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施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再对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肝硬化、ALT、AST、ALP、GGT、AFP、肝炎、肿瘤肝叶分布、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数目、卫星病灶、包膜状况、局部肝被膜受侵犯、脉管癌栓、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进行分析.术后每3个月于门诊复查血清AFP和肝脏B超,每6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对复发可疑患者进一步行腹部CT扫描和(或)DSA检查以证实.如有必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到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以月为单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93% (13/164),胆管细胞癌为15.00%(9/60),混合型肝癌为8.33% (1/12);21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部位:肝十二指肠韧带10例,肝蒂6例,胰腺后4例,多个部位转移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ALP、肝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 =3.386,4.064,2.857,22.988,4.0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33,1.592,2.032,4.086,95%可信区间:1.008 ~2.331,1.019 ~2.489,1.214 ~3.399,1.996~8.36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无失访,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随访率为89.67%(191/213),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1~ 117个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2个月(1.0 ~49.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7.6个月(3.0 ~49.0个月)、2.8个月(1.0 ~6.0个月)和3.5个月(3.5 ~3.5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2.7个月(1.0 ~117.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60.6个月(1.0 ~ 117.0个月)、37.9个月(4.0 ~39.0个月)、25.2个月(3.0~36.0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生存情况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x2=71.89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3种不同类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34,P <0.05);分别与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比较,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更具优势(x2=16.144,6.000,P<0.05),而胆管细胞癌患者与混合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0,P>0.05).结论 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与肿瘤肝叶分布、卫星病灶、局部肝被膜受侵犯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不同病理类型肝癌患者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9例患者病理检查前均误诊为其他肝脏疾病。19例患者中,男8例(42.1%),女11例(57.9%),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47岁。10例(52.6%)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9例(47.4%)出现LDH升高,12例(63.1%)出现A/G倒置。17例手术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50.8个月,95%CI:32.0~69.5,术后化疗与否生存时间有明显差异(P=0.048,0.1)。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临床误诊率高,确诊赖以病理学检查,发病可能与HBV感染有关,术后辅以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青年(诊断年龄40岁,398例)和老年(诊断年龄60~70岁,398例)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通过术后随访了解病人的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存活率,采用Log-rank检验与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青年组病人肿瘤家族史比例高(P0.001),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P=0.015),更倾向接受新辅助治疗(P0.001),血清白蛋白高(P0.001),术前贫血比例高(P=0.017),而术前癌胚抗原(CEA)阳性率及体重指数(BMI)较低(P值均0.001)。术后病理,青年组病人肿瘤体积较大(P0.001),浸润型肿瘤比例高(P=0.023),分化程度较低(P=0.003)且黏液腺癌的比例大(P0.001)。青年组与老年组的3年存活率分别为85.5%与85.6%。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均显示青年组与老年组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HR=10.85,95%CI 4.698~25.050,P0.001)及脉管癌栓阳性(HR=4.283,95%CI 1.956~9.378,P0.001)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存在差异,但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Ⅳ期及脉管癌栓阳性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 phataseandtensinhomologydeletedonchromosometen ,PTEN)是Li和Sun[1] 发现的同时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我们通过研究PTE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揭示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原发性肝癌组4 3例,为1996~2 0 0 2年在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按UICC的TNM分期标准:Ⅰ期1例,Ⅱ期16例,ⅢA期2 2例,ⅢB期3例,Ⅳ期1例。其中2 9例获得随访,作生存分析。肝硬化组2 1例,正常肝脏组16例作为对照。2 .试剂:小鼠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UGC)的TNM分期和治疗时机对其预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肝胆外科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0例UG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70例UGC患者的术前诊断包括胆囊结石68例(97.2%),胆囊息肉1例(1.4%),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1.4%);TNM分期:0期2例(2.9%),Ⅰ期9例(12.9%),Ⅱ期50例(71.4%),Ⅲa期6例(8.6%),Ⅲb期1例(1.4%),Ⅳa期1例(1.4%),Ⅳb期1例(1.4%);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发现UGC 55例(78.6%),经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UGC、行二次手术15例(11.4%)。术后66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2~79个月,中位数为28个月。患者的总体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70.7%及53.7%。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期和Ⅰ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最好,Ⅲ+Ⅳ期患者最差。术中发现UGC并行同期手术患者与术后发现UGC、行二次手术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UGC以Ⅱ期为主,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分期,手术流程并不影响UG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MB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分析其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6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诊断为PMBC的9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以及其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1临床病理学特征:本组94例PMBC患者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同期乳腺癌的1.48%(94/6 330),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45岁(29~85岁),中位病程为90 d(5~2 920 d),有63.83%的患者(60/94)尚未绝经;98.94%的患者为单侧PMBC(93/94),1.06%的患者为同时双侧PMBC(1/94),共计95个病灶。