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门菌属质粒毒力基因sp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菌属质粒携带的spv基因是一段约8kb的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区域,普遍存在于许多非伤寒沙门菌的一个毒力质粒上,其开放读码框由spv R、A、B、C、D、E6个基因组成,主要与细菌的毒力有关,如血清抗性、粘附与定居、沙门菌在肠外组织细胞的生长、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和生长等。以往的研究认为,spv基因只存在于非伤寒沙门菌中,但最近发现在伤寒沙门菌耐药质粒上亦有spv。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起韦太夫雷登沙门菌食物中毒进行分子病原学分析。方法对分离株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采用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inv A、sop B、flg K、ssaR和spv B的携带情况;采用ERIC-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对氨苄西林、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等抗生素均表现出敏感,临床抗生素治疗效果好;均携带染色体毒力基因inv A、sop B、flg K和ssaR,不携带质粒毒力基因spv B;ERCI-PCR显示DNA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大于91%,可划分为1个基因型。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同一基因型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菌株所致,携带有多种染色体毒力基因,致病性较强,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沙门菌毒力岛1(SPI-1)和3(SPI-3)部分基因在不同血清型和分离株中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与毒力进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对分属于6个不同血清型的40株沙门菌毒力岛1上和3上的20个基因进行检测。结果鼠伤寒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20个基因全部为阳性;猪霍乱沙门菌和山夫顿堡沙门菌缺失SPI-3的sugR和rhu M基因。同一血清型、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区的沙门菌分离株,其毒力岛基因分布完全相同。结论沙门菌毒力岛基因在不同血清型沙门菌中的变异,说明沙门菌的毒力岛是分阶段进化而来;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的相似性,又说明其毒力基因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32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扩增viaB基因片断进行检测。结果在测定的6种抗生素中,耐药性最高的为萘啶酸,耐药率达37.5%,而敏感性较高的为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3.8%。32株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经PCR检测后,有19株伤寒沙门菌在约469bp处,检测到阳性条带,其余1株伤寒以及12株副伤寒沙门菌未检出viaB毒力基因。结论第三代头孢和第三代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仍可作为临床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但应注意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趋势;Vi毒力基因在伤寒沙门菌中普遍存在,可广泛应用于疫苗制备和伤寒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毒力基因pagC与msgA在福建省分离率较高的4种常见血清型沙门菌中的分布差异特征,为福建省沙门菌监测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为进一步有效防控沙门菌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福建省2010年以来分离留存的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及斯坦利沙门菌共166株,通过常规PCR进行pagC和msgA基因的检测。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66株沙门菌中有68株携带毒力基因pagC,总检出率为40.96%;93株携带毒力基因msgA,总检出率为56.02%。毒力基因pagC与msgA在鼠伤寒、肠炎、德尔卑和斯坦利4种血清型沙门菌分离株中的携带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90.22、χ■=10.33,P0.01)。沙门菌有4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VP1:pagC+msgA-(4.85%)、VP2:pagC-msgA+(20.00%)、VP3:pagC+msgA+(36.36%)和VP4:pagC-msgA-(38.79%),后两种为优势基因携带模式。结论福建省沙门菌中均检出一定比例的毒力基因pagC与msgA。这2个毒力基因的分布存在血清型差异。而且这2个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呈多态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类,引起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SlyA蛋白是鼠伤寒沙门菌的一种双分子螺旋、翼状转录调控子,由slyA基因编码,分属MarR家族。SlyA可通过识别下游基因启动子序列,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介导鼠伤寒沙门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小鼠实验表明,敲除slyA基因的沙门菌,其口服毒力较野生型沙门菌降低了1000倍。本文总结了当前关于SlyA的激活及调控机制,以期为后续深入探讨鼠伤寒沙门菌致病机理,开发减毒疫苗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crAB-TolC电泵系统在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X2的acrAB基因和tolC基因,获得两个突变株△tolCX2和△acrABX2。通过基因敲除前后细菌耐药水平的改变,验证AcrAB-TolC系统在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中的作用。结果△tolCX2和△acrABX2对万古霉素耐药,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敏感,与野生株X2一致;但对11种抗生素由耐药变为敏感。结论AcrAB-TolC系统与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畜禽肉和水产品中常见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无公害畜禽肉和水产品中常见的4种食源性致病菌。这些致病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因子密切相关。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菌毛、pO157质粒、eaeA、志贺毒素和溶血素都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重要毒素:李斯特菌溶血素O和内化素,也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沙门菌的毒力因子包括致病岛的众多基因和毒力质粒;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因子TDH、TRH。