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endovenous microwave ablation,EM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8月247例(304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32例(166条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MA治疗(EMA组),115例(138条肢体)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传统组)。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和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berdeen Varicose Vein Questionnaire,AVVQ)评价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2组术后1年VCSS和AVV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VCSS:EMA组术前5. 2±2. 5,术后1年1. 4±0. 7,t=16. 172,P=0. 000;传统组术前4. 9±2. 4,术后1年1. 6±0. 7,t=14. 489,P=0. 000;AVVQ:EMA组术前12. 4±3. 4,术后1年2. 8±0. 7,t=31. 781,P=0. 000;传统组术前11. 8±3. 3,术后1年2. 6±0. 6,t=29. 239,P=0. 000),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高位结扎联合EMA均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两者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5大属支结扎与否对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疾病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00例大隐静脉曲张疾病患者行微波腔内闭合术,其中,400例(635条患肢)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主干微波腔内闭合术,经皮穿刺微波闭合下肢浅表曲张静脉与病变交通静脉(观察组);200例(313条患肢)除以上处理外,结扎大隐静脉5个属支(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满意疗效.两组间浅静脉曲张、患肢肿胀、色素沉着、溃疡的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年复发率等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超声影像学显示,观察组术后股总静脉流速较术前明显减慢,内径明显减小(均P<0.05);而对照组术后股总静脉流速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但内径减小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5大属支结扎与否不影响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腹膜后切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和腹股沟管切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术式的手术切口对精索血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本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腹膜后切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对照组48例采用腹股沟管切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观察记录精索血管数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静脉总数为(3.50±1.07)条,对照组为(5.01±1.70)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70,P=0.000);观察组中静脉(2~5mm)为(2.98±0.83)条,对照组为(4.08±1.69)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88,P=0.003).两种手术切口的小静脉(≤2mm)、大静脉(≥5mm)、动脉和淋巴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后水平精索静脉总数及中静脉数量均少于腹股沟管水平,且此水平无输精管及输精管静脉无提睾肌静脉,静脉均为精索内静脉,因此腹膜后切口较腹股沟切口操作更简单.  相似文献   

4.
探讨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选择87例(137侧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并与传统手术治疗的70例(111侧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4.5±30.6)min、住院时间(7.6±2.0)d、手术切口(7.2±2.2)个、切口长度(1.2±0.5)c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患侧肢体酸胀疼痛、下肢肿胀、色素沉着、下肢溃疡的改善效果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静脉血栓;研究组的术后疼痛率(13.79%)、术后发热率(8.05%)、皮下血肿率(0)、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1.15%)、切口愈合不良率(0)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达到100%。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1月,我院应用多功能微波手术器(工作频率2450MHz、功率0~100W),兼带有激光导向系统的静脉闭合专用微波治疗探头,对50例(71条患肢)曲张的大隐静脉施行小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对大隐静脉主干及曲张的分支行微波静脉腔内凝固。结果单侧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2min。住院4~9d,平均7.4d。术后2例出现大隐静脉走行局部皮肤Ⅰ度烧灼伤,1例出现浅Ⅱ度灼伤,12例出现踝部轻度肿胀,5条肢体出现麻木感,经治疗后均痊愈。48例(68条患肢)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2月,无下肢疼痛,下肢迂曲、曲张静脉消失,溃疡愈合,色素沉着减轻。结论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腔内微波消融术时,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和不结扎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36例单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采用大隐静脉主干单纯腔内微波消融闭合术,未高位结扎大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位结扎剥脱联合TriVex~(TM)透光旋切(TIPP)与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大隐静脉曲张病人238例,随机分成TIPP和EVLT组,每组各119例。TIPP组对大隐静脉主干进行高位结扎、剥脱后各曲张属支以透光旋切的方法去除,EVLT组对大隐静脉主干进行高位结扎后主干及各曲张属支以激光灼闭的方法处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P组隐神经损伤、皮肤损伤发生率少于EVLT组(P0.05),TIPP组手术切口数量、术中出血量、皮下血肿发生率均高于EVLT组(P0.05)。结论 TriVex~(TM)透光旋切治疗与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各有优点,EVLT手术切口少、术中出血少,更适合于轻症病人;TIPP对于重症病人具有手术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使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近5 a来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80例,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切除术(A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抽术(B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治疗术(C组),每组6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腔内激光治疗术比传统金属剥脱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显著性差异;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抽术治疗组比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腔内激光治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1),术中出血量较激光或射频组有所增加,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切除术创伤较大、切口瘢痕明显、治疗不够彻底,应逐渐摒弃不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曲张静脉点抽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瘢痕较小,并发症较少,治疗彻底,可以替代传统术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腔内激光治疗术时间短,术后瘢痕小,治疗彻底,条件允许、操作熟练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高位结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体会。方法将9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观察组采用大隐静脉硬化剂注射联合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大隐静脉硬化剂注射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及复发率无明显增加,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隐股静脉交接处(SFJ)与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单侧大隐静脉曲张病人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高位结扎SFJ+超声引导泡沫硬化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SFJ+EVLA治疗。分别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静脉曲张症状状况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状况。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大隐静脉闭塞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时静脉曲张症状评分、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时大隐静脉完全闭塞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χ~2=5.100,P=0.024;观察组术后12个月时大隐静脉完全闭塞率为100.0%与对照组97.06%比较,χ~2=1.015,P=0.31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9.41%与对照组35.29%,χ~2=0.269,P=0.604。