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金华市范围内新发现的178例HIV感染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了解其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为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178份抗凝全血样本进行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178例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76.06±212.37)个/μl,其中≤200个/μl的占21.9%,201个/μl~350个/μl的占27.5%,351个/μl~500个/μl的占28.1%,500个/μl的占22.5%。CD4~+/CD8~+比值平均为0.31±0.19,CD4~+/CD8~+比值1的仅2例,CD4~+/CD8~+比值0.5的占87.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均数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华市可随访到的77.5%的HIV感染者符合治疗标准,需要监测疾病过程并及时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传播途径和发现时间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绝对计数法,对江苏省部分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212例HIV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371.50(271.25,517.75)/μL;527例AIDS患者中,治疗前中位数为165.00(68.00,229.00)/μL;治疗后中位数为278.00(176.00,386.00)/μ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71,P0.05)。不同发现时间AIDS患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05),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5);不同发现时间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7,P0.05)。不同传播途径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HIV感染者中经同性传播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经异性传播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P0.05)。结论应加强AIDS抗病毒治疗者的免疫学监测,及对同性传播人群的关注和有效干预,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海省2013-2015年新发现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为全省HIV/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s,AIDS)病例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检测对象的抗凝全血样本进行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使用Excel 200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641例新发现艾滋病抗体阳性者中,男性占85.5%,女性占14.5%,18~45岁的青壮年为占79.6%;检测对象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62.3±200.5)个/μl,其中≤350个/μl的占52.3%。CD4~+/CD8~+比值平均为(0.38±0.28),CD4~+/CD8~+比值0.5的占77.8%;30岁及以下年龄段对象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最高,达(409.3±211.7)个/μl,不同年龄段检测对象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及其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χ~2=38.5,P0.01);结论青海省2013-2015年新发现的HIV抗体阳性者的机体免疫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有相当比例的人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亟需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以最大限度地及早发现和治疗HIV/AIDS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泰州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新发现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HIV/AIDS病例进行随访;采集抗凝全血标本,以流式细胞术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共检测252例新发现HIV/AIDS病例,以男性(占84.52%)、35岁(占41.27%)、已婚(占58.73%)、本地户籍(占67.86%)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同性传播(占50.00%)和异性传播(占49.20%),样品主要来自其他就诊者(占36.11%)。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87.67±266.97)/μL,其中≤500/μL的占70.63%;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样品来源的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泰州市新发现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较低,发现较晚。应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减少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提高病例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渝东北片区新发现HIV感染者CD4+和CD8+水平及相关情况,为早期对艾滋病(AIDS)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抗凝全血标本进行CD4+和CD8+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能随访到的741例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数为(302.86±216.99)个/μL,不同年度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P=0.59>0.05),不同年龄组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0,P=0.000001<0.01),且随年龄组增大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值有下降趋势。结论 1/3的HIV感染者发现时已经进入AIDS期。今后应加强宣传,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昆明市2011年HIV感染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为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明市2011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采取全血样本以三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统计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1 028例检测对象首次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379.30±242.62)个/μl,CD4+/CD8+比值为(0.36±0.25),CD4+/CD8+<1的占98.0%,CD4+T淋巴细胞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持续减少。不同样本来源CD4+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1,P<0.05),孕期和产前检查最高,为(438.88±245.09)个/μl,术前检查最低,为(287.57±208.51)个/μl。不同传播途径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5,P<0.05),按最可能感染途径从高到低依次为:母婴传播、注射吸毒传播、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结论 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HIV感染者发现较晚,但针对孕产妇、无偿献血人员和羁押人员的主动检测对HIV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有积极的作用。建议加强高危人群尤其是经性传播危险人群的防治力度,推进PITC工作,扩大检测覆盖面,及早发现感染者,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淮安市新发现的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析,了解其免疫水平及疾病进展情况。方法收集淮安市2000-2014年报告的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资料,分析其免疫水平,预测其疾病进程。结果 422例HIV/AIDS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322.81±245.81)个/μl,其中≤200个/μl占34.83%。