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女,44岁。因上腹持续性隐痛,皮肤进行性黄染20天入院。查体:巩膜、皮肤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3cm、剑下5cm,胆囊可触及,脾未及,右上腹轻压痛,未及肿块。B超:胆囊大11.0cm×4.0cm,胆总管直径2.2cm,左右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胰头增大, 相似文献
2.
刘某 ,女 ,40岁 ,包头市人。 1 999年 1月确诊为糖尿病 ,曾予以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治疗 ,血糖控制差 ,渐出现食欲下降 ,腹泻 ,上腹部胀痛感。 2 0 0 0年 2月 ,腹部 CT检查发现胰头、胰尾部有不规则占位 ,部分囊性变 ,疑有钙化。2 0 0 0年 4月出现尿黄色深 ,皮肤黄染伴瘙痒 ,上腹部胀痛感加重 ,无恶心、呕吐。2 0 0 0年 5月 2 9日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既往健康 ,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入院体检 :生命体征正常 ,营养一般 ,BMI1 9kg/ m2 ;全身皮肤、粘膜暗黄色 ,无出血点、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 ;心、肺正常 ;腹平坦 ,未见胃肠蠕动波 …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浆液性囊腺瘤的CT(10例)和MRI(5例)特点。结果肿瘤最大径2.1~7.2 cm,平均4.6 cm;微囊型10例,由大量微囊(直径<2 cm)组成伴纤维间隔,呈蜂窝状或海绵状外观;寡囊型2例,由少数(个数<6)和大囊(直径>2 cm)构成,伴少许纤维间隔;混合型3例,内部表现同微囊型,伴周围大囊(直径>2 cm)。15例肿瘤均呈分叶状,边界清楚,5例中央见星芒状瘢痕组织,1例伴钙化。肿瘤囊壁薄(厚度<2 mm),囊内纤维间隔(厚度<3 mm)及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分叶状、边界清楚的分房状肿物伴间隔延迟强化为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P)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SCAP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21例SCAP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岁,男∶女为1∶1.33,18例(85.7%)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消瘦等症状,3例(14.3%)为体检发现.肿瘤位于胰头部9例,胰体尾部12例.临床表现均为胰腺囊性占位.2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见囊壁完整,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亮,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无明显核异型和核分裂象,病理诊断为微囊型15例、寡囊型6例.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EMA、CK7、CK19均阳性,碘酸-雪夫(PAS)染色亦阳性,Ki-67阳性表达率在1% ~3%之间.19例经3个月到7年不等的随访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SCAP好发于老年女性,多数患者有临床症状.SCAP多位于胰体尾部,表现为胰腺导管上皮分化特征.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胰腺微囊性囊腺瘤和升结肠腺癌的病例非常罕见,患者多有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史,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现报道1例治疗经过,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2岁。上腹部肿块3年,逐渐增大。经常上腹胀痛不适,食欲差,体重减轻,无发热,无腹部外伤史。检查:体温36.5℃,无黄疸。上腹部有12×12cm肿物,边缘光滑,质地软,囊样,不触痛,活动度大,以左右更明显,血糖血淀粉酶正常。上消化道造影胃十二指肠无明显受压,诊为胃网膜囊肿、肠系膜囊肿入院。1972年9月15日手术,胰尾部有10×10cm肿物,囊性,活动,与周围无粘连。遂行肿物并胰尾部切除。肿物内液体混浊,略呈血性。病理诊断:胰腺囊腺瘤。讨论:胰腺囊腺瘤临床上少见,世界文献报导仅300余例。多位于胰体尾部,常误为假性胰腺囊肿。肿 相似文献
8.
男,62岁,工人。因右上腹间歇性疼痛半月伴全身黄染10天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腹间歇性疼痛,无放射,不伴畏寒、发热。10天前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进行性加深,小便黄少,大便呈陶土色。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且日渐消瘦,而入院。体检:T36℃P80次/分,R23次/分,BP13.3/8.6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急性病容,心肺正常,全身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腹平,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右肋缘下可扪及肿大压痛之胆囊,莫非征阳性,肝脾触诊 相似文献
9.
