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作初步分析。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113例颅内动脉瘤病人。手术夹闭61例病人共62个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52例病人共54个动脉瘤。病人术前状态采用Hunt-Hess分级,颅脑CT采用Fisher分级,术后1个月和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全部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手术夹闭组术前Hunt-HessⅠ~Ⅲ级53例,39例预后好,Ⅳ~Ⅴ级8例,3例预后好;术前CT Fisher分级Ⅰ~Ⅱ级35例,30例预后好,Ⅲ~Ⅳ级26例,13例预后好,术前Hunt-Hess分级和CT Fisher分级与mRS评分呈正相关。介入栓塞组术前Hunt-HessⅠ~Ⅲ级42例,33例顶后好,Ⅳ~Ⅴ级10例,2例预后好;术前CT Fisher分级Ⅰ~Ⅱ级37例,32例预后好,Ⅲ~Ⅳ级15例,7例预后好,术前Hunt-Hess分级和CT Fisher分级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同一术前Hunt-Hess分级及CT Fisher分级在手术组和介入组病人中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均适合的动脉瘤,处于同一术前Hunt-Hess分级或CT Fisher分级的病人,不论手术夹闭还是介入治疗,术后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高龄、术前Hunt-Hess分级差的病人首选介入治疗。两种治疗办法的长期疗效对比仍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脑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按Hunt-Hess分级,1例为Hunt-HessⅢ级,3例为Hunt-HessⅣ级,1例为Hunt-HessⅤ级。HuntⅠ、Ⅱ、Ⅲ级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Ⅳ组。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采取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破裂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2例。Fisher分级:Ⅱ级15例,Ⅲ级1例,Ⅳ级2例。结果 18例病人共20个动脉瘤,一期夹闭17例,1例对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行二期夹闭。2例病人夹闭术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GOS分级:恢复优良15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可满足部分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手术夹闭的手术入路要求。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本组Hunt-Hess分级Ⅰ级59例,Ⅱ级41例,Ⅲ级45例,Ⅳ~Ⅴ级33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夹闭前循环脑动脉瘤179个。结果本组前循环动脉瘤均获得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33例,生活自理25例,长期昏迷11例,死亡9例。结论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可防止其再出血;提高Ⅳ~Ⅴ级病人的生存率是可行的。术中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可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6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破裂出血41例,未破裂出血8例).根据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认动脉瘤后,48例采用经翼点入路,1例采用经纵裂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预后.结果 根据GOS评分,41例破裂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Ⅲ级28例,其中26例(93%)取得良好预后,重度残疾2例(7%);Hunt-Hess分级Ⅳ级13例,其中7例(54%)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度残疾3例(23%),植物生存1例(8%),死亡2例(15%).未破裂动脉瘤8例,均取得良好预后(100%).结论 破裂动脉瘤的老年患者应尽可能早期手术,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Ⅲ级者预后良好,而Ⅳ级以上病死率和伤残率仍较高;未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分型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1997年12月至2011年9月开颅夹闭破裂MCAA 121例。依据其SAH CT的特点分为两型,Ⅰ型为脑池出血型,70例;Ⅱ型为脑池出血伴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型,51例。分析这种分型与术前Hunt-Hess分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估预后,CT分型为Ⅰ型的70例患者中,治愈65例(92.9%),生活自理3例(4.3%),死亡2例(2.9%);51例Ⅱ型患者中,治愈36例(70.6%),生活自理9例(17.6%),重残4例(7.8%),死亡2例(3.3%);两者治愈率差异显著(P<0.01)。CT分型Ⅰ型患者中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Ⅲ级比例(97.1%,68/70)明显高于CT分型Ⅱ型患者(54.1%,28/51;P<0.01)。结论 MCAA破裂后SAH的CT分型与术前Hunt-Hess分级呈正相关,与病人的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作初步分析.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随访,获得随访信息的病例共109例,病人术前状态采用Hunt-Hess分级评分,其中采用显微神经外科开颅手术79例,Ⅰ-Ⅱ级69例(87.3%),Ⅲ-Ⅴ级10例(12.7%),血管内介入治疗30例,Ⅰ-Ⅱ级26例(86.7%),Ⅲ-Ⅴ级4例(13.3%).出院时手术夹闭组Hunt-Hess分级Ⅰ-Ⅱ级69例全部预后良好,Ⅲ-Ⅴ级10例,6例预后良好,4例预后不良(1例死亡),平均住院恢复时间(22.7±3.2)天;介入栓塞组Hunt-Hess分级Ⅰ-Ⅱ级26例全部预后良好,Ⅲ-Ⅴ级4例,2例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1例死亡),平均住院恢复时间(13.4±3.4)天.随访时间3个月~2年.结果 手术夹闭组预后良好76例(96.2%),不良3例(3.8%),其中死亡2例(2.5%),瘫痪1例(1.3%);介入栓塞组预后良好28例(93 3%),不良2例(6.7%),其中死亡1例(3.4%),瘫痪1例(3.4%).影像学上,手术夹闭组79例随访63例(79.7%),其中稳定59例(93.7%);介入栓塞组30例病例随访21例(70%),其中稳定19例(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结论 本研究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两种治疗方法间近期临床效果及随访结果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手术治疗组的完全夹闭率较介入栓塞组的完全栓塞率高,而介入栓塞组平均住院恢复时间明显低于手术夹闭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29例行显微手术治疗,总结其临床特点: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合并脑内血肿大小、形态,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及三个月随访的格拉斯预后评分。结果 Hunt-Hess分级Ⅲ级10例、Ⅳ级17例、Ⅴ级2例。17例患者术前经常规血管造影,12例行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证实。29例术中诊断与术前诊断一致,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16例,29例患者共31枚动脉瘤均成功夹闭,3个月后随访时GOS评分Ⅴ级14例,Ⅳ级7例,Ⅲ级4例,Ⅱ级2例,Ⅰ级2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病情危重,早期夹闭动脉瘤,清除血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颅内动脉瘤破裂施行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38~76岁,平均55岁.第1次出血7例,第2次出血4例,第3次出血1例.术前病情按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1例.  相似文献   

10.
