上的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2)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模型对照组,右侧运动皮层注射氯化铁,而后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低剂量预防组,右侧运动皮层注射氯化铁,造模清醒后立即给予LEV150 mg/kg,1次/d,连续灌胃7 d;高剂量预防组,右侧运动皮层注射氯化铁,造模清醒后立即给予LEV300 mg/kg,1次/d,连续灌胃7 d。(3)行为学观察:视频监控24 h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Racine(1972)评分标准对癫痫发作进行观测和记录,记录大鼠造模后7 d内癫痫发作次数。(4)海马苔藓纤维出芽Timm染色:大鼠造模后15 d,海马冰冻切片做Timm染色,观察右侧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出芽情况,并选用Cavazos的标准对其进行评分。(5)统计学分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组间比较,评价LEV对外伤性癫痫的预防作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EV低、高剂量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及苔藓纤维出芽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6、5.88、18.39、8.12,均P0.05),低剂量预防组与高剂量预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2、3.58,均P0.05)。结论 LEV在外伤性癫痫模型中可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抑制苔藓纤维出芽,提示LEV有预防外伤性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是比利时UCB公司研发的具有全新抗癫痫机制的抗癫痫药物.与其他抗癫痫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抗癫痫机制、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且高效、安全.现将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颞叶癫痫占所有癫痫类型的30%~35%,常为难治性癫痫,其结构特征为海马硬化[1],而细胞凋亡是颞叶癫痫海马神经元丢失导致海马硬化的重要途径[2]。本研究比较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对比两者对海马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老年癫痫的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图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癫痫患者80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在卡马西平基础上结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24 w。统计两组治疗24 w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频段功率、癫痫发作次数、智力评估情况、炎性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图α和β频段显著高于治疗前,而δ和θ频段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电图α和β频段显著高于对照组,而δ和θ频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和总智商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老年癫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对癫痫幼鼠海马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后7 d的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两组。癫痫组(38只)给予海人酸腹腔注射致痫,对照组(32只)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待自发性癫痫模型建立后,癫痫组随机分为癫痫观察(EP)组、癫痫治疗(EP+LEV)组;对照组分为生理盐水观察(NS)组和生理盐水治疗(NS+LEV)组。EP+LEV组和NS+LEV组给予LEV 300 mg/kg灌胃,1次/d,共6周;EP组和NS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6周。各组大鼠断头取海马,PT-PCR检测其mdr1a、mdr1b mRNA。结果与NS相比,EP组mdr1a、mdr1b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与EP组相比,EP+LEV组mdr1a、mdr1b mRNA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癫痫幼鼠的海马组织中mdr1a、mdr1b mR-NA表达增加,LEV灌胃可使癫痫幼鼠海马组织mdr1a、mdr1b mRNA表达降低,但对正常幼鼠海马组织mdr1a、mdr1b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晓艳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13,34(4)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单药及添加药物治疗老年女性部分性发作(PS)或继发全面性发作(SGTCS)癫痫患者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应用LEV对59例PS和SGTCS的老年女性癫痫患者进行单药及添加药物治疗,目标维持剂量为1000~2000mg/d,分2次给药.观察LEV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并分别分析LEV在仅患癫痫患者和合并其它疾病的癫痫患者以及单药和添加药物治疗患者之间有效率的差别和意义.结果:服用LEV后在第3、6、9和12个月末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6.2%、70.6%、64.3%和66.7%,不同观察点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1,P=0.591).在合并其它基础疾病用药的癫痫病例中LEV仍显示良好的疗效,LEV对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末x2=1.315,P>0.05,12个月末x2=2.7,P>0.05).在控制无发作比例上在6个月末和12个月末单药治疗明显比添加药物治疗高(x2=10.83,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主要为恶心、乏力、嗜睡、头疼、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和易激惹.结论:LEV单药及添加药物治疗PS、SGTCS癫痫疗效确切,特别在合并非抗癫痫用药的患者中,临床疗效同样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3.
