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不同提取剂对春花胡枝子黄酮含量及抑菌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溶剂提取对春花胡枝子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水、乙醇、甲醇做提取剂,可得粗黄酮粉,将粗黄酮经大孔树脂纯化得精制黄酮。采用盏碟法及平板计数法测定4种黄酮粉抑菌活性。结果:以甲醇、乙醇、水作溶剂可从春花胡枝子叶粉中提取到黄酮含量不同的粗黄酮粉,经大孔树脂纯化后可得到含黄酮74.8%的精制黄酮粉。4种黄酮粉对6种受试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存在很大差异。相同条件下,春花胡枝子黄酮粉对酵母菌、小麦赤霉菌、苹果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pH值对春花胡枝子黄酮粉的抑菌活性有较大的影响,超过或低于最佳pH值范围时,抑菌活性急剧下降。结论:不同溶剂提取的春花胡枝子黄酮粉黄酮含量及体外抑菌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苍耳叶4种提取方式所得提取物对微生物的抑制活性差异。[方法]采用去离子水,5%的盐酸水,无水乙醇和乙醚等不同的提取剂提取苍耳叶成分,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药液的稀释,考察抑菌活性。[结果]苍耳叶的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提取液对各菌种的抑制活性差异较大,各种方式中苍耳叶的酸水提取液具有最小的抑菌浓度。[结论]宜对苍耳叶的酸水提取物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鱼腥草内生真菌J3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研究J3菌株菌丝和发酵液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方法 提取J3菌株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获得ITS区扩增产物,经测序得到ITS序列,结合菌落形态、孢子形态对J3菌株进行鉴定;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分别对J3菌株菌丝和发酵液进行提取,并应用纸片扩散法研究粗提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J3菌株的分生孢子为镰刀形;在系统进化树中J3菌株也与Fusarium oxysporum菌株聚在一类,因此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区序列,鉴定内生真菌J3菌株为尖孢镰刀菌;发酵液和菌丝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和水饱和正丁醇粗提物对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但是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明显抑菌效果。结论 鱼腥草内生真菌J3菌株能够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粗壮女贞不同萃取部位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差异,分析该差异与其抑菌活性差异的关系,为研究粗壮女贞的主要抑菌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不同极性溶剂对粗壮女贞水提物进行萃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萃取物的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粗壮女贞水提物正丁醇萃取层对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及拟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15g/L、13.2g/L、13.2g/L,剩余水层对副溶血性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4.49g/L、10.7g/L和15.6g/L,三氯甲烷萃取层和乙酸乙酯萃取层对常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几乎不抑制;正丁醇萃取层中的总黄酮含量最多,约占总水提物的85.6%,剩余水层中粗多糖的含量最多,约占总水提物的47.1%。结论 粗壮女贞水提物对实验选择的几种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两种益生菌没有抑菌作用,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主要为极性较大的物质,正丁醇萃取层和剩余水层的黄酮含量和粗多糖含量较高可能与其抑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取纯化芹菜籽中的黄酮成分。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芹菜籽中的黄酮成分,利用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运用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LC—MS)进行检测。结果芹菜籽黄酮黄酮成分主要存在于40%乙醇洗脱液。结论结果说明此提取纯化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正>生姜是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传统中药,已证实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微生物、抗过敏、抗突变、增强免疫功能、辐射防护作用和抗肿瘤等[1~3]。生姜粗提取液是否具有抑制黄曲霉菌和黑曲霉菌的活性,未见详细深入的报道,本实验采取索氏提取法,针对生姜中含有的多种抑菌成分进行粗提取,再通过抑菌实验,测定生姜粗提物对黄曲霉菌和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3(rhBD-3)对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杀菌活性.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rhBD-3对从烧伤科病房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rhBD-3对所有测试病原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对革兰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μg/ml,对革兰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μg/ml.