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疗养院构建移动急救单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范医疗风险,确保疗养安全。方法对128份应急救治的疗案记录和15次应急救治模拟演练结果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结果存在现场急救经验不足、急救物品放置不合理、现场抢救记录不便捷等问题,从医务人员急救演练常态化、急救药品器材分类式箱装化、急救医疗文书表格化等方面入手构建疗养院移动急救单元是解决办法之一。结论移动急救单元能有效防范医疗风险,确保疗养安全。  相似文献   

2.
疗养院移动急救单元就是对传统急救单元的急救药品、器材进行既能专业车载又能人力携行的分类式箱装化设计;对医护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及技能培训;对急救医疗文书进行便捷式的表格化改进;是传统急救单元的细化和拓展[1]。1构建疗养院移动急救单元必要性分析1.1应对不断上升医疗风险的需要疗养院移动急救单元能有效解决不断上升的医疗风险所带来的3大问题。1.1.1紧急医疗事件有效处置的问题本院虽采用了"聘请医疗顾问"、"建随员疗案"、"定重点护理对象"、"安全风险评  相似文献   

3.
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体系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环节,本文立足科技赋能,基于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提出急诊零停顿管理目标,从信息管理技术一体化、移动CT和移动卒中单元应用、院前急救即时超声应用、复合手术室应用以及新型急救技术及创新手术团队应用等方面探讨实现急诊零停顿的技术与措施,以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场急救工作是由通信、运输、急救医疗三大基本要素组成的急救单元完成。在整个现场急救过程中,三者必须密切配合,有机地.结合为一整体,才能保证医疗急救操作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GSM/GPS在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北京急救中心的新“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将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在急救工作中,提高了急救调度工作的效率,从而大大缩短了急救时间,使急救调度工作更加严谨、准确、智能化。本文着重介绍在“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卫星定位系统,及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完整结合。1 系统的立意、构思和功能实现 本系统采用 GSM/GPS(数字移动网络/综合卫星定位系统)技术,集电话通讯、救护车辆导航、调度功能于一体,专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探索120急救、现场抢救、转运的新手段、新方法,提高院外急救、现场抢救和医疗监护下转送病人的成功率。方法编程采集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输出的数据与波形,通过GPRS/EDGE或CDMA移动网络将救护车上病人的监护信息及时传送到医院,实时、远程监控病人生命体症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病人情况进行自动评分。同时,车内救护人员可以与医院沟通交流,可以接入医院信息系统查看患者以往的诊疗信息。结果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成功开发了一套120移动急救临床信息系统,实现了120救护车上病人监护信息的采集、传输及历史诊疗信息的查询,实现了120救护车上病人的远程监控、医学智能评分及趋势分析,实现了院内专家远程指导现场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结论120移动急救临床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丰富对120救护车上病人的抢救、治疗、监控手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急救生命支持设备的后备电池自动维护装置,确保急救生命支持设备在突然断电情况下的不间断使用。方法装置由后备电池自动周期维护单元、电池放电电压采样单元、交流电与电池自动切换单元、交流电停电报警单元以及电池极限低电压报警单元组成。采用AT89S51单片机控制该装置自动对后备电池进行维护。结果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工作。同时具有电池电压监控功能,一旦后备电池电压过低时,装置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结论本装置可在各种急救生命支持设备上使用,也可应用在其他需要利用后备电池供电的非急救设备上,对于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具有广泛地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提供急救服务的功能,然而目前上海市社区急救能力还相当薄弱,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急救人员、急救设备等资源不足,公众缺乏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具体情况,提出提高上海市社区急救能力的措施,主要为:社区急救网络建设;社区急救网络与急救中心及医院的紧密衔接;社区急救设备配置,急救人员培训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灾害医学救援实践基础上,介绍灾害医学救援的主要做法,探索灾害医学救援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陆地大型移动医疗急救装备现状,提出研发技术先进、设施齐备、能够满足灾害后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快速高效急救,以及大批量、长距离伤病员后送救治装备;并配套研制全程行进间救治指挥决策系统予以衔接,使各种大型移动医疗急救装备综合配套形成体系,以提高灾害医学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高突发疾病和突发事故中对猝死者的救治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突发现场的病人有关数据传送到医疗单位,尽早作出救治方案及救治前的准备。方法:利用现有移动公司CDMA无线通讯系统网络,将所采集的病人生理参数通过移动网络传输到相关医院急救室,为救治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结果:监护系统建立后,医院的急救救治率逐步提高,救治成本有所降低。结论:移动急救监护系统的建设,可以明显改善急救效力,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假想敌部队广泛用于对抗演练中,能够有效提高演练的实战性.但在中外演练中,尚未出现过成建制的卫勤对抗分队.讨论在卫勤演练中组建专门的对抗分队,实现卫勤对抗的可行性,并在系列实践研究中得到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的卫勤保障演练考核组织模式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 梳理归纳野战医疗所卫勤保障演练考核模式的经验,分析传统卫勤演练一直存在的问题,设计新模式下卫勤保障演练的组织机构、训练安排、考核实施等,组织完成演练关键工作,总结新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结果 新的演练考核模式提升现阶段的卫勤训练质量,丰富卫勤演练内涵,较为全面地考量队员的综合卫勤保障能力,但仍有完善的空间. 结论 对卫勤保障演练考核组织模式进行有益探索,结论和经验有较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文超  刘淼  杜亮 《医疗卫生装备》2014,(3):139-140,156
