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调查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FACT-G)对109例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64.92±14.32,社会/家庭状况得分最高,为18.84±3.34,功能状况得分最低,为13.52±4.43。经济收入、年龄、婚姻状况、疼痛及睡眠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不高,应加强对经济条件差、年轻、单身、疼痛及睡眠质量差的患者的干预,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现况以及对死亡的态度.并探讨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对死亡的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以方便抽样的方式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82例,在术后6 个月作为调查时间点,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宫颈癌量表(Functional Asessment of Cancer Therpy-Cervix,FACT-CX)、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maire,MCMQ)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eath Atiude Pro-file-Revised,DAP-R)分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和对死亡的态度进行测评,分析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对死亡的态度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uncer Therapy-General. FACT-CX)总分为(109.90±13.88)分,一般癌症生活质量(FACT-G)模块得分为(73.48±10.50)分,宫颈癌特异模块(Cervical Cancer Subscale,CCS)得分为(36.42±6.16)分。应对方式的三个维度得分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面对维度(2.42分)、回避维度(2.00分)和屈服维度(1.53分),面对维度得分最高、屈服维度得分最低。对死亡的态度评分中,自然接受的维度均分最高(3.22分),其次为死亡恐惧(3.17分)和死亡逃避(3.07 分)。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一般癌症生活质量(FACT-G)、社会/家庭状况维度、情感状况维度得分与应对方式中采取的面对方式、对死亡态度中的自然接受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星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更多的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面对的方式和更少的患者采用屈服的方式来应对疾病;绝大多数官颈癌术后患者面对死亡的态度都采取比较正面的方式。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乳腺癌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并探讨其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HH)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33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发放335份调查表,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17份。31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FoP-Q-SF总分(32.89±8.22)分,SUPHH总分(91.63±21.51)分,MCMQ总分(46.04±4.77)分。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恐惧与自我效能感的正性态度、自我解压和自我决策3个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3,-0.308,-0.241;P <0.05);与医学应对方式的面对策略和回避策略呈负相关,与屈服策略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5,-0.120,0.363;P <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调查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特异性量表(EORTC QLQ-BLS24)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量表对1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1.25%。EORTC QLQ-BLS24量表各维度得分结果显示,尿路症状为21.14±17.77,治疗引起的问题为23.74±11.84,肠道症状为58.83±24.77,对未来的担心为25.80±11.26,性功能为73.84±8.63。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得分(2.42±0.45)高于回避因子(2.00±0.45)和屈服因子(1.52±0.50),面对、回避和屈服各因子得分依次降低。面对因子与总体健康状况(r=0.164,P=0.048)、躯体功能(r=0.208,P=0.012)和社会功能(r=0.169,P=0.041)呈正相关;回避因子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存质量无显著相关,P>0.05;屈服因子与总体健康和情感功能呈较强负相关,P值均<0.001;而食欲下降(r=0.469,P<0.001)和经济困难(r=0.442,P<0.001)则呈较强正相关;其他有相关意义的变量都为弱相关。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评估健康状况,帮助患者采取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00%.观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状况、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2.91±8.32)分.患者社会支持总平均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疾病相关信息缺乏或不一致性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患者不明确性、复杂性与社会支持总均分、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不可预测性与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无相关性.结论 护理人员需注重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 探讨影响肿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和自制的家属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疾病资料问卷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2.71±9.93)分,大于总分最高分(75分)的50 %,在家属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居住地以及患者的入院次数方面不同组别的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06、3.14、3.99、4.85,均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住地以及患者的入院次数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RSD)合并恶性肿瘤行维持性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的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和应对方式的现况,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取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在我院肾病中心行 MHD 的 ERSD 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155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ith 31 Question, WHOQOL-31)和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患者 SCL-90 总分为(181.92±46.18)分,平均分≥ 2.0 分的阳性维度依次为: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怖和人际关系敏感。患者在总体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条目得分以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的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人常模(P < 0.05);而在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与个人信仰的维度得分则高于常人常模组(P < 0.05)。患者应对方式选择中,因子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面对因子、回避因子、屈服因子。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心理领域与 SCL-90 量表总分、屈服因子呈负相关关系,与面对因子呈正相关关系;生理领域与 SCL-90 量表总分呈负相关关系,与面对因子呈正相关关系。结论:ERSD 合并恶性肿瘤行 MHD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生存质量较低,但多数患者仍然采取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与其相关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食管癌放疗患者90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3个月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及 NK 细胞比例,以3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人群为对照观察其变化。分析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外周血 CD4+、CD8+、CD4+/CD8+比值、NK 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23%±8.22%、31.79%±7.61%、0.93±0.34、11.37%±4.57%,与对照组(36.03%±9.71%、27.26%±7.70%、1.34±0.27、15.31%±5.