研究和了解这些毒力因子的特征,对于寻找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鉴定伤寒沙门菌,为临床确诊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技术支持。方法根据沙门菌菌体抗原A/D1群基因、鞭毛抗原基因(fliC-Hd)及伤寒沙门菌Vi抗原基因片段(Vi)设计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选择15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及18株非沙门菌菌株,对所建立体系的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浙江省分离的50株实际样本的检测。结果建立并优化了伤寒沙门菌检测的多重PCR体系,优化后25μl PCR体系包括100μM dNTPs、2.5 U Taq DNA聚合酶、引物各0.2μM、模板5μl;PCR条件为94℃变性1 min,56℃退火1 min,72℃延伸1 min,共循环35次。该体系具有高特异性,可准确快速鉴定伤寒血清型沙门菌,同时也可区分A群及D群血清群的沙门菌,并能检测鞭毛抗原为Hd及毒力基因Vi阳性的沙门菌,对实际样本检测符合率达100.00%。结论多重PCR可准确鉴定伤寒沙门菌,能作为传统血清学分型的辅助方法用于伤寒沙门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产品中分离的一株伤寒沙门菌NB2005220中检出的TEM-1耐药基因,分析其在细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作用。方法: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实验检测细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情况,用常规PCR方法扩增TEM-1耐药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NCBI比对分析。结果:发现伤寒沙门菌NB2005220携带TEM-1耐药基因,测序分析其与AJ634602有高度同源性,药敏实验表明,该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耐药,对头孢噻吩等敏感,三相水解实验证明这种耐药为β-内酰胺酶引起。结论:首次从水产品中分离的沙门菌NB2005220携带TEM-1耐药基因,介导该菌对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Vi阳性和Vi阴性伤寒沙门菌作为实验菌株 ,体外考查了Vi抗原在抵抗渗透压 (NaCl)和过氧化物 (H2 O2 )中的作用 ,以及抵抗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的作用。结果 高浓度NaCl明显减少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 ;低浓度的H2 O2 对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有显著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伤寒沙门菌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作为一种毒力因子对其存活于体内及逃避机体的防御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6株鼠伤寒沙门菌肠毒素基因的进化特征分析,为舟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定海、普陀两区的鼠伤寒沙门菌6株,用PCR方法检测肠毒素基因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通过DNA 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构建基因进化树及序列。结果 6株鼠伤寒沙门菌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6株鼠伤寒沙门菌肠毒素基因的同源性为100.0%,与印度鼠伤寒沙门菌A201菌株(KF032246)和美国鼠伤寒沙门菌Q1菌株(L16014)的肠毒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2%和100.0%;与柠檬酸杆菌肠毒素的同源性为85.3%~88.4%;与其他致病菌同类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26.6%~45.0%。结论近年来在舟山市流行的鼠伤寒沙门菌的肠毒素基因序列进化高度保守,与志贺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类基因同源性较低,但与柠檬酸杆菌的肠毒素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抗原fliC基因在快速分型鉴定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应用。方法:根据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fliC-d和fliC-a基因以及菌体抗原rfbS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针对fliC-d、fliC-a及rfbS基因的3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在750 bp和329 bp处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在258 bp处扩增出1条相同条带,非伤寒沙门菌株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均为阴性。结论:fliC基因检测可用于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型鉴定,而rfbS基因则无助于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14.
1概述 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沙门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简称沙门菌感染。近10余年来,沙门菌感染明显增加,多见于婴幼儿。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任何年龄均可患病。细菌内毒素为主要的致病因素,有些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临床表现分为胃肠炎型、败血症型和伤寒型三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市售禽畜肉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并研究分离菌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2015—2016年以随机采样方式从淮安市8个县区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禽畜肉样品,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检测沙门菌。对分离的沙门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耐药特性分析,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析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研究。结果 368份畜禽肉中共有37份检出沙门菌,总检出率为10.05%,其中,鸡肉、鸭肉、猪肉和牛羊肉中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14%(14/99)、11.11%(10/90)、10.34%(12/116)和1.59%(1/63)。37株沙门菌共有8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说明本地禽畜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72.97%),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最低(8.11%),不同样本来源及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存在差异。