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规律,为组织工程生长板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获取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借助特殊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了解糖胺聚糖、碱性磷酸酶、Ⅱ型胶原酶的合成情况。结果:贴壁后细胞呈多角形,从第6代开始绝大多数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状,细胞培养至第2代开始分泌大量Ⅱ型胶原。结论:体外单层培养的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具有正常的生长增殖与分化能力,可分化至成熟期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2.
人胚腱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剥除人胚肌腱外膜组织外,经过胰蛋白酶及胶原酶分步消化分离出人胚腱细胞,使用含20%新生小牛血清的F-12培养液将其传代培养15代后全部冻存。该细胞贴壁生长,具有接触抑制的性质。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大致为4天与细胞有丝分裂高峰时间相符。在传代培养过程中探索了体外培养的腱细胞生长的最适宜条件。通过冻存后复苏的细胞继续培养发现,冻存对其生长、形态、遗传学等特征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培养细胞  相似文献   

3.
连续传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成肌细胞连续传代能力,选择适宜肌组织工程研究的成肌细胞。方法 常规传代培养人胚骨骼肌细胞,以生长曲线、融合率分别观察细胞增列、分化能力,探讨成纤维细胞沾染对传代细胞的影响。结果 第6代以内细胞成纤维细胞沾染轻,主要表现出成肌细胞的生长特性,增殖较旺盛,分化能力高。第8代 ̄第16代细胞成纤维细胞沾染重,表现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增殖速度明显加快但分化能力低。第20代细胞退变明显,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转化人胚肌腱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研究经ptsA58H质粒转化的人胚肌腱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细胞生长特性与体外培养条件改变的关系,方法 取人胚肌腱细胞和经ptsA58H质粒转化的人胚肌腱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超微结构及一般特征的观察。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生长曲线绘制,平板克隆实验和软琼脂培养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胶原染色,结果 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人胚肌腱细胞和转经人胚肌腱细胞的生长性状几乎无差异,且冻存复苏并不  相似文献   

5.
IGF-1 促原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地将成肌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构建,探讨IGF-1对原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通过核素。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IGF-1(1、2、4、8、16和32ng/mL)作用下成肌细胞的每分钟射线脉冲数(count per minute,CPM)值,根据浓度-CPM值量效曲线确定IGF-1促增殖的适宜浓度。在生长培养基中加入该浓度的IGF-1用于实验组细胞,对照组细胞仅接受生长培养基。分别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及核素掺入法测定适宜浓度IGF-1作用下,成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另选取不同浓度IGF-1(0、5、10、15、20、25、30ng/mL)作用于成肌细胞,观察4d后成肌细胞融合率,通过融合率.IGF-1浓度.量效曲线确定IGF-1促进成肌细胞融合的最佳浓度,并将其用于实验组,而未接受该浓度IGF-1的成肌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细胞融合率与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5ng/mL的IGF-1为促成肌细胞增殖最佳浓度。对照组成肌细胞倍增时间为96h;实验组成肌细胞生长曲线左移,倍增时间缩短为60h。对照组DNA G1、S期与G2M期各亚周期所占时间分别是70.03、25.01与0.96h,实验组为22、66、16.47与20.87h。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肌细胞CPM峰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48h与96h,与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结果一致。IGF-1促进分化研究显示20ng/mL IGF-1为促成肌细胞分化最佳浓度。实验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对照组提高30%,CK合成量提高2000mU/mL。结论IGF-1对成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均具有促进作用,是通过减少G1期成肌细胞数量,增加S期与G2M期细胞实现的。20ng/mLIGF-1能明显增加成肌细胞融合率CK合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胚胎嗅神经鞘细胞(OECs)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选取3-6个月的流产儿,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在原代培养后的不同时间,用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细胞并计算阳性率。找到细胞数量和阳性率俱佳的时间段,为以后的移植工作打下基础。结果:成功培养出人胚胎OECs,在原代培养后的2-5d主要为巨噬细胞状、多极状,与成纤维细胞很难分别,7-15d主要为扁平的双极、三极形态,突起细长,细胞阳性率可达90%,21d以后为双极、三极形态。结论:自胚胎培养OECs的方法实用可行,方法简单,为利用OECs修复脊髓损伤进入临床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规律,为组织工程生长板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获取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借助特殊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了解糖胺聚糖、碱性磷酸酶、Ⅱ型胶原酶的合成情况.结果:贴壁后细胞呈多角形,从第6代开始绝大多数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状,细胞培养至第2代开始分泌大量Ⅱ型胶原.结论:体外单层培养的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具有正常的生长增殖与分化能力,可分化至成熟期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8.
