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孕妇84名,其中妊娠中期27名(孕13~28周)、妊娠后期29名(孕29~36周)、临产期28名(孕37~42周),采集孕妇空腹静脉血,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TT、APTT、FIB、PT、D-D及FDP水平,比较不同孕期孕妇的TT、APTT、FIB、PT、D-D及FDP水平。结果临产期孕妇APTT水平低于妊娠后期、妊娠中期,临产期孕妇FIB水平高于妊娠后期、妊娠中期,临产期、妊娠后期孕妇PT水平低于妊娠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孕妇D-D、FDP水平高于妊娠后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孕妇D-D、FDP水平高于妊娠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间监测孕妇APTT、FIB、PT、D-D、FDP水平变化,可为防治血栓发生及产后异常出血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杭州地区497例孕妇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在妊娠各期的变化情况,初步建立妊娠期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6年1月-6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孕妇49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早孕组164例,中孕组174例,晚孕组159例和健康对照组159例,对以上4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妊娠各组的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T、APTT随着孕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FIB和D-D随着妊娠进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正常孕妇的血浆PT、APTT、TT、FIB和D-D在妊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PTT、TT落在现行正常人群的参考区间,而FIB和D-D在不同孕期的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杭州地区正常孕妇妊娠期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建立不同孕期正常孕妇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06例临产孕妇组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组凝血四项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非妊娠妇女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显著缩短、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结果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产科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杭州地区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的变化情况,初步建立不同孕期纤维蛋白原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早孕组297例、中孕组299例、晚孕组299例和对照组188例,使用SYSMEX CA-8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4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D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PT、TT随着孕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APTT在孕早期变化不大,但在孕中后期明显降低(P0.05)。不同孕期的FIB和D-D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且随着妊娠进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血浆凝血四项和D-D在妊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程增加,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动态监测孕期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可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为临床处理正常妊娠与临产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在孕妇各妊娠期的动态变化。方法检测160例孕妇(实验组)妊娠各期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与同期16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整个妊娠期PT、PT-IN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水平在孕中期出现较正常组及孕早期显著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水平在孕中期、孕晚期及临产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D从孕早期开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自孕中期开始进一步增高,较孕早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水平在临产期与中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在产后一周,各凝血指标均恢复至产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其他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PE患者366例,包括轻度PE(mPE组)患者159例和重度PE(sPE组)患者207例,另选同期接受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PLT水平。结果 PE患者孕早、中、晚期,PT逐渐缩短,TT和APTT先降后升,FIB先升后降,D-D逐渐升高,PLT逐渐降低;孕晚期sPE组的PT、APTT、TT及D-D显著高于mPE组和对照组,FIB和PLT显著低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PE患者存在内、外源性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呈异常高凝状态,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凝血四项及D-D、PLT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妊娠晚期女性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水平,分析其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就诊的9 200例妊娠晚期女性为妊娠晚期组,选取同期的1 20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女性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水平。根据孕周将妊娠晚期组分为Ⅰ组(31~37孕周)、Ⅱ组(38~40孕周)、Ⅲ组(41~42孕周),比较不同孕周女性PT、TT、APTT、FIB、FDP及DD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妊娠晚期组女性PT、TT、APTT均明显缩短,FIB、FDP及D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与Ⅱ组PT、TT、APTT、FIB、FDP、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与Ⅲ组PT、TT、APTT、FIB、FDP、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与Ⅲ组PT、TT、APTT、FIB、FDP、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晚期女性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可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五步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出凝血功能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136例五步蛇咬伤患者未治疗前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计数(PLT)。按照咬伤后就诊不同时间段分为蛇伤A组、蛇伤B组和蛇伤C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五步蛇咬伤患者D-Dimer、PT、APTT、TT显著高于对照组,PLT、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蛇伤A组PLT、FIB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Dimer、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蛇伤B组、蛇伤C组分别与对照组、蛇伤A组相比,PT、APTT、TT、D-Dimer显著升高,FIB、PL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凝血功能状态,临床上应对五步蛇咬伤患者进行动态全面的凝血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9.
