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薹别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全腹扫查,重点检查脐周及右下腹区域肠系膜有无肿大淋巴结,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目、回声及血流分布等.结果 35例志儿均在腹腔内肠间隙前,中、后方探及肿大肠系膜淋巴结,且多位于右中下腹,在肿大淋巴结内均有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超声对少儿腹腔内结构层次显示清晰,对肿大的淋巴结定位定性准确,并能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6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全腹探查,观察淋巴结的声像学特点及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肿大淋巴结均为多发,纵横比>2,大部分于右下腹探及,治疗后淋巴结数目减少,体积缩小。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小儿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并能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方法: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50例,使用百盛CLASS C和飞利浦H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4~13MHz,常规全腹进行筛查式扫查,后采用高频线阵探头观察淋巴结分布部位、大小、数目等二维图像,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淋巴结内部及周围的血流情况。结果:肠系膜淋巴结都有不同程度肿大,位于右下腹80例、右中上腹50例、左上腹15例、左下腹5例。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呈椭圆形,长径/短径值均≥2,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质均匀性增厚,呈低回声,包绕高回声髓质,皮髓质分界清晰。肿大淋巴结未见融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多数肿大淋巴结皮髓质内血流增多。结论:高频彩超可清晰地显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分布情况,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5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情况,并对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组53例腹腔发现肿大淋巴结,淋巴结长径48例〉1.0cm,形态规则,L/S〉2,CDF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内血供情况。肿大淋巴结分布以脐周、右下腹为主。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治疗后复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反复腹痛,部分伴呕吐、发热、腹泻,经儿科医师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炎的患儿行高频超声检查。详细记录淋巴结回声以及出现部位、数目、大小,并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淋巴结内部血流状况。结果:150例患儿腹腔内均可探及3枚以上淋巴回声,呈多个或簇状分布,纵径:1.0~2.7、横径:0.5~1.3,纵横比≥2.0。CDFI: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呈淋巴门型或无血流型,为低速低阻型,RI:<0.7,经对症及抗炎治疗后复查,肿大淋巴结较前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作为一种经济、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秀文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37-1238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腹痛小儿肠系膜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长短轴比值(L/S)及彩色血流参数值。结果所有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肿大淋巴结形态规整,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L/S〉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流信号增多,动脉频谱呈低速高阻,经临床治疗后复查疗效显著。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时为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梁香红 《中外医疗》2011,30(1):169-169
目的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探头对136例腹痛患儿行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结果 87%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有不同程度增大,肿大的淋巴结髓质增宽,回声增强,皮质回声减弱。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增多,呈低速低阻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影像检查中实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AM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有无淋巴结肿大,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血流及纵横比值.结果 显示的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单纯回盲部83例.单纯脐周36例,混合出现者15例,其他部位31例.高频彩色多普勒(CDFI)于肿大淋巴结内探及血流信号增多,阻力指数(RI)>0.6.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其合并症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在我室用高频超声检查发现,后经临床抗炎治疗复查,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3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其合并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单纯肠系膜淋巴结炎205例,肠炎或阑尾炎伴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56例,肠套叠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9例。结论小儿腹壁较薄,高频彩超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小儿腹腔内部层次结构,大血管、肠管的蠕动及肠系膜上肿大的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分布情况,并能同时发现阑尾炎、肠套叠等病变,为临床治疗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加压动态观察12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10~15天超声复查,观察治疗前后淋巴结的超声变化。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部见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后10~15天复查肿大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变化非常显著。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二维超声高频探头,动态检查诊断37例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抗感染治疗后10~15天超声复查,观察治疗前后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部见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后10~15天复查肿大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高频超声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影像特点,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3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表现。结果:本组病例特征性超声表现为:患者脐周及右侧回肠末端处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呈低回声结节,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多发或成簇存在,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被膜呈较高而细的回声带,内部皮、髓质界限欠清晰,回声较低。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临床诊断、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声像图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6例。结果:56例患儿在脐周发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形态多为椭圆形,边界清晰,呈低回声,皮髓质结构显示清晰,L/S〉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50~0.65。经过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的症状缓解,10 d后复查超声显示,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长、短径(mm)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淋巴结长短径比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12.364、15.342、3.475、2.364,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无创、经济、简便、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可以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朱宏玲 《当代医学》2014,(30):152-153
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准确性,总结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超声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江西省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5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进行诊断。结果本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3%,漏诊率为5.7%;所有患儿均为回盲部和(或)脐周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多呈散在、串珠状分布,边缘光滑完整,结构似肾形,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围皮质为均匀的低回声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用于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准确率高,漏诊率较低,超声图像特征明显,易于辨别。可见,高频超声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不明原因间断性腹痛患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多切面探查其腹腔淋巴结肿大及分布情况。结果:60例中有51例腹痛患儿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大,并大多分布于脐周及右下腹,且多呈簇状分布。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因其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可成为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高频探头,探头频率7~12 MHz观察50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淋巴结肿大及分布情况,并对部分病例进行跟踪随访。结果腹腔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标准,长径>5 mm为肿大。50例患儿均在右下腹腔内查出数个至数十个肿大的淋巴结,其中5例合并左侧腹腔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及鉴别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运用二维超声高频探头加压动态检查诊断15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10—15d超声复查。观察治疗前后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部见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后10—15d复查肿大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董峥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23-1424
目的探讨彩色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 78例因腹痛来我科就诊的患儿,对其腹部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肿大淋巴结及肿大者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纵横比及彩色血流情况等,并在治疗后及时复查,比较治疗前后肿大淋巴结的各方面变化。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超声检查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发,分布在肠管周围,以右下腹为著。结论高频超声在快速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有着较高的价值,且对其治疗后的随访有很大帮助,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拟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8例,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高频探头检查,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以及分布部位、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78例患儿中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72例,排除6例;经临床治疗后,72例中超声复查淋巴结完全消失65例,淋巴结减小7例.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方法简便,诊断率高,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解逸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484-148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提高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经临床诊疗已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腹部进行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多呈散在性分布,以脐周及右中下腹为主。CDFI:示淋巴结内及周边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是临床进行正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