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双相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例ARDS患者分为BIPAP通气模式组(BIPAP组)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组(IPP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各10例.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结果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3天,显著低于IPPV组的21天(P<0.05).BIPAP组患者安定、吗啡和万可松用量显著低于IPPV组(P<0.05);IPPV组吸气峰压、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和心脏指数两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IPPV组肺血管阻力显著高于BIPAP组(P<0.05).两组间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BIPAP组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IPPV组(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关系协同性好,能够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加混合静脉血氧分压,缩短了ARDS治疗的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与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ARDS患者30例,年龄19—46岁,男18例,女12例,ASAⅢ或Ⅳ级。先应用IPPV模式,吸入氧浓度60%,PEEP为0,潮气量(VT)10ml/kg,吸呼比(I:E)1:2,维持8h后随机选择换用ASV或继续IPPV通气模式,通气时依次按0、5、10cm H2O增加PEEP,每一PEEP水平的通气时间为60min,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的设置下,4h后更换另一种通气模式,仍按0,5、10cm H2O增加PEEP,每一PEEP水平的通气时间为60min。每个PEEP水平通气50min时,用Swan-Ganz导管、心电监测仪、呼吸机监测记录血液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代谢数据。结果 与IPPV模式比较,ASV模式下气道峰值压降低,肺动态顺应性(Cdyn)、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供(DO2)增加(P〈0.05)。两种通气模式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比IPPV模式更有利于ARDS患者的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消除自主呼吸前、后,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心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12只,全麻后用油酸制成ARDS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其在机械通气前、BIPAP(包括用肌松药消除自主呼吸前、后)等3种状态下呼吸、循环及血气的变化。结果:在保留自主呼吸时,BIPAP通气状态下犬的PaO2、CO、DO2、CL均显著高于消除自主呼吸后相应参数值,VO2/DO2、Qs/Qt、VD/VT、RL则显著降低(P<0.05);和基础值相比,BIPAP通气时的PaQ2、DO2、RL均显著增加(P<0.05),而保留自主呼吸时,BIPAP的CL、CO显著增加;Qs/Qt、VD/VT VO2/DO2显著降低;消除自主呼吸后,其Qs/Qt、VD/VT、RL、PVR显著增加,CD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消除自主呼吸后相比,保留自主呼吸时,BIPAP能明显改善ARDS模型犬氧合状态和通气血流分布,对循环亦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是较为理想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4.
背景机械通气时保留自主呼吸(spontaneousbreathing,SB)可改善气体交换,主要是因为这种通气方式可使萎陷的肺复张。在保留SB的机械通气中,常选择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supportventilation,PSV)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hasic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但医师对这些辅助性机械通气方式改善肺功能的机制却不甚了解。我们评价了采用PSV和BIPAP改善氧合的机制。方法5头猪(25-29.3kg)于仰卧位行机械通气,并通过清除肺表面活性物质诱发其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lung砸jury,Au)。状态稳定后,给予BIPAP通气,初期较低持续气道正压设置为5cmH2O,随后逐渐增加持续气道正压至维持潮气量在6-8ml/kg。减浅麻醉深度,当SB≥每分通气量的20%时,随机进行1小时的PSV或BIPAP+SB通气。于呼气末行全胸螺旋式计算机体层扫描,并记录肺功能参数。静脉给予荧光微球体来记录肺血流(pulmonarybloodflow,PBF),并利用空间聚类分析来评估每种通气方式对PBF重新分布的影响。结果Au损伤肺功能并加大了下肺萎陷或不张组织的面积(P〈0.05)。和对照组比较,PSV和BIPAP+SB的通气模式提高了氧合并减少了静脉血掺杂(P〈0.05)。尽管如此,我们观察到自主呼吸时下肺的不张肺组织或通气不良组织明显增加,而可正常通气的肺组织减少。观察到6例中有5例行PSV或sB+BIPAP通气时PBF由下至上重新分布,肺通气也较好。结论在ALI模型中采用PSV或BIPAP+SB行机械通气可改善氧合,减少静脉血掺杂的原因为PBF由下至上的重新分布,而不是因为下肺复张。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连枷胸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我院1999年1月-2005年3月符合连枷胸条件的43例患者,其中14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作为BiPAP组,另外29例患者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常规的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作为IPPV组,比较两组的ICU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以及24、48、72h的动脉血气中的PO2、PCO2与氧合指数。结果 BiPAP组中在ICU中治疗时间比IPPV组明显缩短,并发症、死亡率少于IPPV组。监测24、48、72h的血气分析,PO2、PCO2、PaO2/FiO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连枷胸患者的治疗中,BiPAP的机械通气模式优于IPPV。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肺叶切除术或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年龄45~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15),间歇正压通气组(IPPV组);IPPV+呼气末正压组(IPPV+PEEP组):IPPV+5 cm H2O PEEP单肺通气30 min后,再行IPPV+10 cm H2O PEEP单肺通气30 min:IPPV+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IPPV+CPAP组)通气侧肺采用IPPV模式,术侧肺加用5 cm H2OCPAP模式1h.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0 min、双肺通气30 min、单肺通气30 min、1h及术毕(T1-6)时记录MAP、HR,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SV)和每搏指数(SVI).并于 T1,2,4-6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血糖(Glu)和血乳酸(Lac)水平,计算氧供(DO2)及氧供指数(DO2I).结果 与IPPV组比较,IPPV+PEEP组T4,5时SV、SVI、CO、CI、DO2,DO2I降低(P<0.05),Glu和La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PV+CPAP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PV+ PEEP组比较,IPPV+ CPAP组T4,5时SV、SVI、CO、CI、DO2、DO2I升高(P<0.05),Glu和La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通气侧肺采用IPPV模式,术侧肺加用5 cm H2O CPAP模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而通气侧肺IPPV+ PEEP模式虽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但程度较小,可维持正常的机体氧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犬眼内压(10P)的影响.