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产妇血清学模式及血清HBV病毒载量与HBV母婴传播的关系,为HBV母婴传播阻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468例HBV感染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血清学模式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病毒定量检测情况及主被动联合免疫1年后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率;比较不同HBV DNA病毒载量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病毒定量检测情况。结果 468例HBV感染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阳性共53例,宫内感染发生率11.32%。不同血清学模式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阳性率比较(1、3、5组与1、4、5组比较,1、3、5组与1、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5组与1、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12个月后新生儿HBV DNA定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病毒载量孕产妇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率比较,≥105组与103~105组比较、≥105组与10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105组与1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组及103~105组平均log病毒载量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e抗体(HBe Ag)阳性及HBV DNA高病毒载量孕产妇发生母婴传播的几率较高,对新生儿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有利于HBV母婴传播的阻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状况,为制定和调整HBV母婴阻断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2015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HBV表面抗原(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技术定量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含量。结果共筛查9个县级医院18 007名孕妇,经ELISA方法复测HBs Ag阳性534名,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55.99%。9个县孕妇HBV DNA阳性率33.33%~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农村孕妇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6.99%和55.78%,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59.06%,21~30岁组为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HBe 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27%和90.61%,HBs Ag、HBe Ag阳性分别与HBs Ag、HBe Ag阴性(18.06%、33.02%)孕妇间HBV 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 Ag、HBe Ag阳性孕妇分别与HBs Ag、HBe Ag阴性孕妇间HBV DNA平均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检测孕妇HBV DNA能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HBV母婴传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宫内跨胎盘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宝山区154名HBs Ag阳性产妇和297名HBs Ag阴性产妇分别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来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滴度。新生儿脐带血HBs Ag阳性与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HBV跨胎盘传播。[结果]HBs 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HBV阳性率为8.4%。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高于HBs Ag单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20.0%比3.7%,P0.05),相对危险度(RR)为5.41。随着母亲外周血HBV DNA水平的提高,跨胎盘传播的发生率也逐步提高。[结论]HBe Ag可经过胎盘屏障直接传递至脐带血,而HBs Ag则受到一定程度的"过滤"。母亲HBe Ag阳性与HBV DNA高水平是HBV跨胎盘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导致新生儿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HBs Ag阳性孕产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和宫内感染率的关系,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HBs Ag阳性孕产妇的产程护理与新生儿HBV的阳性率的影响以及孕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清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孕妇乙肝五项和新生儿HBs Ag;观察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新生儿HBV阳性率的影响。结果被调查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9.28%。其中母亲HBV DNA≥107copy/ml和107copy/ml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38.14%、2.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HBe Ag阳性和阴性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38.46%和2.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和HBe Ag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相关。对HBV携带者孕产妇治疗的同时,加强产程观察并做好护理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率,还可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深圳市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状况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对深圳市居民进行系统抽样,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筛选出252份HBs Ag阳性血清提取DNA,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及基因分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流行情况:共调查3 771人,深圳1岁~59岁人群HBs Ag阳性率为6.68%,低年龄组流行率显著低于高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分型选择83份DNA浓度≥1×103copy/ml的阳性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B型检出率为73.5%,C型检出率为20.5%,B+C混合型检出率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法分型4例(4.9%)。B、C基因型的分布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感染者HBe Ag、抗-HBe Ag阳性率及HBV DNA水平均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1岁~59岁人群中HBs 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乙型肝炎人群中感染的HBV基因以B型为主,C型次之,B+C混合型最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阻断乙型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HBs Ag阳性孕妇91例及娩出的91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出生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10例,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81例,随访至新生儿12月龄时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和HBVDNA含量,比较阻断效果;同时分析孕妇血清HBe Ag状态、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对HBV感染的影响。