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1例。2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3天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营养支持15d后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结果E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2组患者营养支持15d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EN组静脉炎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低于肠外营养,因此在临床中建议应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EN)和胃肠外营养组(PN),观察和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比较两组使用营养液前、使用后7 d、14 d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三头肌皮脂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代谢和预后情况.结果 EN组使用后7 d、14 d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检验指标高于PN组,EN组好转率80%、感染性并发症40%,PN组好转率70%、感染性并发症80%.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有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营养支持(Ⅰ组);20例早期进行PN,1周后过渡为EN(Ⅱ组);20例早期单纯给予持续2周PN(Ⅲ组);20例早期单纯给予EN(Ⅳ组);20例给予延迟EN(Ⅴ组)。观察五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以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Ⅳ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在伤后第7天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5)。Ⅴ组伤后第7天和第14天各指标均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度营养不良肺结核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6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NRS2002评估,且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两组患者均在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百分比(IBW%)、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IBW%、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EN组IBW%及T-lymph较PN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NRS评估结果显示,两组营养状况均有好转,EN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好于PN组。EN组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均能改善重度营养不良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态,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行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并发症情况,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68例ICU危重病人随机分为PN组与EN组,每组34例,观察两组病人腹泻、腹胀、应激性溃疡、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EN组病人营养支持后高血糖、腹泻、腹胀、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PN组(P<0.05).[结论]与PN相比,早期EN支持可较好地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加强危重病人行营养支持的护理,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后的营养和摄食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颅脑损伤后早期的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 本文介绍肠外营养 ( PN) 和肠内营养 ( EN) 在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的应用 .  相似文献   

18.
胃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4,19(6):342-344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各 2 6例及常规输液组 (对照组 ) 2 0例。术后 2 4h开始肠内或肠外营养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9天营养状况、免疫指标、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术后EN组、PN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EN组与P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CD3 、CD 4 、CD 4 /CD8 EN组、P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CD 4 、CD 4 /CD 8 EN组亦显著高于PN组 (P <0 .0 5 ) ;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肠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 ,肠功能恢复方面亦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曾小红  钟静 《全科护理》2010,8(28):2563-2564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行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并发症情况,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68例ICU危重病人随机分为PN组与EN组,每组34例,观察两组病人腹泻、腹胀、应激性溃疡、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组病人营养支持后高血糖、腹泻、腹胀、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PN组(P〈0.05)。[结论]与PN相比,早期EN支持可较好地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加强危重病人行营养支持的护理,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明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分别接受EN和PN支持治疗,对2种支持治疗的疗效、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EN和PN组患者支持后等级疗效没有差异;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水平2组支持后的差异明显;且EN组的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较PN组少.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的支持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