肠炎沙门菌中inv H和sop E的携带率最高,鼠伤寒沙门菌中inv H、sop E、rhu M的携带率最高。PFGE分型研究发现,所有肠炎沙门菌的带型相似度均在81.56%以上,相同样本来源的肠炎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鼠伤寒沙门菌的带型各不相同,分离株的基因型别呈现多样性。结论淮安市售禽畜肉中沙门菌的污染率较高,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状况严重,毒力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市售禽畜肉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并研究分离菌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2015—2016年以随机采样方式从淮安市8个县区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禽畜肉样品,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检测沙门菌。对分离的沙门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耐药特性分析,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析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研究。结果 368份畜禽肉中共有37份检出沙门菌,总检出率为10.05%,其中,鸡肉、鸭肉、猪肉和牛羊肉中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14%(14/99)、11.11%(10/90)、10.34%(12/116)和1.59%(1/63)。37株沙门菌共有8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说明本地禽畜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72.97%),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最低(8.11%),不同样本来源及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存在差异。肠炎沙门菌中inv H和sop E的携带率最高,鼠伤寒沙门菌中inv H、sop E、rhu M的携带率最高。PFGE分型研究发现,所有肠炎沙门菌的带型相似度均在81.56%以上,相同样本来源的肠炎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鼠伤寒沙门菌的带型各不相同,分离株的基因型别呈现多样性。结论淮安市售禽畜肉中沙门菌的污染率较高,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状况严重,毒力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沙门菌病invA与spvB基因分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沙门菌临床分离株invA与spvB基因的分布特点,为掌握我省沙门菌病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6、2007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137株,煮沸裂解法提取DNA后对invA和spvB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invA和spvB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9.3%和24.8%;spvB基因在腹泻病例中的阳性率高于在发热病例中的阳性率,在非伤寒病例株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伤寒、副伤寒病例株的阳性率。[结论]invA基因可作为沙门菌病快速诊断基因,spvB基因在非伤寒、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携带Survivin-△3(T34A)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对乳腺瘤MCF-7注射细胞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效果。方法人工合成Survivin-△3(T34A)基因,先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和pVAX1载体,获得pVAX1-Survivin-△3(T34A)-EGFP真核表达载体,电转化至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小鼠分别口服pVAX1-Survivin-△3(T34A)-EGFP转染沙门菌(实验组)、pVAX1-EGFP转染沙门菌(空质粒组)、沙门菌(对照组)和PBS(空白对照组)后,再皮下注射MCF-7乳腺癌细胞,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Survivin-△3(T34A)蛋白水平,以及测定注射部位瘤块的体积大小。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VAX1-Survivin-△3(T34A)-EGFP并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得到表达;在空质粒组、细菌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中,肿瘤瘤块平均直径分别为(25.813±0.108)mm、(25.627±0.117)mm、(26.257±0.213)mm、(9.124±0.086)mm;实验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在血清中检测到Survivin-△3(T34A)-EGFP融合蛋白的存在。结论小鼠口服携带Survivin-△3(T34A)真核质粒的沙门菌后,能够抑制MCF-7乳腺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沙门菌耐药质粒和毒力质粒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医院内感染关系进行探讨 ,以求为预防和控制沙门菌病提供依据。1.调查对象与方法 :①三起食物中毒事件总计 5 7例病例 ,中毒病例均有食酱牛肉史。从病例粪便和剩余酱牛肉中分离出 8株菌 ,经过鉴定均为肠炎沙门菌 ,血清学鉴定为 1,9,12 :g ,m :- ,编号为 31~ 38。②院内感染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1年内多起院内感染病例 ,患儿年龄 2月龄~ 14岁 ,平均年龄 4 .5岁 ,对腹泻患儿的 2 17份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 ,分离出 2 8株肠炎沙门菌 ,编号为 1~ 2 8。③质粒提取与质粒消除 :采用碱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沙门菌鞭毛素C蛋白基因型与血清表型的关系. 方法从几种沙门菌临床分离株提取基因组,以此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相应的鞭毛素C基因片段,对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结果从鞭毛血清型为H-1-d的细菌基因组中可以扩增出特异性PCR产物,这些细菌包括慕尼黑沙门菌(Salmonella muenchen), 伤寒沙门菌(S. typhi)和鼠伤寒沙门菌(S. typhimurium),但是从其他血清型的菌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S. paratyphoid C)和肠炎沙门菌(S. enteritidis)]基因组中则不能扩增出相应的片段. 结论本实验提示,同菌株鞭毛抗原血清型存在特异性一样,沙门菌鞭毛素C中间可变区核苷酸序列也存在特异性,这一结论可能为检测鞭毛血清型为H-1-d沙门菌提供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