目的:针对野战条件下卫生装备保障的现状,探讨如何使卫生装备在野战情况下得到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与维护。方法:应用预防性维修以及对故障卫生装备进行故障等级评估的方法对卫生装备进行管理。结果:预防性维修可降低卫生装备的故障发生率,故障等级评估可保障卫生装备的临床使用。结论:运用以上方法,可最大程度地保持卫生装备24h处于正常可用状态,保障军区演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军医大学学员野外军事综合演练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于野外医疗卫生处置的相关问题回答较好,但对军事综合演练中涉及到的组织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较差。学员对野外军事综合演练的积极性很高,愿意参与连队建设和管理。调查说明,军医大学学员战场生存和适应能力较弱,军医大学应重视学员战备教学训练,演练需要更加贴近实战,加大军事科目在演练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卫勤应急保障分队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部队行动与卫勤保障同步,伤员与救治同在的要求,将卫勤应急保障分队编成若干个卫勤保障单元,提出了卫勤应急保障分队模块化设计、训练和应用结构形式,确保伤员救治时效,提高卫勤应急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卫勤保障模式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单位的抗震救灾卫勤组织指挥工作实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该校抗震救灾卫勤组织的成功经验。在组织指挥上,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指挥体系并派出卫勤分队,建立了“两线指挥、分区负责”的指挥模式;在分队抽组上,强化“政治、专业和装备”建队;在救援实施上,探索了一线救治的“映秀经验”、批量伤员救治的“德阳模式”、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一体化的“理县范例”;在后勤保障上,立足自我,前移保障基地,完善人员装备配置。文章还针对卫勤力量投入时机、紧急配置原则,军队卫勤力量的建设与使用,联合指挥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一种军队医院卫生战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实现医院卫勤保障的信息化管理。方法:采用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和图文处理技术,借助软件开发平台进行系统的研制与调试。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卫勤分队人员、物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结论:该系统信息全面、操作简便,在医院卫勤分队得到了全面推广,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本院医疗分队数次参加海陆联合救治卫勤演练情况总结分析,查找陆军医疗分队在海陆联合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陆军医疗分队海陆联合救治卫勤保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校医学生的亚健康现状以及体育运动状况与睡眠状况,剖析体育运动与睡眠状况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济宁市某医学高校在校的775名医学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75名在校医学生中,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是13.5%、12.0%、11.0%,其中,女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13.8%,高于男生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时间、运动频次平均得分分别为(2.21±1.26)、(1.83±1.10)、(2.77±1.17),运动量平均分为(12.86±11.4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平均分为(5.62±2.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理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是躯体亚健康的保护因素(P<0.05),而入睡时间长、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均是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校医学生亚健康现状堪忧,睡眠质量状况一般,体育运动量偏低。低睡眠质量、低运动量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杭州市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现况,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杭州市3个代表性城区(下城区、拱墅区和西湖区)社区医务人员,内容包括职工日常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工作场所开展吸烟、饮食和体力活动干预措施及同事间健康促进影响情况.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法评估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活动的干预效果.结果 工作场所吸烟干预措施中,讲座、戒烟规定及个体戒烟咨询均无显著效果;在饮食干预中参加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讲座课程与经常吃蔬菜、水果间存在关联,其经常吃蔬菜、水果的频率是未参与者的1.74倍(OR=1.74,95%CI:1.22~2.47);体力活动干预措施中,同伴效应效果显著,和同事-起参与体力活动的职工进行有规律的高、中度体力活动频率是非干预措施组的1.62倍(OR=1.62,95%CI:1.15~2.29).干预措施的联合效应分析表明,无论是饮食干预还是体力活动干预,多干预措施联合作用可显著提高职工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的行为习惯.结论 在工作场所开展饮食和体力活动干预,可显著改进职工的健康促进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