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异丙肾上腺素剂量与直立倾斜试验(HUT)敏感性—特异性的关系。方法:60例不明原因青少年晕厥患者(年龄21.3岁±2.3岁)和20例没有晕厥的健康对照者(年龄20.7岁±3岁),在30分钟单纯直立倾斜试验后,进行静滴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剂量逐渐增加(分别为1、3、5ug/min)。结果:在倾斜试验的4个阶段(单纯HUT,1ug/min,3ug/min,5ug/min),发现每一阶段中晕厥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以3ug/min异丙肾上腺素输注时,出现晕厥的时间显著缩短(34±15)分和(46±3)分,(P<0.05),且获得最好敏感性与特异性比值(分别为75%和83.3%)。结论: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3ug/min)可明显提高直立倾斜试验的敏感性,并能达到满意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NTG)和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ISO)加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的效果对比。方法 40例无晕厥及晕厥前兆史的健康人与173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均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异丙肾上腺素组,分别进行诱发试验,观察实验中受试者心率血压变化、阳性症状的出现及晕厥类型。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试验,ISO组诊断的敏感性为56.0%,NTG组为70.8%;ISO组诊断的特异性为70.0%,而NTG组特异性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药物配合激发HUTT实验临床实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前,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it testing,HUT)已成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使用硝酸甘油作为刺激药物,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国大多使用异丙。肾上腺素作为刺激药物,本试验通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HUT,评价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虹道  孙韬 《中国保健》2008,16(8):285-286
目的为了解直立倾斜实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并观测试验前后的血压、心率、十二导联心电图、症状.结果68例患者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53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11例,占16.1%,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42例,占61.8%,总阳性率为77.9%.阳性53例中,心脏抑制型5例,血管抑制型14例,混合型34例.结论①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②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合型多见(69.8%),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试验的阳性率;③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可作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为该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6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VVS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 236例VVS患儿中诱发因素多见持久站立152例(64.40%);HUTT阳性率中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12岁以上组高于12岁以下组(P0.05);晕厥家族史组高于无晕厥家族史组(P0.05)。结论 VVS小儿年龄、性别、晕厥家族史等临床特征对预测HUTT结果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直立倾斜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应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晕厥时脑血流量的变化,判断晕厥时脑血流量的阈值及缺血部位.方法 对4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其中阳性28例(阳性组),阴性17例(阴性组),另选择8例无晕厥病史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及30 min(静息时)行SPECT检查,测定左、右大脑半球平均脑血流量(mCBF),分别与静息时的mCBF对比.结果 阳性组mCBF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显著下降,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组及对照组mCBF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迷走性晕厥时mCBF下降,在脑额叶血液灌注不足时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及22例对照组儿童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晕厥组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晕厥组特异度很高,敏感度亦较高。【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立性T波改变的发生机制及其与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础倾斜试验(BTTT)检出或确认既往无晕厥病史和有晕厥病史的直立性T波改变患者。然后进行BTTT和/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TTT)。结果502例直立性T波改变患者,有325例在直立倾斜试验(TTT)中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总阳性率为64.7%,其中42例出现在BTTT中,占8.4%,283例出现在随后的NTTT中,占56.4%。既往无晕厥病史和有晕厥病史者的直立TTT阳性率分别是44.7%、82.6%,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结论直立性T波改变不是单一的心电现象,是伴随神经一体液调节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相关症候群,易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是需要治疗的临床综合征,与VVS有密切的相关性,应当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直立倾斜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应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晕厥时脑血流量的变化,判断晕厥时脑血流量的阈值及缺血部位。方法 对4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其中阳性28例(阳性组),阴性17例(阴性组),另选择8例无晕厥病史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及30min(静息时)行SPECT检查,测定左、右大脑半球平均脑血流量(mCBF),分别与静息时的mCBF对比。结果 阳性组mCBF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显著下降,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组及对照组mCBF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迷走性晕厥时mCBF下降,在脑额叶血液灌注不足时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祝思奎 《工企医刊》2003,16(5):19-19
本试验目的是观察不同剂量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对青少年神经心源性晕厥患者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资料:病例组为来我院就诊的青少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共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1岁~30岁,平均21.3岁±2.3岁。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1岁~29岁,平均20.7岁±3岁。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判别无显著性。方法:试验前1周停用影响植物神经和血管活性的药物。试验均于上午9:00~12:00点在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清晨空腹。让患者仰卧于带脚板的电动倾斜床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中双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3例患者,按照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闭环刺激双腔起搏器,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再出现突发性晕厥,但有晕厥前的不适感出现并逐渐减轻,至治疗后半年不适感消失,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更高(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能有效预防晕厥的反复发作,降低了重度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硝普钠他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硝普钠较硝酸甘油更有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饮用大量口服补液盐对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21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于两次直立倾斜试验(HUTT)前15 min分别给予250 ml和30 ml的口服补液盐,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心率和测定血压、心动过速的时间,利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分析.结果:快速饮用大量口服补液盐能够明显延长出现HUTT阳性反应的时间(P=0.035);与30 ml组的直立位心率(126.65±10.63)次/min相比,250 ml组(109.86±11.57)次/min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 ml组在平卧位时LFnorm、HFnorm的值与30 m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F的值较30 ml组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0 ml组和30 ml组LF/HF在平卧位改为直立位后均表现为持续升高,但在HUTT5min时250 ml组LF/HF值较30 ml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饮用大量口服补液盐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的直立耐受时间,且不会影响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14.
