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MMP-2、MMP-9表达的临床病理联系及直接阻断MMP-2、MMP-9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MMP-2、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MMP-2、MMP-9的表达。MCF-7细胞接种于预铺BME的Tran-swell小室上室,与MMP-2、MMP-9的阻断剂CTT共孵育16h,观察阻断MMP-2、MMP-9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CF-7细胞与CTT共孵育12h后,MTT法检测阻断MMP-2、MMP-9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MCF-7细胞与CTT共孵育24h后,PI染色流式法检测阻断MMP-2、MMP-9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48例乳腺癌组织有MMP-2表达者45例(93.75%),MMP-9表达者38例(79.17%),MMP-2和MMP-9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表达(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MMP-2和MMP-9的表达越显著(P<0.05)。明胶酶谱法检测:在MCF-7培养上清中检测到MMP-2、MMP-9的表达。在浓度为100μg/ml和200μg/ml时CTT对MCF-7细胞的侵袭抑制率达到39.5%和61.9%。在终浓度为50、100、200μg/ml时,CTT对MCF-7细胞的增殖率均无明显下降(P>0.05)。CTT处理组MCF-7细胞经流式法检测未见凋亡峰,细胞周期各期未见明显阻滞(P>0.05)。结论:MMP-2、MMP-9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阻断MMP-2、MMP-9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MMP-2、MMP-9表达的临床病理联系及直接阻断MMP-2、MMP-9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MMP-2、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MMP-2、MMP-9的表达。MCF-7细胞接种于预铺BME的Tran-swell小室上室,与MMP-2、MMP-9的阻断剂CTT共孵育16h,观察阻断MMP-2、MMP-9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CF-7细胞与CTT共孵育12h后,MTT法检测阻断MMP-2、MMP-9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MCF-7细胞与CTT共孵育24h后,PI染色流式法检测阻断MMP-2、MMP-9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48例乳腺癌组织有MMP-2表达者45例(93.75%),MMP-9表达者38例(79.17%),MMP-2和MMP-9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表达(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MMP-2和MMP-9的表达越显著(P<0.05)。明胶酶谱法检测:在MCF-7培养上清中检测到MMP-2、MMP-9的表达。在浓度为100μg/ml和200μg/ml时CTT对MCF-7细胞的侵袭抑制率达到39.5%和61.9%。在终浓度为50、100、200μg/ml时,CTT对MCF-7细胞的增殖率均无明显下降(P>0.05)。CTT处理组MCF-7细胞经流式法检测未见凋亡峰,细胞周期各期未见明显阻滞(P>0.05)。结论:MMP-2、MMP-9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阻断MMP-2、MMP-9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F-II在人肝癌细胞MHCC97-H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IGF-II(25,50,100ng/ml)作用于不同时间点(24、48、72h),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噻唑兰(MTT)法分析细胞生长情况,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潜能,平板克隆实验观察并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观察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进一步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IGF-II可使MHCC97-H细胞形态发生一定改变; IGF-II时间依赖性地增加MHCC97-H细胞存活率,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IGF-II可促进MHCC97-H细胞增殖,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GF-II(50ng/ml)对MHCC97-H细胞的克隆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IGF-II(50ng/ml)组,MHCC97-H细胞中PCNA荧光表达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IGF-II有诱导人肝癌细胞MHCC97-H生长增殖的趋势,亦可促进PC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
Sun H  Liu GT 《癌症》2006,25(12):1464-146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外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参与肝癌细胞转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SP90α在低、高转移性肝癌MHCC97-L和MHCC97-H细胞外的表达。选取高转移潜能MHCC97-H细胞,应用不穿透细胞膜的小分子抑制剂抑制细胞外HSP90α表达,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明胶酶谱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的改变。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细胞外辅助分子伴侣HSP70和MMP-2的表达及其与HSP90d的相互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细胞HSP70表达,观察细胞外HSP90仅与MMP-2相互作用及其细胞转移潜能的变化。结果HSP90d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内外均表达,且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呈正相关。MHCC97-H细胞经特异性HSP90抑制剂二甲氨基乙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N-氧化物(DMAG—N—oxide)作用24h后,穿过上室基底膜的细胞数较未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分别为(28.11±3.56)、(80.12±4.16)、(82.24±4.12)个。体外侵袭实验显示,穿过Matrigel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低于未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6.54±4.12)、(95.12±3.48)、(101.11±3.3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并伴有细胞外MMP-2活性减低。HSP70和MMP-2均可在MHCC97-H细胞外表达,且能与HSP90α相互结合。小分子干扰RNA(siRNA)能有效抑制细胞HSP70表达,MHCC97-H细胞外HSP90d和MMP-2相互作用减弱,MMP-2活性下降,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受抑制。同时联合应用MMP-2抑制剂,具有协同抑制效应。结论细胞外HSP90饯可能通过与HSP70形成伴侣复合体介导MMP-2成熟活化,增强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运动,提示其可能是潜在的对肝癌转移实施防治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康富标  王玲  王燕  李东  孙殿兴 《肿瘤防治研究》2016,43(12):1043-1048
目的 研究靶向沉默B7-H3基因表达对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设计针对B7-H3基因的shRNA沉默质粒,转染HepG2细胞,下调B7-H3的表达。划痕修复实验检测转染前后HepG2细胞移行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基因沉默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ST-1法和ELISA凋亡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侵袭相关分子MMP-2、MMP-9的表达和活性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B7-H3 shRNA沉默质粒并转染HepG2细胞。与对照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沉默B7-H3基因表达后,B7-H3 shRNA转染组HepG2细胞的移行(24 h: P=0.001; 48 h: P<0.001; 72 h: P<0.001)和侵袭(P<0.001)能力受到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MMP-2、MMP-9的蛋白表达(MMP-2: P<0.001; MMP-9: P=0.007)和活性(MMP-2: P<0.001; MMP-9: P<0.001)均显著下降。结论 通过B7-H3 shRNA沉默质粒靶向沉默B7-H3的基因表达能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Ji XN  Ye SL  Li Y  Tian B  Chen J  Liu YK  Tang ZY 《癌症》2004,23(1):23-27