有85.29%(58/68)的病灶T分期为T1+T2期,有82.80%(77/93)的病灶未出现淋巴结转移,1.05%(1/95)的病灶就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92.54%的病灶(62/67)处于Ⅰ+Ⅱ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HER-2/neu)阳性的病灶分别占84.34%(70/83)、74.70%(62/83)和20.25%(16/79);保乳率为6.32%(6/95)。2术前诊断:单纯乳腺X片、单纯彩超检查及乳腺X线+彩超检查的恶性肿块检出率分别为60.87%(14/23)、83.33%(40/48)及100%(18/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3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术后76例患者获访,随访率为80.85%,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19~188个月)。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1例患者死亡。获访患者的5年及10年总生存率均为98.50%,5年及10年无复发生存率均为95.80%。T1期患者均无淋巴结累及,随访中未曾出现复发、转移或者死亡。生存分析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程、肿瘤T分期、TNM分期及HER-2/neu基因表达情况均是无复发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0)。结论本组PMBC患者较欧美国家有发病年龄较小、绝经前患者居多、HER-2/neu表达阳性率更高、保乳率低及早期转移的趋势。PMBC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病程、肿瘤T分期、TNM分期及HER-2/neu表达情况是其无复发生存的影响因素;乳腺X线联合超声检查可提高PMBC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无保乳禁忌的患者可推荐行保乳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胰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微小RNA(miRNA)预测模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https://cancergenome.nih.gov/)自建库起至2017年9月171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3例,女78例;中位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35~88岁。171例患者中,64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171例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123例和测试集48例。训练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预测模型效能。从GEO基因公共表达数据库中下载包含9对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的miRNA测序数据的数据集GSE41372,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中筛选出候选差异表达miRNA,基于训练集患者信息,进行LASSO-COX回归分析,从候选差异表达miRNA中筛选出与生存相关miRNA,将其拟合成一个相对精简的预后相关miRNA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对构建的预后相关miRNA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以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准确性,以一致性指数(C-index值)评价模型效能。观察指标:(1)患者生存情况。(2)差异表达miRNA筛选结果。(3)预后相关miRNA模型的构建。(4)预后相关miRNA模型的验证。(5)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比较。(6)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7)预后相关miRNA模型与第8版TNM分期预测效能的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采用计数资料相关性分析,挖掘预后相关miRNA模型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X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判断相关性,结果以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表示,风险比<1时,证明该因素为保护因素;风险比>1时,证明该因素为危险因素;风险比=1时,说明对生存无明显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患者生存情况:123例训练集患者随访时间为31~2141 d,中位随访时间为449 d,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6.67%、8.06%。48例测试集患者随访时间为41~2182 d,中位随访时间为457 d,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5.63%、9.68%。两组患者3、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0.068,P>0.05)。(2)差异表达miRNA筛选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102个候选差异表达miRNA,其中63个miRNA在癌组织中上调,39个miRNA在癌组织中下调。(3)预后相关miRNA模型的构建:在102个候选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5个与生存相关的miRNA。名称分别为miR-21、miR-125a-5p、miR-744、miR-374b、miR-664,差异表达模式(癌组织对比癌旁组织)分别为升高、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差异表达倍数分别为4.00、3.43、3.85、2.62、2.35倍。由5个与生存相关miRNA构建的预后表达方程=0.454×miR-21表达量-0.492×miR-125a-5p表达量-0.49×miR-744表达量-0.419×miR-374b表达量-0.036×miR-664表达量。(4)预后相关miRNA模型的验证: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后相关miRNA模型C-index值分别为0.643和0.642。(5)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比较:COX分析结果显示,预后相关miRNA模型与肿瘤病理学T分期和肿瘤位置具有相关性(Z=45.481,χ2=10.176,P<0.05)。(6)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为肿瘤病理学N分期、接受放射治疗、接受分子靶向治疗、预后相关miRNA模型评分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471,0.290,0.172,2.001,95%可信区间为1.012~6.032,0.101~0.833,0.082~0.364,1.371~2.92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分子靶向治疗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261,95%可信区间为0.116~0.588,P<0.05);预后相关miRNA模型评分≥1.16分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608,95%可信区间为1.091~2.369,P<0.05)。(7)预后相关miRNA模型与第8版TNM分期预测效能的比较:在训练集中,预后相关miRNA模型对胰腺癌患者3、5年生存时间预测概率与第8版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71,-1.867,P<0.05)。预后相关miRNA模型与第8版TNM分期AUC分别为0.797、0.935与0.737、0.703,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22~0.972、0.828~1.042与0.571~0.904、0.456~0.951;C-index值分别为0.643与0.534。在测试集中,预后相关miRNA模型对胰腺癌患者3、5年生存时间预测概率与第8版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29,-1.923,P<0.05)。预后相关miRNA模型与第8版TNM分期AUC分别为0.750、0.873与0.721、0.703,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53~0.948、0.720~1.025与0.553~0.889、0.456~0.950;C-index值分别为0.642与0.544。结论基于5个与胰腺癌生存相关miRNA构建可用于胰腺癌患者生存预测的预后相关miRNA模型。该模型可与现有TNM分期系统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形成互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准确的生存时间预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状况及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的影响,为疾病的预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67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分析3种病理类型的肝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567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者占92.9%(527/567),胆管细胞癌者占4.6% (26/567),混合型肝癌者占2.5%(14/567).