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固定化酶柱进行体外血液净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酱置方法计算了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柱,对连续化血浆净化过程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相吻合,表明适用于描述体外循环净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醋酸纤维素薄膜固定COD的催化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前言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固定酶具有许多优点:方法简便易行,制造的酶膜稳定,比活力高[1]。因此,许多学者在这方面都作了大量的研究,酶的活性和稳定性都有很大提高。其中Sternberg等[2]采用高碘酸氧化的方法在膜上引入活性基团,将葡萄糖氧化酶共价地固定在膜上,但方法较繁琐,不易操作;1995年,王顺光等[1]在此基础上稍加改进工艺也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葡萄糖氧化酶膜,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用醋酸纤维素薄膜固定胆固醇氧化酶的报道。本文作者在这二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艺,制备出了醋酸纤维素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些主要发酵条件对聚乙烯醇(PVA)固定化细胞产酶性能的影响.并在连续进料搅拌槽式反应器中进行了连续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枯草杆菌经PVA固定化后对pH的适应性有所提高,在连续进料搅拌槽式反应器中连续发酵360h.酶活力保持在170u/ml左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发热期、多器官功能障碍期、恢复期三期D-二聚体、心肌酶谱和肝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1年3月~ 2015年12月收住院的12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及后每2 d进行D-二聚体检测,早晨采空腹静脉血送检心肌酶谱、肝酶谱检测,至恢复期患者出院,记录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热期D-二聚体水平(2231.4±158.6)μg/L、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1520.5±106.7)μg/L,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321.9±35.3)μg/L相比,发热期、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期AST(183.1±67.1)U/L与发热期AST(372.9±90.0)U/L、恢复期AST(95.8±34.3)U/L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AST水平(259.8±65.8)U/L低于危重型AST水平(428.6±1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型LDH(305.4±132.0)U/L、CK(284.4±118.0)U/L、CK-MB(96.5±18.8)U/L与危重型LDH(3902.3±187.4)U/L、CK(799.8±437.3)U/L、CK-MB(206.1±51.4)U/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型ALT(96.66±42.16)、AST(156.1±37.1)与危重型ALT(372.9±61.6)、AST(651.8±34.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心肌酶谱早期便出现异常改变,且病情越重,D-二聚体、心肌酶谱升高越明显,但肝酶谱的改变有一定的滞后性,早期检测D-二聚体、CK水平可以识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病例、D-二聚体、CK水平下降预示病情好转,可以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6.
构建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探讨D-gal诱导衰老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提供理论依据。腹腔注射D-gal构建SD大鼠衰老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MWM)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铜锌-过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显示:衰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在第III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皮质MDA、H2O2和NO的含量增加(P<0.05),SOD、GSH、GSH-ST、GSH-Px和T-AOC的含量降低(P<0.05),而NOS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D-gal能通过调控内源性巯基抗氧化物(酶)和NO的表达,减退学习记忆能力,而诱导SD大鼠神经系统的衰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 D- 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变化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周口市中医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12 月接收的 92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均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4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 D-D、Fib、APTT 水平,术后 3 个月内以电话形式随访记录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并分析 D-D、Fib、APTT 与 CHD 患者 PCI 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 APTT 水平低于对照组,D-D、Fib 水平高于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 D-D、Fib 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而 APTT 水平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低(P<0.05)。经过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D-D、Fib、APTT 的水平升高是导致 CHD 患者 PCI 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风险因素(P<0.05)。结论? D-D、Fib、APTT 指标参与患者病变过程,可有效预测 CHD 患者 PCI 术后是否会发生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不同病理状态的血浆D-二聚体(D-D)等纤溶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加重期、8例恶化期及16例缓解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D-D及其它纤溶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D水平在急性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恶化期患者升高更为明显,其它纤溶指标在肺心病各组均下降;D-D及纤溶指标均与PCO2呈正相关;吸烟可降低纤溶活性。结论:血浆纤溶活性降低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及并发肺梗塞和DIC有关。肺心病患者应戒烟并提示临床考虑应用促纤溶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固定AS1.398中性蛋白酶。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固定化酶微球的制备条件、固定化酶的适宜温度、pH、米氏常数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在pH=7.0的中性环境下;交联剂与羧甲基壳聚糖摩尔比为0.4:1;干酶与羧甲基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125:1;在室温下交联至少4h。便可得到活力相对较高的固定化酶。自由酶和固定化酶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40℃和65℃。在70℃下,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比自由酶要好。自由酶和固定化酶的最佳pH分别为7.0和6.0,固定化酶具有较宽的酸碱稳定性,在pH6~8都保持较高活力。固定化酶在5℃和35℃下储存1周后酶相对活力分别为97.6%和85.1%,而没有被固定的自由酶在5℃下储存1周酶相对活力仅为61.3%。自由酶和固定化酶的Km分别为5.66g/L和1.04g/L。  相似文献   

10.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对新型吲哚醌类生物还原化合物630和630Ac的抗肿瘤活性和乏氧选择性的影响。以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及其iNOS基因转染的细胞克隆为研究对象,噻唑蓝法检测不同iNOS活性的细胞克隆对化合物630和630Ac化学敏感性的差异;比较乏氧和有氧条件下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差异;流式细胞术观察化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630Ac和630在实验中均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630Ac的细胞毒性强于630;而iNOS转染的细胞对630和630Ac敏感性较亲本细胞HT1080有所下降,IC50分别高1~7倍左右。氧对630的细胞毒性无显著影响,而630Ac则具有较好的乏氧选择性细胞毒作用,尤其是对iNOS转基因细胞,有氧和乏氧条件下IC50相差4~7倍。提示iNOS活性的增强会引起肿瘤细胞对化合物630和630Ac敏感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12.
