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1996-2005年杭州地区细菌性痢疾菌谱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 332株志贺菌属的菌型及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检出弗氏志贺菌最高为1 235株,宋内志贺菌次之为97株;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诺氟沙星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出现对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多重耐药的比例从1996年的6.0%上升到2005年的65.0%(P<0.01,χ2=6.14)。结论弗氏志贺菌是杭州地区优势菌,为减少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临床治疗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刘强  董升华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94-2195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疆博湖县志贺菌型变迁及耐药现状,旨在科学有效地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对2000—2006年博湖县医院肠道门诊和腹泻住院病人进行粪便培养和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历年检出的志贺菌型构成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6年博湖县不同时期志贺菌均以B群为主,A群、D群和C群为2、3、4位,主要流行菌型以福氏2 a为主,次为1b和4 aAl型和宋内菌,不同时期志贺菌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耐药率均高,对氯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在49.70%~69.75%之间,对庆大霉素、头孢呋辛、痢特灵均敏感,对氟派酸耐药率明显增高(χ2=7.86,P<0.05)。结论博湖县以B群为主要流行菌,以福氏2 a为主,志贺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提倡临床诊断与药敏试验相结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1999-2006年北京市延庆县流行的志贺氏菌主要血清型分布、变迁及菌株的耐药性,掌握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规律,同时积累流行病学资料,追踪传染源,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2006年分离出的71株志贺氏菌,菌株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在71株志贺氏菌中痢疾志贺氏菌2株,占全部的2.8%;福氏志贺氏菌62株,占87.3%;鲍氏志贺氏菌5株,占7.0%;宋内氏志贺氏菌2株,占2.8%。在62株福氏志贺氏菌中,F2型37株,占59.7%。这71株菌大部分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结论多年来,延庆县志贺氏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以福氏志贺氏菌为主,其中又以F2群占优势,近年来鲍氏志贺氏菌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分析怒江州2006—2010年志贺氏菌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以怒江州人民医院2006—2010年期间收治确诊的150例菌痢病人做研究对象.分离鉴定病人志贺氏菌的血清型,进行重复序列PCR菌型分析,并对菌株进行K-B法耐药性试验.结果?本次研究共有菌痢病人150例,其中140例为福氏志贺氏菌Ⅳ型,10例为福氏贺氏菌Ⅱ型;两种菌型型对Amp耐药,对LEV均为敏感,对cxm80%为敏感,Ⅳ型志贺氏菌对SXT60%为敏感,Ⅱ型志贺氏菌对SXT有耐药性.结论?2006—2010年,怒江州的志贺氏菌全部为福氏志贺氏菌,其中主要是福氏志贺氏菌Ⅳ型,少数为福氏贺氏菌Ⅱ型.两种菌型型对Amp耐药,对LEV均为敏感,对cxm80%为敏感,Ⅳ型志贺氏菌对SXT60%为敏感,Ⅱ型志贺氏菌对SXT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2006-2010年医院检出革兰阴性菌5837株,其中PAE 1853株,占31.7%;PAE 2009年分离率最高,为33.2%;该菌在连续5年检测中,以9月份平均检出数最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0%,对PAE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噻肟,为65.7%;连续5年中以耐5种抗菌药物的PAE检出率最高,达9.4%,耐>10种抗菌药物的PAE检出率在2008年以后有增高趋势.结论 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定植及传播.  相似文献   

6.
张雯霞    陈敏  张曦  陈洪友  吴雯  屠丽红  王文静     《现代预防医学》2016,(5):896-899
摘要:目的 探讨近五年来上海市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志贺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细菌性痢疾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的K-B法检测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应用PCR法对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共分离出382株志贺菌,其中宋内志贺菌243株(占63.6%),福氏志贺菌139株(占36.4%)。菌株对萘啶酸、链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依次为97.4%、96.1%、84.4%、77.7%、77.2%和67.8%,其中92.7%的菌株至少对3种及以上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6.3%的菌株对10~13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且存在对氟喹诺酮类和第三、四代头孢的耐药株。结论 志贺菌耐药情况严重,且福氏和宋内两种志贺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抗药性差别较大,临床医师应根据菌群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粘质沙雷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经验治疗。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108株粘质沙雷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08株粘质沙雷菌在ICU最为常见,占27.8%,其次为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分别占25.0%和10.2%。粘质沙雷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71.3%。2012年、2013年、2014年分离的菌株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29株、31株、48株。2013年与2012年相比,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氨曲南耐药性变化明显,而2014年与2013年相比,头孢曲松耐药性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粘质沙雷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质沙雷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ICU的耐药率高于非ICU,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经验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控制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从各种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感染菌株,对分离的感染菌进行快速细菌鉴定,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近3年总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 010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所占比例均>55.0%,其次来源于分泌物及血液标本;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ICU检出率最高,且对1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对氨曲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几乎100.0%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由22.9%升至62.7%,亚胺培南由52.4%升至72.7%;而对多黏菌素B较敏感,但耐药率仍然不断增高,依次为0.9%、1.3%、5.9%;多药耐药(MDR)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上升,且各年检出率均>60.0%;泛耐药(XDR)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上升更为明显,从20.0%左右升至55.0%。结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检出率及耐药率不断增高,MDR及XDR现象越来越明显,多黏菌素B可作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加强动态监测,以降低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9.
