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肺病变患者(80个病灶)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早期、延迟显像SUVmax的变化幅度(ΔSUVmax),并与病理及随访结果对比。利用ROC曲线计算SUVmax和ΔSUVmax诊断肺病变的最佳阈值。比较PET/CT与PET及CT的诊断效能。[结果](1)65例共计80个肺内结节中良性结节38个,恶性结节42个。恶性结节组早期相SUVmax值为5.35(4.6),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7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46,P=0.0001)。恶性结节组双时相ΔSUVmax值为30.54(2.0),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6.8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1,P=0.0042)。(2)ROC分析显示早期显像SUVmax值〉2.45和双时相显像ΔSUVmax值〉24.66%是两者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时的最佳阈值。早期相SUVmax值〉2.45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0%、63.16%、76.25%、72.55%、82.76%,双时相ΔSUVmax值〉24.66%时,分别为64.29%、71.05%、67.50%、71.05%、64.29%。(3)PET/CT诊断肺病变的准确率优于PET和CT(P〈0.05),诊断灵敏度优于CT(P〈0.05)。[结论]18F-FDGPET/CT诊断肺恶性病变,早期相SUVmax值及双时相ΔSUVmax值的最佳阈值为〉2.45和〉24.66%;并需结合病灶CT形态学特征及临床病史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骨盆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全身骨显像中骨盆骨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的53例患者行局部骨断层,获得局部骨断层图像、同机定位CT图像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所有病例经病理、PET/CT、磁共振诊断或1年以上随诊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53例患者73处病灶中,42处诊断为肿瘤骨盆骨转移,占总病灶数的57.5%;31处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灶数的42.5%。SPECT/CT对于骨盆病灶恶性及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5.3%和96.7%。结论:SPECT/CT可以提高骨盆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鉴别骨盆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对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78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肺癌62例。18F-FDGPET/CT显像后,目测和标准摄取值(SUV)相结合判断病灶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8F-FDGPET/CT显像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7%和75.0%;PET/CT显像发现62例肺癌患者恶性病灶共227处;PET和CT均有肯定诊断的恶性病灶178个。结论18F-FDGPET/CT对肺癌诊断及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结合年龄、病史及其它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CT显像结合靶区/本底比值(target/non-target, T/NT)半定量分析对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至2022年经平扫CT诊断为GGN的患者68例,注射99Tcm-MIBI后用SPECT/CT分别采集早期(15 min)和延迟期(3 h)断层同机融合图像,计算早期摄取比值(early uptake ratio, EUR)及延迟摄取比值(delayed uptake ratio, DUR)。然后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恶性两组,比较两组对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EUR和DUR,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发现恶性病灶55例,良性病灶13例,其对GG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8.1%,特异度为75...  相似文献   

5.
18F-FDG PET/CT鉴别肺占位病变性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肺占位病变性质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方法:发现肺部占位病变患者74例,不含有支气管阻塞性肺炎,所有患者均进行3-14个月的随访。恶性患者55例(包括1例假阴性)其中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临床诊断肺癌;良性患者19例其中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3~14个月随访病灶范围缩小或消失。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呼吸控制的CT扫描及重建1.25mm薄层图像。^18F-DDG PET/CT诊断恶性的标准:1)肺病灶的SUVmax≥2.5;2)延迟显像SUVmax升高明显(≥20%~30%);3)1.25mm薄层CT图像典型形态学征象;4)从病灶中心至各个胸壁变化曲线SUVmax变化曲线。结果:74例肺部痛灶患者中恶性55例,其中临床诊断肺癌32倒,腺癌13例,鳞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倒,小细胞肺癌2例;良性19例,其中慢性炎症13例,肉芽肿2例,炎性假瘤2例,结核2例。PET、图像SUVmax、延迟SUVmax增高情况及薄层CT的典型征象综合最终^18F-FDG PET/CT诊断恶性病灶共57例,其中真阳性54例,假阳性3例;良性病灶共17例.其中真阴性16例,假阴性1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84.2%,94.6%,94.7%及94.1%。结论:PET/CT检查观察病灶SUVmax、延迟SUVmax结合薄层CT图像典型的形态学征象,并从每个病灶中心至各胸壁做SUVmax空间变化曲线等,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18F-FDG PET/CT 在胃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临床可疑胃部疾病患者行 18F-FDG PET/CT 显像的结果.分析病灶分布特点、厚度及标准化摄取值最大值(SUVmax).[结果] 胃部良、恶性病灶的厚度分别为(13.800±3.489)mm、(18.088±8.57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17);胃部良、恶性病灶的早期相 SUVmax 分别为3.607±2.710、7.277±6.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06);胃癌组早期相与延迟相 SUVmax 分别为5.131±2.486与6.156±3.126(t=-3.691,P=-0.002);胃淋巴瘤组则分别为9.183±7.770与11.744±10.222(t=--4.09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 显像在胃部良恶性疾病鉴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卢霞  孟晶晶  柏江 《肿瘤学杂志》2017,23(6):474-478