结论 rhBD-3对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具有抑菌活性,对解决临床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问题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海洋生物对创伤弧菌等微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制备8种海洋生物的水提液、醇提液和超声提取液,用琼脂平板孔穴法(K-B法)初筛抑菌活性,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8种海洋生物的各种提取液除对鼠伤寒沙门菌无抑菌活性外,对创伤弧菌及其他试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孔石莼、泥螺、条斑紫菜的醇提液和超声提取液抑菌活性尤为明显;孔石莼的超声提取液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MIC均为15.6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2.5mg/ml,对大肠埃希菌和宋内氏志贺菌的MIC均为125mg/ml,泥螺超声提取液对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62.5mg/ml,条斑紫菜醇提液对宋内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mg/ml和125mg/ml。结论孔石莼、泥螺、条斑紫菜的超声提取液和醇提液具有一定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生姜、花椒及黄伞提取物抑菌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以生姜、花椒、黄伞为原料,提取天然抑菌成分,为食品防腐剂研制提供新途径.方法 采用水浸醇提的方法,从生姜、花椒、黄伞中提取抑菌成分,进行果蔬保鲜的混合协同抑菌试验,探讨其广谱抗菌性.结果 生姜、花椒、黄伞提取液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种提取液复配后,可以增强抑菌效果和扩大抑菌谱,对啤酒酵母和黑根霉的抑菌圈,由单一提取液的11和33 mm提高到56和61 mm,也优于化学防腐剂苯甲酸钠的38和18 mm,而且抑菌浓度低,pH作用范围广,热稳定性好.结论 生姜、花椒、黄伞提取液复配后抑菌救果较好,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黄花败酱各部位的镇静催眠作用,为镇静活性部位的分离提供指导.方法 提取分离黄花败酱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三个部位,采用自主活动、洞板试验以及协同戊巴比妥钠催眠试验检测三个部位对小鼠的镇静效果,并与70%乙醇总提取物比较.结果 发现正丁醇部位镇静效果显著优于其它部位,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正丁醇部位是黄花败酱镇静活性的主要部位,对此部位进行分离有望得到镇前活性好的单体物质.  相似文献   

11.
枣环磷酸腺苷提取液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枣环磷酸腺苷提取液对啮齿类动物的抗疲劳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口服红景天液体)和枣环磷酸腺苷提取液(2.2、6.7和20.0 ml/kg)组。环磷酸腺苷剂量为0.42、1.28和3.84 mg/kg,分别连续口服14 d,每天1次。采用Morris水迷宫强迫小鼠游泳,记录小鼠30 min内的游泳划水时间,以评价其抗疲劳效果;2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口服红景天液体)和枣环磷酸腺苷提取液(1.1、3.3和10.0 ml/kg)组。环磷酸腺苷剂量为0.21、0.64和1.92 mg/kg,分别连续口服14 d,每天1次。采用Morris水迷宫使各组大鼠强迫游泳20 min,检测大鼠强迫游泳后的血清生化和肝组织糖原水平。结果:枣环磷酸腺苷提取液中、高剂量组动物的游泳划水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三个不同剂量的枣环磷酸腺苷提取液对游泳后动物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组动物的血清乳酸明显下降,同时高剂量组肝组织糖原含量显著增加,枣环磷酸腺苷提取液对各组动物乳酸脱氢酶没有影响。结论:枣环磷酸腺苷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和增强机体耐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用液体阴离子交换树脂Am-berLite LA-2的液、液分配法系统测定食品中合成和天然色素。首先在氨碱性条件下用正丁醇提取食品中的色素,然后在醋酸酸性条件下用含5%LA-2的正丁醇提取。合併提取液,浓缩,加正己烷后先用氨水再用醋酸提取。将色素分离成油溶性、碱性和酸性等部分。各组份初步精制后,用薄层或纸层色谱进行定性。用高压液相色谱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法对凤尾茶中总黄酮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南开远的凤尾茶作了初步的测定,旨在为开发凤尾茶资源提供一个原料的质量指标。方法:用分光光度法对凤尾茶乙醇提取液中黄酮作定量分析,并对提取溶剂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结果:60%的乙醇提取液提取效率较好;凤尾茶中叶部分黄酮含量最高,根部含量最少。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紫叶李皮中总黄酮(Prunus cerasifera ehrh Cv. atropurpurca total flavone,PTF)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总黄酮的抑菌杀菌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乙醇浸提法,以PTF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实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优化PTF提取工艺;应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PTF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紫叶李皮中提取PT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60℃,料液比1∶35,此时PTF达到最佳提取率29.93%。