岳艳  徐莹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202-3203
目的: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FM)]在孕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产科早期DIC患者设为DIC组,82例正常妊娠妇女根据孕期分为早孕组(25例)、中孕组(22例)晚孕组(35例),并以24例正常非孕妇女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结果:DIC组PT、APTT、TT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D、FM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妊娠组不同孕期的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缩短,FIB、D-D随孕期的增长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FM浓度在妊娠中晚期趋向稳定。结论:妊娠期妇女血液呈现一定程度的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对于产科早期DIC的诊断,D-D及FM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用的凝血指标在判断肝硬化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中的参考价值。方法以155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和54例无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同时对肝硬化组进行不同Child-Pugh分级,进一步亚组分析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并分析PT的异常程度和肝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患者的PT、APTT、TT显著增加,而FIB逐渐减少,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的PT、APTT、TT均显著增加(P0.05),而FIB均显著减少(P0.05);PT异常程度和肝病预后呈正相关(r=0.463,P0.05)。结论PT、APTT、TT和FIB的改变可以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及早有效监测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i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卵巢型EMS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依据1∶1配对设计原则,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疾病分期、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EFI)评分患者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水平,分析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与疾病分期、EFI评分相关性。研究组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生育指导,随访6个月,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与未妊娠,对比不同妊娠情况患者入院时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水平,分析各指标对妊娠的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小于对照组,FIB、D-D、BDNF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随疾病分期增加逐渐缩短,随EFI评分增加逐渐延长,FIB、D-D、BDNF随疾病分期增加逐渐升高,随EFI评分增加逐渐降低(均P<0.05);卵巢型EMS患者外周血PT、APTT、TT与疾病分期呈负相关,与EFI评分呈正相关,FIB、D-D、BDNF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EF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研究组未妊娠者入院时外周血PT、APTT、TT小于妊娠者,FIB、D-D、BDNF高于妊娠者(均P<0.05);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预测卵巢型EMS患者未妊娠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5,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69,联合预测的最佳预测敏感度为97.73%,特异度为92.31%。 结论 卵巢型EMS患者外周血PT、APTT、TT明显缩短,FIB、D-D、BDNF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且在预测妊娠结局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与妊娠晚期孕妇胎盘早剥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妊娠晚期孕妇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统计胎盘早剥发生情况,分析凝血四项与妊娠晚期孕妇胎盘早剥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妊娠晚期孕妇发生胎盘早剥20例,发生率为16.67%。胎盘早剥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长于非胎盘早剥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低于非胎盘早剥组(P <0.05)。ROC曲线显示,PT、 TT、 APTT、 FIB水平预测妊娠晚期孕妇胎盘早剥的AUC值分别为0.681、 0.670、 0.835、 0.860,且以APTT、 FIB水平预测性能更高。结论 凝血四项与妊娠晚期孕妇胎盘早剥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孕期的高危妊娠患者的血常规以及凝血部分指标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6年4月至2018年收入的临产高危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孕期将其分为早期、中期以及晚期,每组中均录入50例产妇,同时记录同时间段内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正常妊娠产妇50例的一般资料。对所有产妇的血常规数、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晚期组产妇的HGB、Hct数据较其他组产妇最低(P0.05),同时晚期组产妇的PT、APTT、D-D含量数据较其他妊娠组明显更高(P0.05),其中FIB含量较其他组来说明显更低(P0.05)。结论:高危妊娠患者在妊娠期间,其各项血常规和凝血数据随着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会出现明显改变,可以通过对其血常规指标和凝血部分指标进行检验,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从而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在早孕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宜兴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12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妊娠结局分为保胎成功组(n=71)和流产组(n=49),另收集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入院时的凝血PT,APTT,D-D,FIB,TT表达,偏回归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早孕期先兆流产的关联性,并分析其对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三组入院时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D,FIB,TT水平比较,保胎成功组高于流产组、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凝血PT,APTT,D-D,FIB,TT指标为早孕期先兆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的凝血P...  相似文献   

15.
童兴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115-1116
目的:检测临产孕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预防产后出血或者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对200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20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妊娠后期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因此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FIB对预防产后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羊水入血量与凝血功能的关系,为研究羊水栓塞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孕晚期家兔27只,根据输入液体剂量不同,随机分为A组(按0.5ml/kg输入)、B组(按1.0ml/kg输入)、C组(按2.5ml/kg输入),每组9只。各组内根据输入液体性质不同又分为羊水亚组(AF)、羊水胎粪混合亚组(MAF)及生理盐水对照亚组(NS),每组3只。比较A组、B组和C组及各亚组家兔注射前后的凝血指标、组织因子的检测结果,同时分析各凝血指标与羊水注入量相关性。结果 B组和C组中AF亚组、MAF亚组注射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组织因子均显著大于A组,而纤维蛋白原(FIB)则显著小于A组(P0.05);C组中AF亚组、MAF亚组注射后的PT、APTT、TT、组织因子均显著大于B组,而FIB则显著小于B组(P0.05);B组和C组中AF亚组、MAF亚组注射后的PT、APTT、TT、组织因子均显著大于NS亚组,而FIB则显著小于NS亚组(P0.05);B组和C组中MAF亚组注射后的PT、APTT、TT、组织因子均显著大于AF亚组,而FIB则显著小于AF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羊水量与PT、APTT、T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5、0.82、0.87,P0.05),与FIB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羊水入血量与孕兔凝血功能异常存在相关性。少量羊水进入血液循环后,孕兔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当足量羊水,尤其混有胎粪的羊水进入血液循环后,孕兔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孕妇接近临产时的凝血功能。方法将孕龄已有38周的孕妇100例及健康未孕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凝四项。结果经比较,孕妇组PT、TT、APTT明显低于未孕组(P<0.01);而FIB明显高于未孕组(P<0.01)。结论临产期孕妇查凝血功能有助于预防产科意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并发DVT 10例,未并发DVT 6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TT、APTT、PT、FIB以及D-D。结果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T、APTT及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B、D-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并发DVT者与无DVT者的TT、APTT及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并发DVT者的FIB及D-D均高于无DVT者;与术前比较,术后3 d并发DVT者与无DVT者的FIB及D-D均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创伤性四肢骨折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功能指标发生改变,并发DVT者的FIB、D-D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凝血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聊城市光明肿瘤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108例,依据病情不同分为观察A组54例(COPD患者),观察B组54例[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凝血指标[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检测,分析3组检测结果。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APTT、DD、TT、FIB、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观察A组APTT、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B组APTT、TT、PT水平低于观察A组,DD、FIB水平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凝血指标在COPD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临床诊断与评估COPD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凝血指标及C反应蛋白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中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80例(轻度组38例,重度组42例)及正常健康妊娠晚期孕妇40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特定蛋白分析仪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全血C反应蛋白(CRP)并分析它们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T(P0.01)、APTT(P0.05)均下降,FiB(P0.05)、D-D(P0.05)、CPR(P0.01)均升高。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PT、APTT下降(P0.05),而D-D(P0.05)、CPR(P0.01)升高。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凝血指标、D-D及CRP的检测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对子痫及血栓的预防和形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