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庆华  刘炳学 《山东医药》2007,47(33):69-70
回顾性分析18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胃代食管胸内或颈部吻合术,术后辅以放化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生存期18~63个月,术后1、3、5a分别有18、16、11例患者生存。认为食管小细胞癌一经诊断即应尽快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化疗等治疗措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光动力治疗在食管早癌及食管贲门恶性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例不符合ESD、手术、放疗指征、或不愿进行上述治疗的食管早癌及进展期食管贲门恶性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光动力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天,1周,1月,3月行内镜及并发症评估。结果 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月, 2例进展期肿瘤患者肿瘤体积接近50%至少1个月,1例早癌患者在随访中病理检查保持阴性。所有患者术后无食管穿孔、出血、急性心包炎、肝肾功能损害发生。光敏反应和术后狭窄为主要并发症。结论 光动力治疗在食管早癌及食管贲门恶性肿瘤中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不适宜行ESD、手术或放疗人群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1989~2006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联合放化疗,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3个月,1、3、5 a生存率分别为42.2%、12.1%、4.6%.单纯手术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个月,手术联合化疗和放化疗者的预后优于单纯手术者,P均<0.05,单纯手术者与手术联合放疗者的1、3 a生存率比较,P=0.081.认为手术联合放化疗或化疗是治疗局限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88~ 2000年共检出消化道类癌 7例,其中贲门、胃类癌 3例,阑尾类癌 1例,降结肠类癌 1例,直肠类癌 2例。现将其临床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7例中女 5例,男 2例,年龄 36~ 82岁,平均 57.2岁;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 48h至 2个月。 3例贲门、胃类癌患者分别以反复上腹痛、吞咽困难、粪便潜血阳性为表现, 2例内镜拟诊“贲门癌”, 1例术中见贲门部 2.5cm× 2.5cm× 2cm肿块,质硬,无淋巴结转移,胃浆膜层及周围未见浸润,术后病理为贲门早期类癌;另 1例术中亦诊为贲门癌,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贲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7例肺部肿瘤中11例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肺叶切除术,2例行袖状切除术;11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类癌;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改变,最终确诊须靠病理检查,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收治的1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癌10例、肾上腺腺瘤1例、肾上腺增生1例,诊断正确率83.3%;术前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癌11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1例,诊断正确率91.7%。8例行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术后生存0.5~11 a,平均33.2个月;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生存6~9个月,平均7.3个月;1例行放射治疗,生存6.5个月。手术切除肾上腺及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介入栓塞治疗和放射治疗患者。结论 CT是诊断肾上腺转移癌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毅  邓鑫  王强 《山东医药》2010,50(24):91-92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以进一步提高对胃类癌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0例胃类癌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例患者中Ⅰ型类癌5例、Ⅱ型1例、Ⅲ型14例,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18例获得随访(5~92个月)。总体1、5 a生存率分别为93.4%、83.3%,其中Ⅰ、Ⅱ型患者全部存活,Ⅲ型患者死亡3例。结论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胃类癌的根本办法。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及特殊免疫组化染色可为诊断提供有力支持。胃类癌的治疗及预后与准确的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乳腺小管癌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纯  张筱骅 《山东医药》2006,46(24):51-51
对11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小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11例均以无痛性乳腺肿块就诊。其中单纯型8例,混合型3例。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5个月~9a,10例无复发生存。认为乳腺小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外科治疗,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2008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支气管类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3例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8~78岁,平均42.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周~12年,平均15.3个月。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或痰血、胸痛、气促、胸闷、喘息及发热;1例并发异位ACTH综合征。影像学检查显示中央型6例,周围型17例;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率为91.3%。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典型支气管肺类癌18例,非典型支气管肺类癌5例。结论支气管肺类癌缺乏X线特征,难与肺癌和肺部其它肿瘤性病变相鉴别。手术切除是治疗支气管肺类癌最有效的方法。此病预后较好,其中典型类癌预后好于不典型类癌,放化疗作用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腹行改良Heller术联合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经腹行改良Heller术联合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3例。结果术后32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仍有吞咽困难,术后1个月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24 h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0时间、pH〈4.0时间百分比较术前均有下降(P均〈0.05)。30例患者获1-6 a随访,症状消失22例,改善8例。3例术前存胃食管反流者术后随访均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 经腹行改良Heller术联合Dor术能明显改善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有效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类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类癌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支气管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纤支镜肺活检是诊断的重要方法,免疫组化N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CgA(嗜铬素A)、Syn(突触素)阳性则是确诊的可靠依据。手术切除是目前支气管类癌可能治愈的唯一方法。结论支气管类癌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典型类癌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行放射治疗的8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8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占同期收治食管癌患者总数的2.0%。男/女为7/1,年龄56~71岁,病变均位于胸中和下段;首诊时5例为局限期。病变长度4~12(平均6)cm。放疗治疗的有效率为87.5%。1、2和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分别为50%、25%及12.5%和37.5%、12.5%及12.5%。局限期和广泛期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0个月(4~10个月)和22个月(14~41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14)。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男性多见,病变多位于食管的中下段,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全身化疗是推荐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5例原发性支气管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原发性支气管类癌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相应治疗,随访6~120个月;同时将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临床症状较轻微,术后生存率高,肿瘤多呈团块状,边界较清晰,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十分一致,并呈器官样结构。结论原发性支气管类癌发生肺部比较少见,转移晚,症状轻,不典型,误诊机会多;病理诊断并不困难,除常规HE染色外,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及电镜均能很好鉴别。  相似文献   

14.