ptsA58H质粒转染人胚腱细胞的增殖特性及端粒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体外长期传代ptsA58H质粒转染人胚腱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端粒酶活性。方法 选用连续传代培养的第40代、第70代、第75代转化人胚腱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分泌胶原类型,比较细胞生长曲线,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提取细胞总RNA,RT-PCR二步法检测细胞我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结果 转化人胚腱细胞传代至70代以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出现复制哀老现象。细胞具有正常分泌Ⅰ型胶原的能力,转化人胚腱细胞染色体呈异倍性(2n=94)。转化人胚腱细胞无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特异扩增带,无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 单纯SV40转染不能使人胚腱细胞永生化,同时也说明转化人胚腱细胞无恶性转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依普拉芬对鸡胚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鸡胚额骨成骨细胞的培养方法,研究依普拉芬对其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混合胶原酶和胰酶、两次消化的方法,获取成骨细胞,经培养传代,取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在96孔板上进行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消化培养的细胞具有明显的成骨细胞的特点:属于成纤维目细胞型、碱性磷酸酶黑染、基质前体红染,长期培养能形成矿化结节。应用依普拉芬后发现10-4mol/L IP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而10-8moL/L对改善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显著功效(P<0.01),小于10-10mol/L浓度的IP则对成骨细胞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酶混合消化可以得到较纯的成骨细胞,应用依普拉芬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IP可促进鸡胚额骨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成骨细胞矿化,促使骨形成。  相似文献   

10.
人胎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研究软骨组织工程中传代软骨细胞与原代的差异。方法 用5个月人胎关节软骨分离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存活率、贴壁率、生长曲线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⑴软骨块在4℃下,3d内细胞存活率可达93.4%~97.6%。⑵原代细胞为圆形或三角形;第4代有一半转变成梭形,到第6代全部变为长梭形。⑶传代细胞贴壁时间(2~3h)短于原代(4~7h)。玻璃瓶内贴壁率传代细胞为78.7%~85.5%,原代8.8%。⑷  相似文献   

11.
全反式维甲酸对鼠胚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在鼠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寻找促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较佳ATRA浓度. 方法 分离孕12~16 d(平均15 d)胚胎大鼠脑皮层,用无血清但含神经生长因子(20 ng/mL bFGF、20 ng/mL EGF)的培养液悬浮培养,细胞接种密度为1×106/mL,7 d传代.取第3代NSCs,分别在含0.5、1.0、5.0和10.0 μmol/L ATRA(实验组,分别为A、B、C、D组)及不含ATRA(对照组,E组)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于培养第1、2、3、4、5、6及7天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形成的细胞球数;于培养后1、3、5、7及9 d采用BrdU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各组细胞增殖效应.另取第3代NSCs,5?S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L,接种至6孔板内,分别加入0.5、1.0、5.0和10.0 μmol/L ATRA,作为各实验组(即A、B、C、D组),对照组不含ATRA(E组),于培养后3、5及7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结果 培养后1、2、3、4、5、6及7 d,各实验组增殖细胞球数目接近(P>0.05),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在培养后1、3、5、7、9dBrdU阳性细胞球增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球明显多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ATRA促使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高,NSE阳性细胞分化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最高,在培养3、5、7 d分别为29.46%±0.47%、47.25%±0.46%、66.81%±0.57%,而E组NSCs主要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NSE阳性细胞分化率在培养3、5、7 d分别为11.11%±0.59%、14.10%±0.32%、15.92%±0.7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后3、7 d,促神经元分化比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TRA具有显著的促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1.0 μmol/L ATRA诱导分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透明质酸钠对大鼠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将新生SD大鼠骨骼肌组织分离、纯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取第3代成肌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0.05%、0.1%及0.2%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作为生长培养基行体外培养为实验A、B及C组,加入常规生长培养基为对照D组,观察各组成肌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细胞计数及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另选择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行体外成肌细胞培养,常规融合培养基作对照,观察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A、B及C组成肌细胞增殖表现相似,2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4d时均达顶峰;D组成肌细胞于3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5d时细胞数倍增,6d时达顶峰。