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纪辉  匡玉庭  黄燕 《江苏医药》2012,38(17):2061-2063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9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脾切组(332例)和非脾切组(264例);对27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为A级(72例)、B级(146例)和C级(52例),分析其病死率和再出血时间。结果整体资料的脾切组病死率5.30%,低于非脾切组的16.27%(P<0.01)。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脾切组(137例)病死率2.19%,低于非脾切组(133例)的12.78%,且再出血时间较非脾切组延长[(39.28±24.75)个月vs.(14.83±11.82)个月](P<0.01)。Child A和B级患者脾切组病死率低于非脾切组(2.6%vs.11.4%)(P<0.05)。结论脾切除术加断流术可明显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延长再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择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过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患者25例(50.0%),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14例(28.0%),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例(16.0%),胃癌患者2例(4.0%),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1例(2.0%)。全部50例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49例患者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98.0%,其中6例患者发生继发感染;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肝硬化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是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诊治时应通过胃镜对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行明确,进而给予有针对性的诊治措施,让临床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进行TIPS治疗,48例成功置入Fluency支架(8~10 mm)建立分流道,同时栓塞曲张静脉,结合控制出血率和不良事件进行一系列临床参数收集。结果 TIPS术后门脉压力明显降低,门脉压力梯度(PPG)降低其基础值20%以上;近期出血控制率为100%,9例再发出血,1年再出血率14.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6.7%;TIPS后患者呕血或便血得到有效控制,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值较术前增高。结论 TIPS在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既能降低门脉压力,又能达到有效止血目的,TIPS直径8~10 mm带膜支架及门脉压力梯度(PPG)降低幅度超过20%较合适,术后长期监测和干预治疗对再出血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观察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应用奥曲肽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效率分别为:90.63%(29/32),71.88%(23/3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疗效比应用奥曲肽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胃病(PHG)患者的发生情况,我们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患者作急诊内镜检查,对照PHG的内镜表现,确诊34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对象 肝硬化门脉 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5~70岁,平均52岁。全部病人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柘城县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月间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贲门血管离断术的资料,探讨其疗效。结果经过6个月到5年随访,3例复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4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为提高手术疗效,应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45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0,8(7):24-24,6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可能诱因和病因,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收集整理45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其胃镜检查结论及其他可能的诱因和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男性占较高的比例,与女性之比为2∶1;其中有饮酒史患者21例,占患者总数的46.67%,HP感染患者12例(26.67%),服用NSAID患者23例(51.11%),无明显的其他诱发因素的有3例,占6.67%。胃镜下表现4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29例,占64.44%;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出血9例,占20%,消化性溃疡出血14例,占31.11%,其他未发现明显原因的2例,占4.44%。结论临床上应根据其较高的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针对临床病因的确诊进行一系列对因治疗,尤其是应对临床常见的原因如静脉曲张性破裂、门脉高压、HP感染、消化性溃疡进行有效的控制,改善肝功能对减少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后,65例患者中显效16例(24.6%),有效45例(69.2%),无效4例(6.2%),其中5例出现失血性休克;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等。结论 EGVB(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PHG(门脉高压胃病)、消化性溃疡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第一时间的胃镜检查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最佳途径和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刘永娥 《江西医药》2008,43(1):74-75
目的探讨护理在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介入断流术治疗,术前术后进行对症护理。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17例术后出血停止(94.4%),9例腹水病人术后腹水消退(90%)。结论合理的护理及严密监测异常并及时处理,是保证病人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在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再出血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随访期间(24mo)再出血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普萘洛尔联合硝酸异山梨酯能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高永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37+39-37,39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入院的门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患者20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10例采用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VTPPD组)和10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D组)的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手术前后PHG的发病率、PHG加重病例比率分别予以比较。结果两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皆明显减轻或消失。VTPPD组术后为60%(6/10),PD组术后PHG为80%(8/10),手术后VTPPD组PHG发病率低于PD组(P=0.048)。PHG程度加重者VTPPD组2例(20%,2/10),PD组4例(40%,4/10),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VTPPD较传统的断流术明显减少PHG的发病率,并可明显减轻加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陈德雄  庞桦进  李冲 《中国当代医药》2013,(17):117-118,12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的价值。