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MSCs)在实验性ANP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方法 50只体重180~220 g SD雌性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NP组由腹腔注射L-精氨酸诱导;自体mMSCs回输组在ANP诱导后1 d将核染料Hoechst 33258标记的自体mMSCs回输到自体骨髓腔;异体mMSCs移植组在造模前3 d通过尾静脉移植雄性mMSCs;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组在造模前3 d将标记的自体mMSCs回输到自体骨髓腔,并连续3 d注射G-CSF 40μg/kg体重.造模后3 d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肝脏、肠道大体及组织学改变,部分组织冷冻切片,选择有黄绿色荧光的切片.对胰腺、肝脏切片行CK19免疫荧光染色;对肠道切片行Pan Cytokemtin免疫荧光染色.记录造模后3 d内的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组织结构正常,无死亡.ANP组和自体mMSCs回输组造模后3 d见大量血性腹水,胰周脂肪皂化,胰腺结构破坏、坏死、炎细胞浸润;肝脏及肠道等多脏器受累、坏死;死亡率均为40%.异体mMSCs移植组和G-CSF组在造模后3 d见腹水量明显减少,胰腺轻度水肿,腺泡小叶完整、间质无渗出、出血坏死减轻、炎细胞浸润较轻;肝脏及肠道等多脏器损伤减轻;死亡率均为10%.对照组和ANP组的胰腺、肝脏、肠道切片未见黄绿色荧光;自体mMSCs回输组偶见黄绿色荧光,但免疫荧光染色阴性;异体mMSCs移植组和G-CSF组黄绿色荧光多见,且胰腺、肝脏组织中可见CK19阳性细胞,肠道组织中可见PanCytokeratin阳性细胞.结论 mMSCs参与ANP并发MODS时的病理修复,异体mMSCs移植和自体mMSCs动员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ANP大鼠炎症反应及腹腔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ANP组,低(0.5×10^6个细胞)、中(1×10^6个细胞)、高剂量(2×10^6个细胞)BMSCs治疗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黄胆酸钠1 ml/kg的方法制备ANP模型。BMSCs在制膜后1 h内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取大鼠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蛋白表达阳性的巨噬细胞。取外周血检测淀粉酶、TNF-α、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通过腹腔灌洗从灌洗液中获取巨噬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巨噬细胞TNF-α、iNOS mRNA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1(F4/80+CCR2+)型和M2(F4/80+CD163+)型巨噬细胞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较ANP组明显减轻。ANP组大鼠胰腺组织内出现较多的iNOS、Arg1阳性巨噬细胞,而对照组及各治疗组无或仅有少量阳性细胞。3个治疗组中,中剂量BMSCs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NP组大鼠比较,除血淀粉酶外,中剂量治疗组血TNF-α[(99.5±11.8)ng/L比(185.5±27.5)ng/L]、IL-1β[(24.1±3.7)ng/L比(128.5±66.1)ng/L]、MPO[(643.8±98.4)ng/L比(2131.9±261.4)ng/L]水平,腹腔巨噬细胞TNF-α(2.16±0.98比6.53±3.45)、iNOS(2.32±1.88比7.37±2.98)mRNA表达量,巨噬细胞M1型与M2型比值(1.53±0.10比2.02±0.31)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NP组和3个治疗组的上述所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静脉注射同种异体BMSCs可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降低腹腔巨噬细胞M1型与M2型比值,减轻ANP大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HSCs)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类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SCs)。目前研究表明,MSCs具有横向分化能力,尤其能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成了肝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也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报道肝脏疾病影响17.5%的人群,终末期肝病的治疗在临床尚没有可行的办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了骨髓MSCs在急性肝损伤环境中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8.73、17.62±5.65和8.89±3.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3±1.47(P<0.05);获取的MSCs细胞(CD29+CD44+CD45-)比例分别为(7.61±0.67)%、(6.43±0.54)%、(3.30±0.41)%,ANP 12、24 h获取MSCs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0.35)%(P<0.05).而36 h的MSCs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NP不同时间段MSCs数量和增殖能力发生改变,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移植组各40只。模型组和移植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方法制作SAP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翻动肠壁即关腹。造模成功后移植组经门静脉植入MSCs;模型组及假手术组采用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24、48、72 h每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对胰腺和肾脏损伤进行大体形态和光镜下观察,测定血清淀粉酶(AMY)、BUN、Cr、TNF-α和IL-6水平。结果模型组胰腺和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各时间点血清AMY、BUN、Cr、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移植组胰腺和肾脏组织损伤有所减轻;各时间点血清中AMY、BUN、Cr、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经门静脉移植MSCs治疗SAP效果确切,可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SAP患者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分化的作用及参与炎症调节的机制。方法:采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行剖宫产的足月胎儿脐带4~5 cm,原代分离培养hUC-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表型鉴定和成脂、成骨染色。采集5例SAP患者外周血20 ml,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大鼠心脏定居存活情况、同种异体移植是否可行?正常心脏微环境与梗死心脏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迁移、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重200~250g雌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心脏+rMSCs移植组(Control+rMSCs,n=10)正常大鼠接受同种异体rMSCs移植治疗(5×106MSCs/100 ul,分4点注入);②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AMI,n=10)大鼠心肌梗死后注射等量培养基;③心肌梗死+rMSCs移植组(AMI+rMSCs,n=10)大鼠心肌梗死后1~3h接受同种异体rMSCs移植治疗(5×106MSCs/100ul,分4点注入);④单个核细胞治疗组(n=5)大鼠心肌梗死后1-3h接受同种异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5×106MSCs/100μl,分4点注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用比重1.073的Percoll分离液分离来自雄性Wistar大鼠骨髓MSCs,经贴壁、及时传代纯化MSCs;用FITC或PE标记的表面分子CD34、CDlla、CD71、CD29抗体对二代MSC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采用01ivette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经DAPI标记移植细胞(MSCs、单个核细胞),分别置入到各组大鼠心脏组织,模拟同种异体细胞移置治疗.