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表现,并与超声,CT检查进行比较。笔者认为MR具有鉴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能力,当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脂肪成份为主时,为长T1,长T2信号,而当以平滑肌血管成份成为主时,则在SE长TR/TE序列中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2.
中线颅内脂肪瘤的磁共振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脂肪瘤MRI特征性的信号表现及位置的中线性说明MRI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对16例MRI诊断的颅内脂肪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全部 病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用Philips0.5T-Ⅲ型超导磁共振机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进行扫描,T:加权像TR=500-520/TE=25,T2加权像TR=2273/TE=90,距阵256×256,行同、矢状及冠状位扫描,就其信号表现及颅内益进行分析总  相似文献   

3.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US,CT,MRI和DSA的特征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前瞻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分析了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US,CT,MRI和DSA的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4例均为单发肿瘤。术前3例诊断准确。US:4例均为边界清楚,形态规整,不均匀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见其中3例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血流。CT:低密度,其中2例见散在分布的脂肪密度;增强扫描:1例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2例动、门脉期均为中度强化;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MRI:3例呈不均匀短T1、长T2信号,其中1例用脂肪抑制序列后短T1变成长T1。DSA:2例为富血供肿瘤,其中1例早期见肝静脉引流。光镜和免疫组化见肿瘤由丰富的脂肪、血管和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组成。结论:强回声、有明确脂肪密度或(和)信号的肿块,中度或显著强化,可出现早期肝静脉引流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典型表现。综合影像有助于该肿瘤特征的显示和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提高CT对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5例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检查资料,重点讨论了CT检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方法和CT在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本组资料中,CT检查15个病人,发现22个病灶,7例为双侧,5例合并肾内和肾包膜下出血,CT诊断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高准确性(80%)。结论:笔者认为采用合适的检查技术,多数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方面,CT、静脉肾盂造影、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及MRI等诊断技术既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也有相应不足。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各种影像检查中,以CT和超声检查较简便,也具有诊断的特征性,其中以CT检查最具特征性,当CT检查发现肾脏内边界清楚的不均匀密度肿块,其中有脂肪密度者可以明确诊断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6.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二维超声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二维超声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测2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果:二维超声显示2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四型,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无回声型,混合回声型,20个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其内可显示血流信号,6个肿瘤其内未显示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RAL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两类MRI异常信号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理改变之关系。方法:采用超导式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6例MS行自旋回波(SE)序列扫描,其中3例经尸检获组织学诊断者行MRI-病理对照研究。结果:3例尸检病例显示有MS斑块状、非斑块状长T2信号,其病理基础除MS硬化斑外,还可见坏死软化灶、空洞形成,以及斑块旁的小血管损害、铁沉积。与斑块状长T2信号并存的短T2低信号对称性分布于壳核、丘脑,见于9例病程相对较长的慢性病例。结论:MS长T2信号的病理基础除经典的斑块病灶外,还有坏死软化灶及空洞形成;短T2低信号可能与血管损害、铁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治疗(附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lipoleiomyoma,ALL)的CT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与29例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多见于女性,外向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较大,直径大于3cm,肿瘤出血及自发性破裂是本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3例多脂肪及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可作出诊断,脂肪成分很少或无脂肪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应结合B超、MRI诊断。结论: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瘤内出血、自发性肾破裂多能作出明确诊断,对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肾癌假包膜征高场MRI表现特征,病理基础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对35个肾癌进行磁共振成像(MRI)与病理大切片对照观察,着重研究高场(1.0T)MRI肾癌假包膜征的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结果显示:高场MRI肾癌假包膜征主要表现为T2加权像上肿瘤内侧缘弧形低信号,显示率为62.9%;假包膜征的病理基础为癌周结构[由纤维包膜和(或)受压致密肾实质组成],且当其厚度大于0.62mm时,MRI方能显示。此外,对假包膜征评估肾癌组织学分级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特殊病理类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脏少见病理类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变的影像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I影像资料,分析其病灶大小、部位、边界、CT平扫及增强表现和MRI信号特征以及肝、肾的伴发病灶等。结果:肿块来源肾实质,可突出肾轮廓或贯穿肾实质,边界光整;CT、MRI平扫肿块呈混杂密度或信号,MRT2WI病灶内可见与肌肉相似的稍低信号,肿块内常伴囊变、出血,可见假包膜、钙化,但均无明显脂肪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皮质期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肾脏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MRI表现多样,灶内无明显脂肪是其共性,病灶边界光整,MRT2WI病灶内见与肌肉相似的稍低信号影可提示诊断,但最后确诊仍需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MR平扫、应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及MRI特异性对比剂铁羧葡胺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验证铁羧葡胺在病灶检出方面的优势。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选择怀疑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例59例,根据相对金标准判定共133个病灶。所有病例均先行梯度回波(GRE)T1WI、去脂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动态梯度回波Gd—DTPA增强MRI,48h后行铁羧葡胺动态GRE增强扫描及去脂FSE T2WI与GRE TW^*W延迟扫描。