年龄越大,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越低(F=17.024,P0.001),未婚、离异或丧偶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比已婚有配偶者高(F=12.091,P0.001)。其他就诊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其他来源的HIV∕AIDS(χ2=83.076,P0.001)。结论新发现的感染者中有1/3已经进入艾滋病期,应加强宣传干预,扩大检测,早期发现感染者,加强感染者随访监测,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厦门市HIV感染者/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2015年厦门市HIV感染者/AIDS病例基本资料及其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影响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样本来源、首次检测时间间隔。年龄越大,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配偶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有配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感染途径对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样本来源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首次检测时间间隔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筛查、性病门诊是影响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主要因素(OR=0.31,95%CI为0.19~0.51;OR=0.54,95%CI为0.30~0.95)。结论厦门市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应加大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覆盖面,使感染者在感染早期就得以检测和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性传播感染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载量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HIV/AIDS 160例,分别使用流式细胞仪和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ASBA)方法检测抗病毒治疗前及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 1治疗前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62.7±21.8)个/μl,治疗后为(316.4±208.9)个/μl,治疗前患者病毒载量为(4.55±0.91)log/ml,治疗后病毒载量为(1.48±0.47)log/m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性别、年龄分组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治疗前后均有不同;3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86,P0.01)。结论性传播感染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病毒载量下降,应结合指标变化制定合理方案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州市新确证的男男性行为人群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相关情况,为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和现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确证的207例男男性行为人群HIV/AIDS患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统计分析其测定值。结果 207例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数最少为25个/μl,最多为1 006个/μl,平均(419.1±245.4)个/μl。其中≤200个/μl 38例,占18.4%(38/207);201个/μl~350个/μl 62例,占30.0%(62/207)。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男男性行为人群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对偏低,应加强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使更多的HIV感染者和发生高危行为的人尽早到相关医疗单位进行咨询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提高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沈阳市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首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情况,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沈阳市2015~2017年新发现的923例HIV/AIDS患者全血样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绝对值。结果首次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399.83±224.33)个/μl,44.42%的病例CD4+细胞≤350个/μl,其中CD4+细胞≤200个/μl占18.63%,已经进入艾滋病期。CD4+/CD8+比值为(0.31±0.18)。不同年份间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淋巴细胞均值随年龄增加逐步降低。不同性别和传播途径HIV抗体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沈阳市新发现的HIV抗体阳性者中有大量的长期感染者,建议重点关注高年龄组的检测与管理,扩大HIV监测范围,并及时完成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住院怀疑IA的AIDS患者197例,分为确诊IA组(35例)、临床诊断IA组(疑似病例,96例)和非IA组(66例),比较GM试验、GM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诊断I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确诊IA组、临床诊断IA组、非IA组患者GM值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29(0.65,1.84)、0.91(0.36,1.23)、0.11(0.28,0.72)pg/mL,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45(29,69)、79(35,99)、89(59,158)cell/μL,三组患者GM值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GM试验诊断AIDS患者IA的灵敏度为64.9%,特异度为72.7%;1周内连续2次GM试验诊断AIDS患者IA的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95.5%;GM试验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90.9%。结论 GM试验对AIDS患者IA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连续行GM试验、GM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将进一步提高IA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吸毒方式的吸毒人群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变化,从免疫调节方面探讨吸毒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机体的调节功能改变。方法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同期测定吸毒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口吸组和静脉注射组调节性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34,4.35,P﹤0.05),静脉注射组和口吸组CD4+CD25+、CD4+CD25+Foxp3Treg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3.37,4.07,P﹤0.05);不同吸毒途径淋巴细胞CD4+、CD8+表达不同,与对照组比较口吸组、静脉注射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5.18,4.94,2.17,2.23,P﹤0.05)。结论吸毒人群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代偿升高和不同吸毒方式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清远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以下简称"艾滋病病例")细胞免疫状况,为该人群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选择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对364例HIV/AIDS人群外周血进行CD4+T、CD8+T细胞绝对值检测及计算CD4+T/CD8+T,比较不同感染途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364例HIV感染者的CD4+T细胞中位数为277.50(177.00~1 446.00)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35.16%(128/364),201~350个/μl的占29.67%(108/364),351~500个/μl的占22.80%(83/364),500个/μL的12.36%(45/364);CD8+T细胞中位数899.00(44~4 547)个/μl,其中500个/μl的占65.22%(240/368),≥500个/μl的占12.23%(45/368)。