方法 实验犬8只,麻醉后分别监测基础条件下和各种机械通气条件下的IOP、CVP、MAP.结果 实施20 ml/kg和30 ml/kg两种不同潮气量的IPPV时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10、15、20cm H20三种不同压力值的PEEP时IOP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IPPV对IOP影响不大,PEEP可使IOP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容量监测仪技术研究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这种新型呼吸模式应用于ALI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程度,以提高ALI的治愈率。方法42例ALI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15~75岁。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40例患者(2例未完成研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双水平正压通气组:入院的第1~20例患者,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支持,采用支持/时间(S/T)模式,吸气末压初始设为8~10cmH2O,逐渐增加至14~20cmH2O,以患者舒适为宜;呼气末压初设为3~5cmH2O,逐渐增加至8~12cmH2O,吸入氧浓度(FiO2)保持不变。对照组:入院的第21~40例患者,采用辅助/控制(A/C)通气模式,并依次按5cmH2O,10cmH2O,15cmH2O,20cmH2O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每种压力持续30min,通气支持过程中FiO2保持不变。观察两组患者的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改变。结果两组死亡13例,其中双水平正压通气组死亡5例,对照组死亡8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感染性休克3例,循环衰竭3例。双水平正压通气组气管内插管时间(2.9±0.8dvs.4.2±0.9d,t=7.737,P=0.006)和住院时间(17.2±4.5dvs.18.5±3.6d,t=2.558,P=0.039)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当PEEP在5~15cmH2O范围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随着PEEP的增高而逐渐增加(P〈0.05);当PEEP增加至20cmH2O时CO降低,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气道峰值压(PIP)较5~15cmH2O范围时增加(P〈0.05)。双水平正压通气组:PaO2、PaO2/FiO2随着EPAP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EPAP增加至10cmH2O时PaO2、PaO2/FiO2达最大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PIP明显降低(t=7.831,P=0.000)。结论对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减少对呼吸和血  相似文献   

9.
长期机械通气致肺不张行持续性膨肺对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持续性膨肺对长期机械通气致肺不张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对长期机械通气已发生肺不张的9例ICU病人行持续性膨肺,监测其呼吸力学的改变。结果:与膨肺前比较,膨肺后30min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阻力(R)、呼吸机作功(WOBv)均有所降低(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顺应性改善最为明显(P<0.01)。120min PIP、Pplat、R、WOBv与膨肺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持续性膨肺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力学特征,增加肺容积,从而改善氧合功能,由于持续性膨肺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需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LTV)加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治疗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以18例常规潮气量(8~l2ml/kg)MV为对照组,20例小潮气量(5~7ml/kg)加用PEEP的MV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血气,RR、HR、MAP、CVP、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及ARDS病死率。结果两组Pa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PaC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VILI、MODS及死亡病例发生,对照组2例VILI、2例ARDS并发MODS死亡。结论在ARDS治疗中采用小潮气量加PEEP及允许范围内高碳酸血症(PHC)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明显改善缺氧,减少VILI发生,从而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5例长期家庭氧疗稳定期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予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平均肺动脉压(mPAP)、呼吸困难评分等多项指标变化。结果稳定期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家庭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mPA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住院次数、呼吸困难评分等多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6±2.3)mmHg(1mmHg=0.133kPa)比(S8.3±2.9)mmHg;(61.0±4.5)mmHg比(55.0±3.0)mmHg;(30.3±2.1)mmHg比(36.5±2.0)mmHg;(0.51±0.11)%比(0.43±0.13)%;(2.2±0.4)次,年比(3.5±0.3)次,年;(2.3±0.4)分比(3.7±0.5)分](P〈0.01或〈0.05)。结论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稳定期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对开胸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病人30例,全麻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侧卧位后,行双肺通气,待开胸后行单肺通气。所有病例按单肺通气模式不同分为3组:C组:传统单肺通气;P1组: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2组:单肺通气时。每维均在相同时间点记录呼吸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作血气分析,检测血浆IL-6、IL-8、IL-10的表达,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时P1、P2两组与C组相比:气道峰压(Ppeak)明显下降(P〈0.01),PaCO2升高(P〈0.05),PaO2升高(P〈0.05),MAP、HR无显著差异;血浆IL-6和IL-8释放减少,IL-10释放增多;与C组相比P1、P2两组免疫功能抑制减弱。结论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改善单肺通气氧合、降低气道压、减少炎症反应以及免疫抑制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对患者血氧合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在VATS下行肺叶切除的单纯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开始后15min(A1)、单肺通气后15min(Az)、患侧肺0cmH2OPEEP健侧肺5cmH2OPEEP后15min(A3)、患侧肺5cmH2OCPAP健侧肺0cmH2OPEEP后15min(A4)、患侧肺5cmH2OCPAP健侧肺5cmH2OPEEP后15min(A5)分别监测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R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和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并计算分流(Qs/Qt)值。