脾脏原发类癌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脾脏类癌肝转移患者1例,经手术探查,脾脏切除后病理检测确诊;术后行全身PET-CT,胃肠镜检查,腹部核磁共振扫描复查.脾脏类癌十分罕见,生长缓慢,病程长,预后好;但发生转移的类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因此,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直肠类癌内镜诊断及治疗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直肠类癌的诊断率及其内镜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6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内镜下表现,对瘤体直径小于2.0 cm的16例直肠类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共诊断直肠类癌46例,内镜下治疗16例,术中或术后即刻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1例,术中穿孔1例,均经内镜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无患者死亡.1例肿瘤切除不完全,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1例术后3 mo随访时见复发,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直肠类癌可通过内镜下钳取组织行病理检查或全瘤切除后活检而确诊,内镜治疗对于直径小于1.0 cm的直肠类癌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胸腔镜、开放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64例食管下段癌患者,32例行胸腔镜下食管下段癌根治术(观察组),32例行开放式三切口食管下段癌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开放组患者术后有1例患者因严重的肺部感染合并胃瘫死亡,开放组中术后出现2例吻合口瘘,予敞开引流换药后3周内均痊愈出院,3例肺部感染,其中死亡1例(该例患者同时合并胃瘫),2例出现非计划内手术,术后2次开胸止血。胸腔镜组出现1例乳糜胸,予静脉营养支持,持续引流后2周后痊愈出院,1例出现功能性胃瘫,后转消化内科继续治疗,1例出现肺部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开放食管下段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7.
内镜介入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内窥镜室于1992年8月~1997年10月对53例失去手术机会及术后复发的食管贲门癌狭窄患者,采用内镜介入微波加局部注药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3例中男42例,女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6.4岁.1.2 病变部位及病史 食管癌29例(其中上段5例,中段8例,下段16例),食管贲门癌9例,贲门胃底癌4例,食管贲门术后吻合口复发癌11例.均经内镜及或手术病理证实诊断.非手术者病程3~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类癌的内镜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经内镜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7例十二指肠球部类癌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2~52岁,平均(36.3±8.4)岁。结果17例患者术前均应用超声内镜诊断,其中考虑为异位胰腺4例,类癌13例,最大直径0.4~1.0cm,均与固有肌层分界清晰。内镜治疗均取得成功,采用透明帽辅助切除法,术中与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均证实为类癌,因此超声内镜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76.5%。患者平均随访观察(20.5±12.4)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超声内镜可以有效地判定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浸润深度,评价内镜下切除指征,但无法术前定性诊断。内镜透明帽辅助下切除治疗十二指肠类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食管和贲门早癌内镜激光治疗的五年存活率和预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食管和贲门早癌激光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对内镜NdYAG激光治疗后癌细胞消失的32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病人进行了33~78个月(平均55.3个月)的前瞻性随访。应用Productlimitestimate方法计算其存活率;并与117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的自然病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内镜激光治疗五年存活率为97%,未经治疗的早期食管贲门癌五年存活率为67%,(P<0.01),表明内镜NdYAG激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对影响疗效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癌基因p53是一个有价值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食管和贲门早癌激光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对内镜Nd:YAG激光治疗后癌细胞消失的32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病人进行了33-78个月(平均55.3个月)的前瞻性随访。应用Product limit estimate方法计算其存活率;并与117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的自然病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内镜激光治疗五年存活率为97%,未经治疗的早期食管贲门癌五年存活率为67%,(P<0.01),表明内镜Nd:YAG激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对影响疗效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癌基因p53是一个有价值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