结论清远市目前的艾滋病病例主要是由性途径感染引起,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普遍偏低,大部分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中、晚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闵行区新确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样本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早了解HIV新确认感染者机体免疫功能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2017年新确认HIV感染者全血样本,使用FACSCount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细胞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129例新确认的HIV-1外周血样本,其中CD4~+T细胞计数最小为3个/μl,最大为969个/μl,均值为(306.89±182.97)个/μl,CD4~+T≤200个/μl占39.53%(51/129),201个/μl~350个/μl占24.03%(31/129),350个/μl占36.43%(47/129)。不同性别人群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4,P0.01)。不同感染途径(男男同性、异性)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8,P0.01)。结论 60%以上新确认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少于350个/μl,表明其细胞免疫水平较低,根据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建议优先启动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HIV RNA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艾滋病感染者40例以及AIDS患者32例,在未经抗病毒治疗前采用RT-PCR技术检测血清中HIV RNA载量,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 HIV感染组血清中HIVRNA检出率为75%(30/40),平均载量为(3.08±1.49)lgCopies/ml,CD4~+平均计数为(235.24±79.53)个/μl, CD4~+/CD8~+平均值为0.38±0.17;AIDS患者组血浆中HIV RNA检出率为87.5%(28/32),平均载量为(4.57±2.25)lgCopies/ml,CD4~+平均计数为(135.24±55.20)个/μl, CD4~+/CD8~+平均值为0.23±0.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IV RNA载量与CD4~+计数呈负相关(r=-0.742,r=-0.561,P0.05)。结论 AIDS患者较HIV感染者HIV RNA平均载量高,CD4~+平均含量低;而CD4~+计数、CD4~+/CD8~+比值与HIVRNA载量呈负相关,病毒载量越高,CD4~+计数、CD4~+/CD8~+比值越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009—2013年弥勒市可追踪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了解并评估其免疫水平及疾病进展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单平台流式细胞仪对598例HIV/AIDS病例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所得资料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弥勒市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均值为(348.43±245.46)个/μl,CD4+/CD8+比值为(0.36±0.33),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的占57.69%,其中200个/μl的占31.60%,CD4+T淋巴细胞均值随年龄增加逐步降低,97.79%出现CD4+/CD8+比值1。HIV抗体确证阳性后,有68.90%的病例在1个月内完成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有16.1%的病例超过1年完成检测。结论弥勒市检测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HIV/AIDS病例发现较晚,部分HIV/AIDS病例未能及时完成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建议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覆盖范围和力度,在早期及时发现HIV感染,并及时完成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符合条件的HIV/AIDS病例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 、 CD8 、 CD3 淋巴细胞与血液各组份白细胞(WBC)、总淋巴细胞(TL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回顾性分析297例HIV感染者TLC和CD4 /CD8 /CD3 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297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血中CD4 淋巴细胞与血液中各组份的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只与TLC、 WBC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0.423,与其他各组分呈弱相关;对CD4 淋巴细胞分组(CD4 <200/μl、 200/μl≤CD4 <500/μl、 CD4 ≥500/μl)后,随着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血液各细胞值低于正常值的百分比减少;按患者和感染者来分组后,除RBC和HGB外,患者CD4 细胞与血液各组份的相关关系均较感染者高;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患者CD4 细胞与WBC、 TLE、 RBC、 HGB相关性更强.297例HIV/AIDS患者血中CD3 、 CD8 淋巴细胞与血液中各组份的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WBC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5、0.425;与TLC呈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777.[结论]HIV/AIDS患者外周血,尤其是AIDS忠者CD3 、 CD4 、 CD8 淋巴细胞与血液TLC相关性较强,可以将其作为反映HIV/AIDS患者机体免疫状况及疾病发展阶段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沙市2016年新发现HIV抗体阳性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指导临床开展早期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16年长沙市新发现的497例HIV抗体阳性者进行首次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497例HIV抗体阳性者中,男性占88.3%,女性占11.7%,年龄为17岁~85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63.8±185.9)个/μl,其中≤200个/μl的占18.1%,201个/μl~350个/μl的占30.4%。不同性别HIV抗体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和传播途径对CD4+T淋巴细胞水平有影响。结论长沙市新发现HIV抗体阳性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18.1%的病例已进入艾滋病期,接近50%的人需要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应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加强早干预、早发现、早治疗工作,提高感染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分析,了解其免疫状况及疾病进展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全血样本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统计分析其测定值。结果:能随访到的182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均值为(459.85±240.21)个/μl。不同年龄组HIV感染者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509,P=0.0001**<0.05),且随年龄增长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具有下降趋势。结论:内蒙古新发现HIV感染者中1/3已进入艾滋病期,需要监测疾病进程并及时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加强宣传,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