结果联合接种后新生儿12月龄时HBs Ag阳性率为1.2%、HBV-DNA含量为(3.0±0.5) Log拷贝/ml,明显低于单独接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接种后新生儿HBs Ab阳性率和HBs Ab滴度明显高于单独接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接种的新生儿中,孕妇HBe Ag阴性45例、HBe Ag阳性36例; HBe 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12月龄时HBV-DNA含量明显低于HBe 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s Ab阳性率和HBs Ab滴度明显高于HBe 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接种的新生儿中,不同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的HBs Ag阳性率、HBV-DNA含量、HBs Ab阳性率、HBs Ab滴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HBV感染与孕妇HBe Ag状态有关,与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妇乙肝标志物筛查情况及乙肝病毒(HBV)母婴阻断工作开展现状,评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筛查及新生儿母婴阻断措施开展情况。方法在四川省彭州市和西充县选取2013-01-01/2014-03-31期间在医院产前筛查出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住院分娩产妇及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医疗机构产妇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均采用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产妇HBs Ag阳性筛查率为5.18%,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99.72%。随访的330名HBs 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均开展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ep B)免疫策略,89.79%的新生儿接种10μg重组Hep B(酵母)。新生儿HBs Ag阳性率2.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阳性率93.09%。不同喂养方式(χ~2=8.210,P=0.004)和母亲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产前不同检测结果(χ~2=4.500,P=0.034)对新生儿HBs 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地区HBV垂直传播母婴阻断措施实施效果显著,且不受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的影响,HBs Ag和HBe Ag双阳性和HBV DNA水平较高(106 U/ml)孕妇应为母婴阻断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HBs Ag阳性产妇546例及乙肝高危儿546例,依据乙肝高危儿是否感染HBV分为感染组(19例)与未感染组(527例)。对HBs Ag阳性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乙肝高危儿均行血清HBs Ab、HBs Ag水平测定。统计乙肝高危儿免疫注射及血清标志物测定情况,对比不同年龄阶段乙肝高危儿HBs Ag、HBs Ab阳性率,分析乙肝高危儿HBV母婴传播因素。结果乙肝高危儿均进行了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注射,其中524例(95.97%)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检测结果显示19例(3.48%)高危儿血清HBs Ag呈阳性,381例(69.78%)血清HBs Ab呈阳性;0.5~岁年龄段HBs Ab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发现产妇HBe Ag阳性率、乙肝免疫预防方式为HBV感染母婴传播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妇HBe Ag阳性、乙肝免疫预防方式为HBV感染母婴传播的独立影响因素,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价值较高,对乙肝高危儿予以乙肝疫苗联合HBIG免疫接种可降低新生儿HBV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预防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1 929例HBs Ag阳性产妇及其分娩的8~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实施情况,同时对产妇所生婴儿抽血,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共调查HBs Ag阳性产妇及婴儿1 929对,婴儿出生12个月时HBs Ag阳性率为0.93%,阻断成功率为99.07%;HBs Ab阳性率63.09%。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产妇所生婴儿HBs Ag阳性率分别为1.64%和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P=0.027)。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分娩方式、产科操作、会阴裂伤程度的产妇所生婴儿HBs A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HBs Ag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流行区农村育龄妇女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评估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接种效果,为完善HBV母婴阻断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广东省乙肝高流行区3个县(市,下同)农村抽取15~49岁育龄妇女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调查人口学特征、肝炎病史、Hep B接种史等。结果共调查育龄妇女2076人,平均年龄30.64岁。3个调查县育龄妇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年龄标化阳性率分别为12.81%、63.73%、65.90%。HBs Ag阳性妇女中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e Ag,Anti-HBe)阳性率分别为29.76%和63.94%。不同年龄组育龄妇女HBs Ag、Anti-HBc、HBe Ag和Anti-HB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HBs Ag=42.01,χ2Anti-HBc=443.35;χ2HBe Ag=38.10,χ2Anti-HBe=36.51;P均0.01),但Anti-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Anti-HBs=5.41,P=0.14)。不同地区、职业育龄妇女HBs Ag、Anti-HBs、Anti-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间比较:χ2HBs Ag=9.07,χ2Anti-HBs=7.04,χ2Anti-HBc=39.44;P均0.01;职业间比较:χ2HBs Ag=46.17,χ2Anti-HBs=13.30,χ2Anti-HBc=445.18;P均0.05)。育龄妇女Hep B接种率为31.22%,有Hep B接种史组Anti-HBs阳性率(71.87%)高于无Hep B接种史组(58.57%)和Hep B接种史不详组(63.73%)。结论广东省2013年乙肝高流行区农村育龄妇女HBs Ag携带率处于较高水平,小年龄组育龄妇女HBs Ag携带率下降明显,Hep B接种预防效果显著,仍需继续落实HBV母婴阻断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的阳性筛查状况及筛查后干预对策,旨在为减少母婴乙肝传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该院待产并进行产前检查的6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参与研究的孕产妇中产前及产时HBs Ag筛查工作开展情况、HBs Ag检测阳性状况、HBs Ag阳性孕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结果600例孕产妇均参与并完成研究。经调查,纳入研究的600例孕产妇均参与HBs Ag产前筛查讲座,最终完成检测的孕产妇600例,检测率为100. 00%。600例孕产妇中HBs Ag检测为阳性的55例,HBs Ag阳性率为9. 17%。所有产妇中接受产前HBs Ag检测的比例显著高于接受产时检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产妇接受产前HBs Ag检测的阳性比例与接受产时HBs Ag检测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HBs 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中仅52. 73%进行高剂量乙肝疫苗注射,仅34. 55%的产妇家属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仅23. 64%的新生儿在疫苗周期结束后进行复查。结论全面开展孕产妇产前及产时HBs Ag检测,及时对HBs Ag阳性孕产妇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同时建立有效阻断后跟踪随访机制,加强乙肝疾病相关宣教,对于母婴乙肝传播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 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共筛查9个县18 007名孕妇,HBs Ag阳性561例,经ELISA方法复测HBs Ag阳性517例,孕妇HBV感染率为3.08%,HBs Ag阳性率为2.87%。9个县孕妇HBs Ag阳性率1.82%~9.32%,HBV感染率1.89%~9.79%,HBe Ag阳性率0.81%~3.00%,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9个县孕妇HBs Ag阳性率、HBV感染率、HBe Ag阳性率均是黎平县最高。