PTF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是12.6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均是25.2 mg/ml,其抑菌和杀菌能力与PTF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 本实验所确定的PTF提取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在最佳条件下其最佳提取率可达到 29.93%,同时PTF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茶叶提取液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分别观察绿茶和红茶提取液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茶叶提取液对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随茶叶提取液浓度增高而增强;茶叶中所含抑菌成分具有耐热性.结论 中国绿茶和红茶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这对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可能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马齿苋黄酮提取工艺的条件及对其抑菌作用的研究.方法:马齿苋黄酮提取的过程大致为:首先采用超声波法粗提马齿苋黄酮液,再采用正交试验对粗提液进行优化,最后经大孔吸附树脂对优化液进行纯化,再通过纸片扩散法对纯化后的黄酮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我们研究得出在料液比为1:25、温度50℃、时间40min、功率200W是马齿苋黄酮最佳的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黄酮的得率为3.6%.抑制强弱顺序为:酵母菌>黑曲霉>醋酸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普洱茶提取物对几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热水浸提法制备普洱茶总水提物,连续萃取获得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以及剩余水提物。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种普洱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12种常见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普洱茶总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较佳,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83 g/L、0.42 g/L、0.83 g/L;剩余水提物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物,对以上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83 g/L、0.83 g/L、0.83 g/L;普洱茶水提物对婴儿双歧杆菌和德氏乳杆菌均无抑菌作用。结论普洱茶水提物对试验用的10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效果,对2种益生菌没有抑菌作用;剩余水提物抑菌效果略差于总水提物,但优于3种有机溶剂萃取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用于保健食品中总黄酮、总皂苷和总蒽醌含量测定的简易而准确的方法。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样品经聚酰胺粉纯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采用香草醛-高氯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以甲醇为提取溶剂,样品经酸解处理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蒽醌。结果不同样品的总黄酮、总皂苷和总蒽醌的平均含量范围分别在0.634~0.932、0.969~1.18和0.164~0.255 g/100 g;回收率为96.2%~98.7%;RSD均10%。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剂型的保健食品中所含的总黄酮、总皂苷和总蒽醌,方法操作简易,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丝光绿蝇抗菌肽针刺诱导及初步电泳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丝光绿蝇抗菌肽的诱导及电泳分离方法。方法丝光绿蝇3龄幼虫针刺体壁诱导后,第48小时提取其血淋巴,设置3、5、7、10μl不同的加样量和pH值60、6.5、7.0的琼脂平板,观察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置于100、80℃水浴30s、1、3和5min后,观察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去杂蛋白效果和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并对各样品进行电泳分离。结果随加样量增加抑菌环直径增大,10μl环太大易变形,不易测量,以加7μl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平板pH值6.0时,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环直径最大,随pH值增加而抑菌环直径减小。血淋巴100℃水浴30s、1min仍有抑菌活性,处理3和5min无抑菌活性;80℃水浴30s至5min均有抑菌活性,电泳显示100℃处理3和5min的样品与其他相比缺少2条蛋白区带。结论针刺诱导的丝光绿蝇抗菌肽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更强,分离时血淋巴预处理采用80℃水浴1—3min去杂蛋白效果较好,诱导的血淋巴100℃处理3和5min即丧失抗菌活性,电泳显示缺少2条区带,此2条差异区带可能为抗菌肽组分。  相似文献   

20.
黑米的抗氧化性及其与黄酮和种皮色素的关系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目的 研究黑米的抗氧化效果及与黄酮和种皮色素的关系。方法 以 1 2个种皮颜色深浅不同的代表性黑米品种为材料 ,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比较其水提取液和 60 %乙醇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 Na2 S2 O4 体系产生的 O·2 的清除效果 ;分析其黄酮和种皮色素含量及清除率与黄酮和种皮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黑米水提液和醇提液对 O·2 均表现较强的清除效果 ,其清除率与浓度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供试液的 IC50 (O·2 的清除率为 50 %时 ,供试液中黑米的含量 )值与黄酮和种皮色素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黑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其抗氧化性与黄酮和种皮色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