摘 要:[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心脏肿瘤患者共27例,患者最终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为依据。18F-FDG PET/CT影像心脏占位病变可见明显异常FDG浓聚灶,SUVmax≥5.7判断为恶性病变可能大,并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8F-FDG PET/CT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能力。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27例心脏肿瘤患者中,恶性11例,良性占位16例。18F-FDG PET/CT显像,恶性占位(n=11)平均SUVmax 9.03±4.5(2.0~15.9)明显高于良性心脏占位性病变(n=16)平均SUVmax 3.25±2.51(0.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01)。将SUV≥5.7作为恶性诊断的阈值,18F-FDG PET/CT诊断心脏恶性肿瘤的灵敏度81.8% (9/11),特异性93.8%(15/16),准确率88.9%(24/27)。[结论] 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对心脏肿瘤,特别是原发性心脏肿瘤良恶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对肾上腺高代谢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到2015年10月行PET/CT检查的38例患者共47个肾上腺高代谢灶,所有病灶确诊依靠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临床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将所有病灶按确诊结果分为恶性组与非恶性组,并行半定量及ROC曲线法分析.结果:恶性组共23个病灶,非恶性组共24个病灶,两组之间SUVmax有显著差异(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恶性组与非恶性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获得的最适界点为4.45,诊断效能较高,以此为临界值,18F-FDG PET/CT显像鉴别肾上腺高代谢灶良恶性的灵敏度100%,特异度83.3%,准确度91.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较准确的诊断肾上腺高代谢灶的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诊断肺部病灶的准确性。[方法]50例患者(其中肺癌34例,肺良性病变16例)行单纯18F-FDGPET/CT或胸部薄层CT及两者联合检查,评价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8F-FDGPET/CT和18F-FDG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相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分别为91.2%、93.8%、96.9%、83.3%和92.0%,而胸部薄层CT分别为76.5%、43.8%、74.3%、46.7%和66.0%。18F-FDGPET/CT和18F-FDG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的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胸部薄层CT(P〈0.05)。以病理或临床诊断为标准的一致性分析显示,18F-FDGPET/CT和18F-FDG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的一致性好(Kappa值均为0.82),胸部薄层CT的一致性差(Kappa值为0.21)。胸部薄层CT显示了更多的CT征象。[结论]18F-FDGPET/CT和18F-FDG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对肺部病灶诊断有一定价值。加行胸部薄层CT有助于做出符合病理类型的影像学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PET/CT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通过18F-脱氧葡萄糖(18F-FDG)高代谢灶摄取度判定肺部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1例肺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良性肺结节966例,恶性肺结节15例.比较良恶性结节间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差异.结果 SUVmax≥2.5为PET/CT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13/15)、99.4%(960/966)、99.2%(973/981)、68.4%(13/19)、99.8%(960/962).良性肺结节患者检查结果显示SUVmax为0~6.5,中位数为0.7,其中被误诊为恶性肺结节的患者分别是4例良性GGN经病理证实为坏死性肉芽肿(3例)/机化性肺炎(1例)、2例良性结节经病理证实为肺炎(1例)/纤维组织增生(1例);恶性肺结节患者检查结果显示SUVmax为0.8~16.3,中位数为4.7,其中恶性肺结节患者中2例肺泡癌患者漏诊.结论 18F-FDG PET/CT在筛 查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重要意义,SUVmax 对良、恶性程度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镜诊断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的要点及肌上皮瘤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及国内外报道的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病例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多表现为咳嗽、气促、咯血;确诊及治疗需依靠手术。结论:气管-支气管肺低度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气管镜标本量少,需要仔细观察标本组织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一氧化氮合酶2(NOS2)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4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HIF-1α、NOS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为91.1%(113/124),NOS2阳性表达为62.9%(78/124),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HIF-1α、NOS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16,P<0.0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HIF-1α、NOS2蛋白高表达,且两者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水平,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40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其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AL组初诊时血浆vW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组初诊时血浆AT-III含量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初诊时血浆Hcy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浆Hcy、AT-Ⅲ及vWF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浆vWF及Hcy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和P<0.01),而AT-Ⅲ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r=-0.622)。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以及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组(GP组)与紫杉醇组(TP组)各100例。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与d8,顺铂50mg/m2,d2-d4,均静脉滴注;TP组:紫杉醇150mg/m2,d1,顺铂60mg/m2,d1-d3。两组患者均每21天为一个周期,连用二个周期以上。结果:TP组总有效率(PR+CR)为50%,1年生存率为41%;GP组总有效率(PR+CR)为30%,1年生存率为36%。两组患者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35),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74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不同,GP组血小板减少显著高于TP组,而TP组肌肉关节疼痛与呕吐显著高于GP组。