MTT法所测吸光度(A)值的变化反映成肌细胞的增殖情况,与细胞计数的结果一致,以B组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B组A值在2~8d时均高于C、D组(P〈0.05),8d时高于A组(P〈0.05)。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中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低且上升缓慢,7d时融合率最高,为11.7%;常规融合培养基成肌细胞融合率于6d时达到峰值,约为35.0%。结论 透明质酸钠与成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可以作为良好的成肌细胞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在体内的微环境十分复杂,雌激素可能是主要的参与者。探讨雌激素对体外培养的hESCs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取自愿捐赠的正常人包皮标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ESCs,并传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hESCs整合素β1、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CK14和CK10抗原表达以鉴定hESCs。取第2代hESCs 2×106个分别用含0.1 nmol/L雌激素的ESCs专用培养基(A组)、含10 nmol/L雌激素受体阻断剂的ESCs专用培养基(B组)以及普通ESCs专用培养基(C组)进行培养;于培养后24 h刮擦生长融合成片的hESCs,制备宽度为100μm的体外单层hESCs损伤模型。于模型制备后24、48、72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表皮创面愈合情况(即hESCs迁移情况),并计算模型制备后72 h各组创面愈合率;于模型制备后24、48、72、96、120 h,采用MTT法检测hESCs分裂增殖活性。结果原代培养的hESCs贴壁呈单层卵圆形、集落样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hESCs的整合素β1、CK19、CK14呈阳性标记,阳性率分别为96.63%、95.47%、94.27%;CK10呈阴性标记,阳性率为1.32%。模型制备后24、48、72 h,各组均可见hESCs迁移越过创缘,其中A组越过创缘的细胞数多于B、C组,C组多于B组;模型制备后72 h,A、B、C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9.00%±0.05%、35.00%±0.05%、48.00%±0.0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制备后24、48、72、96和120 h,A组hESCs分裂增殖活性高于B、C组,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激素具有促进hESCs分裂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并藉此可能参与皮肤诸多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富血小板血浆对青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体外培养的中国青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PRP促进骨修复的细胞学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第3代中国青山羊MSCs,分为对照组(单纯血清培养组)和PRP组(加入10%PRP复合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于2、4、6、8d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细胞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dexamethasone,DEX)组、PRP组,于培养第7天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第18天行矿化结节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活性。结果相差显微镜下见PRP组细胞最先达到汇合,MTT法显示PRP组2、4、6、8d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252±0.026、0.747±0.042、1.173±0.067、1.242±0.056明显高于对照组(A值分别为0.137±0.019、0.436±0.052、0.939±0.036、1.105±0.070)(P〈0.01)。与对照组比较,PRP组ALP阳性细胞数增多,矿盐沉积减少;DEX组ALP阳性细胞数减少,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增多。结论PRP能明显促进中国青山羊MSCs增殖,抑制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压应力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简易气控加压细胞培养仪给细胞施5、10、15、25、50、100、150mmHg(1mmHg=0.133kPa)压力(n=6),持续4d,作为实验组;不施压设为对照组(n=6)。分别以MTT法测定细胞吸光度(A)值并计算生长抑制率(inhibitionratio,IR),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及Annexin-V-PI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10、15、25、50、100、150mmHg压力组及对照组,细胞A值分别为0.228±0.004、0.226±0.003、0.213±0.005、0.180±0.005、0.172±0.007、0.165±0.004、0.164±0.004、0.230±0.005,IR分别为0.8%、2.0%、7.3%、21.7%、25.2%、28.2%、28.2%和0。DNA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1.80%±0.44%、72.32%±0.40%、74.56%±1.01%、82.82%±2.76%、86.77%±2.06%、88.23%±1.27%、89.11%±1.74%、71.46%±0.49%,早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2%±0.49%、5.12%±0.74%、8.58%±0.79%、19.28%±1.40%、25.60%±1.21%、35.80%±2.39%、36.18%±2.38%、4.00%±0.36%。其中5、10mmHg压力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5、50、100、150mmHg压力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5、25、50mmHg压力组细胞A值和G1期细胞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100、150mmHg压力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5、25、50、100mmHg压力组早期细胞调亡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50mmHg压力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持续压应力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复合效应,是临床上压迫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