肝细胞癌患者中位累积生存时间为48个月,明显长于胆管细胞癌患者的19个月和混合型肝癌患者的14个月,肝细胞癌患者累积生存情况明显优于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Log-rank值为4.354,8.847,P<0.05);肝细胞癌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6个月,明显长于胆管细胞癌患者的9个月和混合型肝癌患者的9个月,肝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情况明显优于胆管癌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Log-rank值为6.479,7.708,P<0.05).肝细胞癌患者的1年肿瘤复发率为28.8%(152/527),显著低于胆管细胞癌患者的57.7%(15/26)和混合型肝癌患者的9/14(F=17.046,P<0.05).胆管细胞癌患者未发现血管癌栓,但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19.2%(5/26),显著高于肝细胞癌患者的2.8% (15/5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82,P<0.05).AFP、TNM分期、肿瘤直径、病灶数目、肿瘤侵犯肝被膜、卫星灶、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因素(x2 =8.648,118.786,59.548,7.639,13.200,43.842,15.540,P<0.05);血管癌栓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的因素(x2=70.446,6.230,P<0.05).肝癌患者TNM分期、肿瘤直径、卫星灶、血管癌栓是影响3种病理类型肝癌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420,1.050,1.513,1.899,P<0.05);TNM分期、肿瘤直径和血管癌栓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432,1.888,1.052,P<0.05);TNM分期和肿瘤直径是影响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473,1.503,P<0.05).结论 虽然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两种病理类型仅占原发性肝癌的少数,但与肝细胞癌患者比较,肝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5年6月50例大肝癌患者,行PACE联合RFA治疗,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指标,随访4~60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期结束(2015年6月),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TACE联合RFA治疗后,患者AFP明显下降,肿瘤组织直径减小,至随访结束,随访4~60个月,平均(42.22±16.77)月,完全缓解10例(20%),部分缓解2例(4%),疾病进展4例(8%),死亡34例(68%)。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期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62.0%、32.0%。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直径5 cm的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肺腺鳞癌(AS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A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ASC患者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果该研究共有205例ASC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45例(70.7%),女性60例(29.3%);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60.7±9.7)岁。N0、N1和N2期(N0 vs N1,P=0.031;N1 vs N2,P=0.037)之间以及Ⅰ、Ⅱ和ⅢA期(ⅠvsⅡ,P=0.021;ⅡvsⅢA,P=0.007)患者之间预后均有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T分期(P=0.011)、TNM分期(P0.001)以及辅助化疗(P=0.008)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而TNM分期(P0.001)和辅助化疗(P=0.005)是预测相应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ASC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T分期和TNM分期有关;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ASC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肝移植术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29例PHC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理特征、围手术期效果和临床结局。对随访资料采用寿命表及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差异变量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影响PHC肝移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29例PHC患者中采取经典原位肝移植25例,背驮肝移植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失访3例,7例死于复发,生存时间为676.5(26~1 188)d,生存率为73.1%(19/2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P=0.018,95%CI:1.758~361.593)及淋巴结转移(P=0.003,95%CI:0.019~0.438)是影响26例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病理分级每升高1级,其预后风险降低0.092倍,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风险升高25.216倍。 结论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HC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判断PHC肝移植预后,需要考虑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5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提取行肝移植术的3 447例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有否MVI分为MVI组(376例)和无MVI组(3 071例)。分析比较两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包括术后1、3、5年总生存率(OS)及肝癌特异生存率(LCSS)。纳入两组受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人种、病理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VI,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预测受者预后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准确度。结果  无MVI组受者术后1、3、5年OS和LCSS分别为93.5%、82.1%、75.3%和98.3%、93.8%、90.7%,明显高于MVI组的88.8%、72.1%、68.4%和95.3%、83.1%、80.4%(均为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以及MVI均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OS与L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624(0.602~0.648)。结论  MVI是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受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可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2335例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我院建立的胃癌数据库资料,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2335例胃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男性患者占81.0%,女性19.0%;男女之比4.3:1.0。50岁以下患者占22.8%,50岁以上者占77.2%。早期胃癌275例,占11.8%;其余88.2%均为进展期胃癌。72.8%的患者肿瘤直径超过4cm,69.6%的患者其肿瘤呈低分化。1690例(72.4%)患者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余为姑息性切除或探查;术后予以综合治疗者1538例(65.9%)。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9%、45.3%和40.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胃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手术方式(P〈0.01)、TNM分期(P〈0.01)和综合治疗(P〈0.01)。