方法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TIPS治疗(治疗组).21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分析手术治疗疗效,随访TIPS组患者出院后的手术并发症出现情况,并随访所有患者的存活时间及死亡原因。结果32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13.1±1.3)mmHg,术后2周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明显缓解,术后TBIL、ALT测定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hild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TIPS组出现肝性脑病6例,支架梗阻4例,患者存活时间为(5.1±1.1)个月,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22例(68.8%),上消化道出血4例(12.5%),其他原因6例(18.8%);对照组患者存活时间为(1.1±0.6)个月,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2例(57.1%)、上消化道出血7例(33.3%),其他原因2例(9.5%)。结论TIPS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消化道非曲张静脉破裂性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3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48h内行胃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32例,占53.6%;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并出血201例,占46.4%,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黏膜出血139例,肝源性溃疡出血62例。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是较常见的,且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门脉高压性胃病轻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胃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针对不同病因,通过胃镜下给予喷洒药物、注射止血、金属钛止血和电凝止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垂体加压素静脉滴注和对症治疗等药物治疗。比较2组疗效、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止血后再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对照组16例,其中出血后转胃镜治疗并止血成功7例,行外科急诊手术治疗8例,因出血过多死亡1例。胃镜治疗患者均未发生胃穿孔、窒息等并发症。结论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较好确定病因和发病部位,是上消化道出血较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6年6月~2012年6月140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各70例,普通组实施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治疗组实施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即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环缝扎手术)治疗,术后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及手术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普通组为1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219).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2.93±4.04)d,普通组为(17.29±4.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4,P=0.016).治疗组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1.43%,普通组为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445,P=0.001).结论 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2月南京市鼓楼医院收治的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28例的诊疗过程和随访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胰腺癌8例,胰腺假性囊肿10例,慢性胰腺炎6例,其中合并有呕血和(或)黑便史14例,所有患者均无肝硬化、腹水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纤维胃镜和超声内镜提示胃底静脉曲张20例,合并食管下段静脉曲张6例.28例患者均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表现.28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均较顺利.8例胰体尾癌患者于术后3~9个月死亡.余20例患者中随访18例,随访时间为5个月~8年.定期复查内镜,食道下段及胃底周围曲张静脉明显改善或消失,均无再出血.结论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无肝硬化和肝功能正常及胰腺疾病病史是诊断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基本要点.该疾病可通过脾切除术或联合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应同时重视对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蒋林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27-428
目的总结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措施,为有效治疗本病提供线索。方法对113例确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113例患者中病因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消化性溃疡40例,占35.4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23例,占20.35%;胃癌出血17例,占15.04%;药物保守治疗72例,治愈率70.8%;手术治疗41例,治愈率95.1%;总治愈90例,治愈率79.64%;死亡23例,病死率20.36%。结论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较多,病史较长,来势凶猛,但诊断多能第一时间明确,治疗上有多种手段可以选择,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止血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萘洛尔治疗,治疗1~3d后观察两组止血效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研究组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和普萘洛尔联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短,有效率高,可有效降低门脉血流量,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1例门脉高压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37例和B组54例。A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2组的止血效果。结果 A组24h止血显效率为81.08%高于B组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止血时间A组为(20.78±5.46)h短于B组的(27.14±5.9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再出血率A组为2.70%低于B组的14.82%,A组输血量为(1.68±0.56)U少于B组(2.89±0.53)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疗效,较单用奥美拉唑有止血速度快、输血量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的分析探讨,为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例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收集所有的病例资料,然后整理分析,探讨可能的发病原因。结果120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为75例,占62.5%(75/120);下消化道出血为45例,占37.5%(45/120);上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共36例,占48.0%(36/75),急性的胃黏膜病变以及食管胃底的静脉曲张破裂为其次,前者共13例,占17.3%(13/75),后者共10例,占13.3%(10/75);下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主要的是肿瘤以及炎症性的病变,前者共25例,占55.6%(25/45),后者共7例,占15.6%(7/45)。结论在出血部位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于上消化道,而上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最主要的是消化性溃疡,此外下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最主要的是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