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琪  车琳  陈晓光 《黑龙江医学》2010,34(4):257-25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及大,主要反映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对房颤患者给予积极抗凝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致残及死亡风险。因此,积极探寻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诊疗和管理方案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一些血清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参数可能与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将对近几年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可无心脏病。本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则是心房颤动最多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收集2000年3月~2004年3月收治4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56例合并心房颤动。现结合文献对其所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防治进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Af)的病因、临床特点、左房内径及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01~2005年120例老年人Af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老年人Af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和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其重要并发症,控制心室率,抗栓治疗应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段晓涓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705-4706
<正>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Af患者围术期的治疗特别是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不仅关系到患者术后的恢复而且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我们以随机对照方法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快速心房纤维颤动,降低心室率及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段晓涓 《实用医技》2007,14(34):4705-4706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Af患者围术期的治疗特别是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不仅关系到患者术后的恢复而且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我们以随机对照方法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快速心房纤维颤动,降低心室率及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房颤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石晓燕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87-1088
目的旨在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Af)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临床类型与左房内径关系及其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老年Af患者共9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心脏病28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21例,居前三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Af仅占8.89%。其中阵发性Af28例,持续性Af19例,永久性Af43例。永久性Af的左房内径与阵发性Af的左房内径、永久性Af的左房内径与持续性Af的左房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例老年性Af中风发生率13.33%,有35例无任何抗凝治疗,55例服用阿司匹林,平均剂量81.3mg,华法令使用率为0。结论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Af的主要病因。左房内径是老年Af独立预测因素。老年房颤中风发生率高,应选用合适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者占心律失常的34.5%,非瓣膜性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每年5%,是无AF者的2~7倍.AF的危害不仅在于其发作时的临床症状如心悸,诱发心功能不全等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在于其发生血栓栓塞的并发症是正常人的5倍[1],显著增加了致残致死率,近十几年来,射频消融、植入式心律转复起搏器与生理性起搏等技术的发展使许多过速性和过缓性心律失常得到了根治和有效的防治,从而使房颤的根治成为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促使人们对房颤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脑栓塞是其引发的主要栓塞性事件,也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老年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在70岁的住院患者中为24.8%,80岁以上高达32.86%;并发脑卒中的患者30d病死率高达24%,且幸存者多遗留有身体残疾.因此,老年房颤患者进行规范化抗栓治疗和积极防治脑栓塞是减少致死致残率的关键措施.2011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我国首个《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1],在卒中风险评估、室率与节律控制药物治疗方法、抗栓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均体现了老年患者的特点.现将有关"老年房颤抗栓治疗"部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方法 对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结论 CHF合并Af的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有效合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其次,针对Af治疗,主要包括转复成窦性心律还是控制其心室率,华法林抗凝治疗,以减少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病、非心脏病及正常人.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是目前心律失常和电生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局灶性房性早搏的触发作用、局灶驱动源驱动心房的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Af的发生和维持[1],因此治疗方法有很大区别,24 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能为不同机制的Af提供一定的线索,为Af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观察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病、非心脏病及正常人。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是目前心律失常和电生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局灶性房性早搏的触发作用、局灶驱动源驱动心房的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Af的发生和维持[1],因此治疗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述抗心律失常新药多非力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为治疗心律失常提供新的手段。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多非力特是一种新的单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断心肌延迟整复钾电流,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效应。结论: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非力特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房性心律失常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抗心律失常药,并可用于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因心房纤颤于急诊就诊患者的房颤基础病因、房颤类型以及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为急诊心房颤动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2月因心房颤动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础病因和房颤类型的构成比、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状况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38例急诊就诊房颤患者中主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42.90%)、高血压(27.81%)、糖尿病(25.15%)、心脏风湿性瓣膜病(3.25%)、心功能不全(0.89%).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81例,患病率为24.2%.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P<0.05.P<0.01).本组患者中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的治疗率低,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抗凝治疗效果有关;在急诊心房颤动治疗中应注重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评估,合理选择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而脑卒中是其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发生脑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中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得到有效的抗凝治疗。且很多患者在抗凝期间发生脑卒中事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预后。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供患者选择,且短期服用NOAC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直流电复律是安全的。未来,NOAC能否将房颤患者的抗凝周期大大缩短,从而减少患者的脑卒中事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高,成人中,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生率增近一倍;55岁~64岁人群每年每千人口新增2~3例,而85~94岁人群每年每千人口新增35例。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快速心窦率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及心排血量下降,部分可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认为,房颤的治疗目的包括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栓塞事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Af)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Af发作除了导致常见的心悸、胸闷和乏力等症状外,其更大危害是诱发或加重心衰;促进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为探讨Af的病因分布特点,指导Af的治疗,对我院208例Af患者做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慢性Af除一小部分选择转律外,相当一部分要长期靠洋地黄控制心室率,特别是Af伴心衰是洋地黄最好的适应证。但Af伴室内差异性传导(SVAB)或室性早博(PVB)、Af伴房室传导阻滞(AVB)、预激综合征伴Af等,直接关系到洋地黄的  相似文献   

19.
问题:老年人心房颤动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吗? 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发生类型中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及期前收缩,居第3位.人群中Af的发生率是0.3%~0.4%,但随着年龄的增长,Af发生率呈直线上升.60岁以上者发病率达4%,75岁以上者发病率可高达10%以上,男性为女性2倍,60岁以上老年人如有器质性心脏病,则Af的发病率可高达40%.老年人的年发病率可达5.4%,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14倍,75 岁以上的AF患者约占AF总数的一半.约70%的Af患者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以往统计表明Af在瓣膜性疾病中发生率最高,居第1位,高血压及冠心病分别居第2位及第3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例老年性甲亢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甲亢控制后心律自行转复窦性,2例甲亢控制后仍有心房颤动,给予心律平及地高辛治疗后心律转复窦性,3例心绞痛病于甲亢控制后消失。结论:甲亢合并心房颤动,除抗心律失常外,应给予抗甲亢治疗心房颤动才易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