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凝血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聊城市光明肿瘤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108例,依据病情不同分为观察A组54例(COPD患者),观察B组54例[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凝血指标[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检测,分析3组检测结果。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APTT、DD、TT、FIB、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观察A组APTT、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B组APTT、TT、PT水平低于观察A组,DD、FIB水平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凝血指标在COPD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临床诊断与评估COPD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至本院就诊的89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PT、APTT、TT、FIB、PLT、PCT、MPV、PDW结果。结果观察组中APTT、PT、FIB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PLT、PCT、MPV、P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肾病综合征血中凝血指标改变,对预测血栓形成、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童兴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115-1116
目的:检测临产孕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预防产后出血或者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对200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20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妊娠后期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因此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FIB对预防产后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常用的凝血指标在判断肝硬化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中的参考价值。方法以155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和54例无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同时对肝硬化组进行不同Child-Pugh分级,进一步亚组分析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并分析PT的异常程度和肝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患者的PT、APTT、TT显著增加,而FIB逐渐减少,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的PT、APTT、TT均显著增加(P0.05),而FIB均显著减少(P0.05);PT异常程度和肝病预后呈正相关(r=0.463,P0.05)。结论PT、APTT、TT和FIB的改变可以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及早有效监测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时,应用大量输血方案(MTP)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动脉血气p H值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救治时MTP使用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Hb、PLT、PT、APTT、TT、FIB和p H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和复苏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分娩前相比,两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Hb、PLT均下降,PT、APTT、TT增加,FIB和p H升高。抢救时,观察组的H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FIB和p H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b、PLT、PT、APTT、TT、FIB和p 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的Hb、PLT水平和FIB值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略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子宫正常复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出血量、复苏时间、子宫切除率和输血费用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体温、心脏过度负荷、血栓、产褥感染等常见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时,应用MTP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血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HDCP的临床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7月在该院确诊的110例HDCP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26~35周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清钙离子(Ca~(2+))水平。结果研究组的PT、APTT、T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IB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PLT、Ca~(2+)值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PT值、APTT值、TT值、PLT、Ca~(2+)逐渐减小(P0.05),FIB、MPV及PDW水平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DC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血清Ca~(2+)均较正常妊娠妇女发生了显著改变,凝血风险增加,血清钙离子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凝血四项的相关性以及在乙型肝炎诊断、鉴别、预示病情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5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测定用速率法,凝血四项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并对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血清胆碱酯酶、凝血四项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CHE、PT、APTT、TT、FIB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随病情加重,CHE、FIB逐步降低,PT、APTT、TT逐步增高;重型肝炎时观察指标与其它肝病组不同(P<0.01) ;CHE与FIB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1),CHE与PT、APTT、TT有良好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与凝血四项联合测定对乙型肝炎的诊断、鉴别、治疗以及预示病情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菌血症老年患者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为制定该类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80例ICU菌血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28例,对患者入院时、血培养首次呈阳性时的外周血PLT及部分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患者在血培养首次呈阳性时的PLT显著下降,而APTT、PT和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46、7.112、6.034、5.367,P0.05);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PLT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的PLT计数显著低于存活组而APTT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15、8.6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死亡与年龄、PLT和APTT水平具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菌血症老年患者表现为PLT的损耗和凝血功能的下降,PLT计数及APTT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检测PLT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可用于辅助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并发DVT 10例,未并发DVT 6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TT、APTT、PT、FIB以及D-D。结果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T、APTT及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B、D-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并发DVT者与无DVT者的TT、APTT及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并发DVT者的FIB及D-D均高于无DVT者;与术前比较,术后3 d并发DVT者与无DVT者的FIB及D-D均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创伤性四肢骨折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功能指标发生改变,并发DVT者的FIB、D-D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指标差异,为早产儿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出生的1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将其分为早期早产儿44例,中期早产儿50及晚期早产儿71例;另选取同期足月新生儿52例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2 h内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各组患儿及产妇临床资料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APTT 95th%以晚期早产儿略低于早期及中期早产儿,TT随周龄增大出现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新生儿PT、APTT、TT较3组早产儿均显著下降(P0.05),FIB则显著升高(P0.05);4组产妇PT、APTT、FIB、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早产儿存在早期凝血功能降低,检测PT、APTT、FIB、TT水平可以早期发现凝止血功能异常,为早产儿的早期干预、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PE患者366例,包括轻度PE(mPE组)患者159例和重度PE(sPE组)患者207例,另选同期接受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PLT水平。