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08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报告死亡6 725人,死亡率为657.26/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732.13,女性为580.87(P0.01)。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54.60/10万)、恶性肿瘤(192.93/10万)、呼吸系统疾病(109.07/10万)、损伤和外部中毒原因(60.11/10万)。[结论]寿光市2008年居民死亡率较高,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负担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 10编码进行分类对温州市居民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计算出生率、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用Spss13.0、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温州市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为各为559.11/10万(男女各为636.92/10万474.79/10万);前5位死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数的83.06%.潜在寿命损失前5位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先天异常,平均减寿率为12.51‰、7.20‰、2.59‰、2.12‰、1.22‰.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本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肿瘤和伤害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舟山市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特征,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5年舟山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资料分类整理,对2015年舟山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年舟山市居民死亡率为731.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5.66/10万;慢性病死亡率为592.68/10万;期望寿命为79.58岁。按照死亡率排序,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250.31/10万)、脑血管疾病(122.64/10万)、心脏病(114.53/10万)、呼吸系统疾病(94.93/10万)、损伤和中毒(51.83/10万)。按照减寿率排序,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16.47‰)、损伤和中毒(4.38‰)、脑血管病(2.33‰)、心脏病(1.65‰)和呼吸系统疾病(0.49‰)。结论慢性病是舟山市居民主要死因,依照减寿率排序现况,今后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期预防和筛查力度;同时还应针对儿童、老人及海员开展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率与死亡原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德惠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居民死亡5 709例,粗死亡率为605.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75.92/10万,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2.48岁。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720.77,女性为485.66;<1岁为1 515.84,1~4岁为72.64,5~9岁为11.25,10~19岁开始逐渐上升,60~69岁起迅速上升,≥80岁为18 202.21;循环系统疾病为339.20,恶性肿瘤为105.05,呼吸系统疾病为57.35。全部居民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消化系统疾病,男性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女性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各种死因的减寿率合计为52.50‰,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为15.35‰,恶性肿瘤为11.66‰,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为11.48‰,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为5.30‰,先天畸形和染色体异常为2.53‰。[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潍坊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潍坊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潍坊市居民死亡率为642.08/10万,标化率为553.47/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719.46/10万,女性为569.14/10万;0~4岁为138.60/10万,5~14岁为24.01/10万,15~44岁为86.13/10万,45~64岁为507.94/10万,≥65岁为4475.18/10万;最高的是高密市(729.24/10万)和寿光市(724.59/10万),最低的是奎文区(431.35/10万)和坊子区(521.27/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合计死亡数占全部死因死亡总数的91.24%。2011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8.37岁,男性为75.69岁,女性为81.23岁。各种死因累计减寿330 709人年,减寿率为37.85‰。减寿率最大的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潍坊市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病、损伤与中毒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2007年居民全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陆艳 《上海预防医学》2009,21(12):585-587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主要死因及疾病负担,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结果]2007年,苏州市居民年均死亡率为656.2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69/10万。5种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12.79/10万)、脑血管疾病(65.54/10万)、呼吸系统疾病(47.19/10万)、心脏病(39.41/10万)、损伤和中毒(35.34/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是苏州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祥云县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祥云县2011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祥云县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590.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96.1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4,P<0.001),男女性别比为1.47:1。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前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4.31%。祥云县年龄别死因有两个高峰:一个小高峰是0~1岁组,死亡率316.19/10万,另一个高峰是65岁以上的年龄组,死亡率5422.90/10万。[结论]祥云县居民以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为主要死因。其中损伤和中毒死亡已是祥云县的一个突出死亡原因,以交通事故死亡居首,是男性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7年徐州市区居民死因特征. [方法]死亡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对徐州市区居民2007年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7徐州市区总死亡率为596.34/10万,前五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 [结论]慢性病是徐州市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8年湖南省南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8年南县居民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资料. 方法收集南县2008年内居民死亡原因资料,按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2008年南县居民死亡率为5.81‰,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2.32‰),第二位是恶性肿瘤(1.52‰),损伤中毒死亡居第三位(0.44‰),第四位、第五位分别为呼吸系统(0,36‰)与消化系统疾病(0.23‰).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女恶性肿瘤死亡均以肺癌为最高. 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影响南县居民最重要的死因.建议开展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监测,建立医院门诊病例登记制度,以便及时分析发病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北省人群死亡特征和趋势,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疾病监测死因监测数据,采用Deathreg2005死因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8年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73‰、5.23‰,5.94‰;男性死亡高于女性。死亡顺位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各年度间各疾病死亡率有所变化,但区别不大。0~岁年龄组死亡率为761.08/10万,主要死因为围产期疾病的早产和窒息;1~1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21.02/10万,主要死因为损伤中毒;15~39岁年龄组死亡率为62.11/10万,主要死因是损伤中毒。40~6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564.35/10万,主要死因为肿瘤。6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为5560.87/10万,第一位死因是脑血管病。