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Ⅰ型和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Ⅰ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0例,行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8例.比较Ⅰ、Ⅱ型术式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Ⅰ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手术时间为(91±20)min,Ⅱ型术式为(63±21)min,两者相差显著(P<0.05).Ⅰ型术式的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0.0%(2/20)、45.0%(9/20)和(20±2)d,Ⅱ型术式分别为5.6%(1/18)、38.9%(7/18)和(23±2)d,两种术式间无显著差异.Ⅰ型术式发生胰瘘2例(10.0%),Ⅱ型术式发生1例(5.5%),两者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 Ⅰ型和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无差别,有区别地选择Ⅰ型和Ⅱ型术式有利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饮酒20年(250~500g/d),吸烟30年(20支/d)。因“反复腹泻伴左后背部酸胀感3月,体重下降6kg”于2008年12月19日就诊。US提示胰头内不均匀低回声,诊断“慢性胰腺炎”。CT见胰尾明显萎缩,主胰管扩张,梗阻点局部略膨隆,腹腔干周围有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上述病变呈相对乏血供;胃壁水肿,胃周可见众多扭曲、增粗的血管影。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4岁,因"黑便半月"就诊,黑便约2次/d,成形.既往有"胆囊炎"病史10年.B超检查见胆囊綮模糊,肝、胰、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例1:女,48岁.因"眶周红斑20余天"入院,检查:眶周可见水肿性红色皮疹,双手掌指关节伸侧可见Gottron征,四肢近端肌力Ⅳ级.磷酸肌酸激酶(CPK)491 U/L,肌电图:左三角肌、肱二头肌时限稍短,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多.诊断为"皮肌炎",予甲泼尼龙80 mg/d治疗,患者肌酶下降,皮疹好转出院.2009年2月20日,患者再因胸闷伴咳嗽10 d入院,检查:双下肺湿啰音,右侧为主.胸部X线片:两肺间质性炎症.肺部高分辨CT(HRCT)示:双肺可见弥漫分布斑点样及条索状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提示两肺间质性炎症(图1).肺功能: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中度异常;弥散功能重度减退(一氧化碳弥散度35.9 mmol·min-1·kPa-1).  相似文献   

5.
免疫抑制宿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肺炎表现较健康人有所不同。本文报道一例既往滤泡性淋巴瘤经CD20单抗治疗后B细胞清除患者, 自2022年12月感染SARS-CoV-2后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咳痰伴双肺多发游走性磨玻璃影, 在2023年3月诊断为SARS-CoV-2感染致肺炎, 给予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单药治疗15 d后症状缓解, 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吸收, 且未反复。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可能为SARS-CoV-2"持续"或"迁延"感染导致。  相似文献   

6.
翟健  庄晓萌等 《胰腺病学》2002,2(3):130-130
患者,男性,65岁,持续性中上腹胀痛20d,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发热。10d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无皮肤瘙痒。腹部超声:胆总管扩张,直径1.2cm;胰头、胰体、胰尾直径分别为7cm、2.2cm及2.0cm。胰头部见一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约4.8×5.0cm(胰管无扩张);双肾积水。CT对提示:胰头增大,胰周渗出,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血常规:WBC 10.8×10~9/L、中性粒细胞64.3%。血淀粉酶563U/L。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8岁.胰腺占位2年,伴全身黄染、皮肤瘙痒1个月入院.1999年因右肾细胞癌行右肾切除术,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无转移,术后定期复查未见异常,2004年B超示胰腺、胰管扩张,MBI检查未见异常.2005年12月CT示胰管扩张,胰头、胰尾部局限性增粗,动脉期可见胰腺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的高强化占位性病变影.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示胰尾部有结节影,约2.0cm,呈略不均匀中高信号,边界清,胰管体尾扩张,胰头可见混杂信号,肝内外胆管无扩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胰管一黏膜端侧吻合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胰管-黏膜端侧吻合法的18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胰漏的诊断标准为:手术后7 d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值大于血中淀粉酶水平3倍以上,每日引流量>50 ml.结果 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177例,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12例.本组5例发生胰瘘,发生率为2.65%(5/189).其中3例为轻度胰瘘,经保守治疗痊愈,另2例经再次手术痊愈.其他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9例(4.76%,9/189)、胃排空障碍11例(5.82%,11/189)、腹腔或胃肠吻合口出血5例(2.65%,5/189)和腹腔感染4例(2.12%,4/189).2例分别死于术后腹腔严重感染和急性肺梗死.结论 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法较接近生理状态,胰瘘及残端出血的发生率较低,适合各种胰腺残端的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胰瘘临床治疗分析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栋  田力  侯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7):3114-3117
