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5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和33例健康人免疫功能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明星升高(P<0.05),IgA、IgM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4个月后,各项免疫指标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小剂量阿斯匹林可调节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3.
检测了4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发现患者含量比正常对照组要明显增高(P<0.0001)。单用阿斯匹林40mg/d治疗患者,4个月后,测号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下降(P<0.001)。结果提示,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增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剂量阿斯匹林可明显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4.
阿斯匹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匹林(Aspirin ASA)作为血小板抑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有益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其应用剂量大小目前临床尚未达成共识。综合近年来有关研究资料,对ASA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剂量作一简要总结。 1 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增高,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因多种因素受到损伤后,血小板便在该处粘附聚集,同时释放出血栓素A_2(TXA_2),TXA_2是一种很强的缩血管物质不但使血管挛缩,还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而形成血栓。前列腺素I_2(PGI_2)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扩血管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的作用,可以抑制血栓形成。另外,血小板活化尚可通过释放血小板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增长并移行到内膜下层,引起结缔组织和内膜增生,促进粥样斑块形成。因此,血小板活化、TXXA_2-PGI_2平衡失调在冠状动脉痉挛、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及急性心肌梗塞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功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PAAP技术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30例健康老人,34例慢支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慢性组CD3与健康组接近,CD4显著降低,CD8升高,从而导致CD4/CD8比值降低。同时测定患者IgG、IgA,IgM均属正常范围。说明慢支组体液免疫功能正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处于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6.
铅对作业工人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检测了铅接触,铅吸收和中毒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发现各组IgG,IgM,T3,T4/T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铅中毒组最为显著,且T8亚群的相对增高。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探讨它在铅中毒诊断和恢复监护中的价值。本研究表明铅对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显的抑制作用,T细胞亚群中以具有诱导和辅助功能的细胞亚群受抑制最明显,T4,T4/T8等可倭为铅中毒的早期诊断和康复监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常规抗感染等支持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于危重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10—14d。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的活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IgM、C3显著升高(p〈0.05),其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显著(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参麦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在常规抗感染等西医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危重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4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8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7 d、14 d IgM、C3、CD3、CD4、NK细胞及14 d 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IgM:7 d时(1 130±640)mg/L比(870±520)mg/L,14 d时(1 460±780)mg/L比(900±630)mg/L;C3:7 d时(1.17±0.29)g/L比(0.92±0.46)g/L,14 d时(1.37±0.29)g/L比(0.98±0.31)g/L;CD3:7 d时0.612±0.148比0.572±0.182,14 d时0.691±0.132比0.586±0.169,CD4:7 d时0.214±0.066比0.191±0.074,14 d时0.296±0.077比0.219±0.069;CD4/CD8比值:7 d时1.06±0.87比0.87±0.56,14 d时1.10±0.77比0.90±0.62;NK细胞:7 d时0.124±0.062比0.106±0.056,14 d时0.160±0.076比0.101±0.064,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8、IgG、IgA、C4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危重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透析组(对照组)和高通量透析组(观察组),每组25例,治疗时间为12周。检测透析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IL-6、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回顾性总结32例老年患者服小剂量阿斯匹林胃镜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服阿斯匹林组胃镜显示急性胃粘膜损害发生率为5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5%(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服阿斯匹林组发生胃粘膜损害危险因素的概率是对照组的4.9倍。提示老年人服小剂量阿斯匹林依然存在着引起胃粘膜损害的副作用,并使其发生率和危险性增加。建议老年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而长期服小剂量阿斯匹林者,应定期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老年冠心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反应在老年冠心病(CHD)的发病机理及病程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定量测定了老年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L-2的水平,同时以APAAP技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把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与功能状态结合起来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CHD患者外周血PBMC中CD3^ 、CD4^ 及CD8^ 细胞的百分率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其中以CD8^ 细胞降低更为显著。IL-2产生水平在老年CHD组明显减低,其中以冠心病心力衰竭组降低更为显著。免疫调变剂消炎痛能显著增加老年CHD病人PBMC产生IL-2的能力。老年CHD病人CD4^ 细胞的百分率与PBMC产生IL-2的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免疫衰老及其它因素所致的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和数量的变化可能与CHD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心理行为干预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4 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时、术晨、术后 1d、4 d、7d抽取外周血测定 NK细胞活性、T辅助细胞 (CD4 + )、T抑制细胞 (CD8+ )、CD4 + / CD8+、免疫球蛋白。结果 :本组术后 1dNK细胞活性、CD4 + 、CD4 + / CD8+ 、Ig G、Ig 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P<0 .0 5 ) ,其中实验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 (P<0 .0 5 )。实验组术后 NK细胞活性、CD4 +、CD4 + / CD8+、Ig G、Ig M水平术后恢复较对照组快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减轻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危重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和补体水平,了解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观察20例ICU的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16分)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①危重症患者CD3、CD4、NK细胞活性和IgM、补体C3水平比健康者明显降低[(55.41±21.09)%与(73.93±5.77)%;(20.87±8.16)%与(39.04±4.24)%;(11.56±6.65)%与(16.94±4.55)%;(0.88±0.43)%与(1.32±0.50)%;(0.91±0.36)g/L与(1.31±0.44)g/L;均P<0.01];IgA水平升高[(3.02±1.23)g/L与(2.05±0.71)g/L,P<0.01];②白蛋白和CD4细胞活性APACHEⅡ评分≤25分患者明显高于APACHE Ⅱ评分>25分的患者[(26.99±3.98)g/L与(20.39±3.30)g/L;(25.38±6.05)%与(17.36±6.17)%;均P<0.05];③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细胞活性和白蛋白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负相关r=-0.476,P=0.0335;r=-0.6659,P=0.0014).结论 危重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外周血CD4细胞活性可以反映危重症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长期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日益广泛,而目前广泛的小剂量使用能否引起胃肠黏膜损伤尚有争议,我们观察了部分冠心病患者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一年前后胃十二指肠黏膜情况,探讨阿斯匹林与胃肠黏膜损伤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2006年我院门诊或住院冠心病患者75例,年龄45~78岁,平均56.7岁,其中男42例,女33例。之前无消化道疾病及服非甾体抗炎药史,服用阿斯匹林100mg/d。服药前和服药一年后进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姜铭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9,(4):194-195
[目的]探讨瑜珈与健美操运动对女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准备参加瑜珈和健美操运动的女性各20名,另选取健康女性2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健身运动前后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含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瑜珈组、健美操组在健身12周后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较对照组和本组健身前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瑜珈与健美操运动均可提高女性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抽取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并分别予PBS(对照组)及110.32μg/L、1100.32μg/L浓度的辛伐他汀温育12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表达逐步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参与了辛伐他汀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型肠内营养血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能组)和对照组(能全力组),每组各40例。均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血清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IgA、IgM、IgG)变化。结果两组在术后第1天CD3+、CD4+、CD8+、CD4+/CD8+免疫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术后第7天,实验组CD3+、CD4+、CD8+、CD4+/CD8+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在术后第7天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免疫型肠内营养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患者的抵抗力,在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普通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