于细胞移植后10周取心脏,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植入细胞迁移分布;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特异蛋白(肌钙蛋白、转录因子4和连接蛋白43)抗原表达.结果(1)采用密度为1.073的percoll分离液分离MSCs,形态呈较均一的长梭形,由原代的(5.0±0.21)×105个MSCs,经扩增16代后可获得(4.0±0.36)×1012个细胞,扩增约(6.8±0.45)×106倍,形态均一并保持原有特性.(2)流式细胞术鉴定,扩增二代的MSCs强表达CD90(动物干细胞表面标志),其阳性达97.27%,不表达CD45(白细胞分化抗原)和CD31(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44(黏附分子)仅有微弱表达(2,72%),这表明MSCs是骨髓中区别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群处于未分化状态的非定向干细胞.(3)经纯化的大鼠MSCs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可定居、生存,而未经纯化的单个核细胞移植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未见存活;(4)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带蓝色荧光的供体MSCs细胞核呈小岛屿状分布,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无关;而在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微环境中,蓝色细胞核分布广泛,形态呈椭圆形类似心肌细胞核,并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免疫组化检测胞浆心肌特异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及时传代可避免大鼠MSCs自身分化,也是纯化大鼠MSCs的重要因素之一;纯化的MSCs具有免疫耐受特性,无需加用免疫抑制剂,可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体MSCs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不发生迁移、分化;而在急性梗死大鼠心脏中具有向缺血梗死区迁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特点.针对慢性心肌梗死瘢痕的治疗,Bittira发现移植诱导后的MSCs较未诱导的MSCs更利于瘢痕局部心肌分化,今后需要阐明MSCs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还需要在增加移植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分化率及功能化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MSCs治疗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研究工作,对未来MSCs移植应用于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急性胰腺炎后肠黏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从雄性SD大鼠股骨骨髓腔获取并培养MSC.20只雌性SD大鼠分成3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n=6)和MSC治疗组(n=8),均分2次以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2 g/kg)造模,成模12 h后,MSC治疗组予尾静脉注射MSC 5×...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到达损伤的胰腺组织,分化为胰腺干细胞,对损伤的胰腺进行修复。本文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胰腺炎的损伤修复进程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胰腺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性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 ells,BMSCs)作为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跨越中胚层向内、外胚层的其他组织细胞转化,并具有再生、修复及抗炎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已证明,BMSCs有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潜能.主要通过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增殖,转化为胰腺干细胞,参与组织再生;修复血管内皮,改善血流;调控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免疫调节功能来发挥其治疗作用,为临床上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5-氮胞苷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体外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MSC体外培养,使用终浓度为10 μmol/L的5-氮胞苷(5-aza)对其定向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BMMSC体外经5-aza诱导4周,肌钙蛋白及Connexin43表达阳性,电镜下在部分细胞内肌节样结构及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结论BMMSC可以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及特异性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的能力。方法 骨髓标本来源于健康志愿者的胸骨,年龄2~35岁,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1.077)分离人MSCs,并分别采用HGF、FGF4、HGF FGF4以及无生长因子四种处理因素体外诱导第三代人MSC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于诱导培养的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检测CK18、AFP和白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糖原染色验证细胞功能。结果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的人MSCs纯度可达90%,采用HGF、FGF4及HGF FGF4三种处理因素均可在体外诱导人MSCs特异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结论 人MSCs能在体外扩增并定向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已经成为心脏病治疗学的热门课题,但细胞疗法依赖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定向分化,目前对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了解不多。Wnt信号系统与器官的分化和形成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Wnt信号系统对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定向分化有重要作用,对该信号系统的控制,在心脏病的细胞疗法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将就Wnt信号系统在BMSCs的增殖、迁移及心肌定向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心肌病大鼠体内存活、分化的情况。方法:将雌性W istar大鼠30只经腹腔注射阿霉素6次(总剂量15mg/kg),建立心肌病的动物模型,在此模型的左室前壁采用微静脉注射法植入MSCs。8周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标本,做冰冻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植入的MSCs在病损心肌组织中的变化及免疫荧光检查观察植入MSCs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及心肌特有的连接蛋白(CX43)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检查显示,植入的MSCs存活并有新生血管形成;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植入的MSCs,表达MHC及CX43,但较宿主表达弱。结论:MSCs移植在心肌病大鼠体内心肌微环境中能存活,并向心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