目的:探讨胰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01/2002-12吉林大学附属中日联谊医院发生胰瘘的40例患者,其中,外伤术后20例,急性胰腺炎术后1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例,其他2例.结果:醋酸奥曲肽明显能够减少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和引流量(1144±974.48 IU/Lvs12306.33±21448.46肌IU/L.120.83±119.12 mL/dvs262.22±212.35 mL/d,均P<0.05).本组接受非手术治疗30例,有效治疗率为90%;接受再次手术治疗10例,有效治疗率为70%.临床吻合口瘘组与生化吻合口瘘组相比较,再次手术几率高,有效治疗率明显低于后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均尸P<0.05).结论:生长抑素明显能够减少腹腔引流液量,对治疗胰瘘有一定作用.大多数胰瘘能够通过非手术方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改良胰胃吻合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建消化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将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重建消化系的手术安全性及其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03/2009-07采用改良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间200-420(平均260)min,失血量150-1600(平均260)mL,无手术死;出现胰瘘2例(4.55%,2/44),经保守治疗后痊愈;5例出现胃排空障碍(11.36%,5/44);胰腺残端出血1例(2.27%,1/44);无手术伤口感染或腹腔感染的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3-27(平均15)d;随访率100%,随访6 mo至3年,无远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胰胃吻合使胰十二指肠切除成为一种操作容易、安全可靠的术式,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1952年首次描述家族性胰腺炎,至1981年世界文献报告此病已超过40个家庭.本文介绍德国一个第二代患遗传性钙化性胰腺炎的家族,并讨论其典型特征和手术适应症.病例:女性,20岁(Ⅲ/9)1983年因腹痛住院,当即查血清淀粉酶活性上升到966u/L.既往于5岁时发生腹痛,此后14年间无症状,近两年餐后或大量饮酒后发生腹痛伴恶心,2~3天后疼痛可自行缓解.超声证实为钙化性胰腺炎.心肺听诊正常,腹软.实验室检查:胰十二指肠试验T/K系数2%(正常>20%),粪中胰凝乳蛋白酶7u/g(正常30u/g),甲状旁腺激素肽170Pg/ml(正常44~68),腹平片示胰头体部均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0岁,教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以空腹饮酒1 d后脐周疼痛2 d为主诉入院.既往史:1972年行胃大切术(原因不清),20年前曾患肠梗阻内科保守治疗缓解.入院检查:血淀粉酶1 774 U/L,尿淀粉酶500 U/L,CT示急性胰腺炎,拟诊为"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给予禁食、水,抑制胰酶分泌,抑酸,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出院.回家3 d后因饥饿自行增加饭量,又以剑突下阵发性剧烈疼痛再次入院,患者辗转不安,弯腰屈膝位腹痛稍好转,伴恶心,无呕吐,无排气、排便.血淀粉酶41 U/L,尿淀粉酶1 459 U/L.腹部立体平片示肠腔大量积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化学药物损伤法构建衰老糖尿病(DM)大鼠模型.方法 3月龄健康Wistar雌性大鼠,2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20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42 d为衰老模型组;另25只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42 d,并于第13天加灌高脂高糖乳剂30 d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制备衰老DM模型大鼠,筛选空腹血糖(FPG)≥11.1 mmol/L者为成模鼠.各组大鼠再灌胃生理盐水10 d后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幅度类似;衰老DM模型组大鼠于灌胃高脂高糖乳剂后,体重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前两组,但于注射STZ 10 d后体重显著低于前两组.②衰老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丙二醛(MDA)、胰高血糖素明显升高,并呈现一定程度FPG、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样多肽(GLP)-1降低;衰老DM模型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尤以胰岛素、GLP-1降低,血糖、血脂、胰高血糖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升高更为突出,呈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严重失衡,糖脂代谢显著异常,类似老年DM特征,其成模机制可能与GLP-1分泌减少,TNF-α释放增加有关.结论 采用D-半乳糖+高脂高糖乳剂+STZ,可以较成功诱导出类似老年人DM的衰老DM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82岁,因"间断干咳10年,加重伴发热10 d"于2011年5月5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患者10年前出现轻度干咳,无发热、胸闷及胸痛等症状,X线胸片示双下肺间质样改变(图1);胸部CT示双肺胸膜下网格状和磨玻璃影,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未给予治疗;其后间断咳嗽,每年体检示肺部病变无明显进展;入院前1个月开始出现乏力、食欲不振,10 d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加重,伴发热、肌肉酸痛,体温高达38.8 ℃,无寒战、皮疹、口腔溃疡及关节痛等.