孕妇HBV感染的HBVM模式有20种,以HBs Ag、HBe Ag和Anti-HBc阳性(大三阳),HBs Ag、Anti-HBe、Anti-HBc阳性(小三阳)占总感染孕妇数的65.10%;调查的561例孕妇中,64例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占11.40%,无免疫史的346例,占88.60%。结论贵州省孕妇存在HBV感染,以小三阳、大三阳感染模式最多见,孕妇乙肝疫苗接种比例不高,建议贵州省在加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对15~30岁妇女开展乙肝疫苗补充免疫,提高贵州省育龄妇女乙肝疫苗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孕妇HBs Ag阳性率,减少HBV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地区婚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2月莱城区妇幼保健所婚前医学检查资料21~30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1386人中HBs Ag阳性率为2.4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81%;女性阳性率为2.12%;不同性别HBs 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婚检人群(21-30岁)乙肝病毒感染率为2.45%,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Toll样受体2(TLR-2)在HBs 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TLR-2经胎盘途径在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TLR-2在HBs 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新生儿HBV DNA浓度。结果:17例HBs Ag阳性但新生儿未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孕妇中,7例胎盘组织TLR-2阳性,阳性率为41.18%;13例HBs Ag阳性而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孕妇中,11例胎盘组织TLR-2阳性,阳性率为84.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组织TLR-2表达与HBV宫内感染有一定关系,胎盘屏障中TLR-2表达升高是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因素之一,但其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为更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5例HBs Ag阳性孕妇分为观察组50例(愿意接受阻断治疗)和对照组35例(不愿意接受阻断治疗),观察组孕妇分别在第28、32、36周给予300 mg/d替诺福韦酯口服,分别检测两组孕妇28、32、36周及分娩时血清中HBV-DNA载量及新生儿HBV感染率,并对新生儿随访3、6、12个月检测新生儿HBs Ag、抗HBs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孕妇32、36周及分娩时血清中HBV-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3、6、12个月HBs 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个月抗HBs阳性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值得临床鼓励HBV感染孕妇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和前S1抗原(Pre-S1 Ag)在产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从产前检查孕产妇标本中筛选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标本417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全阴性标本50例为对照,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HBV-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e-S1 Ag,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7例HBsAg(+)孕产妇中,HBV DNA与Pre-S1 Ag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与Pre-S1 Ag阳性率均高于HBeAg(-)组(P<0.05)。在185例HBV DNA(+)患者中有61例Pre-S1 Ag为阴性,232例HBV DNA(-)患者中有45例Pre-S1 Ag为阳性。50例血清标志物全阴性标本的HBV DNA与Pre-S1 Ag均为阴性。结论:在产前检查中增加HBV DNA与Pre-S1 Ag检测是对乙肝血清标志物的良好补充,联合检测有助于准确判断孕产妇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复制,以便临床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减少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招募234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分别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水平。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新生儿HBV阳性。对65名新生儿出生后随访到7月龄,采集血样进行乙肝血清学与HBV DNA水平检测。【结果】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HBV阳性率为7.7%。产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HBV DNA高浓度是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产后7个月婴儿HBV阳性率为1.5%。【结论】应加强HBsAg、HBeAg均为阳性以及HBV DNA浓度较高孕产妇的孕期管理,开展HBV感染的治疗与干预;对HBsAg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24 h内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减少婴儿的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从张家港市设有产科的所有医院选取母亲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且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幼儿512人,随访调查母亲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娩方式等,并检测婴幼儿血清中HBs 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 Ab)水平。结果调查婴幼儿中,HBs Ag阳性率为1.76%,HBs Ab阳性率为87.11%。不同性别、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乙肝感染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的婴幼儿HBs Ab阳性率分别为100.00%、90.91%和84.62%。结论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s Ag阳性母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婴幼儿体液免疫水平随月龄增加而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母亲的新生儿母婴感染的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HBs Ag阳性孕妇及其子女,结合住院病历及随访调查,记录母亲分娩方式、哺乳方式、儿童疫苗接种等资料,并对母亲和子女采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250例随访儿童中,238例出生24 h内接种了第1针乙肝疫苗,179例24 h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儿童HBs Ag阳性4例,阳性率1.6%。其中HBe Ag阳性母亲48例的子女HBs Ag阳性4例,阳性率为8.3%明显高于孕期HBe Ag阴性母亲的子女HBs Ag阳性率为0.0%(P<0.01)。经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子女HBs Ag阳性率分别为2.1%(3/140)和0.9%(1/110)(P>0.05),人工喂养儿童HBs Ag阳性率4.8%(4/83)高于母乳喂养(P<0.05),可能与人工喂养组母亲HBe Ag阳性率53.0%(44/83)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2.4%(4/167)有关(P<0.01)。结论:母亲HBe Ag阳性是发生HB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正规免疫预防后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并不降低HBV母婴感染的风险。因此,不能将剖宫产分娩作为减少HBV母婴传播的手段,并应该鼓励HBs Ag阳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0.
<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的母亲,在围产期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婴儿传播方式称为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如果不实施乙肝疫苗接种,HBs Ag单阳性母亲的婴儿约40%在出生后半岁内可能出现HBs Ag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