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恒温扩增技术检测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RNA(CT-RNA)和解脲脲原体RNA(UU-RNA),分析其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采集2193例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样本,采用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解脲脲原体RNA和沙眼衣原体RNA。结果:CT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1),UU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CT+UU混合感染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结论:本院泌尿道感染患者CT和UU感染率较高,其中CT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UU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同时≤25岁年龄段CT、UU、CT+UU阳性率皆最高,宜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球菌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统病原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1263例门诊非淋球菌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DNA含量测定。结果 1263例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RTI)患者中检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为59.30%;其中UU 43.07%,CT 7.36%,UU+CT 8.87%,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高于沙眼衣原体;不同性别的检出率比较分析,卡方检验表明:女性的总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女性的解脲支原体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女性混合感染的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沙眼衣原体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解脲支原体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主要为20~40岁的青壮年。结论女性更容易感染非淋球菌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女性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男性感染以沙眼衣原体为主;主要感染者为20~40岁的青壮年;重视非淋球菌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院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5年收集本院门诊送检的UU检测样本4 638例,调查不同年龄、性别泌尿生殖道UU的感染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年来本院门诊泌尿生殖道UU检测分别为2013年1 321例,2014年1 534例,2015年1 783例,女性感染率分别为38.46%、38.61%、40.14%,均高于男性(分别为19.69%、21.55%、2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25岁年龄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7.72%、23.04%和28.10%,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沙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19%、0.92%和0.19%,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1.78%,77.88%和84.17%,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UU的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感染已经趋于低龄化。部分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隆岚  万彦彬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1004-1006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近2年皮肤性病科门诊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检出情况,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1 792份泌尿生殖道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 1 792份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357份(19.92%),以非淋菌性尿道炎为主;其中NG、CT和UU的阳性率分别为5.47%、3.96%和6.98%,2种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52%。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性活跃期患者性病病原体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人群(P<0.05);女性患者常见性病病原体总检出率(P<0.05)及NG检出率(P<0.01)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结论加强对性活跃期患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对泌尿生殖道感染防治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女性不孕与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女性不孕患者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探讨女性感染UU、CT后与不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38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208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结果:不孕组UU阳性率为36.97%(88/238),CT阳性率为30.25%(72/238),UU+CT阳性率为14.29%(34/238);对照组UU阳性率为13.46%(28/208),CT阳性率为10.58%(22/208),UU+CT阳性率为4.81%(10/208)。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儿童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来分析小儿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现状以及感染与年龄、性别和家庭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月来我社区就诊的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儿的分泌物,采用培养法对同一个标本分别进行CT、UU核酸检测.结果 2种病原体CT、UU的阳性率分别为12.31%(33/268)、43.66%(117/268);UU、CT混和感染1.11%(3/268),其中UU阳性患儿中母亲UU阳性的42例.结论 :小儿泌尿生殖系非淋菌性病原体主要为UU,家庭内传播不容忽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了解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对2367例患者进行UU、CT及NG病原体检测.结果:UU、CT及NG感染率分别为56.6%、8.37%、13.48%.单一病原体的感染率为58.85%,以UU的检出率最高.混合感染率12.33%,以UU NG的检出率最高,而在NG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感染率UU>NG>CT,而女性NG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男女患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安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ozoa trachomatis,CT)、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64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FQ-PCR)对患者生殖道样本同时进行NG、CT和UU病原体DN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为57.72%(374/648)。病原体单一感染、混合感染分别占71.66%(268/374)、28.34%(106/374),单一感染模式高于混合感染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3,P0.05)。单一UU感染的阳性率最高(20.68%),与CT、N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中以UU+CT合并感染的阳性率最高(10.80%),与其他混合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患者病原体感染的阳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高发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占87.43%(327/374)。2013-2017年,3种病原体阳性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 CT和UU是延安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并以21~40岁感染例数所占比例较高,3种病原体总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重视该人群CT和UU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解脲脲支原体和人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对989例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989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683例,感染率为69.1%,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以及解脲脲支原体 人支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5.1%、2.2%和11.8%,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最高的是多西环素94.1%,其次为阿奇霉素88.7%、交沙霉素86.1%、米诺环素84.9%、克拉霉素81.9%。结论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69.1%,主要由解脲脲支原体引起,占79.8%,应首选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台州地区门诊患者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对2016年台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疑似NUC门诊患者进行NG、UU和CT核酸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365例疑似NG门诊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127例,阳性率为9.30%;1 661例疑似UU门诊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676例,阳性率为40.70%;3 799例疑似CT门诊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417例,阳性率为10.98%。各年龄段阳性率不同,20岁~40岁阳性患者最多。混合感染中以UU+CT感染常见。结论台州地区门诊患者NUC感染率各不相同,其中UU感染率最高。男性易感染NG和CT,女性易感染UU。SAT技术在NG、UU和CT核酸检测中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岛地区男女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送检的1 920份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的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其中女性标本1 028份,男性标本892份,并对支原体检出率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支原体培养总阳性率为43. 9%(843/1 920),其中单一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为42. 7%,明显高于单一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0. 2%)和Uu+Mh混合感染率(1. 0%)(P 0. 01);女性培养阳性率为54. 