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有无使用内固定材料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使用内固定材料,B组未使用内固定材料,于术前、术后第l、3天,采患者晨起空腹血,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A组于术前、术后1、3、5、7、10、14d检测CRP,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CRP浓度变化,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两组术后第一天CRP较治疗前升高,第3天升高更为明显,A组CRP升高幅度较B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天CRP达峰值,术后第5天明显回落,术后第14天降至术前水平。结论:骨科围手术期CRP表达呈一定规律性,即手术创伤越大,CRP浓度升高越明显,cRP动态监测有助骨科继发感染或并发症的发现及干预。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术后感染患者中WBC、CRP、ESR、GR%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20例膝关节术后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收集临床数据,通过自身对比术前及术后第1、3、7天WBC、CRP、ESR、GR%的差异.结果 术后第1天WBC、CRP、ESR、GR%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CRP、GR%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CRP、ESR、GR%对于膝关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膝关节感染初筛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感染患者中WBC、CRP、ESR、SAA、PCT、GR%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185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细菌学结果将185例患者分为术前膝关节感染组(实验组)和术前术后均无膝关节感染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7例,对照组148例.收集临床数据,比较2组间术前及术后第1、3、7 天 WBC、CRP、ESR、SAA、PCT、GR%的差异.结果 术前实验组WBC、CRP、ESR、SAA、PCT、G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天实验组WBC、CRP、ESR、SA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GR%在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WBC、CRP、ESR、SAA、PCT、GR%在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WBC、CRP、ESR、SAA、PCT、GR%对于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感染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膝关节感染初筛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6例总烧伤体表面积(TBSA)≥30﹪的烧伤患者分为无Ⅲ度烧伤未手术患者15例(A组);有Ⅲ度烧伤需手术患者21例(B组)。患者伤后1、3、7、14d分别抽外周静脉血检查CRP和FIB,B组患者手术时增加术晨和术后第2天早晨6点两时相点。此外,采集12名健康成人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血清CRP在两组伤后1d时显著升高,而FIB在B组明显下降;3d时CRP、FIB均升高显著,7d达峰值,14d时CRP已明显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浆FIB在14d时两组皆回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RP在B组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FIB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RP、FIB在重度烧伤早期的变化规律可预测重度烧伤的早期病情变化,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0例于该院行TEM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抗生素组为术前和术后均应用抗生素,对照组为仅术后应用抗生素。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和体温(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抗生素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ESR、CRP、WBC、NE%和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并且WBC、NE%和T在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对于PCT,在术后第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生素组低于对照组(P <0.05),但在术后第3天,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TEM微创手术引起的炎症减轻和感染预防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最终结论仍需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 的应用效果。方法 166 例行PCI 术治疗的ACS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 例和对照组81 例,再依据发病类型的 不同将两组分别进一步分为2 个亚组:观察组中的急性心肌梗死(SMI)患者50 例设为观察组A,观察组中的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 例设为观察组B ;对照组中的SMI 病例47 例设为对照组A ;对照组中的UAP 病例34 例设为对照组B。对照组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 8 d 心肌微循环指标(AT、APT、PI、A、β 及A×β)和氧化应激指标(SOD、MDA、MPO 及LPO)的差 异。结果 ①术后第8 天各组心肌微循环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指标均较同组术前下降 (P <0.05),且观察组A、观察组B 的下降幅度分别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②术后第8 天各组氧化应激指标 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OD 较同组术前上升而MDA、MPO、LPO 较同组术前下降(P <0.05), 且观察组A、观察组B 的变化幅度分别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③术前观察组A 与对照组A、观察组B 与 对照组B 的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 及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8 天各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 及Hcy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较本组术前下 降(P <0.05),且观察组A、观察组B 的变化幅度分别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结论 替格瑞洛能改善ACS 患 者PCI 术后心肌微循环,对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也有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46例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B组)40例,于术前和术后第3、7天测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结果 A组术后第3、7天FBG、FINS、lnHOMA-IR、CRP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7天FBG、FINS、lnHOMA-IR、CRP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年龄、体质指数、FINS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间段、同年龄段因其他原因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第1、7天及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检验。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Fg、D-D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7天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g、D-D水平术后第1天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且继发纤溶亢进,术后1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快速康复对肺癌手术应激反应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1年3月行肺癌手术12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是否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将患者分为A组:应用中西医快速康复行胸腔镜肺癌手术组72例,B组:应用西医快速康复理念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4天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变化水平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A组CRP、IL-6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快速康复可有效改善人体应激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营养和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A组)与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B组)各33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功能状态,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第5、8天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A组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术后第5天A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术后第8天,A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B组(P〈0.05)。A组功能状态(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体力状况分级为1~2级,B组为2~3级。