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海市虹口区1956-2014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 对1956-2014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6-2014年上海市虹口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监测逐渐完善,未分型肝炎的比例逐年下降.乙型肝炎的比例最大,其次为戊型肝炎.20~49岁的青壮年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人群.职业分布以工人、干部职员和离退人员为主.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大幅降低,但今后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仍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卢湾区某街道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病 ,其发病率一直位居本市传染病前列 ,我区流行状况也是如此。 1992~1995年我区按照卫生部《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要求 ,开展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在我区全国疾病监测点五里街道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样本 ,共调查 93户家庭 ,1~ 5 9岁年龄段 ,6 0 7人。1.2 方法每个调查对象在进行现场询问调查时 ,统一按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格询问调查 ,同时采集静脉血 5mL离心后无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成都市1956-201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6-2010年,成都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低年份为2003年(61.38/10万),最高年份为1966年(213.27/10万),1956-1990年呈周期性变化,5~8年1个流行周期。甲肝病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49.37%下降到2010年的3.51%,乙肝则从1991年的11.40%上升到2010年的71.85%,丙肝从1997年的0.16%上升到2010年的19.81%,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和学生,占总报告病例数63.34%,家务及待业、不详职业的构成比逐年增加,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有向20岁以上人群移动趋势。结论 1956-2010年成都市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乙肝、丙肝比例上升,甲肝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4.
秦才珍  王宏军  张炜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82-1884
目的了解姜堰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姜堰市1999-201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姜堰市1999-2010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5 585例,年均发病率为52.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组以20~49岁组发病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下河水网地区高于上河高沙土地区,乙型肝炎上河地区高于下河地区。结论姜堰市近年来甲肝虽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乙肝发病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提示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大改水改厕力度,继续扩大乙肝疫苗及甲肝疫苗人群接种覆盖面,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聊城市乙肝疫情发展动态,进一步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聊城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聊城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5052例,年均发病率为52:68/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37.43、68.00、68.11、57.55、32.30。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东阿县最高(185.35);15~64岁最高(39.86~83.40),O~14岁最低(2.28~5.85);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2.96~94.00、25.19~45.64)(P〈0.01)。全部病例中,农民占67.00%。[结论]近几年聊城市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青壮年和农民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了解近阶段上海市卢湾区肝炎流行状况,我们对卢湾区2005~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卢湾区病毒性肝炎疫情的发病趋势、传播模式和流行特征。探讨影响肝炎疫情发生变化的凶素.探索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传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沈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肝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 - 2017年沈阳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市2010 - 2017年共报告乙肝病例14 9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8749/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2017年为28.2079/10万,最低年份2012年为16.7927/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例男性多于女性;25~64岁病例数占81.25%,15岁以下病例占0.19%,50~64岁为乙肝高发年龄;病例职业别统计结果为家务及待业、农民发病数最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8.76%、21.19%。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法库县、康平县和大东区。结论 沈阳市近8年乙肝疫情有上升趋势,以大龄成年人发病为主。所以在做好儿童乙肝免疫基础上,应加强成人乙肝防制的科普宣传和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聊城市乙肝疫情发展动态,进一步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聊城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聊城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5 052例,年均发病率为52.68/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37.43、68.00、68.11、57.55、32.30。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东阿县最高(185.35);15~64岁最高(39.86~83.40),0~14岁最低(2.28~5.85);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2.96~94.00、25.19~45.64)(P<0.01)。全部病例中,农民占67.00%。[结论]近几年聊城市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青壮年和农民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昆山市近几年乙肝的发病水平、病例构成、流行特征,给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昆山市网络直报系统中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昆山市累计报告乙肝1703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为20.3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城区为21.20/10万,其他乡镇为15.19/10万(P<0.01);男性为27.63/10万,女性为8.25/10万(P<0.01);<5岁为0.73/10万,5~19岁为6.01/10万,20~34岁为32.89/10万,35~54岁为21.67/10万,≥55岁为7.88(P<0.01)。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2004~2010年昆山市的乙肝年均发病率低于全国其他多数地区的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鞍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9年鞍山市乙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9年鞍山市报告乙肝15 2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2.10/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2534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0∶1。乙肝发病最多的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3.00%和28.51%。结论:鞍山市乙肝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多年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实施,青少年和儿童乙肝防控成效明显,但成年人乙肝疫情仍不能忽视,在继续巩固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卢湾区系上海市中心区之一,2007年全区常住人口311532人。