结论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是造成湖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是慢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8年永定县居民死因状况,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永定县全人群死因材料,用疾病监测年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永定县居民标化死亡率4.7‰,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和心血管疾病,占全死因的89.1%;各主要死因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恶性肿瘤、损伤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2008年永定县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中毒的死亡比例占居民死因的90%以上,恶性肿瘤居居民死因首位,各主要死因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分析导致居民死亡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市城阳区居民2007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城阳区居民总死亡率为6.13‰,其中男性为6.99‰,女性为5.30‰;婴儿死亡率为2.69‰,新生儿死亡率为1.45‰,1~4岁为0.50‰,5~9岁为0.17‰,10~19岁为0.35‰,20~39岁为0.74‰,40~59岁为3.88‰,60岁及以上为34.36‰。全部居民、男性、女性的前4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平均减寿年数的前4位死因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先天畸形、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减寿年数居前4位的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病、脑血管病。[结论]2007年城阳区居民死亡率处于青岛市一般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李沧区居民的死亡谱及各种死因的减寿情况,为有效开展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李沧区合计死亡1 814人,总死亡率为600.71/10万,其中男性为704.59/10万,女性为498.16/10万。居民的前5位死亡,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居民减寿率最高的前3种死因,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脏病。[结论]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是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我国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分类标准(卫统29-2报表)对云南省思茅区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死因分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思茅区报告死亡总数1 911例,粗死亡率为6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3.76/10万,男性(689.94/10万)高于女性(491.8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73.89%(1 412/1 91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2.99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可提高20.93岁。去心脏病、去恶性肿瘤、去脑血管病、去呼吸系统疾病、去损伤和中毒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分别提高2.67、2.38、1.89、1.16和1.37岁。主要死因减寿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7.32‰、16.00‰、9.76‰、7.49‰和3.80‰,男性减寿顺位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首位减寿死因是恶性肿瘤。结论思茅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应根据思茅区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偃师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河南省偃师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偃师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90.37/10万,标化死亡率764.82/10万,稍低于全省居民平均死亡水平(标化死亡率773.9/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87.92%;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脏病死亡的第1位,占53.06%;食管癌和胃癌为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两位,分别占25.03%和22.74%;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居损伤与中毒死亡第1位,占22.39%。结论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是危害偃师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仍是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同时,政府应把损伤与中毒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2011年居民死亡资料,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治效果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eath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居民的粗死亡率、分性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等统计指标。利用SPSS 13.0软件计算不同性别间死亡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结果 2011年张家港市居民粗死亡率为693.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1.69/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婴儿死亡率为3.68‰,新生儿死亡率为2.39‰;平均期望寿命为81.34岁;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其他疾病、精神障碍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共占全部死因的95.85%,其中男性前3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前3位死因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损伤和中毒。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损伤和中毒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将以上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居民疾病与伤害死亡情况,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信息。[方法]对庄河市2007年居民疾病与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庄河市居民死亡率为6.07‰,其中男性为6.77‰,女性为5.36‰居民死亡的前5位原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结论]庄河市属恶性肿瘤高发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死因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2年的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分类,使用Death Reg 2005死因统计软件、Excel、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瓯海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50.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0.02/10万,男性死亡率197.48/10万,女性死亡率101.93/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食管癌。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因不同,且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恶性肿瘤死因减寿年数为14 634.5人年,平均减寿年数为8.01年/人,减寿率为12.05‰。[结论]恶性肿瘤是温州市瓯海区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常熟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减寿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死因专用统计软件Death Reg2005、SPSS 13.0和Excel 2010软件,对2010-2014年常熟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等。结果 2010-2014年常熟市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791.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3.29/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51.8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733.44/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8,P0.01)。2010-2014年常熟市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220.54/10万)、脑血管病(146.16/10万)、呼吸系统疾病(126.72/10万)、心脏病(114.69/10万)、损伤和中毒(60.26/10万)。对常熟市居民寿命损失影响最大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10.64‰)、损伤和中毒(5.95‰)、心脏病(2.05‰)、脑血管病(1.83‰)和呼吸系统疾病(0.65‰)。全死因WYPLL为88 870人年,AWYPLL为12.18人年,AWYPLL前5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心脏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损伤和中毒是造成常熟市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4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方法 用ICD-10进行死因编码和分类,用Ex-cel 2003、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计算各类人群的死亡率、构成比、减寿年数和减寿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标化率.结果 2014年蕉城区居民死亡率631.70/10万,标化率389.51/10万,婴儿死亡率10.3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5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和主要死因不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7.9%,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损伤中毒;减寿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围生期病、心脏病和先天异常.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蕉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和损伤中毒对居民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的危害程度超过其他疾病,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