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影响及治疗机制。方法随机将78例SAP患者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及非乌司他丁治疗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7d后检测其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SAP患者TNF—α、IL-6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7d后两组SAP患者TNF—α、IL-6均降低(P〈0.05),但乌司他丁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SAP患者前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持续肺动脉灌注4℃低温含氧血混和乌司他丁以及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心脏手术及大血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组25例,对照组25例。CPB期间肺保护组经主肺动脉持续灌注4℃混和鸟司他丁的低温合氧血及给予间断肺通气;对照组常规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分别在麻醉诱导期、转流结束即刻、转流结束后6、12、24小时取桡动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结果:术后肺保护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后TNF—α、IL-6和IL-8水平开始升高,24小时仍高于术前(P〈0.01),但肺保护组TNF-α、IL-6、IL-8水平上升幅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经肺动脉持续灌注混和乌司他丁的低温含氧血及间断肺通气对CPB肺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东  孙振棣  吴宝强 《广西医学》2013,(12):1646-164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探讨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鸟司他丁10万U/d,连续7d。采用动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l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进行评分,同时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Cr)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1、3、5、7d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ld及7d后观察组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R、PCT、CRP、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XE察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IL-15、IL-8、TNF-α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载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闫振涛  单世胜 《当代医学》2010,16(27):6-6,5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TNF-α、IL-10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模型,分别在8h及24h两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NF-α、IL-10没有差异(P〉0.05),模型组中8h与24h血清中TNF-α、IL-10较之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中8h,24h血清中TNF-α较之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8h,24h血清中IL-10较之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通过调节TNF-α、IL-10在血清中的水平发挥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治疗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乌司他丁针剂2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次静滴1h,每8h1次,连续用药7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反应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后第1,4,7天的血清TNF-α、IL-1、IL-6的浓度,观察治疗过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例数、ICU的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天后,两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4天和第7天,观察组中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临床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齐飞波  徐航  王英刚 《当代医学》2009,15(7):122-123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价蛋白酶抑制剂对老年泌尿系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66例老年泌尿系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与对照组(C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U组给予乌司他丁针剂10万U静脉注射,q6h,持续6d。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120h进行APACHEII评分,测定血清TNF—α、TL-6和IL-8的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U组患者的TNF-α的血清浓度在24h内即明显下降,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U组患者IL-6、IL-8的浓度在治疗后也较C组下降明显,并在治疗后120h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老年泌尿系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可能与其降低老年泌尿系重症感染患者血中促炎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重危患者肝、肾功能保护作用,并观察乌司他丁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6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4例)和对照组(B组32例),A组予乌司他丁20万单位每4h1次,B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他治疗相同。第1,3,5d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检测结果 :治疗组AST、BUN、Cr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ALT虽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IL-1、IL-6水平均比治疗同时期对照组低(P〈0.01或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危重患者肝、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因子TNF、IL-1、IL-6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复苏(CPR)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7例CPR自主循环(ROSC)还真分为复苏失败组(A1)19例和存活出院组(A2)8例,22例死亡者做对照组(B),用ELISA法动态检测CPR时、24、48、72h、7d患者血清IL-4、IL-8、IL-10、IL-8水平变化。结果B组CPR时TNF-α含量高于A1组、A2组(P〈0.05),IL-1β、IL-4、IL-8、IL-10水平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复苏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病高于A2组(14/19,2/8,P〈0.05),ROSC 24h TNF-α水平高于其CPR时和A2组(P〈0.05),ROSC 48h TNF—α、IL-8水平达峰值,且高于A2组,IL-4、IL—10水平高于其CPR时(P〈0.05),与A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 72h TNF-α水平下降,IL-4高于A2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参与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选择时机干预其失衡,提高复苏存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痰热清注射液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痰热清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59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组(29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治疗7d前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IR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7d后痰热清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的动脉血气、SIR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痰热清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有降低(P〈0.05)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痰热清组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能降低血清TNF-α、IL-6、IL-8炎性因子的水平;能缓解炎性反应综合征的进展;能改善通气,缓解呼吸窘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乌司他丁针剂40万u/次静脉滴注,2次,d,连用5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72h、120h采外周血检测TNF—a、IL-6、IL-8、IL-10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72h及120h、对照组治疗后120h血清TNF—a、IL-6、IL-8均明显下降,IL-10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72h、120h血清TNF—a、IL-6、IL-8均明显下降,IL-10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120h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TNF-a、IL-6、IL-8水平,提高IL-10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急性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急性肺挫伤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ARDS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7 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减少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患儿,按照呼吸支持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28/29),对照组为75.86%(2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 d后,观察组氧合指数、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是(264±25)mm Hg(1 mm Hg=0.133 kPa)、(74.3±40.6)、(142.2±14.9)、(170.4±98.8)pg/mL,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pH、静脉血氧分压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 000 U,1次/d,连用3 d,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2天、第3天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和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乌司他丁治疗后呼吸频率(RR)、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O2/FiO2)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治疗急性肺损伤早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郑建  吕望  郑忠盛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2):111-11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参麦组(US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U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乌司他丁(6000U/kg),U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乌司他丁(6000U/kg)和参麦注射液(0.6ml/k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7天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U组和US组治疗后3和7天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下降,治疗后7天氧合指数升高(P<0.05);与U组比较,US组治疗后7天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下降,氧合指数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能进一步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轻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72例中、重度ACOP患者分为常压氧(NBO)治疗组32例及高压氧(HBO)治疗组4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患者于入院时即刻、24h.7d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OP入院时即刻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h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降至最低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中毒后IL—10水平减低(P〉0.05),24h后开始升高(P〈0.05),7d时明显升高(P〈0.01)。HBO组各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较NBO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TNF-α、IL-6、IL-8、IL-10参与ACOP的病理过程,HBO可减轻ACOP后的免疫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6.
张文勇 《河北医学》2010,16(7):813-81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对轻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7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d,两组患者TNF-α、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3、7d,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O.05),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O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N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改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0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以及Th1/Th2(TNF-α/IL-10)比值的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ABC-ELISA法检测6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0的水平、TNF-α/IL-10比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较,妊娠高血压组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TNF-α.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组IL-10水平随宿隋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其中妊娠高血压组无显著差异(P〉0.05);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IL-10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妊娠高血压组TNF-α/IL-10比值无显著差异护〉0.05);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TNF-α/IL-10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免疫失衡,细胞因子TNF-α和IL-10水平以及TNF-α/IL-10的平衡改变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对实验性ARDS时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在不同时间干预对兔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清TNF-α、IL-8及IL-10的影响及治疗ARDS的理论基础。方法:经耳缘静脉注射油酸复制兔ARDS模型,用放射免疫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TNF-α、IL-8及IL-10水平。结果:ARDS组兔血清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IL-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时间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后血清TNF-α、IL-8及IL-10均有不同的变化。结论:TNF-α、IL-8及IL-10在兔油酸型ARDS炎症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通过干预TNF-α、IL-8及IL-10分泌而减轻肺损伤。地塞米松干预时间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丹参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丹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40 ml/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疗程为15 d。采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应用心脏超声仪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统计学方法:两组间变量用t检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丹参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心功能于治疗前后有所改善,丹参组更加明显(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IL-2、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有效率为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8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明显降低AECOPD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升高IL-2含量,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