结论手术根治程度、肿瘤TNM分期和综合治疗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重要因素,早期手术和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胃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中国分期、UICC/AJCC的TNM分期及意大利肿瘤计划(CLIP)3个不同分期系统对晚期肝癌肝切除患者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伴浸润转移的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照中国分期、TNM分期和CLIP评分系统进行分期或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3个分期系统对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5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8例,女7例;中位年龄47岁;总体中位生存期7个月。中国分期:ⅡB期25例,SA期30例;TNM分期:SA期39例,SB期5例,ⅣA期7例,ⅣB期4例;CLIP评分:0~1分16例,2~3分26例,≥4分13例。Log-rank检验提示,不同中国分期间及不同TNM分期间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CLIP评分间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ROC曲线结果提示,在预测伴浸润转移的肝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敏感性,中国分期优于TNM分期,TNM分期优于CLIP评分。结论从本组有限的数据初步得出,在3个分期系统中,中国分期对伴浸润转移的肝癌肝切除患者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最好,可考虑将其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生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synCRLM)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 172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 946例,女1 226例;年龄为(63±12)岁,年龄范围为21~97岁。观察指标:(1)一般资料分析。(2)临床...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present evidence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the Japanese Tumor-Node-Metastasis (TNM) staging system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to compare its discriminatory ability and predictive power with those of Vauthey's simplified staging, which was adopted as the TNM staging system of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UICC). SUMMARY BACKGROUND DATA: Among many staging system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Japanese TNM staging system and the AJCC/UICC staging system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a survival analysis of surgical patients. These 2 staging systems have not been compared in large series. METHODS: The Liver Cancer Study Group of Japan (LCSGJ)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clinicopathologic data of 63,736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from 1995 to 2001. Among them, 13,772 patients received curative hepatic resection. Based on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es, the Japanese TNM stag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The accuracy of the Japanese TNM stag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patient survival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AJCC/UICC staging system using the cross-validation method. RESULTS: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relative risk;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ere vascular or bile duct invasion (1.36;1.29-1.43), liver cirrhosis (1.26;1.20-1.32), diameter (< or =2 cm or >2 cm) (1.21;1.14-1.28), alpha-fetoprotein (1.20;1.15-1.25), single/multiple (1.18;1.12-1.23), liver damage (1.15;1.10-1.20), hepatic involvement (1.14;1.09-1.19), histologic differentiation (1.14;1.08-1.20), gross classification (1.13;1.08-1.18), and esophageal varices (1.07;1.02-1.13). Based on these results, 3 criteria (vascular or bile duct invasion, diameter, and single/multiple) were selected. Patients with none of these 3 factors were considered T1, and those with 1, 2, and 3 factors were T2, T3, and T4,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patients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for T1, T2, T3, and T4 were 2078, 70%; 6853, 58%; 3021, 41%; and 582, 24% (P < 0.0001),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for the AJCC-T were 8457, 61% in T1, 2888, 46% in T2, and 1189, 30% in T3 (P < 0.0001). While both the LCSGJ-T and the AJCC-T had good discriminating ability, the former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P = 0.0007).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CSG stage. While both staging systems allow for the clear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into prognostic groups, the LCSGJ staging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for stratifying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HCC.  相似文献   

18.
1031例胃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031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早期胃癌95例(9.2%);其余均为进展期胃癌(90.8%)。胃切除980例(95.1%),其中根治性切除874例(84.8%),姑息性切除106例(10.3%),其余51例(4.9%)行胃空肠吻合或探查手术。本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2%、58.0%和48.2%。ⅠA、ⅠB、Ⅱ、ⅢA、ⅢB、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65.1%、52.3%、41.4%、16.5%和10.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肿瘤大小(P〈0.01)、血清白蛋白(P〈0.05)、手术根治度(P〈0.05)、TNM分期(P〈0.01)和综合治疗(P〈0.01)。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最有效手段。以手术为中心、施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大小、血清白蛋白水平和TNM分期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Fang Y  Ji Y  Lou WH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4):330-334
目的 通过检测胰腺导管腺癌标本中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表达水平,探讨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DP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5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肿瘤中DPD的表达情况.156例病例中,男性89例,女性67例,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55岁.结果 本组患者的D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