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宏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801-4802
目的:分析本溪市2005~2011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中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3.16/10万,死因前5位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结论: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1996~2008年25个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的资料。结果:13年河南省分娩活产总数2 183 132例,孕产妇死亡共计1 077例,死亡率为49.33/10万。其中城市死亡125例,死亡率为24.19/10万;农村死亡952例,死亡率为57.13/10万。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2.16/10万,与2000年孕产妇死亡率54.53/10万相比下降了59.23%。孕产妇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其中城市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农村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807例,占74.93%;不可避免死亡270例,占25.07%。结论: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因素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收入低、文化水平低、保健服务差孕产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朱丽萍  秦敏  杜莉  张蕾  许厚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765-1767
目的:寻找影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相关因素,总结推广有效的保障母婴安全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近5年孕产妇死亡的所有个案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上海市活产数从2005年的125 130例上升到2009年的187 335例,增加了49.71%,外来流动孕产妇活产数比例从2005年的51.12%上升到2009年的54.8%。②5年中孕产妇死亡134例,死亡率16.28/10万(134/823 144);其中本地户籍者死亡25例,死亡率为7.10/10万;外地户籍者死亡109例,死亡率为23.15/10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25.57/10万降至2009年的9.61/10万,下降62.42%,其中外来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8.46/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1.69/10万,下降75.88%。③5年中孕产妇主要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21.6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90%)、心脏疾病(11.19%)、肝脏疾病(7.46%)、羊水栓塞(7.46%)。上海本市户籍者主要死因顺位分别为:产科出血(20.00%)、肝脏疾病(16.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2.00%)、心脏疾病(8.00%)和脑血管意外(6.00%);外地户籍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22.0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93%)、心脏疾病(11.93%)、羊水栓塞(8.26%)和子宫破裂(6.42%)。④5年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者66例(49.25%),构成比从2005年的61.11%下降到2009年的27.78%。⑤在2004~2007年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安全,使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出血死亡专率从2005年的6.39/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08/10万。外来孕产妇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率分别从12.51/10万和4.69/10万下降到0.97/10万和1.95/10万。外来孕产妇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率从前5年的21.85/10万、4.37/10万和6.87/10万下降到到后5年的5.47/10万、0.68/10万和2.96/10万。结论:近5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尤其是外来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提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宝安区孕产妇死亡主要发生在流动人群这一特殊性,进行干预措施前后分析,为进一步减少孕产妇死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针对导致特殊人群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制定干预措施,对宝安区200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发生死亡的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远高于常住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发生率6年平均分别为:流动人口90.19/10万、常住人口15.17/10万。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前5位顺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炎等,前四年第1位死因均为产科出血,近两年羊水栓塞跃居第一位。实施干预措施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005年与2000年比较大幅度下降,从2000年的212.99/10万下降到2005年的53.53/10万,在2000年基础上下降超过3/5。结论实施干预措施对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霞  彭振耀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85-1987
目的:了解海淀区户籍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分三个阶段(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15年间共有17例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为14.87/10万;三个阶段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87/10万、11.25/10万、5.78/10万,呈现下降趋势;17例孕产妇死亡直接产科死因占52.94%,间接产科死因占47.06%;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羊水栓塞(29.41%)、妊娠合并肝病(17.65%)、妊娠合并心脏病(11.76%)。结论:海淀区在过去15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也面临不少挑战,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重点的全面实施,才能最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9年孕产妇死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9年孕产妇死亡的控制效果及特征,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9年的148例死亡孕产妇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特征的变化。结果 2000~2009年宝安区共有148例孕产妇死亡,其中流动人口133例(占89.86%)。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133.26/10万下降到2009年的29.16/10万,10年平均死亡率为42.22/10万(其中,流动人口49.57/10万);10年间全人口及流动人口死亡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22,P<0.01;χ2=69.20,P<0.01)。与前5年相比,后5年孕产妇死因中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7.23%vs 12.31%)、妊娠合并外科性疾病(1.20%vs 7.69%)、肿瘤性疾病(0.00%vs4.61%)、产褥感染(1.20%vs 4.61%)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产科出血(33.74%vs 27.69%)、羊水栓塞(26.51%vs 23.08%)、妊娠合并内科疾病(20.48%vs 9.23%)有所下降。结论宝安区孕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1至2011年异位妊娠死亡情况,探讨影响异位妊娠孕产妇死亡的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至2011年深圳市所有异位妊娠死亡孕产妇个案及其评审资料.