陈曦  林文海 《医疗保健器具》2014,(2):189-190,193
目的 比较重组人脑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三组,A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酸甘油治疗;B组(2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基础上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C组(28例)采用重组人脑钠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三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各项指标和血压、心率、肾功能及电解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9.3%,B组总有效率为84.6%,C组总有效率为100.0%;C组疗效优于A、B两组,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A、B两组;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优于A、B两组,三组患者的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C组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三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重组人脑钠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指标,拮抗急性左心衰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硝普钠他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硝普钠较硝酸甘油更有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和血浆5-羟色胺(5-HT)的变化。方法:以2007年3月~2012年8月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儿45例为观察组,以健康儿童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晕厥发作时间、VVS患儿静息状态各亚型血压、心率、血浆5-HT水平变化等临床特点。结果:4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性别比为男∶女=2∶1;存在VVS先兆症状42例次(93.3%),其中头晕36例次(80.0%);儿童VVS发作前常存在诱发因素,其中长久站立比例最高,达86.7%(39/45);B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为(20.6±8.6)min;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SN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为(5.0±2.2)min;VVS患儿基础状态和HuTT阳性时血浆5-HT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3±2.5)μg/ml和(28.2±2.4)μg/ml,t=1.527,P=0.617]。结论:VVS患儿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VVS患儿基础状态和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浆5-HT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用于老年患者控制性降压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86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43例)和硝酸甘油组(43例).两组术中分别以前列地尔和硝酸甘油持续输注,使平均动脉压(MAP)下降25%~30%.以降压前(T0)、降至目标血压时(T1)、降至目标血压后5min(T2)、降至目标血压后30min(T3)、停降压时(T4)及停降压后30 min(T5)为时间点,记录两组MAP、心率(HR)、血浆乳酸(LAC)水平及HRV各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LF/HF],并进行比较.结果 硝酸甘油组T1~T4时HR较T0时增快(P<0.05),且较前列地尔组同时间点显著增快(P<0.05),T5时硝酸甘油组HR较T0时仍增快(P<0.05);而前列地尔组T1~T5时HR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LAC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两组TP、LF、HF较T0时明显下降(P<0.05),前列地尔组T1~T4时HF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T1~T4时前列地尔组LF/HF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硝酸甘油组T1~T4时LF/HF显著升高(P<0.05),同时也高于前列地尔组(P<0.05);T5时两组TP、LF、HF均回升,T5时前列地尔组HF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T5时前列地尔组LF/HF仍维持在T0时水平,而硝酸甘油组LF/HF水平虽下降但仍高于T0时水平且高于前列地尔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用于控制性降压时更易维持心脏自主神经的均衡性,有利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的实施,观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症状改善的作用。方法将21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性别、高血压分级、高血压证型进行区组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耳穴贴压组、耳穴联合穴位贴敷组各70例。对照组维持常规药物治疗;耳穴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辨证耳穴贴压;耳穴联合穴位敷贴组在耳穴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三组患者共观察6周。对比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干预前后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组、耳穴联合穴位贴敷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耳穴联合穴位敷贴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耳穴组和对照组。结论耳穴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证候情况,配合药物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对肾上腺素试验、泼尼松试验反应及其血象变化特征。方法以43例骨髓象正常的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作为苯中毒组,根据其性别、年龄匹配对照组。分别采集苯中毒组与对照组血样进行肾上腺素试验、泼尼松试验前后的血常规检查,并采用C2检验、t检验分析其试验阳性率、试验前后差值及增加率。结果肾上腺素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苯中毒组肾上腺素试验阳性率(9.3%vs.80%,P0.001)及试验前后白细胞(1.18×109/L vs.2.39×109/L,P0.001)、中性粒细胞(0.43×109/L vs.1.25×109/L,P0.001)、淋巴细胞(0.34×109/L vs.1.02×109/L,P0.001)差值均低;而两组均有淋巴细胞增高现象。泼尼松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苯中毒组泼尼松试验阳性率较低(47.05%vs.86.36%,P0.05),试验前后白细胞(2.04×109/L vs.3.22×109/L,P0.05)、中性粒细胞(2.80×109/L vs.3.66×109/L,P0.05)及淋巴细胞(-0.19×109/L vs.-0.42×109/L,P0.05)差值绝对值低;而两组细胞增加比率相似(57.2%vs.53.9%,P0.05),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淋巴细胞呈现负增长。结论苯中毒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可能与骨髓造血减少有关,而非白细胞分布异常及贮存池中成熟粒细胞释放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持续硬膜外镇痛对重度子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血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为母儿健康安全镇痛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行剖宫产的13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未实施持续硬膜外镇痛,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持续硬膜外镇痛48 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即刻、术后12、24及48 h血浆儿茶酚胺水平、肾上腺素水平及动脉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及48 h疼痛评分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内子痫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入组前平均动脉收缩压、血浆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即刻血浆儿茶酚胺水平、肾上腺素水平及动脉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及48 h血浆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及48 h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观察组1例子痫,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子痫,对照组术后子痫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实施持续硬膜外镇痛,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及疼痛程度,降低剖宫产术对患者产生的生理刺激,降低了术后子痫的发生率,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