结论高位结扎SFJ+EVLA用于临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因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治疗的3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应用LMWHC分为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6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加压包扎及常规护理治疗预防血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MWHC(2 500 I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通过B超检查患者双下肢静脉确定DVT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降低(0.6%vs.7.6%,χ~2=307.2,P0.05),APTT时间延长(29.6 s vs.52.2 s,t=22.8,P0.05);两组患者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IT。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泡沫硬化剂注射术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55例(55条肢体)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组(A组,23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组(B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EAP分级及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手术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和硬化组(采用超声下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每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治疗重度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2012年6月~2014年11月,将60例重度下肢静脉曲张(CEAP分类C5或C6)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取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B组行SEPS+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术后随访4年,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溃疡复发及静脉临床严重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结果 2组术后下肢浅静脉曲张消失,活动性溃疡全部愈合。A组术后皮下血肿1例,皮肤淤血2例,随访率90. 0%(27/30),术后4年下肢溃疡复发率25. 9%(7/27),VCSS评分由术前的(13. 2±2. 7)下降至(6. 1±1. 4)(t=12. 687,P=0. 000)。B组术后胫前麻木2例,皮肤淤血1例,随访率93. 3%(28/30),术后4年下肢溃疡复发率21. 4%(6/28),VCSS评分由术前(13. 6±2. 7)下降至(6. 2±1. 4)(t=13. 041,P=0. 00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4年溃疡复发率和V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附加SEPS治疗重度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满意,但并不优于单独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改良大隐静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行改良大隐静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患者568例(676条患肢)和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术的患者487例(585条患肢),两组随访比较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静脉曲张均得到治愈。对照组出现皮下硬结57例,皮下瘀斑70例,血管血栓性浅静脉炎75例;改良组出现皮下硬结40例,皮下瘀斑55例,血管血栓性浅静脉炎60例。总体复发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改良组大隐静脉主干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大隐静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对大隐静脉主干和大的分支行彻底剥脱临床效果佳,手术相对微创,大隐静脉主干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位结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接受治疗的8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其中,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抽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0月将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按就诊顺序编号,每10例为一分配单元,1~10号为单纯激光组,11~20号为联合治疗组,以此类推,每组60例。单纯激光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后,用980 nm波长半导体激光腔内治疗大隐静脉主干、大隐静脉属支及曲张的静脉团;联合治疗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后,用980 nm波长半导体激光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主干,泡沫硬化剂5 ml(1 ml聚桂醇注射液及4 ml空气经三通器混合制成5 ml泡沫硬化剂,现用现配)静脉注射治疗属支静脉及静脉团。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单纯激光组痊愈56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联合治疗组痊愈58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834,P=0.404)。2组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6.7%(4/60)vs.3.3%(2/60),χ2=0.175,P=0.675]。腔内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0%(21/60),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9.417,P=0.000)。结论与单纯腔内激光治疗比较,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少,疗效无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与传统不同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8例(97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平分为两组,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对照组)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观察组)。术后观察两组单侧肢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率、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单侧肢体手术时间分别为(63.41±3.79)分钟、(39.28±4.24)分钟,术中出血量(50.24±1.58)ml、(18.34±2.51)ml,住院时间(7.13±2.51)天、(4.17±1.39)天。对照组术后患肢疼痛18例,疼痛率46.15%。术后4例复发,复发率10.26%,观察组术后患肢疼痛7例,疼痛率17.95%,术后1例复发,复发率2.56%,两组复发患者再次经腔内激光治疗后全部治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手术相比,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操作容易、术后复发率低,适合大量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钬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钬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2月,对226例(274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分别采用钬激光治疗120例(148条患肢)(钬激光组),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106例(126条患肢)(传统组)。结果与传统组相比,钬激光组手术时间短[(38.0±10.8)minvs(61.5±12.3)min,t=-15.294,P=0.000],术后需止痛剂患者比例少[0%(0/120)vs54.7%(58/106),χ2=88.329,P=0.000],下床活动早[(6.2±0.8)hvs(22.5±1.5)h,t=-105.034,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3.0±0.5)dvs(8.5±2.5)d,t=-23.632,P=0.000],并发症发生率相近[16.9%(25/148)vs18.3%(23/126),χ2=0.087,P=0.768],1年复发率相近[3.8%(3/78)vs3.1%(2/65),χ2=0.000,P=1.000]。结论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切口数量,术后疼痛轻,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20.
腔镜下大隐静脉隔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腔镜下大隐静脉隔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随机将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115例、132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肢分为A、B两组,A组行腔镜下大隐静脉隔绝术,B组行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平均切口长度A组为(2. 0±0 .6)cm,B组为(8±1 .1)cm,平均切口长度A组明显短于B组(P<0 .05);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35±10)min,B组为(90±17)min,手术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 .05);术后两组症状消失,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36个月,A组无复发,B组局部复发4例,复发率6. 06%。结论:腔镜下大隐静脉隔绝术高位结扎、电灼大腿段大隐静脉,阻断其小腿段所有属支及交通支,使大隐静脉与体循环隔绝,不需抽剥大隐静脉,患者创伤小,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