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292,P =0.000;t =2.811,P =0.006;t =5.894,P =0.000;t =3.965,P =0.000);放疗前外周血 CD3+细胞百分比为58.13%±9.46%,与对照组(60.06%±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98,P =0.325)。放疗后3个月免疫指标 CD3+(59.27%±9.92%)、CD4+(30.51%±9.04%)、CD8+(29.79%±6.98%)、NK 细胞(10.62%±4.43%)逐渐恢复到放疗前水平(t =0.789,P =0.431;t =1.769,P =0.079;t =1.837,P =0.068;t =1.113,P =0.267)。放疗后免疫功能改变(CD4+、CD8+、CD4+/CD8+、NK 细胞)与是否存在骨髓抑制(t =4.050,P =0.001;t =2.180,P =0.015;t =2.130,P =0.020;t =3.520,P =0.003)及照射体积大小(t =5.170,P =0.000;t =3.350,P =0.026;t =8.750,P =0.000;t =2.490,P =0.043)有关。生存分析显示:放疗后3个月免疫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时间优于恢复不良者(23个月∶17个月,χ2=6.820,P =0.009)。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放疗实施会进一步加重免疫抑制,其加重程度与骨髓抑制及照射体积相关;放疗后3个月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恢复,恢复良好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取中文版成人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10条目简易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调查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情况和心理弹性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1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平均MUIS-A得分为(93.86±12.19)分,处于中等水平.低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患者SSRS各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中等/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患者,CD-RISC-10得分也明显高于中等/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个人月收入﹤5000元、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MUIS-A得分分别明显高于年龄﹤60岁、个人月收入≥5000元、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肿瘤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个人月收入、受教育程度、肿瘤分期以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CD-RISC-10得分均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中等水平,年龄、个人月收入、受教育程度、肿瘤分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均是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根据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认知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所有患者均在干预前进行基线测评,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RS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6个-8个疗程的化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从手术后第一疗程化疗开始前接受认知干预,干预行为持续三个月。干预后第一个月测定两组患者情绪和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焦虑和抑郁得分减少(P〈0.05),积极应对得分增加,消极应对得分减少(P〈0.05)。结论:认知干预能明显改善卵巢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显著增加卵巢癌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减少其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eelladhesionmolecule-1,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alialgrowthfactor,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07—01—2008—06—30在南通市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行根治性放疗的60例宫颈鳞癌患者。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ICAM-1mRNA和VEGFmR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不同放疗敏感性患者IcAM-1InRNA和VEGFITIRNA表达水平差异,探讨ICAM-1rflRNA和VEGFmR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组织放疗前后ICAM-11TI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4.57±58.64和47.38±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VEGFITI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2.75±66.92和73.46士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ICAM-1mRNA和VEGFmRNA的表达在放疗抵抗组和放疗敏感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和0.009;近期疗效中,肿瘤消失组中ICAM-1mRNA和VEGFmRNA表达存在-定相关性,r=0.468,p=0.016;肿瘤未控组中IcAM-1nlRNA和VEGFmRNA表达存在-定相关性,r=0.693,p=0.031。远期疗效中,肿瘤治愈组中ICAM-1mRNA和VEGFmRNA表达亦存在-定相关性,r=0.457,p=0.023;肿瘤复发组中IcAM-1mRNA和VEGFmRNA表达亦存在-定相关性,r=0.637,p=0.018。结论:ICAM-1高表达与宫颈鳞癌放疗抵抗性有关,并且与VEGF的表达在放射抵抗中具有-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谭兵  黄锣  吴府容  白玉  王颖 《肿瘤防治杂志》2014,(16):1262-1265
目的:分析比较颈和胸上段食管癌单独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与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VMRT)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2011—12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放疗科接受治疗的104例初治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单独3D-CRT和VMRT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和评价2种放疗方式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单独放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随访截至2012—12—31,中位随访时间24.5个月。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3DCRT组1年生存率为76.9%,VM—RT组为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6,P〉0.05。全组患者局部控制率为81.7%,3D-CRT组为78.8%,VM—RT组为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9,P〉0.05。VMRT组患者≥Ⅲ。放疗毒副作用发生率较3D-CRT低,3D-CRT组发生放射性食管炎7例(13.5%),VMRT组2例(3.8%);3D-CRT组发生骨髓抑制9例(17.3%),VMRT组4例(7.7%);3D-CRT组发生放射性肺炎5例(9.6%),VMRT组0例;但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放疗相关毒副作用经积极对症和支持治疗后均好转。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P=0.049)、治疗连续性(P=0.027)和合并内科疾病(P=0.010)是颈和胸上段食管癌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单独放疗耐受性好,疗效确切。VMRT相较3D-CRT疗效相当,但明显降低了放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成像(3D—CPA)检测宫颈癌的血流与miR-455相对表达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8例宫颈癌和49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miR-455的表达。用3D—CPA成像对宫颈血流进行检测并计算血管指数(VI),最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组宫颈血流不丰富,VI为(0.439±0.181)条/cm3;宫颈癌组宫颈血流丰富、杂乱,VI为(0.940±0.447)条/cm3。宫颈癌组VI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1。宫颈癌组织内miR-455的表达量低于慢性宫颈炎组(1.174-0.59VS2.58±0.83,P〈0.01)。宫颈癌组织内miR-455的表达水平与VI呈负相关(r=-0.295,P=0.014)。结论:miR-455低表达可能促进宫颈癌的血管生成,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对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反应、治疗耐受性和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经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 2002)且评分≥3分的98例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同步放化疗)46例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52例。