刘娜  张梅  高贺加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403-4405
摘要:目的 研究2012-2014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真菌菌株295株,白色念珠菌138株(占46.8%),热带念珠菌104株(占35.3%),光滑念珠菌37株(占12.5%),克柔念珠菌13株(占4.4%),其他真菌3株(占1%)。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三种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5-氟胞嘧啶有较低的耐药率(≤13.3%)。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今后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动态变迁以及感染病例科室分布,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03-2007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703株铜绿假单胞菌(PAE),用K-B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NCCLS制定的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2006年和2007年的PAE分离率上升为第1位;703株PAE主要从痰及咽拭子标本中检出占78.9%;ICU的检出率最高,占41.0%;药敏结果显示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抗菌活性最强,而头孢唑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70.0%。结论 PAE感染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各科室的感染情况有明显的差别,且多表现为多药耐药,通过对PAE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监测,为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并进行有效地控制PAE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2008-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医院各类临床标本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医院2008-2011年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20株,分离率4.44%;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79.00%,其次是分泌物,占7.85%;科室分布以神经外科最多,占22.38%,其次是呼吸内科和ICU,分别占20.95%和20.00%;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情况严重,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低,到2011年耐药率在37.06%~49.24%;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及除头孢他啶外的头孢菌素,均呈较高的耐药性,至2011年耐药性接近100.00%;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在2008年时耐药率低,分别为16.67%和17.24%,但从2009年开始耐药率逐年上升,至2011年耐药率分别为54.05%和42.35%;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2008年时耐药率低,分别为26.42%、28.3%,但从2009年开始逐年上升,至2011年耐药率分别为37.24%和45.18%.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多药耐药和泛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科室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做好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播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WalkAway40SI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如KPC-2、NDM-1、OXA-48、IMP、GES、VIM和SME,使用Whonet 5.5软件及SPSS 18.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四年共分离1 099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液(65.52%),尿液(15.83%),血液(5.92%)和脓性分泌物(4.55%)标本,在ICU、神经外科、康复科和神经内科检出率分别占25.57%、22.02%、11.83%和10.28%。2014-2017年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4.81%、38.53%、45.22%和52.33%;耐碳青霉烯类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1.60%、13.76%、14.65%和16.06%。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77.07%、78.53%、76.07%和73.79%,有较高的敏感率。2017年62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42株为KPC-2型,以ICU和神经外科为主;7株为NDM-1型;未检出SME、IMP、OXA-48、VIM、GES阳性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在ICU和神经外科居多,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株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控制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分离出的551株KPN,并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14-2016年ICU KPN检出率分别为16.29%、14.56%、15.25%,合计3年检出率15.35%;主要标本来源于痰液和血液;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是99.82%、57.71%、56.81%、49.36%、42.65%,但呈下降趋势,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是39.88%、33.55%、17.32%,呈明显下降。结论连续3年ICU感染KPN检出率无上升,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建议加强多药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针对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性强的抗菌药物对降低KPN扩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1-2013年胸科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细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板条和软件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依据CLSI最新版本进行结果评价。结果 2011-2013年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共分离出791株肺炎克雷伯菌,3年分离率依次为16.4%、15.7%和18.0%,送检标本以痰液最多占84.0%;3年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依次为33.9%、32.8%和39.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呱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19.7%,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0%~100.0%;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曲南等耐药率有增加趋势的抗菌药物,应合理使用,特别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呱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增加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5-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以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预防耐药菌株产生.方法 采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药敏结果使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在痰中检出率最高,为40.6%,其次是创面/脓液,占31.8%;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5.0%,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从80.5%上升至91.8%,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稳定在<6.0%,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氨曲南、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在2005-2008年均稳定在低水平耐药.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且稳定,可作为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氨苄西林/舒巴坦不宜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实验室和临床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医师应根据培养结果和药理学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并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样本来源、科室分布、构成比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4-2018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采用鉴定系统BD Phoenix M50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鲍曼不动杆菌1485株,最多为2016年(339株),最少为2018年(247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逐年增加;在科室分布上,以ICU为主,构成比由2014年的38.5%上升至2018年的73.7%。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率一直保持低水平,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呈持续走高趋势。结论为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密切关注耐药变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0年来宝鸡市志贺菌菌群变化情况,为科学防病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0年来经大便增菌培养筛选出的1322株志贺菌,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血清型。结果10年来,宝鸡市仍以B亚群中的F2a、F2b和F1b为主,10年分别有248株、214株、234株,占18.76%、16.19%和17.70%,同时A群、D群有明显增加趋势,分别有66株、113株。结论10年来志贺菌群的分布有变化,应继续加强痢疾杆菌监测,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并分析南京地区2006-2009年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最新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或API系统鉴定细菌和真菌,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Rosco纸片法,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中段尿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2006-2009年的尿路感染仍然以细菌感染为主,大肠埃希菌位居首位占42.3%~46.1%,有下降趋势;肠球菌属和真菌感染的比例有所升高,2009年分别升高至14.6%和12.7%;大肠埃希菌产ESBLs酶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从2006年的12.5%升至2009年的34.1%;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依然较高,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明显升高;肠球菌属在2009年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5.3%和3.0%;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高度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定期监测和分析当地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变迁,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9-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动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动态变迁及感染病例科室分布,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系统及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结果 9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只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30%,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有94株,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耐药率逐年增加,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谨慎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及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2006-2008年血培养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医院2006-2008年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变迁的特点.方法 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 240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鉴定,药敏用K-B法,用WHONET5.4软件对2006-2008年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是导致血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稳居2006-2008年血行性感染病原菌的首位,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导致血液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血行性感染有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血行性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达100.0%,其次是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且2008年的敏感率较之前2年有上升趋势;各类抗菌药物对血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普遍较低,且此菌耐药性明显上升;血行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且有所上升(20.0%~69.2%)外,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低(0~41.7%),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对血培养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强,未出现耐药菌株.结论 血行性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变化,加强血行性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