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11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加强责任制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指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及患者心功能。结果加强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出诊时间、院外急救时间及患者入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转运及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功能良好率为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可有效提高AMI患者院前急救效率,提高急救成功率,应用效果显著,并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保障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改良流程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11月改良流程管理以前的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护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49.38±18.26)s、急救时间为(19.37±5.36)min、入院时间为(2.57±0.31)h,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93.51±32.40)s、急救时间为(41.39±6.28)min、入院时间为(3.14±0.42)h,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转运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病死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抢救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和急救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诊断率以及转运成功率能够获得较大提升,病死率显著降低,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试验组患者按照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和预后。结果 试验组患者从急诊接诊到首份心电图完成的时间、AMI确诊的时间、导管室激活的时间、实施球囊扩张治疗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缩短医护人员实施各项急救措施的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之后进行常规救治,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比较两组的出诊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接诊3周后随访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93.8±31.2)s,急救时间(39.7±7.1)min,入院时间(2.95±0.38)h,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8.81%,急救诊断率97.62%,转运成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周后的复发率4.76%和并发症发生率10.71%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间隙护理模式在儿科急诊危急重症患儿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急诊危急重症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无间隙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抢救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心率及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间隙护理模式可提高儿科急诊危急重症患儿的急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生理应激程度,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准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00 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研究 组采用精准优化急诊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的出诊时间、首次 心电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介入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 ST 段回落、 Q 波消失、胸疼缓解、心肌酶谱回落、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 精准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可以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治疗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个性化护理;选择2010年9月~2011年8月接诊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和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对冠心病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纳入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后, 试验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急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急救时间, 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护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急救护理流程将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急诊出车接诊的135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接受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出诊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流程优化对AMI患者救护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缩短治疗开始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急救时间差异及治疗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LVEF、LVEDV、LVFS等心功能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F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LVEDV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院内AMI复发率为6.38%,较对照组的21.28%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院内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率为10.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P0.05)。结论给予AMI患者全程优化护理能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挽救患者缺血心肌,最大限度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急诊内科收治的240例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3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急诊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措施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再发AMI以及再次PCI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优化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院内复发率,属于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MDT)的急救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2019年1—12月收治的10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MDT的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抢救结果和家属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介入时间为(8.4±5.8)min,急诊停留时间为(15.0±4.3)min,术前准备时间为(10.4±3.2)min,低于对照组的(14.1±6.7)、(19.7±4.1)、(13.6±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0.7%vs.73.2%)、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4%vs.17.0%)、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vs.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40.8±3.6)vs.(37.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DT的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6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3例,常规急救护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干预组(53例,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急诊外科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入的行清创缝合术的患者116例,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3~8月)和观察组(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VAS评分及心率、收缩压、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麻醉消除后3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收缩压、心率水平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心率及血压平稳,缩短手术时间,降低VAS评分,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抢救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4.17%、95.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77.08%(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抢救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且院内 AMI 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满意率、总满意度分别为50.00%、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8%、82.25%( 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实施全局式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老年脑卒中患者52例,依照随机对照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5例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27例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死率为7.4%、伤残率为29.6%,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16.0%、伤残率52.0%(P0.05);实验组接受院前急救及医院专业救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早期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与伤残率,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施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的AMI病人158例,按入院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由医护人员出车接诊,实施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72例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未接受专业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对比两组发病至抢救时间以及溶栓与住院时间,统计两组血栓再通率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抢救时间(24.25min±12.62min)、溶栓时间(1.62d±0.83d)与住院时间(9.57d±4.48d)均短于对照组(45.14min±16.45min,4.03d±1.68d,18.65d±5.79d)(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9.07%)高于对照组(58.33%)(P0.05),病死率(6.98%)低于对照组(18.06%)(P0.05)。[结论]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能够缩短AMI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