统计各序列对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结果 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序列、动态GRE增强扫描、GRE T2^*W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病灶数分别为130、115、127个;平扫GRE T1WI序列、去脂FSE T2WI检出病灶分别为84和106个;Gd—DTPA动态GRE增强检出123个病灶。对于其中44个的微小病灶(〈1cm),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检出率达到932%(41/44),铁羧葡胺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27%(32/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GRE T2^*WI检出率为886%(39/44),Gd—DTPA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95%(35/44),平扫去脂FSE T2WI检出率为545%(24/44),平扫GRE T1WI检出率为34.1%(15/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显著提高了对于微小病灶(〈1cm)的检出率,与平扫MR(包括去脂FSE T2WI和GRE T1WI)及Gd—DTPA动态增强M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序列优势主要为提高肝微小病灶(〈10cm)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表现。方法:维生素B_(12)缺乏及临床诊断为SDC患者9例,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SE T_1WI、FSE T_2WI、T_2-FLAIR及横轴面T_2WI,其中6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MR图像上所有病例均显示颈髓或胸髓侧索或后索对称性病变,T_1WI上显示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上为高信号,T_2-FLAIR上为高信号,病灶范围显示清晰,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和随访观察,尤其是T_2-FLAIR序列,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4.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楠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24-1026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的MRI表现及其术后病理标本。结果: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中,11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下颈段脊髓内,均为单发,病灶处脊髓增粗9例,萎缩2例,正常2例。病灶呈爆米花状或桑椹状,瘤巢较小,一般不超过脊髓横径。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且T2WI病灶周围呈低信号环10例,占76.92%;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T2WI均为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7例病灶中心有中等强化。MRI信号改变与瘤巢反复出血不同时期出血成分沉积及血栓形成、胶质增生密切相关。结论:MRI能反映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变化,对术前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骨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9例经病理确诊的骨母细胞瘤术前均行MRI检查并对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9例中6例为良性,3例为侵袭性。肿瘤起源于脊柱、颅骨、骨盆分别为5例、3例、1例,MRI上主要表现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样组织在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可为低、等或高多种信号成分;肿瘤内钙化或骨化T2WI为低信号,T1WI上为等或低信号;周边硬化环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骨样组织和软组织肿块中度到明显强化,囊变、硬化边不强化。侵袭性骨母细胞瘤边界不清,可侵犯周围组织。结论MRI能较好显示骨母细胞瘤的各种改变,对诊断、手术定位、分期尤其在显示脊髓和脑内继发改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的MR I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学对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的MR I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MR I组23例,游离髓核7例为T1W I、T2W 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楚,病理上为粘连与炎性反应较轻。13例T1W I呈低或等信号,T2W 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病理上为粘连与炎性反应明显。3例T1W I呈稍高信号,T2W I上呈等信号,病理上为纤维组织增生。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MR 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隐睾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怀疑隐睾症的患者进行MRI检查,作T1WI、T2WI,并加脂肪抑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所有病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6例隐睾(共19枚)呈椭圆形或结节状,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T2WI加抑脂信号最高。所有病例均由MRI正确诊断。结论:MRI对隐睾能准确定位,其表现具有特征性,是诊断隐睾症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诊断 [附2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20例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资料,结合手术病理讨论各种肿瘤的MRI特点.结果本组转移瘤7例,5例呈等T1和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2例呈长T1长T2信号,6例伴椎体骨质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5例淋巴瘤中3例T1WI呈等信号,2例为略低信号,1例T2WI为高信号,4例为等信号,1例伴胸4椎体骨质内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3例呈均匀性增强.黑色素瘤2例呈短T1短T2信号,可广泛侵及硬膜.海绵状血管瘤可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相似.胆脂瘤为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肿物充填于椎管内,对椎体骨质有压迫性破坏.脊膜瘤2例呈等T1等T2信号,呈明显均匀性增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骨髓瘤可见椎体及椎管内长T1长T2信号,有明显增强.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种类繁多,但以恶性肿瘤最多,其中以淋巴瘤,转移瘤占大多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胆脂瘤,有时与淋巴瘤,转移瘤MRI表现相仿.而脊膜瘤,黑色素瘤,神经源性肿瘤也可有相类似的MRI表现.因此诊断中应提高警惕,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菲立磁(SPIO)增强在肝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患者行SPIO增强的MRI检查,其中6例为海绵状血管瘤,不均匀脂肪肝4例,肝细胞癌(HCC)3例,局灶结节增生(FNH)、肝腺瘤及肝转移瘤各1例。结果:与MRI平扫相比,肝内海绵状血管瘤在SPIO增强后的T1WI上信号明显增高,而在T2WI上信号强度有轻度下降;在不均匀脂肪肝的病例中,增强后兴趣区与周围肝组织的信号强度对比关系延续了增强前的表现;肝腺瘤和FNH在增强后的T2WI上有明显的信号强度下降:HCC在增强后的T2WI上常无明显信号下降,而在T1WI上却有轻度信号升高;转移瘤在T2WI上无信号下降。结论:SPIO强化MRI对肝内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输卵管妊娠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MRI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的19例患者进行超声和MRI检查,仅1例行MRI增强扫描。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2例经保守治疗证实。结果MRI均明确显示孕囊包块、周围血凝块和游离血性液体。孕囊T1WI以等信号和等高信号多见,T2WI信号复杂。包膜在T2WI和抑脂序列显示清晰,呈低信号。包膜破裂处低信号环消失。1例增强者示孕囊呈多个环状、团块状强化。超声发现孕囊包块14例,2例不确定,3例未见明确孕囊包块。结论输卵管妊娠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对超声检查可疑或不确定者,行无创性MRI检查对鉴别诊断和临床诊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