结果 ①深圳市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77.47/10万下降到2011年的9.89/10万,平均下降速度8.97%;全人口异位妊娠死亡专率从2001年的5.95/10万下降到2011年的1.63/10万,但孕产妇异位妊娠的死亡构成比在2010年、2011年上升明显,分别占当年死因排序的第2位;②2001年、2011年异位妊娠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共26例,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7.03%,异位妊娠死亡专率为1.89/10万.其中:流动人口16例,占61.54%;未婚11例,占42.31%;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3例,占50.00%;最高孕次为10次;③影响死亡的主要特征因素有:个人保健意识不足占90%,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处理中误诊急性胃肠炎;延迟诊断等相关环节问题占53.84%.结论 对孕产妇实现全覆盖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需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急救、诊断与治疗技术,降低异位妊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近10年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和死因构成,探讨近年来采取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龙岗区2006-2015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岗区近10年孕产妇死亡65例,平均死亡率为16.74/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5年低至4.89/10万。孕产妇死亡直接产科因素为产科出血占2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0.77%、羊水栓塞占18.46%、异位妊娠占10.77%、子宫破裂占1.54%;间接产科因素导致孕产妇死亡比例上升,2012年开始间接产科因素导致的死亡超过直接产科因素导致的死亡,2014、2015年直接产科因素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为0。结论龙岗区近年来采取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干预措施,对控制孕产妇死亡起到了较显著的作用,可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0-200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发生的主要特征、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方法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网内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2000-2005年中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沿海;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53.0/10万下降到47.6/10万,农村由67.2/10万下降到59.2/10万,城市由28.8/10万下降到27.6/10万,下降幅度分别为10.2%、11.9%和4.2%.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和羊水栓塞,2005年前3位是产科出血、心脏病和妊娠期高血压,但产科出血始终是第一死因,导致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滞留、宫缩乏力和子宫破裂.结论 2000-200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无趋势变化,主要死因是产科出血.降低农村及边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提高诊治产科出血基本技能是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0-201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谭晶  秦敏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3954-3957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分析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变化和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结果:①2000~2007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221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4.42/10万;其中,本地户口孕产妇死亡43例,孕产妇死亡率为8.60/10万;外地户口孕产妇死亡17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43.94/10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②本市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比在近年较为稳定,基本保持10/10万以下,2007年为7.36/10万;外地户口孕产妇的死亡率从2000年的57.85/10万下降到2007年的17.01/10万,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02年之后呈现很明显的下降趋势。③全市孕产妇死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合并肝病、羊水栓塞,外地户口死因顺位与全市的相同;本地户口孕产妇的死因顺位依次是产后出血、异位妊娠、妊娠合并心肝病、合并肝病和羊水栓塞。结论:而要切实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达到全覆盖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南省 2010—2019年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湖南省妇幼三级信息监测网络收集 2010—2019 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城乡分布、死因分布、死亡评审结论和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对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10 年26.70/10 万下降至 2019 年的 9.49/10 万,降幅64.46% (χ2趋势 = 94.02,P <0.001);死因构成中间接产科原因占50.58%,直接产科原因占49.41%,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109.62,P<0.001),妊娠合并症为主的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 = 31.28,P<0.001),全省孕产妇前三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 (27.86%)、羊水栓塞 (12.11%)、妊娠合并心脏病(8.71%),城市和农村前三位死因顺位一致,均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但是农村产科出血发生率(χ2趋势 = 50.84,P<0.001)、羊水栓塞发生率(χ2趋势 = 16.41,P<0.001)、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χ2趋势 = 8.21,P = 0.004)均高于城市。经省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占65.34%,不可避免死亡占34.66%,其中农村死亡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率较城市高(χ2趋势 = 13.36,P<0.001)。结论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控制成效显著,但仍需提高产科出血和妊娠合并症的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孕产期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2020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24例,死亡率为7.20/10万;年死亡率从2011年21.77/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异位妊娠。结论 朝阳区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提升孕产妇危险识别能力、做好外地人口围生期保健服务、加强异位妊娠和肿瘤等的重视、提升妇幼技能降低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有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莆田市1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掌握死亡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对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46.67/10万下降至2012年的9.39/10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3.7%)、妊娠合并心脏病(12.1%)和羊水栓塞(12.1%)。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55.4%,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6%。经评审分析,可避免死亡占67.5%。结论 莆田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建议建立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开通高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1996~2005年新会区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凌艳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42-2443