外院查外周血白细胞为16×109/L,中性粒细胞为0.86,ESR为84 mm/1 h,C反应蛋白为74.7 mg/L,X线胸片示双下肺间质样病变,左下肺可疑结节影(图 2) 外院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5 d,但症状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患高血压病30年;吸烟10包年,已戒烟30年.体检:体温37.9℃,脉搏98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0/60 mm Hg(1 mm Hg =0.133 kPa) 急性病容,体质衰弱.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无抵抗,甲状腺不大.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性,21岁。因"咳嗽1月余,憋气、不能平卧20 d"于2011年2月21日入院。患者2011年1月10日受凉后出现频繁干咳、乏力,无发热,1月20日胸部X线片提示"双下肺多发斑片影,心影向左下增大"(图1),诊为"肺炎",予口服头孢替安等抗菌药10 d,干咳较前好转,1月27日复查胸片提示肺部斑片影有吸收。但此后患者出现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间断性左上腹痛3 d"于2018年1月15日入本院。既往体健。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肝胆脾胰多排CT平扫示:脾不大,实质内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大小约4. 3cm×3. 7 cm,CT值约39 HU(图1)。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均正常。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提示肿瘤为良性病变,切缘为正常脾组织。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8岁,院外胸片及CT示:"右肺门附近结节及点片状阴影”(图1,2)近期因反复咳嗽、咳痰6个月于2001年1月16日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40/90 mm Hg(1mmHg=O.133 kPa),心率90次/min,律齐.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清音,右肺下叶闻及少量细湿哕音.2001年1月19日胸部CT示:"右肺中叶内侧近肺门处可见21.9 mm×51.4 mm的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图3),给予头孢曲松(商品名:头孢三嗪)2g/d,共9 d,加阿米卡星(商品名:丁氨卡那霉素)0.4/d,共9 d静脉滴注及高渗盐水3 ml加庆大霉素4万单位,高频振动雾化排痰等对症处理,咳嗽、咳痰症状仍无缓解.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4岁,2010年3月10日因黑便B超示胰尾部占位,CT、MR示"胰尾部软组织块"(图1、2)而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10 d后血便消失.为进一步治疗,以"胰尾部占位"转入我院.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CA19-9、CA125、CEA、AFP均在正常范围.临床初步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无功能腺瘤)或胰腺内副脾,但恶性肿瘤不能完全排除,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5岁.因"反复中上腹疼痛2月余"入院.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与体位、进食无关,伴脂肪泻,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但无黏液、脓血便,当地医院腹部超声示胰腺肿胀伴主胰管扩张,CT示胰腺肿胀伴周围渗出,伴胆总管下端及胰头部胰管扩张,脾脏肿大,诊断为"胰体尾占位",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入我院.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IgG4及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镜超声(EUS)示十二指肠乳头明显肿大,胰头部见一囊性占位,内见团块状高回声隆起,约3.4cm×2.6cm,伴后方胰管扩张,胰体尾部组织萎缩,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胰头部囊性占位,性质待定(IPMN待排).为明确诊断行ERCP,见十二指肠内侧大量胶冻样黏液流出,覆盖副乳头区域,冲洗后见部分肿瘤组织.于十二指肠降部找到主乳头,乳头开口绒毛状;循导丝于副乳头插管,插管造影示全程胰管明显扩张,内见大量密度不均匀充盈缺损影.插入取石气囊,清理胰管,可见较多黏液流出.入院后16d,患者行全胰切除术,术中见全胰质地变硬,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脏器无明显浸润.病理诊断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节病胸部CT特征及其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0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表现.90例中男32例,女58例,年龄31~71岁,其中43例复查CT 2~8次,间隔时间最短5 d,最长1个月.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4年.结果 CT影像表现为结节69例(77%),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7例(41%),团块31例(34%),磨玻璃影39例(4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0例(33%),小叶间隔线58例(64%),纤维化17例(19%,包括支气管变形8例,条索影5例,蜂窝影4例),空气潴留3例(3%),支气管狭窄8例(9%),胸膜改变42例(47%),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肺部病变并存83例(92%).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随访复查5 d至4年,好转例数分别为25例(25/30)、9例(9/15)、11例(11/16)及10例(10/12);小叶间隔线、支气管变形、条索影、蜂窝影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10例(10/22)、0例(0/4)、1例(1/3)及0例(0/2).结论 结节病胸部CT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治疗中CT追踪检查可提高确诊率,且有利于观察治疗效果;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吸收明显,表现为线状影、支气管变形、弥漫条索影、蜂窝影的患者治疗后吸收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