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告一起因交叉污染所致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共有720人就餐,出现食物中毒共24人,罹患率为3.33%(24/720),对44份可疑食物样品和24份肛拭样本检测发现,其中检出河流弧菌阳性2例,检出率为8.33%,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2例,检出率为50.00%。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疾病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及现场卫生状况,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病原体为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原因是食用了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食物污染是食堂晚餐食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所致。结论此次暴发事件是食用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河流弧菌作为本地区首次被检出的一种致病弧菌,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的肛拭子5份、剩余食物2份共7份标本按照GB/T4789-2003~[1]、WS/T9-1996~[2]、GB17012-1997~[3]进行检测。[结果]5份肛拭子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份肛拭子既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又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新港(纽波特)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份剩余食物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明一起建筑工地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部分标本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共有19人发病,平均潜伏期为10.7h;从食品原料海兔、食品加工器具及3份呕吐物、4份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结论本起建筑工地食堂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污染食物引起。  相似文献   

4.
对中山市某工地食堂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结果诊断该事件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可疑中毒食物为烧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对中毒场所和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个案调查及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在留样饭菜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溶藻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 ;中毒人员的大便肛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气单孢菌和溶藻弧菌。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是一起因食品加式经营环境受到广泛性严重污染而引起的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多种致病菌同时污染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力度的同时 ,应制定一套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预案 ,以防止和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一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采集病人肛拭8份、熟食砧板涂抹物2份,熟食菜刀涂抹物2份,操作台面涂抹物1份,熟食冰箱内壁涂抹物1份,剩菜3份,共17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8份肛拭中,检出3份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肛拭同时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河弧菌;1份熟食菜刀涂抹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剩菜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溶藻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致病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一起集体进餐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因的查找。方法采集病人的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用具容器的涂抹样共26份样本,按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学方法《GB/T4789-2003》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WS/T9-1996方法,并参考《卫生防疫细菌检验》进行检测。结果26份样品中有15份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有21份样本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其中有15份样品同时检出副溶血弧菌和奇异变杆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事件,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的临床症状,确认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荆门市某单位食堂因咸鸭蛋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为内陆地区有效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事件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对24份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学试验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结果在咸鸭蛋、患者肛拭子、呕吐物、凉菜砧板等标本中检出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的7株菌血清型均为O3∶K6,tlh、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咸鸭蛋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方法根据国标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及GB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2]对就餐单位留样食品(9份)、中毒患者留取的粪便标本(6份),患者肛拭标本(3份)共18份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结果从2份留样食品、6份粪便样品,3份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建立可疑病因假设;采用电话问卷调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假设。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发病时间分布呈点源传播模式,潜伏期4.5~19 h。电话调查33人,其中病例22人,罹患率67%。队列分析显示:山椒木耳及凉拌耳片RR=2.8,95%CI=1.1~7.2。3例病例肛拭、3份生熟砧板刮取物及4份食品等12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名病例肛拭、3份生熟砧板刮取物及2份食品中检出变形杆菌阳性。结论排除变形杆菌致病因素,这是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经交叉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某企业食堂暴发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探讨大型企业在预防此类事件的措施和对策。[方法]对食物中毒者展开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食堂留样及加工食品的用具、餐具及半成品猪肉和患者肛拭物进行检测。[结果]该起食物中毒罹患率4.7%(69/1 480),部分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阳性,餐具(饭盆)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半成品猪肉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认为食物和餐具受污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细菌污染情况并进行分析,为卫生监督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中毒事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采样,如消毒容器、剩余食物、病人呕吐物及腹泻物,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潜在病原菌的测定。结果:25份食品样品中有1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未加热卤制品分离出梅氏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而加热过的卤菜中只分离出梅氏弧菌,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其他致病菌。结论:五起食物中毒,其中一起由梅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混合污染食品而引起,其余四起均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并非偶然,应加强卫生监督和相应技术指导,减少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食源性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8份可疑食品和2份腹泻物、肛拭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在2份可疑食品和病人腹泻物里检出生物学性状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分析,判定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致病菌检验。结果 8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份,检出率为75%。结论本期食物中毒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造成食物中毒的暴露餐次、食品、病原及污染途径,为更好地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经验。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病例对照分析、样本检测和现场访谈等方法,明确暴露餐次、可疑食品、病原,以及食品污染途径。结果 2013年8月29日早餐为可疑暴露餐次(OR=19.07,95%CI:5.77~67.24),卤鸡蛋是可疑暴露食品(OR=13.75,95%CI:3.62~55.23),在9份患者肛拭子、3枚剩余卤鸡蛋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塑料盆浸泡卤鸡蛋后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卤鸡蛋未充分加热,食用后导致食物中毒。结论在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除需关注原料质量,以及食品的贮藏、保存和加工方法外,还应对食品容器和餐具进行规范的清洗和消毒,以避免造成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学校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检测.方法:参照GB4789-2003有关章节,对剩余食品和肛拭等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46份标本中有24份检出了生物型相同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2%.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一起公司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14份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综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由副溶血弧菌交叉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 应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制定并完善卫生制度;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食品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结果典型病例大便中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临床症状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一起游客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游客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总结处置经验。方法暴露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就餐地点卫生学调查;采集生物样本、就餐食品进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检验。结果 2份病人大便样本及菜板涂样标本均检出副溶血弧菌。结论经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证实为一起因食用被副溶血弧菌污染鲅鱼所致的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2009年6月20日发生于湘潭市某餐馆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与来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采集检测病例肛拭子标本9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6株;采集检测可疑食物标本6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1株;采集检测餐馆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10份,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因食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花生米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