记录放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并在放疗结束时对两组患者急性放射反应、治疗耐受性(放疗总疗程、放疗中断率、化疗完成次数)和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实验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仅13例曾经出现放疗中断;对照组52例中有45例曾经出现放疗中断,其中9例未能按计划完成放疗。实验组放疗中断率低于对照组(2826% vs. 8654%),实验组化疗完成次数多于对照组(496±021 vs. 431±073),实验组放疗总天数低于对照组(6313±647 vs.8523±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放疗后ALB 、PA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与发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明显高于对照组(9348% vs. 7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程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降低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放射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耐受性和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中青年乳腺癌患者配偶心理弹性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3例中青年乳腺癌女性患者(25~45岁)的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 RIS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开展问卷调查。 结果患者配偶总心理弹性得分(5774±1544),其中坚韧维度得分(3018±786)、自强维度得分(1834±550)、乐观维度得分(922±249)。心理弹性高分组的焦虑、抑郁比例均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4800%比7200%,P<005)、(3200%比6800%,P<005)。在应对方式计分上,心理弹性高分组较心理弹性低分组的积极应对计分更高[(186±025)比(107±022),P<001],消极应对计分更低[(116±035)比(202±023),P<001]。心理弹性得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785,0800,0747,069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667,-0696,-0622,-0566),P<001。结论中青年乳腺癌患者配偶的心理弹性水平整体偏低,心理弹性低分者较高分者有更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理弹性高分者能更积极地应对不良生活事件;而心理弹性低分者更倾向于消极对待。应关心患者配偶心理状态,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鼓励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协助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植物化学药物槲皮素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效应,并探讨槲皮素对抗宫颈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为10、20、40、80和160μmol/L槲皮素处理HeLa细胞,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在作用24、48和72h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槲皮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的MK和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槲皮素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时间浓度依赖性,P〈0.05;使用浓度为1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HeLa细胞48h凋亡率为(2.18±0.04)%,20μmol/L为(3.75±0.11)%,40μmol/L为(6.04±0.07)%,80μmol/L为(9.65±0.04)%,160μmol/L为(21.41±1.81)%,与空白对组的(1.64±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80,P〈0.01;随槲皮素浓度的增高HeLa细胞中MK mRNA和蛋白表达依次下降,其中80和160μmol/L组下降较明显,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高表达增强,P〈0.01。MK与Caspase-3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22,P〈0.01;MK与Caspase-3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955,P〈0.01。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MK、上调Caspase-3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抗宫颈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CRP和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INMAGE测定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3(C3)、补体4(CA.)量。放射治疗后同时间段,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血清中CRP分别为5.54±4.00和1.80±1.78,两者有显著差别(P〈0.001),放射性肺炎的程度与血清CRP呈正相关(r=0.62,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两组间无显著差别。结论: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CRP明显升高,CRP对诊断放射性肺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应用于宫颈癌治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剂量学特点、治疗效果及在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06—01—2012—12—30临沂市肿瘤医院(65例)和山东省肿瘤医院(51例)接受全程IMRT或适形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治疗的116例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6例宫颈癌治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全程IMRT,给予PTV剂量(58~69)Gy/(29~30)次,2.0~2.3Gy/次,中位剂量63.5Gy,随机选择10例患者,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IMRT和常规放疗(CRT)计划设计,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随机选择同期接受CRT(60例)患者,比较IMRT和CRT的靶区剂量、疗效、急性和晚期毒副作用及生存率。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全程IMRT,95%的等剂量曲线可以覆盖99%的PTV体积,IMRT与拟行CRT计划比较,IMRT计划中小肠(t=2.958,P=0.016)、肾脏(t=14.438,P〈0.001)和脊髓(t=34.511,P〈0.001)受照射剂量明显降低,靶区剂量明显提高,t=20.924,P〈0.001,IMRT组的急性和慢性毒副作用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完全缓解率(x2=11.048,P=0.001)、部分缓解率(x2=5.893,P=0.015)和总有效率(x2=32.251,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30,P=0.002。结论:IMRT对宫颈癌治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及器官得到保护,临床疗效满意,毒副作用明显减少,有效率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9.
秦杰  陈瑾  黄守国 《齐鲁肿瘤杂志》2012,(16):1255-1257
目的:检测肿瘤转移基因G3BP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IP30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对子宫颈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妇检及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正常子宫颈组织(30例)、子宫颈浸润癌(均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未转移组及转移组组织(各30例)中G3BP、TIP30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G3BP基因在子宫颈癌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0.088±0.081)显著高于未转移组(0.006±0.003)及正常子宫颈组织(0.000±0.000),P值均〈0.001;子宫颈癌未转移组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IP30基因在子宫颈癌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0.000±0.000)显著低于未转移组(0.001±0.000)及正常子宫颈组织(0.012±0.001),P值均〈0.001,子宫颈癌未转移组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3BP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癌未转移组及转移组中呈升序表达,而TIP30基因则呈降序表达,G3BP和TIP30基因在子宫颈癌细胞的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从而影响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