目的:分析新会区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新会区各镇监测点提供的资料,对新会区1996~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22.28/10万,由1996年的27.01/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6.57/10万;2001~2005年新会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80.59/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血栓栓塞。结论:需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杜绝非法接生,加强产科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杨少萍  张丹  梅慧  赵瑾珠  张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067-4069,4083
目的了解武汉市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通过武汉市妇幼信息监测系统及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组织武汉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因。采用SPSS13.5对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33.41/10万下降到2012年的10.63/10万,降幅68.12%,年下降速率9.89%,经线性趋势卡方检验,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χ2Trend=4.286,P0.05)。死因前四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由2001-2006年的42.31%下降到2007-2012年的25.64%(χ2Trend=1.925,P=0.027),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导致的死亡则由2001-2006年的23.08%上升到2007-2012年的35.90%(χ2Trend=2.424,P=0.008)。结论武汉市近12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进入下降缓慢的平台期。间接产科因素死因构成呈上升态势。提示武汉市孕产妇死亡控制面临新的挑战,应及时调整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卉  包岚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62-363
目的:分析洛阳市孕产妇死亡和死因变化规律,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整理2005~2008年洛阳市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洛阳市4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47.27/10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前4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及系统管理,尤其是高危孕妇的筛查、转诊及分级管理,强化产科急救、转诊能力的培训,加强产科与多学科间协作,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平凉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变化特征,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31例死亡孕产妇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及死亡原因。结果:平凉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69.84/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7.35/10万,降幅为46.52%;产科出血(46.56%)、妊娠合并内科疾病(23.6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27%)、羊水栓塞(6.87%)等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2001~2010年平凉市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产科出血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3年孕产妇死亡报表、核实调查报告、病历摘要及死亡评审资料。结果14年中孕产妇死亡65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户籍人口为21.73/10万,全人口为38.45/10万。近14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尤其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降低。死因顺位前3位依次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08年及以前涉及非法接生引起的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008年后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不断增加。结论孕产妇死亡受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影响。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一是加强流动人口孕期管理,杜绝非法接生;二是加强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进一步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识别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对鹤岗市1970~1989年市区和农村孕产妇死亡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死亡率农村(8.08/万)高于城市(4.04/万),1970~1979年,孕产妇总死亡率为6.57/万,1980~1989年孕产妇总死亡率3.86/万。其死因顺位是:1970~1979年,前5位的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羊水栓塞,1980~1989年,前5位的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肝脏病、孕高征。1980~1989年较1970~1979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27.07%(城市28.31%,农村23.08%)。我市孕产妇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在农村,特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应用χ2检验对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因变化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04年的34.77/10万降至2013年的10.73/10万,降幅达69.14%,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户籍孕产妇。2.2004-2008年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分别占65.38%和34.62%,2009-2013年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分别占33.87%和66.13%,不同时间段的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产妇死因构成中,2004-2008年前三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4.62%、羊水栓塞12.82%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26%,2009-2013年的死因顺位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17.74%、妊娠合并心脏病11.29%和其他血管疾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9.68%。3.户籍和非户籍死亡孕产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多产、无产检、初入医院级别是乡镇医院为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因素分析,发现2004-2008年孕产妇死亡评审第一、第二因素的三个环节中均以个人家庭因素为主,其次是医疗保健系统因素,2009-2013年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09和0.001)。结论 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户籍。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的死因由直接产科原因转变为间接产科原因,主要死因构成由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转变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和妊娠合并心脏病。文化程度低、多产、无产检、初入医院级别为乡镇医院为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因素由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问题转变为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