在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造成肝损伤后,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损伤组肝细胞中常染色质减少,核仁颗粒部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数量减少,滑面内质网扩张,其切面呈小泡状,次级溶酶体增多,糖原颗粒消失,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下降。本文为进一步探讨D-氨基半乳糖造成肝损伤的机理,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5个年龄组100只健康大鼠三型鼻咽上皮的HK、T-IDH、D-IDH和5′-Nase的组化特征,根据半定量资料绘制了各种酶的发育线图,并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5′-Nase的亚细胞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生后发育过程中,HK和T-IDH活性存在两个加强时期,而D-IDH活性呈波浪式变化。从新生到15天龄,纤柱上皮的5′-Nase活性迅速加强达到成年大鼠水平,5′-Nase可分布于细胞膜和内质网膜外表面、核膜内侧面。讨论了这些酶活性变化的生物学作用和5′-Nase的各种亚细胞分布的代谢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肝大部切除后和D-氨基半乳糖肝中毒后第1~7天,逐日取肝组织及血液样本,观察两种类型损伤后肝再生中肝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与白蛋白(ALB)浓度变化及其免疫细胞化学变化。结果表明:1.肝大部切除后肝细胞分裂高峰(1.5%)出现于术后第2天,半乳糖肝中毒组的高峰在第3天,且峰值仅为前者的一半(0.8%)。2.半乳糖肝中毒后,门管区和小叶周边带出现许多小型细胞,而大部切除后的肝内无此种小型细胞。3.AFP与ALB免疫细胞化学观察表明,两种损伤后肝再生中均有AFP阳性肝细胞,于第2~3天增多,第4天后渐少。部分小型细胞呈AFP阳性。电镜下见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核周隙等处显示AFP阳性。ALB阳性细胞第1~3天较少,于第4天起渐增多。4.血清AFP含量于第1天开始升高,第4天达高峰,此后下降,ALB含量变化恰与AFP相反,第3天下降至最低点,此后回升。  相似文献   

15.
付云杰 《医学信息》2018,(23):161-163
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同时选取4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病变组)及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对照,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CYFRA21-1,血浆D-二聚体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三项指标与肺癌的恶性程度相关,肺癌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在肺癌中的敏感度分别为68.31%、54.44%及52.22%,其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89%。结论 肺癌患者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升高,对肺癌的临床分期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作用,可以作为肺癌诊断的敏感指标。三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半乳糖联合染铝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结构Aβ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模型组(n=15)。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和灌胃三氯化铝500 mg/kg,连用60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和灌胃。铃木镀银法观察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确定模型是否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结构三个亚区的Aβ、β分泌酶(BACE)和早老素-1(PS-1)蛋白的表达。结果:铃木镀银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颞叶、顶叶皮层及海马神经元内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Aβ表达较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的BACE和PS-1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D-半乳糖联合染铝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结构Aβ、BACE及PS-1表达均明显上调,可能是导致AD大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建立IgG3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探讨IgG3在炎症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兔抗人IgG3的多克隆抗体包被成固相酶标板,以识别结合待测标本中的IgG3,再用此多克隆抗体标记生物素(Bio-Ab),用亲和素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A),向固相酶标板中加入标准品或待测品,反应、洗涤后,加入Bio-Ab,反应、洗涤后,加入HRP-A,反应、洗涤后,酶标板上形成Ab-Ag-Ab-Bio-A-HRP复合物,加酶底物显色,用酶标仪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光密度(OD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标本中的IgG3含量.结果:该法测定范围为(1.875~60)ng/ml,最低检出量1.5ng/m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析<8%和10%.用该法测得正常青年人血清IgG3含量为(12.91±4.25)ng/ml(n=64),风湿病患者为(11.23±4.64)ng/ml(n=64),肺部感染患者为(9.32±2.00)ng/ml(n=24),后两组血清IgG3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青年人(P<0.05).结论:我们建立的IgG3 ELISA方法稳定、简便,特异性和灵敏度高,适于检测人血清IgG3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研究表明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多功能生长因子,但其抗衰老作用至今尚未有报道。 目的:观察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脑组织、肝组织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的影响。 方法:将Wistar大鼠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按12 µg/kg剂量肌肉注射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理盐水对照组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不干预。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肝组织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均明显著降低(P < 0.01)。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脑组织、肝组织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 < 0.05)。结果提示,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提高衰老大鼠脑组织、肝组织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