4%,明显高于男性(31. 8%)(P 0. 01);药敏结果显示,对单一Uu感染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和原始霉素,敏感率均在95. 0%以上。结论 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主要以单一Uu感染为主,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提高疗效.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支原体试剂盒对58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588例泌尿道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35.26%(206/588),其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阳性率为27.85%(157/588),人型支原体(Mh)感染阳性率为3.35%(22/588),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06%(27/588),解脲支原体感染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及混合感染(P<0.01).男女Uu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3.83%(30/286)和42.06%(127/302),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对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交沙霉素抑菌能力最强,以下依次为原始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司帕霉素.结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由支原体感染引起者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临床治疗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以减少盲目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沙眼衣原体(CT)、淋菌(NGH)、解脲脲支原体(Uu)、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11)、单纯疱疹病毒(HSV-Ⅱ)检出率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1 344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检测CT、NGH、Uu、HPV-6/11、HSV-Ⅱ,统计检出率、不同年龄段感染率、混合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耐药性;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殖道性病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体220株,检出率为16.37%,男性病原体检出率为18.79%,明显高于女性8.1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CT检出率分别为7.81%、5.58%,占前两位;男性NGH、Uu检出率分别为2.12%、9.73%,均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年龄段共检出病原体109株,检出率为49.55%,高于其他年龄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混合感染19例占8.64%,NGH+Uu混合感染6例占2.73%,CT+NGH混合感染4例占1.82%;Uu及CT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耐药性较低,对罗红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病原体检出率高,男性病原体检出率高于女性,Uu、CT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机制复杂,20~40岁患者为高危人群,临床应加强防治,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2~2004年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419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方法]采集的尿道或宫颈标本通过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快速免疫法检测CT。[结果]CT阳性率为25.99%(79/304),男女无差别;UU培养阳性率34.91%(133/381),女性48.03%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性26.20%;Mh的阳性率7.06%,男女无差别;Uu Mh阳性率为4.52%。衣原体和支原体的双重感染率,CT Uu为9.40%;CT Mh为2.33%;CT Uu Mh三重感染率为1.95%。[结论]河北省CDC性病门诊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3种病原体均有检出,Uu检出阳性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性病高危人群集中于21~40岁年龄组,患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应加强性安全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给临床提供最新流行病学资料和用药指导。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511例泌尿门诊男性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衣原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依据阳性结果和对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单纯衣原体(CT)感染率为2. 3%,单纯支原体(UU)感染率为34. 2%,衣原体和支原体(CT+UU)混合感染率为0. 6%,男性单纯CT感染和CT+UU混合感染率明显低于单纯UU感染。解脲支原体对12种常用菌药物的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美满霉素96. 0%、强力霉素95. 4%、交沙霉素91. 4%、克拉霉素90. 3%、四环素88. 6%、莫西沙星85. 7%、加替沙星37. 7%、司帕沙星24. 6%、左氧氟沙星16. 0%、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4. 0%、环丙沙星1. 7%,UU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莫西沙星敏感性较好,对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主要以解脲支原体感染为主,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莫西沙星敏感性较高,可作为男性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和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药物敏感性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的8 203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 203例样本中共检出支原体阳性3 917例,其中男性655例,阳性率25.63%,女性3 262例,阳性率57.77%,男性与女性之间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5,P0.01);女性的支原体阳性风险是男性的4.02倍(P0.01)。三年之间相互比较,女性的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的支原体阳性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整体逐渐下降的趋势,女性的支原体阳性率在41~岁和51~岁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在3 917例支原体阳性样本中,包括单一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3 649例(93.16%),单一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感染49例(1.25%),UU和MH混合感染219例(5.59%)。半定量分析显示,UU和MH均有较高的携带率。药敏结果提示,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等可以用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罗红霉素对单一UU感染的敏感性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则需要慎重。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出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支原体的致病性及其与泌尿生殖道疾病的相关性尚需要进一步判定,不推荐进行泌尿生殖道UU和MH的常规筛查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对172例原发性不育、46例继发性不育共218例男性不育患者(不育组)及8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NG、CT、UU检测。结果不育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17.43%和36.24%,对照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6.25%和12.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育组NG阳性率为0.91%,对照组NG为2.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原发性不育与继发性不育阳性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CT和UU感染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且UU感染明显高于其它2种病原体。因此,在不育症诊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对UU和CT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郜亮  阮衍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61-5563
目的:研究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男性不育患者230例,根据液化时间分为精液不液化组、液化不全组和液化正常组,观察精液液化状态与UU、CT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精液不液化组、液化不全组的UU、CT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液化正常组(P均<0.005、P均<0.05);而液化不全组和不液化组的UU、CT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UU、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306名女性性乱者泌尿生殖道3种病原体检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淋病奈瑟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是泌尿生殖道的3大病原体。为了了解杭州地区女性性乱者感染NG、UU、CT的情况,对306例女性性乱者泌尿生殖道进行NG、UU、CT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解脲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50例自然流产(其中包括复发性自然流产81例)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50例同期在医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宫颈分泌物、蜕膜组织中UU和CT感染情况,分析复发性与非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蜕膜组织中UU和CT感染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宫颈分泌物中UU阳性率38.80%(97/250),CT阳性率29.20%(73/250),UU+CT阳性率24.00%(60/250)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UU阳性率82.71%(67/81),CT阳性率65.43%(53/81),UU+CT阳性率51.85%(42/81)均高于非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P0.05);研究组患者蜕膜组织中UU阳性率35.20%(88/250),CT阳性率28.80%(72/250),UU+CT阳性率20.40%(51/250)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UU阳性率77.78%(63/81),CT阳性率60.49%(49/81),UU+CT阳性率43.21%(35/81)均高于非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患者(P0.05)。结论 UU、CT感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UU、CT感染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