A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功能状态,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骨科PFNA手术患者3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20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18例.比较两组术前、阻滞后5min、10min、20min、30min、术毕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起效和维持时间.结果 A组SBP、DBP、HR术前、阻滞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B组在阻滞后5min开始SBP、DBP明显降低(P<0.05),HR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前SBP、DBP、HR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SBP、DBP在阻滞后5min、10 min、20min、30min、术毕min明显低于A组(P<0.05).A组起效时间晚于B组,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能提供较准确的穿刺位置,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对老年骨科PFNA术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穿线胆囊悬吊与常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成30例行针刺穿线胆囊悬吊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30例行常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疼痛指数、肩背疼痛、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凝血功能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疼痛指数、肩背疼痛、CRP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数PT、APTT、INR,纤维溶解指数FIB、D-D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凝血功能正常,与治疗前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凝血功能异常,与治疗前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结论针刺穿线胆囊悬吊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三角显露良好,传统器械处理起来简单方便,切口小术后不易察觉起到了美容效果,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正常,避免了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肺栓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ASAI-II级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与气管插全麻醉组(B组),每组各42例,记录患者在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的MMSE评分,根据MMSE值变化比较这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地发生率。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MMSE评分明显高于与气管插全麻醉组(B组)(P〈0.05);两组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A组为19.0%(8/42),B组为33.3%(14/42);术后第7天,A组为14.3%(6/42),B组为23.8%(10/42)(P〈0.05)。结论:与气管插全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能够降低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胡玉玲  付俊 《右江医学》2014,(6):678-681
目的探讨开腹与阴式子宫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子宫手术患者选择适宜术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在妇科就诊拟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开腹组47例采用开腹途径行子宫手术,阴式组45例经阴道途径行子宫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略高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阴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7.0%(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术后3d两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3 d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术后2 d(P〈0.01),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2 d(P〈0.01);阴式组IL-6、TNF-α、CRP水平在术后2 d、术后3 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或0.01)。开腹组CD3^+、CD4^+、CD8^+在术后2 d、术后3 d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CD3^+、CD4^+、CD8^+在术后3 d显著高于术后2 d(P〈0.01),而CD4^+/CD8^+术后2 d明显下降(P〈0.05),术后3 d有所上升,与术前及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CD3^+、CD4^+、CD8^+在术后2 d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3 d的CD3^+、CD4^+显著高于术后2 d(P〈0.01),CD4^+/CD8^+在术前、术后2 d、术后3 d无明显变化。阴式组CD3^+、CD4^+、CD8^+在术后2 d、术后3 d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或0.01)。结论阴式手术由于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转子骨瓣转移和钽棒植入两种不同方法治疗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骨科住院手术的ONFH患者65例分为大转子骨瓣转移组(A组)和钽棒植入组(B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结果:A组FicatⅡ、Ⅲ期和B组FicatⅡ、Ⅲ期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icatⅢ期A组评分较高,与B组比较P〈0.05。B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都少于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钽棒植入术更适用于FicatⅡ期ONFH患者,具有疗效好、手术创伤小等优势,大转子骨瓣转移术对于FicatⅢ期ONFH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患者32例,随机分为A、B两组(n=16)。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观察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h)、握力大小(mmHg)、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明显缩短、握力明显增大、关节疼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明显降低,Rf、ESR及CRP明显下降(P〈0.05);B组临床治愈率68.8%(11/16例)及总有效率100%(16/16例)明显高于A组。结论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确切,且能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在中下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中下胸椎疾病患者采用保留并不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进行手术(A组),并与采用传统后外侧断肋入路进行手术(B组)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视野纵向直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胸内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1周呼吸功能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的疼痛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的肺功能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视野纵向直径、胸内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具有进胸快、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关胸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8天维持目标量。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7天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白细胞介素6(IL-6)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2组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PA高于PN组,术后第7天TP、ALB高于PN组,术后第7天IL-6低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EN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IL-6的表达,对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行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后围术期血浆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ANIH组(A组)和对照组(B组),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ANIH后30min、术毕、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浓度的变化;B组在相应时点监测同一指标。结果血液稀释后A组患者的TP、ALB、PA均显著下降,与麻醉诱导前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在回输自体血后TP、ALB开始回升;术后1d,两组的PA逐渐回升,CRP显著上升;术后3d,两组的TP、ALB都有较大程度的升高,且A组的上升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RP、PA都有明显恢复,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6%的羟乙基淀粉(万汶)行ANIH能安全地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减少了患者围术期血浆蛋白的丢失,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同时,羟乙基淀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伤引起的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