结论: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效果优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但是毒副反应较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VEGF、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的T-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cadherin主要在胃癌细胞膜上表达,阳性率为45.0%(36/80),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T-cadherin阳性率为62.5%(50/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VEGF在癌旁正常细胞阳性率为28.75%,在胃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阳性细胞着色部位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胃癌中标记的微血管明显多于正常组织(54.96±7.28/HPFvs27.50±6.10/HPF,P<0.001)。T-cadheri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01);T-cadherin阳性组的MVD值明显低于阴性低表达组(P<0.001).T-cadherin、VEGF、CD343种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T-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胃癌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92例Ⅱ-Ⅲ期女性原发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并进一步探讨血清MMP-9水平与化疗疗效、化疗前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2.8%(67/92)。化疗前临床分期II期患者MMP-9水平低于III期患者[(952.58±463.32)U/Lvs.(1286.55±527.16)U/L,P<0.05]。在新辅助化疗有效组,化疗后MMP-9水平明显降低[(1259.85±478.69)U/Lvs.(501.87±398.85)U/L,P<0.01],在新辅助化疗稳定组和进展组,化疗前后MMP-9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疗前血清MMP-9水平与化疗前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前后MMP-9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存在相关性,对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骨肉瘤及18例骨软骨瘤标本中HIF-1α和CXCR4的表达情况,对骨肉瘤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表达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和CXCR4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6%和82.69%,与骨软骨瘤组织中两者阳性表达率相比(11.11%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CXCR4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的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体积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HIF-1α阳性表达组的CXCR4表达率(86.96%)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50%,P<0.05),且HIF-1α表达水平和CXCR4呈正相关(r=0.468,P<0.05);同时转移组病例的HIF-1α和CXCR4表达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病例(P<0.05)。结论:HIF-1α、CXCR4高表达可能在骨肉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对于评估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靶向性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肝癌细胞系MHCC97-H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5、10、20、40、80、100μg/ml不同终浓度和24、48、72h作用时间下黄芪甲苷对MHCC97-H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100μg/ml黄芪甲苷处理48小时对MHCC97-H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选择100μg/ml黄芪甲苷处理48小时作为处理条件,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黄芪甲苷处理后MHCC97-H细胞MMP-2、9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明胶酶谱法检测黄芪甲苷处理后MHCC97-H细胞培养上清中MMP-2、9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各浓度和作用时间下黄芪甲苷对MHCC97-H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100μg/ml黄芪甲苷处理48小时后,MHCC97-H细胞侵袭能力降低,MMP-2、9分子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下降,且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的MMP-2、9减少。结论:体外黄芪甲苷对MHCC97-H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但黄芪甲苷可以通过降低MHCC97-H细胞MMP-2、9分子的表达起到降低其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水平,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40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其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AL组初诊时血浆vW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组初诊时血浆AT-III含量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初诊时血浆Hcy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浆Hcy、AT-Ⅲ及vWF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浆vWF及Hcy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和P<0.01),而AT-Ⅲ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r=-0.622)。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亚砷酸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亚砷酸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8例,均经细胞学和病理学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胸膜腔积液充分引流后,治疗组36例,胸膜腔内注射亚砷酸10mg~20mg,每天或隔日1次,连续3次;对照组32例,胸膜腔内注射博莱霉素30mg/m2,7天1次,共1~2次。观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CR10例(28%),PR16例(44%),总有效率为26/36(72%);对照组CR8例(36%),PR13例(45%),总有效率为21/32(6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注药后胸痛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热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有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砷酸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