背景与目的:转移复发是原发性肝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肺组织是原发性肝癌远处转移的好发部位。在小鼠不同组织粗提物诱导高转移潜能的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的体外趋化侵袭实验中,肺组织提取物具有最强的诱导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肺组织粗提物促进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移动侵袭的机制。方法:采用F型肌动蛋白聚合实验和流式细胞仪,分析C57BL/6小鼠肺组织粗提物诱导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骨架的变化。肺组织粗提物与MHCC97-H细胞孵育后,利用双重荧光染色分析F型肌动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关系。结果:经无血清培养液或脾组织粗提物孵育后,MHCC97-H细胞呈梭型或多边形。与肺组织粗提物孵育后,随时间的增加,MHCC97-H细胞片层样或丝状伪足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F型肌动蛋白在30s内增加1.9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HCC97-H细胞F型肌动蛋白从细胞外周浓染到重新分布于细胞的导引侧。无血清培养基孵育MHCC97-H细胞后,MMP-9和F型肌动蛋白主要位于细胞的核周池;经肺组织粗提物孵育后,MHCC97-H细胞MMP-9和F型肌动蛋白则定位于细胞伪足的前端。结论:肺组织粗提物可能通过诱导MHCC97-H细胞形成伪足和改变MMP-9运送方式,从而促进MHCC97-H细胞移动侵袭。肺组织粗提物可能与人肝癌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吗啡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人肺腺癌细胞A549培养板接种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生理盐水(对照组)、0.3 μg/ml吗啡、3 μg/ml吗啡和30 μg/ml吗啡孵育48 h,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Ezrin和Fasc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 μg/ml和30 μg/ml吗啡组处理A549细胞48 h后细胞侵袭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 μg/ml和30 μg/ml吗啡组处理A549细胞48 h后细胞迁移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0 μg/ml吗啡作用A549细胞48 h后,MMP-2、MMP-9、Ezrin和Fascin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可增强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MMP-2、MMP-9、Ezrin和Fascin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低强度超声(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LIUS)能杀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但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作用的影响仍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LIUS对肝癌细胞MHCC97H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根据超声照射强度的不同分为对照组(0 W/cm2)、0.5 W/cm2组、1.0 W/cm2组和1.5 W/cm2组;LIUS处理后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微镜及F-actin细胞骨架荧光染色观察处理后细胞骨架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MP-2、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LIUS(小于等于1.5 W/cm2)能促进肝癌细胞MHCC97H的迁移侵袭,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都表明LIUS处理后肿瘤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增加;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发现LIUS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RTFQ-PCR及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MMP-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上升,MMP-9的mRNA 表达水平上升。结论:LIUS可能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骨架及增加MMP-2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MHCC97H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首先进行肝癌HepG-2细胞培养,设置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细胞给予不同浓度(10、20、30、50、100、200、400μg/mL)的β-榄香烯注射液处理,对照组细胞不添加任何药物处理。以MTT法检测HepG-2细胞活力,另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检测HepG-2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采用细胞-基质粘附实验测定HepG-2细胞的粘附能力;最后以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HepG-2细胞MMP-2、MMP-9基因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当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为50、100、200及400μg/mL时,HepG-2细胞的活力随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基质粘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的增大,HepG-2细胞的粘附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结果显示,随着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的加大,HepG-2细胞侵袭及迁移数量逐步降低,且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为20、30μg/mL时HepG-2细胞迁移及侵袭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而迁移及侵袭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随着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的加大,MMP-2及MMP-9蛋白表达量均逐渐降低,且对MMP-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结论β-榄香烯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肝癌HepG-2细胞的粘附能力,并抑制其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很可能与其明显下调机体MMP-2及MMP-9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VEGF、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的T-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cadherin主要在胃癌细胞膜上表达,阳性率为45.0%(36/80),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T-cadherin阳性率为62.5%(50/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VEGF在癌旁正常细胞阳性率为28.75%,在胃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阳性细胞着色部位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胃癌中标记的微血管明显多于正常组织(54.96±7.28/HPFvs27.50±6.10/HPF,P<0.001)。T-cadheri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01);T-cadherin阳性组的MVD值明显低于阴性低表达组(P<0.001).T-cadherin、VEGF、CD343种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T-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胃癌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骨肉瘤及18例骨软骨瘤标本中HIF-1α和CXCR4的表达情况,对骨肉瘤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表达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和CXCR4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6%和82.69%,与骨软骨瘤组织中两者阳性表达率相比(11.11%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CXCR4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的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体积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HIF-1α阳性表达组的CXCR4表达率(86.96%)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50%,P<0.05),且HIF-1α表达水平和CXCR4呈正相关(r=0.468,P<0.05);同时转移组病例的HIF-1α和CXCR4表达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病例(P<0.05)。