现拥有x射线诊断设备的医疗机构37家,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4家,民营医院2家,口腔医院22家,其他医疗机构2家。共有x射线诊断设备109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4-2018年5年间苏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苏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8年5年间苏州市共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11 929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22.4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10万,年均病死率为0.01%;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发病高峰期;5年报告发病数前3位的地区为昆山市(3 344例)、常熟市(1 478例)和姑苏区(1 409例);年均发病率前3位的地区为昆山市(40.08/10万)、姑苏区(32.63/10万)和虎丘区(29.28/10万);报告病例中男性8 400例,女性3 529例,男性年均发病率为30.93/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3.55/10万,男女性别比为2.28∶1,病例人群集中在20~65岁年龄段,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0.03%;人群分布构成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和工人居多。结论现阶段乙型病毒性肝炎仍占据病毒性肝炎的绝大部分,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以青壮年人群发病为主,流动人口多的城镇地区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需同等重视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宾阳县1992—2008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加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宾阳县1992—2008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县17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7120例,年发病率在25.36/10万~74.97/10万之间波动,年均发病率为43.97/10万;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病,县域东部和东北部的黎塘镇、王灵镇等5个乡镇发病率最高,发病数占全县发病总数的44.47%;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2.51:1;发病以15~34岁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9.2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99%;其次是学生,占13.71%;第三是工人,占6.67%;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结论宾阳县近17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起伏不定,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提示应继续抓好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加强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开展成人乙肝疫苗接种,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0-2018年绵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绵阳市乙肝发病情况的三间分布,包括高发时间、地区、性别、年龄、职业及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趋势,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0-2018年绵阳市共报告乙肝29045例,年均发病率为67.92/10万,不同年份之间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波动下降趋势(χ趋势^2=31.906,P<0.01)。男女性别比为1.89∶1,高发年龄组为20~50岁组,0~10岁组报告发病较少,主要人群为农民及家务待业,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高发地区为游仙区、平武县和高新区。结论绵阳市乙肝防控形式严峻,2010-2018年期间发病数及发病率无明显的变化趋势,2017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62.21/10万,但报告新发病例数为2993例,在高发地区要加强20~50岁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除儿童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外,20岁以上人群如无乙肝抗体要及时补种乙肝疫苗,同时关注医源感染,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乙肝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黄耀 《中国校医》2021,35(8):593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铜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9年的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9年铜山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 191例,年均发病率18.40/10万,居铜山区甲乙类传染病第2位,其中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8.10/10万),其次为丙肝(5.04/10万)和戊肝(4.55/10万),再次为甲肝(0.54/10万)和未分型肝炎(0.17/10万),未报告丁肝;各型肝炎全年均有发病,除丙肝和戊肝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外,其他型别肝炎无明显季节性;地区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975);发病集中在20~74岁(2025例,占92.42%);男女发病比为2.08:1,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40,P<0.00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1.75%)。结论 今后工作除重点防控乙肝外,要加强丙、戊肝的防控,在做好卫生宣传和甲、乙肝疫苗的常规接种外,扩大接种人群,继续强化对食品、饮用水和医院消毒监管。  相似文献   

17.
巨艳红  邹长青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752-2754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甲型病毒性肝炎(下称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0年连云港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10年连云港市共报告甲肝3 26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2/10万,连云港市甲肝疫情呈连续下降趋势,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出现1—3月和7—8月2个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以30~39岁组最多,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51∶1。结论该市甲肝疫情虽有下降趋势,但仍是重点防制的污染病之一。加强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1995~2004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为制定肿瘤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闸北区1995~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4年闸北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09.52//105~236.86//105,(男性242.09/105~280.31/105,女性171.29/105~201.37/105),居全死因第2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X2=19.52,P<0.05).肺癌死亡率位居全部恶性肿瘤首位,其次是胃癌和肝癌.肺癌和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女性肠癌死亡率上升的趋势较男性明显,女性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尚不能反映.0~14岁组白血病的死亡率最高,15~44岁组肝癌的死亡率居第1位.45~64岁和65岁以上组以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肠癌为恶性肿瘤主要死因.男女性各瘤别标化死亡率顺位略有不同.恶性肿瘤死亡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位居全死因第1,为86748人年,人均损失5.64年,潜在寿命损失率为12.52‰.男性恶性肿瘤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高干女性.[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闸北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人口老龄化是导致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的只要原因,应制定以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和食管癌为主的恶性肿瘤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