许跃勇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7)
目的:观察治疗小儿癫痫患者时使用左乙拉西坦的效果.方法:2019.04月-2020.04月在本院治疗小儿癫痫的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2组患儿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总概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34/35(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27/35(77.14%);实验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局灶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联合组(25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考沙胺联治疗。比较两组癫痫发作频率、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血清神经损伤指标[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认知功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复杂部分发作及简单部分发作次数、MBP、GFAP、NSE、S-100β水平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复杂部分发作及简单部分发作次数、MBP、GFAP、NSE、S-100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E、DA、5-H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9)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2A(5-HT2A)受体动态表达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24只、正常给药组(LEV)24只、癫痫模型组(Li-PILO)30只、癫痫给药组(Li-PILO+LEV)30只,分别给予LEV组和Li-PILD+LEV组大鼠LEV 200 mg/kg 1次/d灌胃,连续28 d。采用RT-PCR方法分别在第7、14、28天动态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5-HT2A受体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结果 LEV与NS组5-HT2A受体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LiPILO组在第7天时表达水平降低,且随时间延长降低水平越明显,即在第14、28天5-HT2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Li-PILO型组比较,Li-PILO+LEV组5-HT2A受体在第7、14、28天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Li-PILO组比较,Li-PILO+LEV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LEV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通过上调5HT-2A受体的表达有关,其在抗癫痫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2)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对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行为学及对高颈髓谷氨酸能和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左乙拉西坦对偏头痛的防治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普通喂养1周,采用分层随机法,将其分成假模型组(6只)和模型组(18只)。制作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6只)、LEV低剂量干预组(6只)及LEV高剂量干预组(6只)。各组按照实验设计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LEV不同剂量灌胃。造模成功后观察大鼠在行为学方面的改变。30min作为一个观察时间单元,采取持续时间分段计数的方式观察90min内各个时间段的大鼠挠头、爬笼和甩头的次数。复制偏头痛模型3h后,给予腹腔注射麻醉,进行甲醛灌注,取颈髓1-2。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染色,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谷氨酸和GABA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在同侧脊髓后角部位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依次记录阳性细胞数。结果行为学变化:与假模型组对照,其余各组大鼠的挠头次数、爬笼次数和甩头次数在各个时间段内均呈现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EV干预组大鼠挠头次数、爬笼次数和甩头次数均随着给药剂量的升高而降低。谷氨酸和GAB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的谷氨酸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5),GAB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EV低、高剂量干预组大鼠颈髓谷氨酸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GAB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LEV可以改善偏头痛大鼠在行为学方面的变化,能使高颈髓谷氨酸能中间神经元的表达降低,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表达增强,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颈髓中间神经元兴奋-抑制稳态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21,(5)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卒中后癫痫患者脑电图及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癫痫患者63例,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31例)和联合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脑电图检测结果、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痫样放电显著少于对照组,累及导联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少癫痫发作,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8,(6)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0. 0%)显著高于对照组(5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儿认知功能中的延迟记忆评分、注意评分及认知功能总分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中的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总分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6,(2)
目的研究突触囊泡蛋白2A(SV2A)配体左乙拉西坦(LEV)对小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第一部分:将20只SPF级C57BL/6小鼠分为三组:手术组(WT组,n=6),腹腔注射(150 mg/kg)LEV 60 min后手术组(WT-LEV组,n=8),假手术组(sham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后检测脑组织损伤情况。第二部分:体外进行C57BL/6小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后通过氧糖剥夺建立缺血神经元模型,A组不添加上清液正常培养,作为对照组(n=3),B组添加野生型C57BL/6小鼠的CD8+T淋巴细胞激活后的上清液进行体外培养(n=3),C组添加穿孔素基因敲除C57BL/6 Prf1-/-小鼠的CD8+T淋巴细胞激活后的上清液进行体外培养(n=3),D组培养液中加入穿孔素抗体(n=3),分别检测各组神经元活性。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WT-LEV组小鼠神经行为评分(Longa评分)低于WT组(1.82±0.74 vs.2.81±1.03,P0.05),WT-LEV组小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小于WT组[(11.29±2.30)%vs.(25.21±5.31)%,P0.05],WT-LEV组小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比率低于WT组[(49.05±15.49)%vs.(77.73±12.77)%,P0.05]。(2)离体培养缺血海马神经元24、36、48 h时,B组的MTT标记的阳性细胞相对数和A组相比均明显减少(24 h:76.93±4.48 vs.94.57±4.17,P0.05;36 h:63.10±12.80 vs.94.57±4.45,P0.05;48 h:41.33±9.76 vs.93.07±4.54,P0.05);D组的MTT标记的阳性细胞相对数和A组相比在共同培养24 h和36 h均没有明显降低,在48 h时出现明显降低(76.53±6.73 vs.93.07±4.54,P0.05);在共同培养从0 h开始至48 h时,C组的MTT标记的阳性细胞相对数和A组相比均没有明显减少。结论 SV2A配体LEV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脑内穿孔素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癫痫患儿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A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治疗,B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痫样放电好转率、血钙血磷水平、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B组患儿的痫样放电好转率(91. 67%)显著高于A组(72. 22%),血钙血磷水平显著低于A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临床疗效相当,二者均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但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改善患儿脑电、血钙、血磷水平及认知功能的效果优于丙戊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