结论:HIF-1α、CXCR4高表达可能在骨肉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对于评估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靶向性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色素衍生上皮因子(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关系,并对胆管癌组织中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于2006年1月-2010年5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标本70例。30例正常胆管组织取自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且无炎症状态的胆囊管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DF及VEGF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组间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关系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PEDF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以细胞膜和细胞浆出现棕黄色为阳性表达,其在胆管癌组织中有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正常胆管组织中有阳性表达。VEGF表达于细胞浆,以细胞浆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表达,其在胆管癌组织中有阳性表达,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PEDF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PEDF和VEGF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结论:PEDF表达减少或VEGF表达增高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PEDF与VEGF在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FOXP3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OXP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FOXP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慢性宫颈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的表达差异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明显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FOXP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FOXP3表达增加促使宫颈癌细胞发生肿瘤逃逸、对促进宫颈癌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手术外科常规切除的结肠癌标本64例,正常结肠组织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Lrig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Lri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低于正常结肠组织(34.38%vs9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ig1在中、低分化的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高分化组织中的表达(P<0.05),TMN分期I+II期和III+IV期中,Lrig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18%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Lrig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3.04%和46.34%(P<0.05)。Lrig1在肿瘤浸润全层及浆膜层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浸润黏膜及肌层(P<0.05)。Lrig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Lri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相关,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肺腺癌患者的标本及30例癌旁正常标本中IMP3的表达,并分析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TNM分期、远处转移、肿瘤的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MP3在肺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5%,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5)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关(P<0.05);IMP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结论:IMP3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且与肺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55例,均行18F-FDGPET/CT早期及利尿延迟显像。测量病灶处两次显像最高标准摄取值(SUVmax)。55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针吸法取得病理结果,并与PET/CT结果相比较。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6例,良性病变39例,良、恶性病变间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8.8%(11/16),特异性为89.7%(35/39),准确度为83.6%(46/55)。结论: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病灶处SUVmax可以为区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一氧化氮合酶2(NOS2)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4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HIF-1α、NOS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为91.1%(113/124),NOS2阳性表达为62.9%(78/124),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HIF-1α、NOS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16,P<0.0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HIF-1α、NOS2蛋白高表达,且两者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探讨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7例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的表达。结果:87例子宫内膜癌中MLH1、MSH2、PMS2和MSH6四种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2.6%(11/87)、2.3%(2/87)、16.1%(14/87)、6.9%(6/87),总的蛋白缺失率为31.0%(27/87)。MMR蛋白在不同年龄段的表达缺失率依次为:≤30岁为0%(0/2)、31-40岁为43.8%(7/16)、41-50岁为44.4%(12/27)、>50岁为19.0%(8/42)。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MR蛋白缺失率为36.9%,其中高级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8.3%;II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13.6%。MMR蛋白在黏膜内癌、浅肌层浸润癌及深肌层浸润癌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4.3%(3/21)、29.6%(16/54)、66.7%(8/12),10例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有6例存在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MMR蛋白在低年龄段、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表达缺失率高,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常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