结果 PE患者孕早、中、晚期,PT逐渐缩短,TT和APTT先降后升,FIB先升后降,D-D逐渐升高,PLT逐渐降低;孕晚期sPE组的PT、APTT、TT及D-D显著高于mPE组和对照组,FIB和PLT显著低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PE患者存在内、外源性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呈异常高凝状态,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凝血四项及D-D、PLT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覃慧敏  周晓琳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200-4202,4213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肝癌对凝血及纤溶功能影响。方法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回生口服液,而对照组患者仅给动脉化疗栓塞。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凝血和纤溶功能。结果经过观察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IB、D-Dimer和PAI-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T、TT和APTT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M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PLT、PCT和PDW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性呕吐和脱发的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肝癌可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妊娠晚期女性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水平,分析其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就诊的9 200例妊娠晚期女性为妊娠晚期组,选取同期的1 20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女性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水平。根据孕周将妊娠晚期组分为Ⅰ组(31~37孕周)、Ⅱ组(38~40孕周)、Ⅲ组(41~42孕周),比较不同孕周女性PT、TT、APTT、FIB、FDP及DD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妊娠晚期组女性PT、TT、APTT均明显缩短,FIB、FDP及D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与Ⅱ组PT、TT、APTT、FIB、FDP、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与Ⅲ组PT、TT、APTT、FIB、FDP、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与Ⅲ组PT、TT、APTT、FIB、FDP、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晚期女性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可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状态,并探讨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设病例组48例(住院的川崎病患儿),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36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3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TT均较对照组缩短,而FIB则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N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FIB较对照组增高(P=0.01);CAL组与NCAL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0.01),FIB值增高(P=0.02)。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较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推测与血管炎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产高危妊娠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临产孕妇240例,参照上海市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分为A级组57例,B级组70例,C级组69例,正常妊娠组44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D,与未孕健康育龄期女性24例正常对照比较分析。结果各妊娠组PT、APTT值与未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值仅A级组显著低于未孕组(P0.05)。各妊娠组FIB和D-D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孕组(P0.01),但C级组FI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D-D水平随高危妊娠程度加重显著升高(P0.01)。结论凝血常规并不能及时敏感地提示机体的高凝状态,FIB和D-D检测在高危妊娠患者中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4℃下血凝四项标本不同的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今后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03月-2014年11月期间在福州市第七医院进行血凝检测的病例共154例,按照PT正常或者异常分成A、B两组。室温下测定凝血PT、APTT、TT和FIB4项指标。结果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除FIB水平外,PT、APTT 与TT值在多次测量的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值在从0~24h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和TT值从0~24h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各时间点的值均高于0h的APTT和TT值。8h、12h和24h的APTT和TT值相对0h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值随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值在从0~24h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6~24h的TP值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FIB水平从0~24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PT、APTT和TT水平会随着血样本放置时间延长,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血样本的放置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否则会影响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凝血指标(PT、TT、APTT、FIB),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肝功能分级后组间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也进行了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肝功能B、C级与A级比较,C级PLT和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q的价值.方法: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46例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的Ⅱ浆凝血酶原时间(P1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I")、凝血酶时间(Tr)、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imer)刊平5项凝血指标.结果:毒蕈中毒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ALT、PT、APTT、TT均升高(P<0.05或P<0.01),FIB降低(P t0.01).生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PT、TT均升高(P<0.05),FIB降低(P<0.05).生存组与肾功能损害组比车PT、TT升高(P<0.05),FIB降低(P<0.05).结论:凝血指标PT、APTY、Tr、FIB在判断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肝损伤翟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患儿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收住我院PICU的重症手足口患儿,按照疾病的转归分为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组,非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组,通过测定PT、APTT、FIB、TT,并比较二组间入院时PLT、D-Dimer,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第1、2、7d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PT、APTT、TT、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的D-二聚体阳性率及数值有统计学差别.结论 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D-二聚体的检测对评估重症手足口患者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选取西山煤电公司职工总医院门诊患者3 5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3 5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年龄均为4 5~6 0岁。2组均行凝血系列检查,包括APTT、PT、TT、FIB、D-二聚体共5项,每次检测均分别放置2、3、4 h。通过统计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置2、3 h凝血系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放置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放置4 h糖尿病患者APTT、PT、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延长,D-二聚体无显著改变。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凝血功能的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