B组用10cmH2OPEEP和10cmH2OCPAP重复上述过程。结果 与A2相比,A3、A4和A5PaO2显著增加,Qs/Qt值显著降低(P<0.05),但A3、A4、A5间相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各时点的各项指标变化与A组类同。结论 在VATS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健肺使用PEEP、患肺使用CPAP或联合使用PEEP和CPAP能提高患者手术中的氧合作用,降低Qs/Qt值;与5cmH2O PEEP和CPAP比较,10cmH2O PEEP和CPAP不能进一步改善PaO2和Qs/Q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09年8月对85例(4—58岁,体重15—82kg)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的呼吸管理模式,观察气管插管后行常规IPPV后10min(T1)、小潮气量较快频率IPPV呼吸模式后10min(T2)、体外循环停机后行小潮气量较快频率IPPV模式后10min(T3)、胸腔镜操作结束后常规IPPV后10min(IT4)动脉血气和呼气来CO2分压(PETCO2)。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下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T1~T4时点PaCO2分别为(38.4±2.0),(39.0±2.2),(38.7±2.1),(38.6±2.0)mmHg;PaO2分别为(387.7±57.5),(137.5±35.0),(134.6±31.2),(284.2±45.2)mmHg,提示无缺氧和CO2蓄积。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野暴露良好。与T1比较,T2、T3、T4时点PaO2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动脉血氧正常范围内。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中使用单腔气管插管行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通气模式,能提供良好的手术野和合适的通气,可作为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呼吸管理的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Qs/Qt )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全麻组(B组)。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20分钟、单肺通气15、30分钟时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出Qs/Qt等。结果:单肺通气时,两组病人Qs/Qt较双肺通气时显著增加(P<0.01),PaO2显著降低(P<0.05)。单肺通气15、30分钟时,A组病人Qs/Qt显著大于B组(P<0.01);PaO2显著低于B组(P<0.05)。麻醉期间A组病人心率亦显著慢于B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全麻复合硬膜0.05)。麻醉期间A组病人心率亦显著慢于B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引起Qs/Qt增加,PaO2降低,可能与硬膜外阻滞削弱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机制(HPV)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合并有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B组患者行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和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面罩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病死率、治疗周期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B组( 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周期显著短于B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提高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氧分压(PtcOz)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了解其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49例ARDS患者实施连续动态监测PtcO2,记录通气前和通气后4、8、16、24hPtcO2值,同期抽取动脉血检测PaO2、SaO2,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时间PtcO2的差异。结果SaO2、HR、MAP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不明显(均P〉0.05),PtcO2和PaO2随时间变化显著(均P〈0.05);存活组(35例)与死亡组(14例)Pt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tcO2监测对ARDS治疗能提供连续、可靠的指导作用,PtcO2早期的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ALI患者42例、ARDS患者33例,随机分2组,APRV组(n=37)、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n=38);两组均用SIMV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30min后,APRV组采用APRV模式通气,SIMV组仍用初始参数,分别于APRV前(基础值)、APRV1、8、16、24h测定动脉血气、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心率(HR),并记录芬太尼、咪达唑仑、多巴胺用量及尿量。结果与SIMV组比较,APRV组APRV1~24h各时点Ppeak、Pmean降低,APRV16、24h时动脉血PaCO2降低,PaO2/FiO2升高,APRV1—24h时CVP和HR降低,芬太尼用量和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减少,APRV8—24h各时点尿量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或0.01)。结论APRV用于ARDS或ALI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提供更好的通气,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减少镇静剂和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VT)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ASAⅠ或Ⅱ级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5cm H2O PEEP,VT=6ml/kg,f=15次/分;B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VT=9ml/kg,f=12次/分.观察术前(T1)、麻醉插管后30min(T2)、拔管后15min(T3)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MAP、CVP及术中的气道峰(Ppeak).结果 T3时,A PaO2较B组明显升高(P<0.05),A组A-aDO2较B组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时点A、B两组PaO2、PaCO2、A-aDO2、MAP、CVP、Ppeak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更有利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和胆囊结石患者全身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消炎痛的调节作用,作者将7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分为<60岁非消炎痛组(A1组)、消炎痛术前组(A2组)、消炎痛术后组(A3组)和老年梗阻组(A6组),检测其全身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胆囊结石(B组)患者比较。结果:梗阻性黄疸各亚组每搏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1);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显著低于B组(P<0.01);A2、A3两组与其余各亚组比较,其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虽有显著改善,但与B组比较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消炎痛有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循环功能、门脉血流和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