10.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6)
探讨宝石能谱CT在鉴别诊断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与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S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胰腺囊腺肿瘤临床资料,均给予宝石能谱CT检查,比较MCN与SCA的临床特征、不同能量水平CT值、不同扫描期下配对基物质浓度、宝石能谱CT检测与术后病理符合率。结果临床特征:MCN年龄、病灶直径、有症状例数明显高于SCA(t=6.472~8.284,P0.05);不同能量水平CT值:MCN动脉期40 ke V、50 ke V、60 ke V、70 ke V时,门静脉期40 ke V、50 ke V、60 ke V时,CT值均明显高于SCA(t=2.093~6.785,P0.05);配对基物质浓度:MCN动脉期钙(水)、水(钙)、碘(水)、水(碘)浓度均明显高于SCA,门静脉期钙(水)、碘(水)浓度均明显高于SCA(t=2.071~7.124,P0.05);术后病理检测符合率:宝石能谱CT检出黏液性12例,检出浆液性20例,与术后病理检出相符30例,符合率93.75%(30/32)。结论胰腺MCN与SCA宝石能谱CT有明显的不同特征,通过对不同能量CT值、不同期相配对基物质浓度的比较,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MCN与SCA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张兆花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6,6(4):261-262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声像图资料,就其病理与声像的关系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4%(54/56),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手术后病理结果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论 超声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病理定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局部摘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摘除术的11例胰腺囊腺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胰腺囊腺瘤中男2例,女9例,平均年龄47岁.肿瘤直径平均4.8 cm,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尾10例.病理证实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3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血糖增高,1~2周恢复正常,1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发生胰瘘.术后随访28~67个月,1例术后3年发现胰体部假性囊肿,其他患者肿瘤无局部复发,无糖尿病发生.结论 对于直径<6cm的胰腺囊腺瘤患者行肿瘤摘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腺瘤(MCN)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问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20例MC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生存率等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以腹痛、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11例有上腹部压痛,6例可触及上腹肿块.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诊断13例为良性MCN,4例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例为黏液性囊腺癌.肿瘤主要位于胰腺体、尾部,直径4~14 cm.20例均行手术治疗,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为主.术后病理证实,良性MCN 10例,交界性MCN 3例,黏液性囊腺癌7例.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良性MCN和交界性MCN患者均健在,无复发;黏液性囊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50%.结论 MCN主要好发于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前B超和CT检查可进行诊断,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8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伴腹胀,一周左右症状自行缓解,但仍有反复,无恶心及呕吐。4日前疼痛再次加重,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9年9月8日入我院。体检:体温36.5℃,脉搏82次/min,血压145/102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8次/min。心肺正常,腹平软,未触及肿块,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肾功未见异常,CA19-9为3.85 U/ml。彩超示胰腺回声欠均匀,胰管偏宽,左上腹囊性占位。CT示胆囊炎,胰尾部占位。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2岁,因右下腹痛1个月就诊.患者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能够忍受,无大便次数及性状异常.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9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8/83mm Hg,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轻度贫血貌,双侧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征未引出,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和曲张静脉,右侧腹麦氏点处轻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Murphy征阴性,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5次/min,未闻及腹壁血管杂音,直肠指检未及异常肿块,指套无染血. 相似文献
17.
王建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8(11)
患者男,54岁,因阵发性右下腹痛1个月,再发3 d入院.患者1个月来反复出现右下腹痛,腹痛可自行好转,3 d前再发腹痛,伴黑便2次,恶心呕吐1次来院就诊.右下腹可触及一4 cm×5 cm大小肿块,边界清,无触痛,肠鸣音7 次/min. 相似文献
18.
王建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1)
患者男,54岁,因阵发性右下腹痛1个月,再发3 d入院.患者1个月来反复出现右下腹痛,腹痛可自行好转,3 d前再发腹痛,伴黑便2次,恶心呕吐1次来院就诊.右下腹可触及一4 cm×5 cm大小肿块,边界清,无触痛,肠鸣音7 次/min. 相似文献
19.
王建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4):195-195
患者男,54岁,因阵发性右下腹痛1个月,再发3 d入院.患者1个月来反复出现右下腹痛,腹痛可自行好转,3 d前再发腹痛,伴黑便2次,恶心呕吐1次来院就诊.右下腹可触及一4 cm×5 cm大小肿块,边界清,无触痛,肠鸣音7 次/min.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3岁,发现右上腹包块2个月。体检:体温 36.4℃,心率9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3 mm Hg (1 mm Hg=0.133 kPa),腹部不对称,腹软,右上腹可触及一 16 cm×10 cm肿物,质软,囊性感,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腹水征(一)。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CT示:肝脏体积增大,实质内见多发大小不一的囊性低密度区,边缘整齐,密度均匀,最大者16.0 cm×12.5 cm×12.5 cm, 突向腹腔内,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腹主动脉旁未见肿大淋巴结,提示为肝多发占位(肝囊肿)。术前诊断为肝囊肿。行肝囊肿囊壁部分切除+刮脱术。术中见:肝脏上数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左叶见一个较大的厚壁囊肿,婴儿头大小,穿刺抽出暗褐色混浊内容物,开口减压后吸出约1700 ml液体。术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