100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破裂脑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100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破裂早期(3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37例,Ⅱ级23例,Ⅲ级10例,Ⅳ级24例,Ⅴ级6例。以GO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07个动脉瘤中,显微手术夹闭101个,包裹6个。恢复良好70例;中度病残,生活自理12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HuntⅠ-Ⅲ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的预后(P〈0.01)。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的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破裂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破裂M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按Hunt-Hess分级: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8例,Ⅴ级1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后72 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动脉瘤夹闭30例,夹闭加包裹2例,一侧夹闭、另一侧未处理1例。依据GOS预后评分:5分(恢复良好)24例,4分(轻度残疾)5例,3分(重度残疾)2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27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30个)患者,一经全脑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检查证实,即在48h内、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Hunt—Hess分级:I级~Ⅱ级16例,Ⅲ级7例,Ⅳ级3例,V级1例;其中采用机械性可脱性微弹簧圈(MDS)栓塞治疗2例,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25例。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者24例;出现一过性偏瘫、失语1例,单纯运动性失语1例,均于1个月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Hunt-Hess V级)。结论对Hunt-Hess分级I~Ⅳ级的患者实施超早期介入手术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并具有微创、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时机、术中处理及术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2例在72h内行显微外科手术,术前术中采用了过度换气、脱水药物、侧脑室穿刺释放脑脊液等多种方法降低颅内压。术后采用"3H"疗法并应用尼莫地平。结果成功夹闭动脉瘤21例,动脉瘤包裹1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20例中,治愈17例,轻残2例,重残1例;Ⅳ级2例中,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可早期预防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有效地防止脑缺血或脑梗死和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治疗合并脑室出血Hunt-HessⅣ、Ⅴ级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合并脑室出血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36例合并脑室出血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病人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本组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死亡10例.随访5~12个月,GOS 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6例.结论积极治疗脑室出血,并采用GDC栓塞治疗合并脑室出血Hunt-Hess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19例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早期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早期(发病24h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19例破裂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早期手术病例进行了同顾性分析.按Hunt-Hess分级: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10例,Ⅴ级2例.术前采取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以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并清除颅内血肿.结果 2例由于术后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死亡,5例产生严重功能障碍,其余12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对于Hunt-Hess分级Ⅱ~Ⅳ级的患者,应早期诊断和手术,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根据术中脑组织肿胀的程度,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而Ⅴ级患者手术效果不理想.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unt-Hess高分级(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01—2016-02显微手术治疗的67例Hunt-HessⅣ~Ⅴ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Ⅳ级52例,Ⅴ级14例,均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0h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按GOS预后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按GOS预后分级,Hunt-HessⅣ级52例患者中,5级(恢复良好)31例,4级(生活自理)13例,3级(重度残疾)5例,2级(植物生存)2例,1级(死亡)1例,恢复满意(GOS评分5级,4级患者)44例,占84.6%。Hunt-HessⅤ级14例患者中,5级2例,4级5例,3级2例,2级3例,1级2例,恢复满意6例,占42.8%。结论 Hunt-Hess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患者病情危重,应积极早期手术干预治疗,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积血,能缓解严重脑血管痉挛及脑肿胀,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1 对象与方法(图1) 解放军452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8岁.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3例,V级2例.动脉瘤<10 mm 16例,10~25 mm 2例.所有病人行3D-DSA检查(GE公司Innova 3100),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均采用常规翼点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7月夹闭术治疗的29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 296例中,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59例,未破裂237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Ⅲ~Ⅴ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手术器械不佳及手术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血管弹性差及瘤体粘连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Hunt-Hess分级高、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分离动脉瘤颈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粘连为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和技术操作要点。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3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12例破裂动脉瘤,3例未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0级3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1例。6例患者采用3D弹簧圈成篮编织技术治疗,9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治疗。 结果动脉瘤腔致密栓塞15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10例(66.7%),栓塞程度在70%~90%者5例(33.3%),无死亡病例。 结论3D弹簧圈成篮编织技术与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均可达到前交通动脉瘤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9例,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29~57岁(平均46.6±8.4岁).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2例.全部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手术,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随访2个月-4年(平均19个月).结果 完全夹闭6例,不全夹闭1例,包裹2例.全部病人存活,按照GOS预后分级,Ⅴ级5例,Ⅳ级3例,Ⅲ级1例.结论 掌握手术技巧,熟悉脚间池的区域显微解剖,对具体病人进行个体化设计,是提高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